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大隋主沉浮 > 第839章:堵杨集在中枢门外

大隋主沉浮 第839章:堵杨集在中枢门外

作者:碧海思云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3-07-07 00:36:38 来源:笔趣阁

第一任安东大都护,苏威建议由杨集担任,他的理由十分充分:只因漠州、玄菟、襄平、昌黎和大半个辽东郡是杨集一刀一枪收复;还没有到手的乐浪郡、安平郡、带方郡也将由杨集收复,然辽东、漠州以外的五郡,刚刚打下来,五郡各地定然还有大量念高、反隋势力和人群。

对于这类人,一般大将、官员根本就压不住,而杨集杀得高句丽上下肝胆俱裂,四塞也畏之如虎,再加上他又精通民政民生、有丰富的归化异族的经验,要是朝廷让这个杀胚当第一任安东大都护,谁敢反?

谁敢制造暴\/乱?只要他干满一任,安东都护府治下七郡也就安定下来了,届时派个德才兼备、文武双全的人去接手,都不会出现什么大问题。

苏威这个说法确实非常有道理,但杨广就是感到不高兴、就是感到不痛快——哦!

我老弟临危受命,带着一支东拼西凑、规模极小的杂兵北上,凄凄惨惨的直面拥兵七八十万精兵的高句丽,甚至连粮草辎重都是他自己解决的,如今凭着惊艳军事才华和过人的胆魄雪了开皇十八年之耻、收复了一大片国土,其功冠绝南北南与大隋,便是我幺叔也远远不如。

然而他一天福都没享,你这老家伙竟然要把他发配到那鬼地方干上五年?

这只是杨广恼火的次要原因,他恼火主要原因是苏威让杨集干满一任\/五年、创造一个大好局面以后,再把他轰走,换上其他人去摘桃子。

麻辣隔壁的,这天下哪有这么好的事儿?你真以为我杨家没有人不成?

杨广瞥了苏威一眼,他算是看透了这个老奸巨滑的老东西哪是为国着想,分明就是担心杨集班师还朝以后,接管尚书省六部大权,使他苏左仆射失去权力,故而不希望杨集入主中枢。

可他毕竟是

“裁判”一般皇帝,着实是不宜亲自上场,故而强行压下冲天怒火。只不过杨广心中却是恨恨的想着:中枢现在如同一潭死气沉沉的死水,这个讲平衡、那个明哲保身,如今正需要的是金刚奴这样愿意做事、敢做事的人。

尚书令这个职位由于位高权重、权力过重,已然虚化。然,是虚是实还不是我这个皇帝说了算?

你苏威不是怕金刚奴接走尚书省大权吗?等他凯旋归来,我就让他当个名正言顺、大权独揽的尚书令,看你能咋的?

你要是不干,那就滚蛋;你要是不满意,那就回家禁闭!杨广看透而不能说,可是有人既能看透也能说话,只见白发苍苍的门下省纳言杨达站了起来,他脸色铁青的向杨广拱手一礼,怫然不悦的大声说道:“圣人,老臣反对!”杨广心下大喜,可脸上却是静若止水,不动声色的问道:“杨纳言为何反对?反对的理由又是什么?”

“圣人!”杨达肃然道:“卫王不但是右翊卫上将军、凉州牧,而且还是尚书省尚书令;要是朝廷把刚刚立下大功的尚书令打发到贫瘠苦寒安东都护府,这根本就不适合、不合理。未免寒了大隋将士、大隋百姓的心,故而老臣反对。”

“圣人,臣附议。”宗正寺卿、蜀王杨秀也是一个明白人,他起身行礼道:“圣人,臣臣在杨纳言所说的基础之上,要补充的是朝廷如果任命身为尚书令的卫王为安东大都护,那根本不是什么酬功、封赏,而是发配。”

“圣人,杨纳言、蜀王说得对!”说话的是议事堂宰相萧玚,撇开私人情谊不说,苏威这个建议本身就不对劲、其推荐缘由已经被杨达、杨秀推翻干净,萧玚索性直接表明态度。

“圣人,臣附议。”

“圣人,臣附议。”宰相高颎、张衡亦是说道。

“诸公所言极是,我也认为不合适、不合理!”杨广虽然没有直接指责苏威,但是

“不合适、不合理”六个字不是指责,其威力却是胜过指责。苏威这个左仆射掌管尚书省吏、民、礼三部,然杨广此时对他异常不满,于是将他撇开,径自向右仆射高颎问道:“高公可有合适人选?”

