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奸臣世家 > 第162 眼看着丰收了,你们幸福吗?

奸臣世家 第162 眼看着丰收了,你们幸福吗?

作者:夏闰羊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4-01 08:57:45 来源:笔趣阁

可是,狄安和手下的禁军、以及跟着蔡道一起进京的那些孩子,他们并不明白。为了让这些孩子多明白一些道理,蔡道突然决定,让大部队停下来。

他把这些孩子都派了出去,让他们到田间地头,去询问那些正在辛苦劳作的农民。

对于他们来说,这也许是蔡道给他们上的最后一节有关于人生的课,因为,如果进京之后,这些孩子的未来就要交由宋神宗安排的人来照管。

和蔡道一点关系也没有了。

这或许也是他们人生的一种经历罢了。

狄安先开始并不明白蔡道为什么突然停下来,眼看着就快要回到汴梁城了,又何必为了一点点的小事,而呆在这些乡下地方浪费时间呢?

可是,当他看到,那些孩子刚才兴奋地跑了出去,却又垂头丧气地跑了回来的时候,就知道事有蹊跷。

他才了解,蔡道之所以这么做并不是无的放矢。

狄安也试着问了几个孩子,他们也把那些农民的话转述给这位禁军的大人,可是,每个孩子转述的话都不一样。

“御武副尉,这百姓们都丰收了,不应该是一件好事吗?为什么这些孩子问了之后,都垂头丧气地回来了?你究竟让这些孩子问那些农夫什么话?”狄安最后还是忍不住,向蔡道问出了自己心中的疑问。

蔡道听到狄安问得问题,并没有直接给出答案:“你真得想知道,狄大叔,你我都只是个武官罢了。百姓们的事情就交给那些亲民官就行了,要是让那些酸儒们知道了的话,你我可都没有好果子吃啊!如果,你实在想知道的话,也可以回去问一问狄咏狄大人。”

蔡道说得非常刺耳,可这话并没有任何错。在大宋朝,武官的权柄早就已经被消弱到了极点。别说民事了,大部分时候,武官就是连如何打仗也得听文官的。

“别废话了,你到底说不说?”蔡道这话,狄安长大之后,已经听了无数次了,可还是觉得烦躁不已。

“既然你这么想知道,我就告诉你们!”蔡道说完这句话,顿了一顿,对着狄安和禁军们大声说道:“老丈,眼看着丰收了,你们幸福吗?”

“孩子们,那些农夫们是如何回答你们的?”

乱糟糟的一通乱说,孩子们纷纷把自己从农夫那里得到的答案,一一说了出来,结果自然都是不一样的,农夫们的回答五花八门。

可狄安听出来了,他们话中大致的意思就只有一个。

眼看着粮食就要丰收了,地里的粮食还都没有装进口袋,可那些收购粮食的大中粮商却已经把粮食的收购价格压得非常低。

其实,这也就是蔡道派出的这些孩子小,如果是禁军过去问的话,那些在农田里忙碌的农夫,要么根本就不会打理问询的人,要么压根就不敢回答这个问题,要么即便说出来,也都是谎话。他们身上的那身兵皮,有的时候还比不上土匪山贼的信誉呢。

那些农夫看这些小孩子这么小,想起自己家中的孩子,感同身受,大多数人就同孩子们说出了自己的心里话。丰收之后,一家人是必不再担心今年会继续挨饿。可是,生活之中,光有粮食可不成。还得备一些铜钱,放在家中应急。比如食盐,要花钱买,这是每个人生活中必备的东西,其他针头线脑也需要铜钱。

一旦家中有人生病,那就如同塌了半边天,看诊吃药都得需要花钱。而想要得到足够应付一年生活所需的铜钱,就必须要贱卖手中的粮食。

在丰收的年景里,粮食的价格那是真正的贱卖,被那些大中粮商压得非常的低。

所以说,物以稀为贵。其相反的时候,就是物以多为贱了。

今年这种年景,就是后一种情况。

经过沿途州县的时候,蔡道派人记录下了那些粮铺的粮食价格,现如今,最近的一个县城里,每斗小麦的价格已经到了十文以下。一路行来,每个商铺的粮食价格一直在降低,这对汴梁城的市民来说,也许是件好事,可是,对于中原广大的农民来说,却是十足的灾难。

因为那些大粮商自己本身就是大地主,自家的田地里就已经产出了过多的粮食,他们家里有良好的粮食储存系统,可以保证多余的粮食可以很好的保存。他们如今根本就不需要去收购其他农民手中的粮食。

“不管是民间,还是官府,不是都有常平仓吗?”禁军队伍里,唯一剩下的狄安的副官禁不住问道。

蔡道看了一眼狄安,显然他也有这样的疑问。他心里也只能说这两个当官的,这么大了还真是幼稚。

“在汉朝、隋朝、以及唐初,常平仓还有些作用,可是到了唐末,常平仓就被官员和地方豪绅所把持,那里只收地主的粮食,到最后,老百姓手中的粮食只能贱卖给那些大粮商。所以,官府的钱都被当地的豪绅,以及大部分的贪官或者昏官给合起火来贪墨了。”

蔡道之所以没有说大宋的情况,就是不想随便议论朝政。毕竟,宋神宗赐给他的寄禄官,级别再高,也只是武官而已。他不想授人以柄,因为他知道,这些禁军当中肯定有别人的密探,所以,说话还是要注意一些的。

这一下,众人都不说话了。狄安家就是个大地主,只不过,打理家族产业的事情,一直是其他人在做,所以,狄安这个长孙嫡子并了解其中的道道,也实属正常。

队伍再次出发,大家伙看着麦浪翻滚、金黄色的原野,再也没有了欢愉的心情,一个个都面色沉重,孩子们也都吓得不敢说话。

套用杜牧的那首‘山坡羊·潼关怀古’:

歉,百姓苦;丰,百姓苦。

离着汴梁城不远了,可是,蔡道却觉得前路漫漫,越往前走,他的心越是不安。有没有改变这种情况的方法,蔡道还真有。

可是,此次回归汴梁城,他已经暗下决定,在宋神宗还活着的时候,完全沉下心来。好好地做成几件事,完成几个重要的研究,不给那些政敌,特别是郑侠以及福清系的官员对付自己的机会。

蔡道十分清楚自己现在的情况,即便宋神宗在怎么宠着自己,年龄太小是他一个巨大的劣势。他有很多很多想做和能做,全都是因为这么一个原因,根本就无从谈起,更不要说做事了。

更何况,他虽然出家入道,却怎么也洗不脱他是王安石外孙这个客观存在的事实,所以,不光是那些福清系的人盯着自己,以司马光为首的保守派大臣和那些因为王安石而受损的王公、贵戚、武将世家都会潜藏在暗处,伺机寻找自己的错处,狠狠地咬上一口。

蔡道不是历史系毕业,并不知道宋神宗具体是哪一年驾崩的,可是,他也看得出这位时昏时明的长辈并不是一个长寿的君主。

将来,他外公王安石替他积攒下来的充足的储备粮食和国库,不是被宋神宗急于消灭西夏而浪费在西北地区,就是被那些保守派大臣,一边心安理得地花着挥霍着,一边还骂着王安石和变法派的祖宗。

历史事实证明,无论是宋神宗,还是王安石的政敌们都是这么做得。

所以,此次回京,蔡道拟定了一个大胆的计划,还给这个计划取了一个名字,叫做‘藏富于民计划’。

那什么叫做‘藏富于民计划’呢?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