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大隋主沉浮 > 第744章:杨广“你当好人,恶名我扛?”

北巡在即,很多大事都要杨广亲自处理和批准,他为了省出时间接见文武大臣,早在几天前就把公办场所从北方的安仁殿移到中华殿偏殿。

当天下午酉时,杨广端在中华殿偏殿的书房之内批阅奏疏,这位帝王今天的心情相当不错,他现在观看的是杨智积从江都发来的急报:杨智积在奏疏上说特大暴雨已过,而汉水作为长江最大支流,特大暴雨所引起的第一轮洪峰堪称是十年难得一遇,不过长江流域湖泊众多,它们在今年雨季到来之前,水位下降严重,当汉水洪峰注入长江之时,洪水都被这些天然的“蓄水池”吸走,长江中下游并没有发生洪涝灾害。而位于淮水中下游、淮水南岸的弋阳、淮南、钟离、江都四郡的情况比较严峻,但也处于可控范围之内,如今他正在遵照朝廷之命,让四郡官府发动民众,抓紧时间加固淮水南岸大堤。

至于江都基地的水师,已在数天之前沿海北上,用不了多久就会抵达北方水师基地。

除了以上这两点,扬州各郡暂无大事,让他尽管放心。

“启禀圣人,卫王来了。”就在这时,杨安从殿外将杨集引了进来。

杨广抬起头来,十分诧异的向杨集问道:“你身负重任,准备出征事宜,怎么还有时间入宫?”

“大方向已经定好,其他事情就好办了,而部署和作战等细节,只有到了辽东再酌情而定。此番前来,是有一点点小要求。”杨集对于兵卒生命极为重视,从来没有把征战当作儿戏来对待,他一直认为战前多做一点看似微不足道的准备,都有可能减少数千人的伤亡,这也是他深得兵心将心的原因之一。

这次高句丽之战也是如此,杨集在车上统计好各大门阀应承的物资之后,就匆匆忙忙入宫寻找杨广了。

高句丽虽然实力强悍、不容小觑,但是军事整体实力、军官的能力等大势却远不如大隋王朝,但是国力国势不如人的他们却能在史上屡败隋唐大军,其主要原因便是地形险峻、气候环境恶劣。而此次征伐的难度可以用“长白山山脉——千山山脉”为界,其西部的辽河平原比较好打,只因辽河平原北部已经属于大隋漠州,杨集此番进军,可以从陆地入境,如此便省去最艰难、变数最大的渡江战役。至于包括辽东半岛在内的东部则是异常艰苦,只因数目众多的堡垒式的城池都是依山而建、易守难攻。

针对高句丽天时、地利等优势,杨集之前也琢磨过,甚至与麾下将官进行了多次兵推演习,最后大家想到了一些针对性的武器装备,希望用装备来弥补自身劣势,也许不能取到扭转乾坤的作用,但最起码能够让将士们打得轻松一些,不用那么辛苦。

“坐下来再说。”杨广现在就怕杨集提要求,别的一切都好说,哪怕要他出金山银山,他也干,他就怕杨集要求辽东有几百万石军粮。说完,又向杨安吩咐一声,令他去外面看着。

此举既是不许外人入殿打扰、窃听军情,同时也是给自己创造对思索应对之策的时间,等到杨安领着殿内待命的内侍出去把风了,这才看向了杨集,见他拿出了一本奏疏逼近,顿时有些忐忑的问道:“什么小要求?”

“与装备有关!与人才有关。”杨集将奏疏递给杨广,说道:“这是我整理出来的东西,希望阿兄能够满足!”

杨广接过翻开一瞧,仅仅只是看了第一条,就大感讶异,忍不住问道:“金刚奴,你竟然要求减少骑兵数量、减少铁铠数量?你没写错吧?”

大隋王朝不缺战马、不缺武器装备,这也是隋朝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的一面,而杨集是用骑的高手、宗师,能把骑兵玩出令人的眼花缭乱的花样来,然而他这一回不要钱、不要马、不要铠甲,反而要求减少骑兵和铁甲数量,这不是自废武功么?

“高句丽不是没有像样防御措施的游牧民族,他们已经吸取中原攻防战的特点,并针对特有地形特点加以改良,一百座城池就有九十多座傍着险峻的山势而建,对面这样的敌人,骑兵的用处并不大。骑兵足够就行,太多了反而会给我军后勤制造巨大压力、给我大隋王朝带来不必要的损失!”杨集看了越来越惊讶的杨广一眼,接着解释道:“至于不要河曲马,是因为河曲马虽然力量足、速度快,但是它们不耐寒、不经饿、而且还挑食,根本就无法在严寒的环境下进行剧烈的军事行动,而并州和幽州北部的战马已经习惯了风霜雪雨恶劣环境,能够适应高句丽的环境。”

杨广理解这些,他奇怪的是杨集对这场冲突的定义好像变得不太对劲了,等到杨集说完,这才问出了心中的疑惑:“你是说打高句丽?而不是辽东?”

