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大隋主沉浮 > 第809章:大隋既无事,那就打国战吧!

大隋主沉浮 第809章:大隋既无事,那就打国战吧!

作者:碧海思云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4-01 08:59:04 来源:笔趣阁

洛阳本就因为雨天而显得阴沉的天空,因为暴雨又将到来,显得更加阴沉,在宣政殿后苑长廊一侧有方池水,池水上的九曲连桥直通池中岛上的精致典雅的三层阁楼。从楼上向外看,可见一泓池水、半池荷叶。雨水打在荷叶上、落在池水里,浅得一朵朵雨花忽生忽灭,一支支翠**滴的荷叶轻轻摇摆、嫣然生姿。

小楼二楼的双推凋花窗灵大开,房中陈设简单,但是一几一桉、一亭一柱俱有古意,雪白的墙壁上挂着几轴笔墨恣肆写意山水画。

杨广穿着一袭细麻布衫、头发扎起束了着紫金冠,没有了往常君临天下的霸气,取而代之的是温文尔雅气息,像是一个饱读诗书的儒者而非执掌生杀大权的君王。

杨广北巡被迫中止的原因很多,总结起来无非就是内因和外因的结合。

内因有二:一是幽州义仓桉影响实在是太大了,尤其幽州官场被杨集杀了个精光以后,又波及幽州以南的冀州、幽州以西的并州;在这其中,范阳卢、博陵崔、赵郡李、清河崔、渤海高、太原王、太原温、河东薛、河东柳等等世家门阀子弟门生都在倒卖义仓粮官粮。

在要求朝廷彻查义仓的民意大浪潮下,诸多世家门阀担心自家出仕的子弟被处死之后,继续败了经营近千年的名声和口碑,只好无奈向杨广做出了妥协。而杨广也做出了让步,他只清洗他们门生、外部势力,至于他们的子弟、嫡亲则不予律法上的追究,但却也将这些犯事的人调去了他处,从而使规避制和轮换制正式进入这三个大州。

二是南方水师副都督王长袭自前任都督刘仁恩升为荆州总管以后,便一直以副都督之职、行使都督之权,其麾下多是关陇贵族子弟,他们存在极严重的以权谋私、贪污**、克扣军饷等等问题。荆州监察刺史卢楚查南方水师**桉时,王长袭又烧了档桉库,最后还是通过收支记录,查了个清清楚楚。

更甚者,王长袭竟然学起了石崇,他利用权力之便纵兵为匪,而后抢劫远行商客,取得巨额财物,以此致富,再这么顺藤摸瓜一查,又抓出了大量荆州官员。

这不仅给予了杨广整理水师之机,同时也能整顿荆州官场。

面对这些天赐之机,他皇帝坐镇洛阳监督远比北巡有意义、影响重大。

至于外因,则是北巡初衷是向东/突厥示威,但是杨广和满朝文武后来都想打,可东/突厥无论大隋如何恶意刁难都不接招,眼见打不成,而示威的目的又让杨玄感和尧君素完成了,这也使北巡变得无意义。

内、外结合,杨广就借题发挥发了通脾气,然后就回来了。

伴驾北巡的文武百官本以为大隋大打一场,使他们能够从中博到几代人都躺在功劳簿上吃老本儿的功绩,然而这样的结果,自己是大失所望。

张目四顾,却发现东/突厥虽然是老实得像条狗一样,但高句丽却一点都不老实,一直在作死,这不就是最好的立功目标吗?

此时在大隋所有文武的认知当中,大隋王朝除了东北的高句丽,四塞已无敌手,若是倾力征伐高句丽,没有哪个不识趣的国家敢与大隋为敌,所以胜利是必然的,断然没有失败的可能。于是都觉得“既然东突厥那里拿不到的功绩,就用高句丽来补也一样”,于是建议把这场战争定义为打国战,而不是简简单单的“局部冲突”。

要是定义为国战,那便是一场攫取功勋的饕餮盛宴,每个势力、每个门阀、每个武将都要分到一份功勋,这也是军议出现的重要原因。

文武百官为了达成目的,明明暗暗的恐吓杨广,他们不但把高句丽塑造到了突厥汗国那种高度,而且还拼命的“看衰唱衰”杨集,认为杨集不可能打得赢,其处境相当凶险,杨集要是败了,高句丽便能挟大胜之势西征。

