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大隋主沉浮 > 第755章:于公于私,必死无疑

大隋主沉浮 第755章:于公于私,必死无疑

作者:碧海思云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3-12-09 17:30:22 来源:笔趣阁

涿郡郡府大堂之内,杨集给了裴矩“等大军然后再抄家”的答复后,便接过凌敬手上口供的观看。瞻

口供上说得十分详细,元氏渔阳系因为地理优势的原因,与高句丽一直有生意往来,这次便是元氏渔阳系从中联系,由遍布幽州的元派官员将七郡各县义仓粮食倒卖给元氏,再由元氏卖给紧缺粮食的高句丽,从而获得近十倍的暴利。

其实天下各地官仓和义仓所存在的猫腻龌蹉,杨集亦是多有耳闻,只因早在仁寿年间之时,凉州的张峻和元善便利用职权之便,联手将临洮郡、天水郡的官粮和军粮卖给吐谷浑,从中牟取巨额暴利,此事惹来了杨坚的暴怒,下令对天下各郡县的官仓、各军的军仓进行轰轰烈烈的彻查,最终杀了、抓了一大批不法将官。

到了杨广时代,他创立了御史三台、扩大了御史编制。而数目庞大的御史队伍的存在、以及往前调查二十年的严法,使地方官员再也不敢对官仓和军仓下手,可是尽管如此,御史们在明查暗访过程之时,时不时抓出官场里的蛀虫,将其绳之以法。不过由于官仓、军仓成为御史们重点关注目标之一,所以地方官员再也不敢对这两大板块下手;转而对遍布各地、管理不严的义仓下手。

他们一般是将义仓当作自家的仓库、将义仓粮食当作牟利的资本,其做法则是在青黄不接、粮价高时节倒卖出去,等到新粮上市、粮价低的时候再如数购回补充,赚取中间的差价。虽然一石一斗的差价比较微薄,但如果售卖的粮食数量大,却也能够狠狠地赚上一笔。

对于这种不成文的普遍存在的潜规则,朝廷和御史三台一般都是睁一眼闭一眼:这是因为地方官员的做法虽然赚了钱,可是他们却使义仓之粮得到翻新,而且还在不惊动朝廷的情况下解决了地方上的缺粮之患、解决了朝廷之忧;所以地方官只要做得不太过分、卖价不要高得离谱、事后又及时如数归仓,就算是御史也不会刻意寻找其中龌蹉。

但是像幽州这般做得决绝彻底的,却是前所未闻、前所未有。他们竟然将七郡各县的义仓尽数搬空,这得多么的贪婪?多么的肆无忌惮?

而杨集和杨广的初衷,实际只是把元氏渔阳系、元派势力踢出幽州,从而为各大政治派系创造对付元派的“战机”。要是他们斗得越激烈、关系越僵硬,那么挖出来的贪官污吏就越多、皇族拔掉的世家门阀势力就越多,诚可谓是一举多得。却不料事随着事情的展开,居然挖出了这么一个“大瓜”,而幽州官场,更是呈现出塌方式的**。瞻

面对这种超乎想象的结果,杨集也感到十分棘手、十分头疼。毕竟马上就要与兵强马壮、兵多将广的高句丽打仗了,他现在需要一个十分稳定的大后方,如果彻查下去,大后方就乱了套了。但如果放任自流、不查不处理,杨集自己不甘心倒是其次;关键是他无法向百姓交待,一旦百姓们知道义仓被搬空,一定神情激愤、群起反对反抗,甚至还会冲击官府,若是如此,大后方更乱,他在前方的处境更不妙。

杨集现在所面临的二难选择,事实上也是“空降”到某个地方的行军大总管所遇到的问题,行军大总管以打赢敌人为重,一般选择不查不处理,只要当地官员保证在他作战之时大后方不乱,他警告当地官员一番就完事了。

如果百姓发现自己劳动成果被夺走,并神情激愤的起来反对反抗,地方官不但不担心,反而欣喜若狂、求之不得,然后毫不犹豫的以武力压制,轻则将百姓定义为聚众闹事;重则以响应敌人、造反论处,然后再用的百姓人头邀功请赏,轻轻松松就能获得大功、晋升,至于朝廷和皇帝是否因此失去民心,他们根本不管、不在乎、无所谓。

但杨集与与那些行军大总管不同,他是大隋亲王,和皇帝、百姓是一荣俱荣、一辱俱辱的关系,焉能选择不闻不部、不处理?

就在这时,只听到“噗通”一声响,杨集一眼看去,却是民曹从事张忠闯到前方下跪。张忠是张瑾之侄,今年只有二十九岁,他长这么大从未经历过风风雨雨、大风大浪,在这种死寂肃杀的气氛之下,终于崩溃了。

不过他也知道杨集与关陇贵族的恩恩怨怨,心知对方不会放过自己,于是便膝行到裴矩之前,一边磕头一边哀求道:“裴相,犯官乃是关陇张氏子弟,若是裴相能放过犯官一马,必有后报。”

“张家一不缺钱粮、二不缺田,你早知今日,又何必当初呢?都这个时候了,你还心存侥幸吗?”裴矩暗自摇头,这小子看起来人模狗样的,当真是愚蠢之极,他继续说道:“此时此刻,整个天下的目光都在北方、整个朝廷的目光都聚集在辽东战役。别说你们这种地方官了,就算换成是卫王和本官,也只能接受朝廷的审判、律法的制裁。”瞻

“怎会如此?”张忠吓得激灵灵打个寒颤,不过是倒卖义仓粮食而已,又不是谋朝篡位,怎么就到了换成杨集和裴矩也要受到律法制裁的地步了?