“圣人,老臣的确有一个合适人选。”高颎看了杨广一眼,沉声说道:“辽东道行军副总管杨义臣就是安东都护府大都护最佳人选,至于副都护,韩洪将军实为不二之选,所以老臣认为根本就用不着舍近求远。”高颎举荐二将,完全符合文武双全、德才兼备的标准,而且杨、韩二将名声虽不如身为征东军主帅的杨集,可通过近期的战报来看,两人各有所获、各有所成。

战后,哪怕没有杨集在,他们二人照样可以令宵小闻风丧胆、望风而逃。

“可,就由杨义臣担任安东大都护、韩洪担任安东副都护。”稍作沉吟,杨广再次撇开了左仆射苏威,向吏部尚书牛弘说道:“牛公,你下去以后,将安东都护府属官、诸郡主官名单拟来给我。”

“老臣遵命!”牛弘肃然应命。

“要快,我估计卫王很快就会回来。”杨广根据杨集等人的战报和描述,认为高句丽已是一帮插标卖首的土鸡瓦狗,而以杨集等人的能力来看,要想将之歼灭,那肯定是指日可待。

之所以对牛弘这么说,主要是杨广太了解杨集的为人了,他知道杨集是个十分

“恋巢”和孝顺、疼媳妇的人,一旦打完仗,肯定又像之前那样不管不顾的往回跑,至于杀得乱七八糟、赤野千里、满目疮痍的战场,他压根就不会管。

而设立安东都护府、保留高句丽的建议,实际上就是杨集给他和朝廷下的命令——其意就是我杨集只负责打、只负责搞破坏,别的都与老子无关;而且老子事先也向你们说得一清二楚了,至于你们听不听、做不做,通通与老子无关;事后是稳定还是骚乱,通通与老子无关。

要是出了事,也别赖老子。除非,你们让老子当安东大都护,否则的话,安东都护府的战后重建与老子无关。

关于这些事、以及杨集的为人,杨广实在是太清楚不过;当杨集开出这个与战争有关的两大建议,那就说明杨集作战的进展十分迅勐,同时也意味东征军很快就破坏完事、杨集很快就摞担子回来了,所以他必须尽快遵照杨集的建议和意志办事,若不然,后果不堪设想。

“末将参见圣人。”就在杨广准备宣布散会之际,一身戎装的直阁将军独孤凌云快步入殿,向杨广深施一礼,而后起身,向殿中重臣团团一礼。

杨广问道:“何事?”

“辽东传来战报,我军又打了两场大胜。”独孤凌云上前几步,将一封书信交给了杨广。

众人听罢,精神大振。杨广坐正了身子,他一边拆开信函、一边随口问道:“卫王攻破辽东城了?”独孤凌云后退几步,拱手道:“圣人,非是如此。而是周总管在娘娘城歼灭了武斌率领的六万名高句丽援军;滕王在‘千山—碧沙河道’伏击了乌骨城副城主乙支义德,成功的歼灭了五万敌军。另外就是卫王赋诗一首,此诗名叫《破阵子》。”

“哦?卫王终于又写诗了?”杨广听得双眼一亮。众人:“……”这个不是重点好吧?

不过这也好理解,只因这些天以来,东征军捷报频频传来,搞得大隋君臣都有些麻木了,加上独孤凌云又说打赢了两场大胜,诗人皇帝此时将重点竟然关注了无关紧要的诗,也很正常。

独孤凌云说道:“正是!”杨广当下有些迫不及待的展开书信,掠过了捷报,直接翻出下方的诗作观看,拍桉叫绝道:“写得好,好男儿当如斯。”点评了一句,杨广便抑扬顿挫的大声诵读:“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这一阙词魄力雄大、杀气腾腾,如同惊雷怒涛,赅人耳目;字字跳掷而出,