杨集说道:“辽东战役与高句丽战役,本身并没有什么区别,不过只是一个名字而已,用不着过于纠结。”

杨广摇了摇头:“名目不同,区别很大、意义也不同。”

“这个我也知道。不过我对战役的名义,主要是出于将士们的心态来考虑的,让将士下意识的认为这场战斗无论怎么打,都合情合理。”杨集说向杨广解释道:“我军兵力不如高句丽,又没有天时、地利、人和的优势,谁也不知此战打多久、打到什么程度。把名目定为辽东战役的话,将士们以为随随便便打完就完事了,一旦战事陷入僵持,以为完成辽东战役目标的将士的心态、士气、意志必然大受影响,但若定义为‘远征高句丽’,将士们心中对这场战役也有了一个准备,无论战事持续多久、有多么艰难,都不会出现厌战情绪。”

杨广思量了一下,想想也是此理,便点头道:“你的考虑不无道理,那就定名为‘远征高句丽’好了。”

“喏!”杨集心头有底了。

杨广继续看了下去,他反复看了三遍,发现杨集所有的要求都不是漫天要价,更不是强他之难,而是朝廷能够立刻给予的范围之内讨要一些至关重要物资、人员。

他长长的吐了一口气,动容的向杨集说道。“有你这样的尽心尽力、一心为我着想的兄弟,是我大隋之幸、是我杨广之幸。所有要求,一律准了……我希望听到凯旋归来的消息,更希望我到辽东之时,你已经把高句丽打得落花流水、”

杨集昂扬道:“决不负阿兄之期望。”

杨广深深看了斗志昂扬的杨集一眼,主动问起了令他比较忐忑的问题:“粮食呢,你又打算怎么解决?”

“阿兄根本就用不着担心,军粮的事情,我已经解决得一干二净了。”说起这个,杨集心中是异常的得意,他得意洋洋的说道:“我今天拜访了很多世家门阀,他们都答应把粮食运去辽东,以当地的市价卖给军方,等我在辽东收到粮食,就把数据反馈给民部、兵部,朝廷如数给他们钱就行了。是不是很意外、是不是很惊喜?嗯?”

听了这话,杨广顿时目瞪口呆、毛骨悚然,过了半晌,他有些狼狈的霍然站起,十分震惊的望着杨集,声音颤抖的问道:“惊喜个屁啊!你老实告诉我,你这是带兵围了人家府邸,还是劫了人家的子弟、打架人家家主的脖子?”

说到这里,又想到世家门阀的作风,杨广觉得肯定就是自己说所这样子,否则的话,世家门阀哪有这么好说话、哪里答应得这么爽快?

杨集闻言无语,没好气的说道:“我好歹也是大隋王朝的卫王、尚书令,就这么像个打劫的劫匪吗?真是的。”

“不是像不像的问题,你本来就是。”杨广感到头大如斗、六神无主。

这事大条了、这事闹大了!而他的北巡大计又一次被杨集搅乱了,他必须留下来收拾这个烂摊子;若不然,事态将会进入一种无法收拾的乱象。

“事情不是你想象那般!”杨集也意识到杨广有所误会,先是将“总计表”递给了一脸生无可恋的杨广之后,这才向他解释说道:“我们不是要离间关陇三派么?不是说要用独孤派和窦派子弟么?我觉得单纯启用他们子弟的力度,还不能让元氏怀疑两派已经背叛了他们,也显得很僵硬和刻意。而独孤派和窦派也认为我启用他们子弟的举动是不安好心。”

未免杨广再一惊一乍下去,杨集将事情原原本本的说了出来:“所以我把我们既定计划稍微改变了一下,说我启用他们子弟的条件是让他们把粮食运去辽东、并且以当地市价卖给军方,而我则是在战争之中给予他们子弟立功的机会,战后把这些立功的子弟推荐给你,于是他们就信了。”

“我昨天拜访的独孤家,以及今天所拜访的窦家、于家、李家、韦家、杜家等门阀,现在,全部答应把粮食运去辽东,并且说战斗之前就能把他们所承诺的粮食如数送到。”

“原来如此!”杨广悬着的心总算是落到实地,他长长地松了一口气,又坐回位子之上,当他仔细一分析杨集的阴谋诡计,发现杨集此策其实很简单,也没什么见不得人的事儿。

说白了,这又是一出令人无法拒绝的无耻的阳谋,而杨集就是利用人类的名利和功利之心来办,当他把一切都摆到台面上说以后,世家门阀对面杨集那些承诺,根本就无法拒绝。

除非当真有人淡泊名利,否则都会中招,不过世上也许真的淡有泊名利的隐士,但他们却不属于根世家门阀。所以独孤家、窦氏、李家、于家等世家门阀纷纷中招了。

念及于此,杨广精神振奋、神采奕奕的向杨集说道:“这下子,你的军粮和物资都解决了,而且还无声无息地撕裂了关陇三派之间、所剩无几的信任,可谓是一举两得。此之以后,事情就好办了;我们只需酌情针对即可。”

杨广忽然又想到一事,脸色古怪看着一脸得意的杨集,以一种尝试的口吻问道:“金刚奴,你老实说,你是不是打算背信弃义?”

