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大隋主沉浮 > 第463章:杨集怅然若失

大隋主沉浮 第463章:杨集怅然若失

作者:碧海思云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3-04-20 21:59:14 来源:笔趣阁

就在君臣商议之时,外间一个内侍进入宫中,禀道:“圣人,卫王在殿外求见。”

此言一出,不仅杨广感到惊讶,就连杨雄、杨素、苏威、萧琮四人,同样深感诧异。暗道:卫王不在豳州整军,入宫面圣做什么?

“让他进来吧。”杨广原本还考虑等会儿,召见杨集商议豳州军一事,没想到他竟然主动觐见了。

小说阅读网

不多时,杨集进入千秋殿,拱手道:“参见圣人。”

“金刚奴来了。”杨广面上现出一抹笑意。

四位相国见状,心头不约而同的叹了一口气。

这就是天子近臣,如秦始皇之蒙毅、汉武帝之霍去病、如高祖文皇帝之卫昭王,都是异于常人、宠信有加。

杨集拱手道:“我有要事陈奏圣人。”

杨广问道:“何事?”

“圣人,数百名被裁剪的醴泉军将士聚拢在咸阳京兵临时官署,据说上宜军、万年军、长安军、富平军的将士,也陆陆续续、三五成群的奔向咸阳。”杨集把刘通仁的话转述了一遍,最后说道:“我担心他们得不到满意的答复,会干出打砸抢劫之事。”

“事态如何?”杨广这几天也收到内务坊暗卫的消息,说是咸阳京兵临时官署出现了几起闹事事件,不过这也在他预料之中。毕竟朝廷在安置方面,确实有些跟不上,将士们得一个满意的说法,难免会浮躁。

“我回来的时候,去了趟咸阳,让窦轨派兵丁控制局势,劝返了那些将校。”杨集走的泾水沿岸,咸阳位于豳州军军营下游,特意去入城去看了看,将哗变的可能性跟窦轨说了一遍,让他派人将衙门前的将校劝返,事态得到了平息;但是淘汰老兵的诉求,如果得不到回应,后果难以预料。

“士兵也就罢了!而那些被裁减的将校庸碌无为,除了只会盘剥士兵,还会做什么?如今令他们解甲归甲,已是法外开恩了,他们还想怎样?,我大隋难道还能指望他们上阵杀敌?”说到这里,杨广又向杨集说道:“之后如果再遇到此事,只管严厉问罪,绝不姑息。”

杨集肃然道:“圣人,被裁减下来的将校、兵卒多达十几万人,其中不少人是京城住户。我担心再这般继续下去,不满的人数越来越多,最终给京城的治安带来不好的变数。”

杨广脸色也冷了下来,沉默不言。

萧琮见杨广脸色难看,连忙给杨集使了一个眼色,接过话头道:“卫王,你受命整顿豳州军,整顿豳州军系属分内职责,此时醴泉等军闹事,你的分内之责是管好豳州军,休要让豳州军老卒前去咸阳围拢即可。”

言下之意,你做好分内之事即可,插手这么多做什么?

杨集听出了大舅子潜下之言,也知道他是为自己好,但他还是反驳道:“萧相,我的确只负责整顿豳州军,如果豳州军被裁减的将士闹事,我也不会推卸己责。只是另外十三营的被裁减下来的将士足有十多万,这些老兵们都是上过战场、见过血的悍卒,而且他们没有多少是非观念,如果被人鼓噪起来,问题就严重了。”

萧琮皱眉道:“老朽不通军事,但我等臣子各司其职、恪尽职守,大隋方能四海升平,卫王既管着豳州军,老朽认为只管勤勉用事、恪尽职守。”

杨集凝了凝眉,这大舅子,咋就没完没了了呢?但是稍一沉吟,杨集即已明白了萧琮的好意:一是故意指责他什么都要插一手,从而化解皇帝或许存在的疑虑;二是在斗嘴过程中,将隐患一一摆到台面上来,好让皇帝警惕起来。

念及于此,便故作不悦的说道:“萧相,这十几万士兵已经成为朝廷沉重的包袱了,如果他们仅仅只是在咸阳闹事,倒也无妨,要是京城籍的士兵被人串通起来,将皇宫给包围了。那时,天下百姓如何看待朝廷?异国使臣又如何看我大隋?”

