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大隋主沉浮 > 第218章:战云密布

大隋主沉浮 第218章:战云密布

作者:碧海思云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3-12-09 17:30:22 来源:笔趣阁

次日下午,杨集的队伍到了鄣县,家眷和车队与昨天一样,仍然被安排进了城池之中,另有两千名士兵接管了城防。而主力还是住在军营之中。

杨集此时正在接见从襄武县赶来的渭州州级官员,他身穿绣着金云纹紫色王袍、腰间玉带流光溢彩,淡漠的目光从一干渭州官员面前扫过,也不说话。

众人纷纷谦卑的低下头颅,刺史崔师上前一步,抱拳行礼道:“卑职参见卫王。”

“崔刺史免礼。”杨集目光冷冷的看了崔师一眼,心中没有丝毫亲近之意。

自他从张川那里了解到渭州的官场环境,就对这些不作为的渭州官员没有一丝好感。

在本朝的地方官制之中,最高级别是大总管府和尚书省行台,首席长官分别是大总管和行台尚书令;两者之下的州级行政单位,设立刺史、长史、司马、录事参军事、参军事、六曹。一州之下的各县设县令、县丞、主簿、县尉、录事、佐史等等。

一县之下又是谁在管理地方百姓?那就是德高望重的地方耆老。

朝廷各个县的规划是四家为一邻,设邻长一名;五邻为一保,设保长;五保为一里,设里正;五里为一乡,设耆老。有些地方比较荒僻,则以一个村为单位,一村之首称之为村正。

这么看来,所谓的耆老其实就是后世的乡长,是县治下直接控制地方长官,虽然是不入品级的地方小吏,但却与百姓的生活息息相关,在地方上权势最重、威望最著。

耆老、里正、保长管理的范围和人口都是乡里乡亲的,他们几乎都是民选出来的代表,有的人或许在地方上比较强势,可是本乡本土一旦受到“外敌”和土匪入侵,他们依然会代表百姓发出利益诉求,带领乡亲与“外敌”、土匪博弈。

而渭州障县原本是一个比较富庶的中县,但近年来越演越烈的马贼,使本县人口锐减、民生凋敝。但是渭州这些州官只希望自己平平安安的做满这一届,便调离他处,根本没有把地方百姓的死活放在心上。

正是由于州官的不作为,本县官员为了保住城池和百姓,不得不暗中和马贼们谈判,给予他们一定钱财,以换取城池和百姓的平安,但是马贼们都是养不肥的野狗,当百姓给他一钱的时候,他要十钱;给他十钱的时候,他又要百钱、千钱、万钱……如此没完没了的压榨,使土生土长耆老、里正、保长们忍无可忍、义愤填膺。

他们拿渭州州官没办法,又听说杨集过境的消息,便纷纷跑来恳求杨集做主。在武山镇到鄣县的七十多里路上,杨集接见的地方耆老、里正、村正络绎不绝。一个二个都长得面黄肌瘦、骨瘦如柴,甚至连京城的乞丐都比他们要强壮一些,那些乞丐都要比他们更像是地方小吏。

杨集一问,才知道他们除了向朝廷缴纳赋税之外,剩下的粮食大多数都献给马贼、保平安了。人人都吃不好穿不暖,勉强留下一条命,就已经是件非常幸运的事情了,又怎能强壮得起来嘛?

既然已经了知晓渭州边地实际情况,如今面对的又是一些尸位素餐、肥头大耳的酒囊饭袋,杨集又如何客气得起来?又如何做得到笑脸相迎?他把铠甲换成王袍,用意也是以亲王身份与这些混蛋对话。如果是代表凉州大总管身份的铠甲、战旗,恐怕根本管不了、派不动这些人。他强行压下心中的怒火,淡淡的说道:“坐吧!”

“多谢卫王!”崔师等人纷纷入座。

杨集看着渭州的长官们,揶揄的问道:“崔刺史、李长史、燕司马日里万机,怎么有空前来鄣县?”