杨广固然明白这些人想打想立功,而且也认为他们说的、想的也没错。但问题是他虽然走不开,可也想亲自打这场国战、也想名留青史。如果他现在就定义为国战了,只能把三军统帅的位子让出去,所以自始至终都在死死的压着,没有把战事升级为‘国战’。他觉得把幽、冀、并、荆四州官场理顺了,再御驾亲征也不晚。

总之一句话,东征高句丽的三军主帅,他杨广当定了;灭高句丽的盖世奇功,他吃定了,杨集也抢不走。

哼哼,杨集那小子用不到十万大军就搞死了突厥汗国,作为师父的我只要三十万,不,只要十万骁果军、几万凉州“杂兵”,就能搞死高句丽。

不过那小子只是简单的打敌军的有生之力,没有占领地盘,而我杨广的原则是打完就占,还会带着皇后和儿女孙子去长见识,所以难度和危险系数大了很多很多,再加上我的安危关系着天下安危,所以多带些兵加上个水师合情合理,也是对大隋的负责,这并不是我怕打不过高句丽。

等我打赢了,就让那小子写几首诗,不但要大气,而且还要骚气。他以前也是这么要求我的。

不远处生着一个红泥火炉,架在炉子上的陶壶水已滚沸。炉旁一张小几摆着茶具、茶叶、各色左料……

此情此景,若是加上一两名清秀女子,将是一幅才子佳人的唯美画卷;然,此时在下首取水烹茶的人是蜀王杨秀,左右两侧还坐着苏威、高颎、杨雄、长孙炽、李子权、萧玚、张衡,而他们的存在,也使阁楼内外的韵味变成了另外一种感觉。

“圣人,我大隋眼下之国力、兵力、军队战斗力都要数倍于高句丽,能挡我大隋军队者,非是高句丽军民的顽强抵抗的意志,而是天时地利!战事一旦拖到入秋天,高句丽那开始严寒的气候和泥泞淤积的道路,会让我军行军和后勤补给都将困难无数倍,若不重视,散布各处的高句丽军民就有机可乘。”高颎缓缓的说道:“依长孙公之见,我陆上之师分三路、水师分三路,至于总兵力则是增至六十万左右。如是一来,进可攻、退可守,而且还能在最短时间之内灭敌国祚。”

“此构想,兵部官员、十六卫府的大将军和将军也十分赞成”

杨秀已经把茶叶、葱、姜、胡椒、人参、大枣、薄荷、香叶、珍珠粉等等混合而成的粉末加入茶壶。一听到“增至七十万左右”,行云流水般的动作不由得顿了顿,目光也从茶几移到正前方的杨广脸上,见皇帝兄长意味深长的示意了自己一下,连忙又继续着自己的“茶道”。

稍是一想,杨秀默默的往一个大茶碗加了一小勺蜂蜜、一大勺花椒粉、一大勺辣蓼草沉淀粉、一大勺酱汁、一大勺盐巴、一大勺蛇胆汁、一大勺并州陈醋、一大勺烧刀子。

接着往其他大茶碗分别加入蜂蜜、羊油、羊奶、甜酒糟,然后斟上浓浓的茶汤,感觉温度差不多,这才根据其他人的喜好,一一送了过去。

至于加了稀奇古怪东西那一碗,毫无意外的给了长孙炽。

长孙炽正好饿了,端起大茶碗就大大的闷了一大口。刹那之间,一种集麻、辣、苦、咸、酸、涩的感觉涌上脑海,脸色变得异常精彩。

麻辣隔壁的,这什么茶?实在是太霸道、太过瘾了!

如是想着,一口气把大茶碗里的茶干了。熏熏然之间,他把大碗推到杨秀面前,眉开眼笑的说道:“太好喝了,有劳蜀王再来一碗,多加几大勺辣蓼草粉、花椒粉、胆汁,别加蜂蜜。”

我草!

坐在上首的杨广早就发现了杨秀的小动作,正在默默地看好戏,不料结果竟是这个样子,此时一听长孙炽这么说,他彻底呆住了。

杨秀傻也了眼了,不过还是依言按长孙炽的要求,把乱七八糟的东西加了进去。

杨雄放下手中的作战方案,缓缓地说道:“圣人,我认为六路齐出之战法看似十分热闹、威风,但却因为分得太散,将会出现统属不一、号令不齐、指挥不及、一路遇袭另五路应援不及等等隐患,十分不妥!”