杨广听到“异国使臣”四字,心头吃了一惊,也正视了杨集提到的问题。

大隋迁都在即,他为了彰显大隋的强盛,便将周边国家都请来观礼,如今已有不少西域国王、使臣到了,而远在极西之地的波斯国王君库思老二世亦到了路上;大隋此时若是闹出什么士兵包围皇宫的闹剧,那么大隋真是丢人丢到国外去了。(注)

杨素见杨集和萧琮起了“争执”,眸光微动,便打起了圆场,向杨广拱手道:“圣人,卫王所虑不无道理,朝廷还需尽快安置好京兵裁汰士卒,并对解甲将校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才是。若是闹将开来,异国使臣如何看待我大隋?”

杨广对杨集和萧琮的针锋相对不作一辞,谁也没有帮,径自向杨素说道:“越公所言不差,我们绝不能因噎废食。依京兵选锋之方略、清查空额之成效,我们最终裁汰的老弱士兵,也不过是目前这十多万人而已,朝廷的压力也不算太大。”

说着,目光看向了苏威,沉声道:“苏公,你让吏部、民部尽快将这些人安置起来,绝不能使其不满生事。”

“老臣谨遵圣命。”苏威脸色不改,但心头却恼火到了极点,他恶声恶气的说道:“圣人,安置老卒的钱的确有,可老臣有两个顾虑。”

杨广一挥手,说道:“苏公请讲!”

“圣人!”苏威说道:“老臣的第一顾虑吏部、民部没有足够的人手,单凭现在这点人,又如何尽快安置好十多万人、十多万户?二是彼等粗鲁无礼、不知大义,若是朝廷给了安置费用,说不得他们欲壑难填、得寸进尺。”

杨集闻言,不由暗骂一声“老奸巨滑”!

苏威身为尚书左仆射,管的就是吏、民、礼三部,但宇文述搞出来的局势过于棘手,苏威分明就是看到事态已经处于暴动的临界点,故而不想接管这个烂摊子了,索性甩出这两个所谓的“顾虑”。

至于谁管?自然是杨素这个尚书令了。

杨素以前右仆射,管的是军、刑、工三部,当他晋升为尚书令以后,右仆射之位闲置无人,导致杨素至今还在行使右仆射之职。

杨广冷冷的看了苏威一眼,转而向杨集问道:“金刚奴,你怎么看?”

“苏公的第一个顾虑是缺少人手。这个问题其实很好解决,可让吏部名下的预备官员帮忙。”杨集说道:“这些预备官员领着朝廷的俸禄、苦苦等候朝廷的安置,成天无所事事的,可让他们去协助,谁在安置退役老兵过程中表现得好,朝廷优先任命,若是连这点小事都做不好,表示他们不适合当官。”

杨广深以为然,说道:“为官一途,关要还是治事之才,如果官员不通实务,纵然去了地方做官,也要被奸猾胥吏蒙蔽,于国无利、于民无益。”

这个道理也是杨广在地方为官之时,悟出的道理,此时听到杨集如是说,故而感慨几句。

“圣人言之极是。正所谓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无论是读书进学也好、做人为官也罢,无不在于学以致用、知行合一。”杨集说道:“如果预备官员也不够,可让国子监的士子也去帮忙,借机培养他们的治事之能。”

旁边的杨素眼前一亮,口中喃喃念着“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笑着说道:“卫王此诗句字字珠玑,一字难易,当真是发人深省的格言警句。”

杨集笑了笑,略过不表,接着又提起了苏威的第二个顾虑:“苏公所说的欲壑难填、得寸进尺,或许会有,但是这样的人,多为有点野心的将校,不过在裁剪下来的十二万将士之中,顶多只有二十四名郎将、一百二十名中郎将、六百名校尉、一千二百名旅帅,加起来就是一千九百四十四人,如果撇开已经缉捕归来的犯事将官,那么就是一千三四百人左右,只要朝廷把这些人集中起来,群龙无首的普通士卒便闹不起来。而且普通士卒容易满足,只要朝廷安置得当,他们就会安定下来。”

哗变?