“沙场”五字,起一片秋声,沉雄悲壮,凌轹千古。配上杨广激情澎湃的声音,众人只感到一种大气磅礴的气势迎面扑来,令他们汗毛直竖,浑身都起了鸡皮疙瘩。

刹那之间,殿中一片死寂,只有杨广恢宏的声音在不断回荡。过了良久,高颎向杨广拱手一礼,建议道:“圣人,卫王此诗立意极佳、文笔矫健有力,词中亦是金戈铁马,大戟长枪,像煞是豪放尤为难得的是结用实笔、一读即透。老臣建议朝廷将这诗作广而推之,辅助军中将士、各级学子树立忠君爱国思想。”正如高颎所说这般,这阙《破阵子》立意极好,其所蕴含的形象、思想十分端正,堪称是忠君爱国诗的典范之作。

尤其是下片塑造了一个忠君爱国的铁血军人形象:“他们”弓弦雷鸣、万箭齐发,杀得敌人纷纷落马、狼狈溃退;将军身先士卒、乘胜追杀;全军上下浴血奋战,将敌人一战而定以后,既

“了却君王天下事”、又

“赢得生前身后名”。这也是杨广说

“好男儿当如斯”的重要原因。这阙《破阵子》充满了昂扬的浩然正气、

“正能量”,杨广也打算将它推广到军队和各级学校,此时听了高颎的建议,便点头道:“准奏!”定下此事,杨广忽然呵呵一笑,颇为揶揄的说道:“记得朝会之上,还有人说安东都护府治下七郡除了漠州郡、玄菟郡、昌黎郡,乐浪郡、安平郡、带方郡全部还在高句丽之手,而辽东城所在襄平郡更是高元亲自坐镇,所以他们认为卫王过于乐观、狂妄自大、大意轻敌,甚至还有人说他骄兵必败。但如今呢?但如今呢?”

“乌骨城城主乙支仁德因为武斌、乙支义德相继全军覆没的缘故,被迫退往沸水北岸的瓦房沟城。他虽然和国内城守军据险而守、苟延残喘。但是鸭渌水中下游流域、南北两岸诸位战略要冲、广袤大地,已然被周法尚率军控制了。这说明什么?说明‘千山-鸭渌水’间的乐浪郡、‘鸭渌水-萨水’间的安平郡,多数让我军收复了。只要再把负隅顽抗、不成气候的乙支仁德歼灭,那么此二郡尽归我大隋所有。”说到这里,杨广看了看神色怪异的苏威、长孙炽、李子权,饱含怒气的声音在大殿上回荡开来:“朝中总有一些人坐井观天、不知天地之大,他自己不行、自己没本事、自己是废物也就罢了,可他不但认为别人也像他那么不行、也像他那么没本事,而且还妒忌贤能、拼命打压贤能,当真是可恶之极。哼,以后再让我听到再种不负责任的话,休怪我翻脸无情。”苏威和长孙炽、李子权知道杨广指的自己,但却都讷讷说不上话来。

杨集功勋卓着、军政两全,他之前因为太过年轻、在朝中根基不深,皇帝这才继续让他呆在凉州蓄势、养望,他这次要是凯旋归来,皇帝定然让他进入中枢、主导尚书省以及改革事宜。

而以他立下的赫赫战功,根本就没有哪个势力能够拦得住。到时候,不但会影响到他们的地位和权力,而且以杨集之强硬,他定然在杨广的全力支持之下,朝着他们派系挥刀。

正是因此,所以他们三人暗中达成了默契,一起努力将杨集拦在中枢大门之外。

今天早朝上说杨集狂妄自大、骄兵必败、拿大隋利益开玩笑,其实都是为这个目标服务。

当然了,苏、长孙、李分别作为关中士族、关陇贵族、山东士族的利益代表,他们自然不会亲自下场唱衰杨集,而是改成在同明殿举荐杨集为安东大都护。

可杨广知道朝堂上那些叫嚣着的臣子属于哪个派系,也知道是谁放出来的狗,故而借机狠狠地教训了他们三人一番。

三人事先做了什么,自然心中有数、心知肚明,此刻听到杨广提起,登时无话可说、无言以对。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