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大隋主沉浮 > 第754章:等大军,再抄家

大隋主沉浮 第754章:等大军,再抄家

作者:碧海思云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3-12-09 17:30:22 来源:笔趣阁

夜色下的蓟县城已经变得格外安静,涿郡郡府灯火辉煌,各处院落亮如白昼,而大堂内却是血腥刺鼻,鲜血染红了青石地面,几具无头尸体和鲜血混在一起,异常的血腥恐怖。脸色有些苍白的房玄龄和随行的郝瑗、凌敬、魏征、颜师相、李玄道,以及没有被拿下幽州官员抓紧时间录口供、整理资料。痫

眼前这种场景于卫王系将官、士兵而言,连小场面都算不上,可是杨集凶悍手段却把一度被绑成粽子的幽州官员吓得心惊胆战、面如土色,此时一个二个都老老实实的坐在席位之上,要么是写自白书、要么是写他人的犯罪记录。

杨集和裴矩并未参与这种小事,两人本着不能浪费的精神,先是去接风洗尘的地方沐浴更衣,接着又吃了元弘礼精心准备的美味佳肴,然后身穿一袭宽轻官袍回到涿郡郡府大堂。见到大家各忙各的,杨集便安然端坐在主位之上,不紧不慢的呷着茶水。

眼前的桌案之上,整整齐齐的码着几大摞裴矩和卢氏提供的罪证;之前离开时,杨集就当众说是犯官们的罪证,他们所做的不法之事全部都在这里,之后要与他们的口供、自白书一一对照,如果有人敢虚报少报、弄虚作假,那么地上那几具尸体就是最好的榜样。

心中有鬼的人一般都被难分真假的罪证唬住,要是再加上事关生死、生死攸关、几具死尸,多数人都会将他犯下的一切罪孽都抖出来。

此法,杨集屡试不爽!

而他之所以暴怒杀人,既不是派系之争、也不是刻意对付元氏,而是元弘礼等人动了幽州义仓。他们除了军管的辽东郡、入手不久的漠州郡和饶乐州郡幸免于难,剩下的七郡各县全军覆没,就连州府和郡府所在的涿郡也难以避免。

“义仓”制创立于开皇三年,因设在里社、并且由当地百姓自己管理,因而亦名社仓;朝廷定下的积储之法是上中下三等,上户不过石、中户不过七斗、下户不过四斗。每当遇到饥荒则开仓赈给,百姓有了义仓粮食救急,使他们安然度过灾年、或是等得到朝廷的赈济之粮,不再像之前那般被活活饿死。痫

义仓与朝廷以稳定粮价的常平仓不同,它更像是一种民间行为,不过朝廷担心管理者监守自盗,所以管理者不能擅自放粮,唯有灾情泛滥时,方可代表百姓向当地官府申请开仓放粮、赈济灾民。官府批准之后,管理者再在官员的监督下,按规定分粮。

因为义仓粮食的确能够在灾年救命,所以老百姓都支持、都愿意交粮,但也因此,他们视之为命根子。即便是朝廷和官府想借用义仓之粮,也要得到代表百姓的管理者允许才行。

比如说今年的北方闹蝗灾旱灾,朝廷便让检校民部尚书杨文思主管赈济之事,但由于北方官粮要供应北巡大军,朝廷只好让杨纶在冀州买义仓粮去当赈济粮。然而即便是名声极好的冀州州牧府官员出面采购,百姓也要一手交钱、一手交货,否则则不行。由此也可见,老百姓因为无数次受益于义仓、无数被义仓粮食救命之后,已经把义仓当成一种精神、一种信仰、一种安全的力量。

幽州义仓的问题,就是出在官府和管理员之间,两者相互勾结、欺骗百姓,愣是把所有义仓都搬光了。他们这种做法等于是动了百姓的命根子、精神支柱。

目前也是老百姓没有发现,如果发现、或者有人故意让百姓发现,一场波及全州的动荡在所难免。而杨集出征在即,大后方却出了这种大事、留下这么一个“定时炸弹”,能不暴跳如雷?能不砍人?