崔师尴尬一笑,拱手道:“回禀卫王,我听人说,有人意图在渭州对卫王不利,所以和李长史、燕司马商量,将渭州境内的府兵和州兵都带来了。”

“我多谢你了。”杨集沉声说道:“其实我在几天前就收到了这个消息。”

马贼们想要在丘陵地区袭击的目的几乎可以确定了,但是杨集为了避免在路上遭到伏击,便听从宋正本的建议:急调洮州州兵过来接应,同时让房恭懿从临洮县、和政县抽调数千名青壮名跟随州兵,从而营造出一种声势浩大的声势,所以这些马贼如果今晚再不强攻准备就绪的军营,就没有袭击这支队伍的机会了。

只要士兵的家眷和物资胜利抵达洮州,放开手脚的杨集,有的是阴损手段来收拾这些混蛋。

崔师微微松了口气,说道:“也是巧合,卑职也收到义士飞刀示警了,这才有此番准备,只要卫王一声令下,渭州军上下莫不遵从。”

杨集点了点头,问道:“本王一路上听到了不少传言,大家都说渭州州官和马贼融为一体、不分你我,境内的军队白天是兵、晚上成贼,大家一起劫杀过往商旅、一起分配钱财。而你们这些州官是乱兵、土匪的幕后主使,同时也是最大的获利者。甚至有人说,你们准备半路抢劫本王的队伍,然后将罪名甩给党项羌。”

崔师顿时大吃一惊,起身道:“卫王听谁说我们抢劫商旅了?我们不但没有抢劫过一队商旅,相反,只要有商旅有难,我们还尽力帮助,卫王切不可听信谣言。”

“是吗?”杨集不置可否,他注视着崔师半晌,说道:“元刺史恐怕是误会崔刺史了,在秦州的时候,他不仅派兵全程护送本王,还一再提醒我,要小心渭州军扮成马贼袭击本王的队伍。”

崔师等人眼中尽皆闪过愤怒、惊恐之色,如果杨集去朝廷告他们一账,御史台官员又来鄣县一查,他们绝对要混蛋,

崔师向杨集躬身施礼道:“卫王,元善多次要求我们给元家商队放行,任由他们自由商贸,我们担心他们将禁物带入渭州,便一直详查,没想到他竟然在卫王面前挑拨离间,实乃是小人行径。”

他话音网落,帐外忽然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声,李大辩大步入内,拱手禀报道:“大总管,有紧急军情。”

杨集淡淡的说道:“讲!”

李大辩看了崔师等人一眼,只得说道:“斥候来报,约有两万大军从鸟鼠山东南麓向鄣县杀来,离鄣县不足三十里。”

“这……”崔师面色惨白,结结巴巴的问道:“卫王,这是怎么回事?”

杨集冷哼一声,道:“这就是元善所说的、要袭击本王的渭州军了。”

崔师急得满头大汗,惶恐不安的说道:“可是卑职等人带来的四千大士兵都在鄣县城东北方。他们没有得到我和燕司马的命令,根本不敢擅自行动的。”

他忽然想到飞刀信上内容,大声道:“这一定是元善栽赃给我们‘马贼’。”

杨集见他反应敏捷,不由暗暗点头称赞,他沉思一下便问道:“你带来的四千大军能不能打仗?”

崔师连忙答道:“回禀卫王,卑职等人担心马贼袭击您,带来的都是府兵精锐,个个皆是猛士。”

“那好!你们听我的安排。”杨集担心他们不尽力,便又向崔师分析道:“只要我们联手吃掉这支声势浩大的马贼,不但本王安全无忧,渭州鄣县这边的局势也将豁然开朗,到时候你们不再受制于境内马贼,想怎么收拾这帮马贼都行,这可是大功一件。”

“卑职明白,卫王尽管安排。”崔师也是一代杰出的将才,岂能没有建功立业之志?

只不过他这个渭州刺史上任时间还不到一年半的时间,根本就收拢不了上一任刺史遗留下来的烂摊子,再加上境内的军队与各个羌人部落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他也不敢做出什么太大的动作,若是搞不死境内的马贼,倒霉的必将是渭州百姓。

这一回,如果他们能够借助杨集这支强大外力,荡平这支数目庞大的“马贼”,那么困扰他的最大顽疾必将不告而破,为日后整治渭州军队、官场提供最基本、最有利的条件。所以今晚之战,将是合则两利合作关系,崔师等人没有任何反对的理由。

大致安排了他们的作战任务之后,杨集又任命李大辩为鄣县守将,负责今晚的防御任务。

鄣县的百姓仿佛已经习惯了各种危险,尽管紧张的战争气息越来越浓,但城内居民不为所动,十分自觉的躲在了家里,并没有给隋军带事什么麻烦。

其实这也是马贼立下的一条规矩,只要城内居民不予抵抗,他们就不会杀人,而相对于积极备战的隋军士兵,县内百姓更愿意信奉马贼的规矩,因为他们都知道这支隋军只不过路过渭州的军队而已,如果作战不利、或是退走,那么这里还是马贼说了算,要是与马贼闹僵了,最后倒霉的仍旧他们这些本地人。