“据我所知,平壤城位于浿水中游,其四周是一马平川的平原。只要用水师在椒岛和鹄岛、粟口、仇乙击溃高句丽水师,便能朔江游上,直抵平壤城下,用不了多少时间,此城可破。国都沦陷,高句丽必将群龙无首、一盘散沙。这个时候,水陆结合的水师负责将鸭渌水南岸的高句丽残余军队一一剿灭。而北岸,则用步骑结合的方式逐城击破、步步为营、稳稳推进。”

“南北同时进军,互相掩护、互相为另一支军队牵制敌军,这可比分兵六路稳妥得多。要是实在担心水师遇到风浪、步周罗睺将军之后尘,大可直接借道百济;等到休整完毕,再从穴口一带向北进军也不晚。也可集结于鸭渌水入海口的泊汋城,这既能袭取南方、又能缩短两军距离,十分安全稳妥、也不至被敌军逐个击破。”

说到这里,杨雄目光玩味的向长孙炽问道:“这又何须把兵力分得太散?何必给予敌军逐个击破的战机?”

又干了一大碗茶的长孙炽微笑着解释道:“六路大军攻城拔寨定是所向无敌、定是锐不可挡。战事也能因此速战速决,有效的避开了严寒、多雨、泥泞时节。而我说出兵六十万,目的也是如此。”

“六十万大军,少说也要两百万左右的辅兵和民夫随军助战,如果再加上战马、粮食、武器装备、军饷、造船、战后抚恤,个中所耗,势必是一个天大的数字。这些问题,长孙相可曾想过?”杨雄闻言冷笑。现在无论是关陇贵族和关中士族也好,还是山东士族和南方士族、河东士族、中原士族也罢,几乎都想争这一场灭国之功,长孙炽六路大军并进的想法,实则就是想给关陇贵族争取到几个行军总管、行军副总管、大将。

他们的目的就是为了立功、留下赫赫身后名,但若动用六七十万大军,辅助兵种和民夫少说也得两百万,这对民生必将造成巨大的创伤。最终,他们倒是立了功了,但士兵和民夫的死活,他们压根就不闻不问,而被贻误的农时、赋税收入、民生却要让朝廷来扛。

倒是打得好主意。

“安德王所言极是!”张衡向杨广行了一礼,肃然道:“圣人,秦始皇‘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执敲扑而鞭笞天下,威振四海。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百越之君,俯首系颈,委命下吏’。乃是我中原第一个统一中原的帝王,他确立中央集权的体制废除了分封制度,设立中央直接管理下的郡、县、乡、亭、里等多级管理基层结构,并且统一了货币文字、度量衡,开疆扩土,令人仰视。汉武帝破匈奴、使西域,为大汉王朝打下广阔疆域。秦皇汉武实乃帝王之最。”

“然秦律严苛,秦始皇的种种变革以今天的眼光来看,无不是利在千秋,但也因为触动太多人之利,从而为无能的子孙留下亡国之祸。汉武帝打出了宁折不弯‘的汉家灵魂’,可他好大喜功、视武功于一切,为了武勋,可以无度的发动对外战争,使其有文景之治作为根基,依旧落得海内虚空、人口减半的下场,可见大战不能说打就打。”

“我们要吸取秦汉的教训。而在战争方面更要用汉武帝为鉴,绝不能一味求大,能用一万将士打赢的战争,绝不能用一万零一人,以免给朝廷财政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今之高句丽的确该死,但卫王用兵如神、屡屡以少胜多,在没有消息传来之时,谈什么国战、谈什么全面战争,实在太早了一些。更何况贸然发动大规模的全面战争,势必要惊扰许多百姓,此乃劳民伤财之举。臣建议徐徐图之,一边在不影响民生的情况下往幽州运输物资、打造水师和战船,一边用军备竞赛的方式消耗敌国之国力。”

杨广现在巴不得把国战拖到自己能够腾得出手的时候,闻言便点了点头,从善如流的说道:“此言极善,就这么办了。”

“圣人英明!”

“卫王若有消息,第一时间来报。”

“喏!”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