裴矩看着下方那些战战兢兢的犯官,不禁长叹一声,向杨集说道:“我们有罪证在手,其实可以依证审理,没必要这等以暴制暴;你这一杀,岂不是给自己带来巨大麻烦?”

杨集看了下方那些贪官污吏一眼,冷冷的说道:“这些狗官要么是世家门阀子弟、要么是某个人养的狗,他们背有靠山,做人做事毫无底限,唯一能够令他们有顾虑的便是律法,但是执法者多数是他们的人,所以一个二个都肆无忌惮。”痫

“他们犯罪也就罢了,关键是好官见到他们犯下大罪以后,朝廷却轻飘飘揭过、放过,于是都认为犯罪成本低廉、律法形同于无;于是都纷纷效仿,纷纷从好官变成了大贪官、大罪人。”

“我们这些人高高在上,哪怕天下官员全部是贪官污吏,我们也不会受到影响,但是无权无势无处申冤的老百姓的呢?他们又该怎么办?”

“我大隋王朝的贪官污吏为何越来越多?归根结底还是朝廷和律法对罪犯太好、太宽容,而朝廷的宽容实际就是助纣为虐、实际就是怂恿好人去贪污受贿。”

裴矩惊呆了,就算你是皇帝独一无二的宠臣、第一刽子手,就算我大隋王朝从来没有人因言获罪,但是这种大逆不道的话,你竟然也说得出口?这也未免太嚣张了吧?

杨集完全不在意他的反应,续道:“朝廷和这个世道已经习惯头疼医脚、脚疼医脚。如果幻想此法能够根治,那还不如废了重来。”

裴矩彻底傻眼了,他下意识的挪挪屁股,离杨集远了一点,目光看了看四周,发现只有一个傻乎乎的朱粲,这才长长的松了口气,但是他还是有些不太放心的小声问道:“这人可靠吗?”

“他是我的亲卫统领、兼首席大厨,能不可靠吗?”杨集脑子里灵光一闪,向裴矩问道:“你听得害怕了,所以打算杀人灭口是吧?”痫

“笑话,我裴矩会怕?我什么时候怕过?你简直就是胡说八道!”心事被拆穿,裴矩有些惺惺然,不过话一说完,他面色一正,继续说道:“你以后胡说八道,可别在我身边说,免得连累我。当然了,能不说最好!”

“我说的废了重来,指的是很多制度!我在凉州就是这么干的。”杨集目光从裴矩身上移到下方,他看着那些奋笔疾书的贪官污吏,沉声说道:“如果可以的话,我希望年后调来幽州,因为这里欠收拾。”

裴矩听到最后这番话,目光微微一缩,放下了手中茶杯,心头涌起一股忧虑。

大隋十四个监察州成立的时间并不久,很多州府的人员配给不完善、职能尚未分明。而幽州和突厥、奚族、霫族、南室韦、伯咄靺鞨、白山靺鞨、高句丽接壤;其形势之复杂、之严峻,比大势已定的凉州有过之而无不及,因此朝廷最先组建、重点支持的便是幽州州府。

然而非常完善的幽州州府竟然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就闹出这等大事来,而且州府官员基本上都参与这个大案。如此糜烂的官场作风、贪污严重的吏治,也难怪杨集说幽州“欠收拾”了。

在这其中,作为一首的刺史李子雄又是扮演什么角色?他究竟是参与其中,还是不闻不问不作为?

不过与这些相比,裴矩更担心的是搬空的义仓,这个问题如果不能妥善解决,那完全就是一个悬在头顶之上、不受控制的堰塞湖,一旦爆发出来,势必天崩地裂、天下震动。痫

过了半晌,裴矩长叹一声,问道:“你打算怎么办?”