鄣县是一个中县,县城南北没有城门,只有东西两座城门,两扇城门只需巨木轻轻一撞便能粉身碎骨,城外也没有什么护城河和吊桥。唯一值得庆幸的是城墙还算完整,不过就算这唯一值得庆幸的城墙也被拆卸了几段,所以入侵一方面根本就无须从城门进城。

李大辩见城内百姓都不愿意出来帮忙,便将随军而来的士兵家眷、车夫、力役调动起来,让大家用麻袋装上泥土把城墙缺口层层堵死,作为最有可能受到攻击的西城门,也堵死干净。

黄昏时分,落日余晖将西方天际染得通红,杨集登上城头察看城内的防御情况,尽管距离坚固城池标准相差甚远,但也勉强用来抵抗马贼的进攻了,况且还有城外的军营作为第一道防线,如果军营也失守了,鄣县城才会直面马贼的攻击。

他站在西城城头注视着远方地平线,余晖下,他可以清楚地看见城外一条狭窄的小河和大片刚刚收割的麦田,以及几座只剩下残垣断壁的房舍,但是在更远处,一条如黑色丝带般的粗线将天地分割开来,那里就是地平线。

尉迟恭走到杨集身边,低声问道:“公子,我们为什么不暂时忍下这口气?我认为先把物资送到洮州比较好,到时候,我们回过头来收拾这帮混蛋的话,胜算更大一些。”

杨集摇了摇头:“如果我们贸然西进,很可能进入‘马贼’的埋伏圈,如果只是军队倒是军队倒是不怕,但‘马贼’们若是进攻士兵的家眷,我们的士兵担心自己的亲人,肯定不战而敌,到时候我们必败无疑。我们如今有军营营栅、城池两道防线,又有精良的武器装备,有什么可怕的?”

尉迟恭担忧道:“可是拒城而战的话,很容易伤及无辜!”

“我相信我们的军队守得住军营。”杨集沉默了一会儿,又向尉迟恭说道:“敬德,两千士兵放在城池之内,有些浪费了,你从李大辩手中接管一千人,然后去军营东南方埋伏。”

尉迟恭有些不解的问道:“敌军不是从西面杀来吗?为何要去东南方埋伏?”

“我是担心元善!”杨集解释道:“虽然斥候说秦州军已经退回去了,可是我担心元善另外派人从府谷水绕过来。而元家已经在秦州经营了几十年时间,几千私军肯定是有的。要是我们在西营与‘马贼’作战之时,这支或许存在私军忽然攻打东营或者攻占城池,担心家眷的士兵们一定会不战而溃。”

尉迟恭点头道:“我明白了。”

“敬德!”杨集注视将目光从远处转到尉迟恭身上,郑重的说道:“除了这一千名士兵,我再给你五百名士兵。这已经是我能够给予你的最大兵力,所以你的责任很重,千万不要让大家失望。”

“公子尽管放心。”尉迟恭肃然道:“我绝对不会放过一名敌军过来。”

“那就好!”杨集仔细的回想了一下所走之路,又说道:“如果元善的私军来了,那他们必须经过东南方三里外的官道。那一段官道被两道平缓山势夹着,山上的丛林完全可以利用起来。你们多带一些箭矢。”

打这种国内之战,杨集始终感觉束手束脚的,根本不像境外作战那么畅快。

“喏。”尉迟恭抱拳一礼。

近来的订阅量很惨淡、很凄惨。这应该是很多朋友觉得乏味、觉得不够热血、觉得政斗和阴谋论过多,所以不喜欢了、所以都弃书了。但是如果仔细看一看隋朝,就会发现这个王朝实际就是政斗多过于外战、是在政斗中一步步走向坍塌的。

其实我也知道现在这种写法不符合市场主流、不符合多数书友的口味,但是这一本如果也是一头子杀到底,那又是《大隋第三世》的翻版了。在我的既定大纲中,只要过了杨坚时代,之前营造出来的矛盾会集中爆发,接下来的故事情节会变得紧凑起来,但愿不会让朋友们失望。

这么写,这一本也不知道最后还剩几个书友在订阅。

唉,只能说且行且珍惜吧!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