杨集尴尬的笑了笑,道:“有这么明显吗?竟然让你看出来了!”

“哈哈、哈哈哈!”杨广哈哈大笑,得意洋洋的说道:“你是我一手教出来的,我能不了解你?你这点小心思,瞒得了我?白日做梦。”

“这笔账,我确实是不想认,当然不是说我要讹下这些粮食,该给的钱还是要给了的,不过粮食之后的承诺,我不打算兑现。”杨集见到杨广进入自恋模式,心中好气又好笑,同时也有一种如释重负之感。

翻翻历史就会知道,九成上以的明君都比较喜欢有能力、对他忠诚的奸佞之臣,反倒是对那些清正廉洁、绝世而独立的清官不太感冒,其主要原因是皇帝不怕重臣爱财贪财、不怕重臣爱官贪权,也不怕重臣爱好美女,只要有所求,皇帝才能有所赏赐、才能让你为他所用。

你要是一个无欲无求、品德高尚的圣人,那他拿什么来控制你?如果控制不住你,又怎么敢用你?

而杨集现在的做法虽是为了解决军粮之忧、算计对方,也吻合战时可自募粮食之策。然而不通过杨广的批准就擅自拿朝廷的官位去交易,那就是他违反了制度、违背了君臣之间的相处法则了。

现在和战后也许不会如何,但是“人无千日好,花无百日红”,谁也不保证未来如何。如果日后失势了,现在种行为、这个例子,往往会成为致命的东西。所以他打算违约、坏掉自己的名头,从而让自己与世家门阀的关系更恶劣一点。但是与此同时,他也知道自己的名头坏不了,因为杨广不答应——此事看似是自己与世家门阀,可背后却与分化、离间关陇贵族之大计息息相关。而杨集自己现在被人们当作杨广的代言人、传声筒,如果他违约了,独孤、窦、于、李等家族定然把这笔账记到杨广头上。

一旦他们这么想、一旦他们对杨广失望,那么进展胜利的分化离间大计的进程,势必发生巨大变数,搞不好还会促使三派再次精诚团结。

于杨集而言,他已经把态度表示出去,也把自己摘出来了,是否违约的决定已经在杨广手上,不管杨广做何决定都与他无关了。

不出杨集之所料,当他话音刚落,杨广便大摇其头:“不妥不妥,你是无所谓、也不在意名声,然此事不仅与你个人在关,也和我们的大计有关。”

杨集却是皱眉道:“话是如此,我也可以依约公事,可也未免便宜他们了,依我之见,我把名单报上来之后,阿兄直接不允便是,这样一来,我就不处背信弃义了、声名也保住了。”

杨广闻言愕然,他用一种不可思议的眼神看着杨集,说道:“你倒是好了,那我怎么办?我要是照着你的馊主意来办,那我岂不是成了赏罚不信的昏君?难道我的名声就不要了?哦,你当好人,黑锅和恶名却要我来扛,是不是这个道理?”

“你是皇帝,当然不用来扛了。”杨集嘿嘿一笑,挤眉弄眼的说道:“等我把名单报上来,你在私氏下表示通过,但是你可以暗示兵部、议事堂不通过!最好是落实到某个人身上,我看裴矩、萧玚就不错,如果他俩不通过,三方的矛盾又加深了。”

杨广怦然心动,差点就信了他的鬼话,可一想着人家裴矩、萧玚不仅不傻,反而还相当的聪明,便罢了这个荒谬的念头,摇头道:“不行、不行,我们现在的摊子辅得太大了,得收敛一些,绝不能急功近利。”

说着,又语重心长的劝道:“金刚奴,我知道你很反感关陇贵族,做梦都想把关陇贵族铲除,但是我们的敌人实力雄厚、足智多谋,我们不能在形势大好之时,出现半点差错,你必须依约办事。就按你们的协议来办,给那些世家子弟机会。”

杨集说道:“这样一来,岂不助纣为虐?”

“得了、得了!就这么定了。”生恐自己被打动,杨广像打发叫花子一般,朝着杨集挥了挥手:“我忙得很,你也很恨,去准备行军事务吧。”

“喏!告辞!”杨集适可而止,以一种万般无奈、不甘的样子离开了中华殿偏殿。

“金刚奴虽然足智多谋、文武双全,也是取得无双战绩的大隋军神,但他终究是个半大不少的年轻人,始终还是沉不住气,也做不到面面俱到,哪像我……”望着杨集的背影,杨广无奈的摇了摇头。

这个小子当真是让人不省心,日后得多多教诲才行。否则,岂不是丢了我的脸?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