“杀!”杨集语气虽然平淡,但一种冲天的杀气有若实质一般涌了出来:“反正这个天下什么都缺,唯独想当官的人不缺,如果杀一个不够,那就杀十个,十个不够就杀百个、千个、万个、十万个!”

“你知道个屁、你屁都不懂,就知道杀杀杀。难怪裴淑英那不孝女死活要嫁给你,因为你们一样愚蠢。”裴矩非但没有被感染住,反而听得怒火中烧,咬牙切齿的低声说道:“我也知道各种典章制度漏洞百出,但你以为制定律法和制度的人不懂、不知道吗?并不是。一是他们都以作法自毙的商殃为鉴,他们担心自己或子孙有朝一日犯下错误,最后却被自己制定的律法弄死,便故意留下余地;二是给下面官员创造捞钱机会。正是这两种思想,使他们心照不宣,于是很多律法和制度就这么漏洞百出地通过了。”

“就算律法和制度制订得再完善,但也要来人执行,如果执行不力,那便是将板子高高举起、但却轻轻放下,甚至有的人,根本就不理睬这所谓律法制度,对此,你能如何?你又能如何?所以,最好还是圆滑一点。”

裴矩大发雷霆,偏偏人多不敢说得太大声,他那压低嗓音使气氛显得阴森森的。

“除了杀,我还能如何?”杨集毫不犹豫的说道:“如果杀一个不够,那就杀十个,十个不够就杀百个、千个、万个、十万个!反正这个天下什么都缺,唯独想当官的人不缺。”

“……”裴矩目瞪口呆,他苦口婆心说了这么多,就是希望杨集老练一点,别老是打打杀杀,希望他明白打打杀杀是不对的。痫

孰料,一句重复的话,直接把他的努力破了个干净。但裴矩不能否认的话,打杀的确是一个简单直接又有效的办法。

但是、但是这种搞法,当世只有杨集可以搞、可以放心大胆的搞;便是太子、齐王都不行,他裴矩作为一派之首,那就更不行了。

“凭尔几路来,我只一路去,此法既能解决事情、又不伤心费神,岂不痛快?”杨集说道:“我觉得您也可以,当个老奸巨滑的人,不累吗您?”

“呵呵……”裴矩已经懒得说话了,拯救杨集计划以失败告终不说,反倒是裴矩自己被带歪了,认为直来直去、打打杀杀更好更畅快。可问题是除了杨集之外,谁都做不到啊!

更让裴矩感到纳闷的是杨集都把官当成这种样子了、阴谋诡计更是层出不穷,可是杨广那个当皇帝的,非但没有丝毫猜忌,反而认为杨集最不贪权、最不爱权、最可靠、最纯粹。

对面这对奇怪却又新颖的君臣组合,裴矩觉得自己满脑子的帝王心术,好像没一样是正确的,同时也剖析不出一个令人信服的所以然。

如果剖析得了,并让某个聪明的子弟效仿出六七分神韵,至少能够让裴氏鼎盛几代。痫

可惜,他就是剖析不了。

“大王、裴相!”就在这时,凌敬手持一个册子上前,说道:“民曹刘武、法曹温芮、主薄姬严、仓曹从事元虎已然招了,他们报出来的义仓数目很接近。”

杨集眉头一皱,问道:“意思是说,除了义仓粮,还有别的了?”

闻言,裴矩的目光也看向了凌敬。

“正是!”凌敬答道:“眼前这一干人犯,之前要么在幽州各地为官,要么与其他人有千丝万缕的关系,他们之前就倒卖军粮和官粮,义仓之粮只是一个方面而已。”

杨集看了下方已然站起的几人一眼,转而又向凌敬问道:“共计多少?”

凌敬肃然道:“倒卖义仓粮一案,幽州数十县官员尽皆参与,要是再加上之前的倒卖的粮食,总数不少于三百六十万石,只是他们也交待了,这只是一个大概的数目,还有很多已经记不清楚了,如果细细追究下来,只怕四五百石都有。”痫

裴矩心脏“砰”的猛烈跳动一下,不待杨集发话,便骇然起身,大声问道:“你说多少?”