裴矩摇了摇头,他当真是服了这个蠢货了,他的目光直接掠过匍匐在地的张忠,向下首那些蠢蠢欲动、打算求饶的官员说道:“你们呐,现在听本官一句劝,痛痛快快的把所有事情交待清楚,争取将功抵罪、改过自新的机会,否则,必死无疑!”

自从杨广将北巡大军一分为三,朝廷上下、朝野内外便意识到大隋与高句丽大战将临,而在三路大军之中,杨集为首的东路军无疑最受人关注。与此相比,便是杨广为首的中路军也被人们忽略,更不要说是段文振为首的西路军了。

眼前这帮人的所作所为虽然与卖国资敌无异,但是他们也不是没有补救机会,如果他们在东路军缺粮的消息暴出之时,立刻设法把倒卖掉的粮食补齐,一切都好说。可是现在嘛……他和杨集由于受制于举世瞩目的大势和大背景,就算想要放过这些人,都不行了。

而在接下来的战斗之中,隋军要是进展不顺、亦或是失败,他和杨集完全可以把所有黑锅都甩给这帮人,事后不光是他们本人、便是他们背后的家族也要受到严厉的惩罚。

以上这个道理,各大世家门阀的高层都懂;那些默许或怂恿他们贪污受贿高层一旦知道他们被杨集查获、缉捕,一定会在第一时间清理门户、一定毫不犹豫的放弃抛弃。

所以不管是在公还是在私、不管是朝廷还是他们本人的家族,都要处死他们。所以他们这帮棋子被查出来之时,结局已定、必死无疑,根本就没有活路可言。瞻

所谓的将功抵罪、改过自新,不过是断案者为了早点结案,所惯用的手段罢了。

“裴相的话,你们也听到了,你们今晚就在这里好好反省,好好把自己犯下的罪孽招供出来!”杨集想着这些人都是幽州官员,要是尽数宰了、或是尽数打入大牢,幽州各级官府就瘫痪了,于是淡淡地说道:“明天一早,你们就在这里办公吧!希望你们好生珍惜这个机会。”

裴矩先是愣了一下,但随即,他就明白杨集的险恶用心了。眼见下方这帮活死人露出又惊又喜的神色,都忍不住替他们感到默哀起来。

“多谢大王、多谢赠予我等将功折罪的机会!”刘武、张忠等人喜极而泣,纷纷拜谢。

“薛太守!”杨集没有理会他们,径自向薛世雄吩咐道:“你立刻派人去州府,将一应公文、物品拉来郡府,以后的公文也一律往这边送。对外就说战争期间,两府力量不宜分散,故而集中到郡府办公。”

“遵命!”薛世雄应了一声,忽然又想到一事,连忙询问道:“大王,诸位官员的随从还在外面等着,这个又怎么处理?”

“让他们各回各家好了!”杨集沉吟半晌,又说道:“就说当前局势复杂、局势严峻,我和裴公要求每名官员在战斗结束之前,必须日以继夜的在郡府办公。他们明天给自家主人送些换洗衣服过来即可;日后,无须前来等候。另外让人找几个箱子,把这几具尸体装好,找个地方放着即可。”瞻

“喏!”薛世雄拱手应命。

“张慧宝!”杨集目光转到涿郡长史张慧宝的身上,此人是已故民部尚书张煚(jiǒng)之子,由于其父乃是杨广嫡系,本人又继承了父亲学识以及清廉之风,故而当他守孝完毕,杨广第一时间就任命他为涿郡长史。而杨集在大兴城和杨广分别之前,杨广还专门提过张慧宝、让他予以照顾。

不过杨集也不知此人能力如何,于是在冀州的时候,通过薛世雄了解了张慧宝一番,心知此人正直、忠诚、有能力。想着留守的幽州长史元弘礼已经被砍头了,幽州州府不能没有主事之人,便决定给他一个机会。

张慧宝闻言出列,向杨集躬身一礼:“卑职在。”

杨集向他说道:“如今幽州州府不能没有主事之人,从现在起,你兼掌州长史之职、行使州长史之权。”

张慧宝愣了一下,紧接着激动的行礼道:“多谢大王厚爱。”

杨集点了点头,说道:“圣人非常欣赏你,给我让你一些机会,这也是我授予你这个职位和权力的原因所在,希望你不要辜负圣人,不要丢了令尊的贤名、清誉。”瞻

张慧宝做梦也想不到圣人这么重情念旧,一听杨集此话,顿时百感交加、双眼泛泪,他一礼到地,声音颤抖的承诺道:“卑职定不负圣人、大王厚望。”

杨集看了看沙漏,发现时候已经不早了,便宣布散会。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