在重磅铁拳没有砸下来之前,人人都会心存侥幸。但如果率先抓了一帮刺头,余者自然就不敢闹了。

单个人如果想要得寸进尺的跟朝廷谈条件,除非是不想活了。

“也罢!”杨广点了点头,向杨素、苏威吩咐道:“越公、苏公,你二人下去以后,立刻组织尚书省六部官员,办好此事。”

“老臣遵命!”杨素、苏威拱手应命。

杨广沉吟半晌,取出了一支金箭,向杨雄说道:“金刚奴之虑,不可不妨;王兄,你暂时掌管卫尉寺巡城军、左右侯卫(后之金吾卫),绝不能让裁汰老兵在城内闹事。”

“老臣遵命!”杨雄上前几步,恭恭敬敬的接下了金箭。

见杨广已经安排妥当,杨集拱手道:“圣人,若无他事,我回去了?”

该提醒的,他已经一一提醒,剩下的,就交给朝廷了,而他这个右卫上将军,只要管好豳州军、做好自我防护就是了。

“等等!”杨广忽然想到宇文述先前的奏疏,便好奇的问道:“听说你最近也在豳州整军,那新成立的九营士兵,训练得如何了?能否一战?”

杨集答道:“豳州军九营,皆是打乱重组之军,相互之间尚未熟悉,处于一种兵不识将、将不识兵之状,目前正在训练队列队形、操演军阵,不过他们毕竟是百战之军,只要过了这个兵将磨合的阶段,战斗力就会逐步上升。要想恢复到巅峰水平,至少要等到明年开春。”

豳州军九营的确是打乱重组了,经过十多天的训练,作战水平可能不如以前,但军容风貌,已然初现峥嵘。

杨广勉励道:“你于练兵之道,自有章法;我既然把豳州军交给了你,自不多言。争取将这支军队练成精锐中的精锐。”

杨集闻言,心头暗自凛然!隐隐觉得杨广这话另有他意,尤其是“自有章法”、“自不多言”似有敲打他的意思。

心思电转之间,杨集就把握住了一些关要——

宇文述这段时间办得相当不错,在杨广心中的分量自然是步步加重了,而他返京当天傍晚对宇文述的疏远和冷漠,想来是尽皆落在了杨广眼中。

他俩都是杨广的亲戚、亲信,此时又一同为朝廷办大事,杨广自然不希望他们因为私人恩怨,把事情办砸了。

现在说这番话,许是以为他杨集年轻气盛,存着跟宇文述较劲儿的心思,这才专程从豳州跑来说尚未发生的“哗变”,故而,劝他以大局为重,不要去搞宇文述。

杨集念及此处,却也没有辩解什么,毕竟此时少说少错、多说多错,接下来只管埋头做事就是了,到时候,再以成绩说话好了。拱手说道:“谢圣人。”

杨广微笑道:“我和四位相国还有要事相商,你先回去吧。”

“臣告辞!”杨集谦恭了不少,以示收到了杨广的“暗示”,说着,就在内侍的引领下,走出了千秋殿。

他行走宫苑道路上,回头看了一眼庄严肃穆的大兴殿,不由得叹了一口气:哪怕他知道帝王不会对某个人言听计从,可是心中还是有些、有些怅然若失。

“且看着吧!”杨集心中默默说了句,复又恢复了澹然的心态。

此时已是黄昏时分,但是他打算先去兵部一趟,问问十三支军队的情况,以便未雨绸缪。

——————————

【注:《隋书》载有“突厥不能至其国(波斯),亦羁縻之。”可见突厥汗国称霸天下、不可一世之时,波斯亦是突厥汗国的附属国之一;而上文提到的君库思老二世,乃是波斯帝国萨珊王朝第22代君主,他在世期间,多次访问隋朝,送了颇黎、兽魄、珊瑚、琉璃、玛瑙、水精、金刚石、镔铁、胡椒等等特产。】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