“禀裴相!”凌敬重重的说道:“这个犯罪团伙前后倒卖的粮食不低于四五百万石。而时间,是从元弘嗣担任幽州总管开始。”

裴矩默默的算了一下,又说道:“也就是从开皇二十年下半年就开始了?”

开皇二十年上半年的幽州总管(大州)还是燕荣,此人是个酷吏,将时为幽州长史的元弘嗣折腾得半死,元妻到京城喊冤,先帝遣使验案,使臣上奏燕荣暴虐行径及其贪赃枉法之事,燕荣被征回京城赐死,之后让元弘嗣接替幽州总管之职。但是他比燕荣的残暴有过之而无不及。

被人告发后,元弘嗣又被拿下了,而幽州总管之职这才轮到窦抗。

“正是!”凌敬面色凝重的说道:“所以这些粮食,他们尽皆卖给了高句丽……”

“狗一样的东西,当真是吃了熊心豹子胆。杀,必须杀!”裴矩狠狠一拍桌子,恨恨的地道:“如果杀一个不够,那就杀十个,十个不够就杀百个、千个、万个、十万个!反正这个天下什么都缺,唯独想当官的人不缺。”痫

杨集见到老丈人气得浑身发抖、连自己的话也拿出来说了,赶紧起身安抚道:“做人凡事要留一线日后好相见,所以做人做事的时候都要圆滑一点,别老是打打杀杀的!您说呢?”

看了看双眼喷火的裴矩,杨集好整以暇的说道:“阿英是个美若天仙的女孩,可她愣是成天喊打喊杀的,这让我一直无法理解,现在我总算是明白了,原来她是继承了您的优良传统。”

裴矩差点气死。

都这样子了,这小混蛋竟然还说风凉话!

有你这样的么?

不过裴矩终究是裴矩,他很快就冷静了下来,冷冷的问道:“里通外国的乱臣贼子你可以慢慢收拾、可以一网打尽,但是高句丽为何收购粮食?明摆是高句丽土地贫瘠、产出不多,所以他们抓紧时间积攒军粮,打算利用天时、地利坚守到底。你怎么办?你说,你怎么办?”

“我无所谓啊!”杨集失笑道:“我一开始就知道天时、地利、人和都不如人,也将这些因素考虑到战役之中了。现在别说是四五百万石了,就算高句丽多了四五万万石,那又如何?对我又有什么影响?您说,我用得着着急吗?”痫

裴矩闻言愕然、无言以对!

事实也是如此,人的肚子就那么大,高句丽哪怕有再多的粮食,士兵也只能吃那么多,如果高句丽如山如海的粮食都在前线,反而成了他们最致命的累赘、但却是隋军最好的战机。过了半晌,他苦笑着向凌敬问道:“你们大王做事,都这样简单直接?”

凌敬点了点头:“对,我们一直这样!”

“嘿,不过话说回来,还真是符合你们的作风,毕竟你们一直以来都是简单粗暴。”裴矩有一种深深的挫败感、有一种岁月不饶人的感触。

想当初,他裴矩也是一名能征善战、功勋赫赫的统帅,然而现在一看,他发自己的作战思维和思路,全部跟不上时代了,而杨集的打法的想法,也让他感到十分陌生。

说着,他又向杨集问道:“幽州这边,你决定怎么办?”

“等大军,然后再抄家!”杨集露出了一抹意味深长的笑容。痫

【说了你们可能不信:我老家各个寨子直到80年代末还有‘义仓’、还交义粮,登记和管理的人是寨老、组长,当时是按人头交的,但具体交多少,已经记不清楚了,不过不多。我们家当时共有五口人,我和我妈去交的时候,只是抬了一只小箩筐。后来杂交水稻普及,家家户户都有余粮,就拆了义仓。】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