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大隋主沉浮 > 第810章:不可思议的捷报

大隋主沉浮 第810章:不可思议的捷报

作者:碧海思云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4-01 08:59:04 来源:笔趣阁

次日早朝结束,臣子们离开了举办常朝的宣政殿,纷纷向官署所在的皇城而去,开始了又一天的日常办公。而地位超然的杨雄、苏威、高颎、张衡、萧玚、长孙炽、李子权、杨秀、裴蕴等人则是向北方的仁寿殿走去。

仁寿殿和宣政殿以西的同明殿职能一样,都是皇帝接见个别臣子的地方。区别的是仁寿殿相当于皇帝的书房,而且还用了先帝的年号,所以皇帝在这里接见的臣子要么是重臣、要么是心腹臣子,一般臣子根本没资格来。

诸臣来到仁寿殿前殿,向已经找了常服的杨广行礼道:“臣参见圣人!”

高坐上首的杨广抬手示意道:“免礼,请坐!”

“谢圣人!”众臣道谢入座。

“杨公,荆州那边如何了?”杨广目光看向了重新回归朝堂的杨约。

杨约有治国之术,且又通达当朝事物,虽然比较重权、重名,可他既不爱财也不好色,一大半俸禄都用来接济贫民,哪怕再贫困也不授受兄弟侄子的接济,始终过着清贫的日子,所以他是一个有着非常正确名利观的人。尤其是在仁寿宫政变发生之后,杨约及时奉命回西京,稳定了京城政局,使他深得杨广信任,并任命为内史令。但是杨约因为长期生活在兄长杨素的呵护之下,所以在应对突发事件之时,缺乏应对大事的能力和魄力、缺乏明辨是非的心境。当杨素一去世,也跟着杨玄感等人干了很多蠢事,从而惹恼了杨广,被贬为淅阳郡太守。

不过杨广对杨约的惩罚,主要还是恼火和敲打,并不是对他恨之入骨,更不是相忘于江湖;敲打杨家。不久前,他又启用杨约为检校御史右中丞,令其协助卢楚彻查南方水师与荆州官官勾结桉。

杨约十分珍惜这次复出机会,闻言便答道:“启禀圣人,老臣这次负责荆州北部的襄阳、春陵、汉东、义阳、永安、安陆、竟陵,这七郡共有五十个县也是王长袭纵兵为匪、祸害地方的重点地带。”

“老臣查出七个郡的郡级官员全都参与了,而县一级,有三十多个县也是尽皆参与了。这些犯官多数是帮着王长袭欺上瞒下,事后带到一定的好处;有两成左右是直接参与了。用卫王的话来说,那就是塌方式的**和犯罪。”

“老臣之前已将名单呈给圣人,而这些犯官,微臣也悉数羁押下狱,只待圣人下旨严惩。”

殿上经历了之前的幽、冀、并等事,众人对于官场的贪污情况,实际上已经有些麻木了,但此时听了杨约的话,仍旧令殿内一片哗然。

杨广取出杨约提交奏疏御桉上铺开观看,奏疏上写满了名字,除了所提到的官员及其罪证,还有当地与之勾结为恶的世家名门和地方豪强,杨约担心造成太大影响,并没有当众明说。毕竟这些人和南方士族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若是公之于众,皇帝就不好办了。

杨广也不想把矛盾扩大化,世家门阀根深蒂固、枝繁叶茂,其影响和名望比当地官府都要高了很多,根本就不能连根拔起,最好的办法就是先把规避制和轮换制推广全国,然后加大监管、依法治国的力度,只有把官场控制好,才能进行下一步的削弱。这也是他对冀州和并州世家门阀妥协的原因之一。

他把奏疏合上,向下首的萧玚说道:“萧相,荆州之事交给你全权复审。”

“臣遵命!”萧玚心下苦笑的上前接过了奏疏,他前些时日还在暗笑忍痛割爱、刮骨疗毒的李子权,不曾想短短几天时间过后,轮到了自己。同时,他也明白李子权为什么对自己人下手那么狠了。

毕竟连皇帝都知道罪证了,自己岂敢包庇那些犯事的南方世家?唯一能做的就是从重治理、从严惩罚,给皇帝一个满意的交待。否则皇帝会怎么想?怎么看自己?

“圣人,辽东道行军副总管宇文述送来八百里加急捷报!”就在这时,当值的长秋令杨安兴冲冲的冲进大殿,高声禀报:“禀圣人,卫王率军大破敌军主帅松尊,继而用奇谋逼降昌图城守军,高句丽部署在北方防线二十余万精锐之师或死、或降。卫王此时已将兵锋推到大梁水一带。辽东大捷。”

大殿内瞬间一静,唯余杨安的余音鸟鸟回荡。半晌过后,一众大老齐齐看着兴奋的杨安,再看看“腾”的一下从御桉后站起的皇帝,面露难以置信之色。

这怎么可能啊?

他们知道高句丽陆上有三道防线,而且知道第一道防线的三大犄角有二十多万大军,三道防线相距甚远、三大犄角也相距甚远。而以杨集打仗的水准、疾如风的作战风格,如果说他此时攻克第一道防线的三大犄角,他们都能相信。但问题是他的兵力本来就远不如高句丽,而且又分兵部署在辽东东山县怀远镇、辽东黄龙县、漠州南夫余城,他能够投入战场的军队其实只有几万人。

就这么点兵力,而连在一起的三大犄角,彼此相距三天以上的行程,他究竟是怎么无声无息的打赢那二十多万精锐之师?这也就罢了,关键是他打赢之后将捷报发到洛阳的时间,少说也要三五天的时间。然而与捷报同一时间抵达的消息,竟然是他已经把兵锋推到千里之外的大梁水。

如果捷报上的消息为真,那么表示杨集以仅仅只是用了一天时间就干掉了第一道防线的三大犄角,然后连休整都没有,就是一路杀杀杀,直接杀到了大梁水。但他的兵力和士兵的战斗力、行军所耗时间,以及敌军的兵力,都不可能让他干得那么胜利。

所以将一切事情联合来看,事情就变得不合理了。而这种不理合理的事,杨集干不出来,卫青和霍去病、杨爽也干不出来。

这不光是战绩不合理、不对劲,而是敌我双方士兵的数量、士兵战斗力、战马的体力,行军的时间、战场的概况都不允许杨集完成这些。

大家心中虽是疑问重重,但是在座的人都是聪明人,这会儿即便是对杨集甚为不爽的人,也不会真相不明之时稀里湖涂的踩人,那是傻子才会做的事情。

杨广心中也是大吃一惊,他不是长于深宫、不经战阵的皇帝,当年亦曾跃马挺槊、带兵杀敌,其文治武功丝毫不逊色于古之帝王,焉能不通战阵之事?

他此时也和诸位大臣所想一样,第一个念头就是发来捷报的宇文述湖弄人、谎报军情、坑害杨集。但转念一想却又觉得不可能。

宇文述纵然再大胆、再恨杨集,也不敢做出“欺君罔上”这种事来,因为这事根本经不起查。

“圣人,这捷报看似是很不合理。”高颎稍一沉吟,便提了自己的观点:“可是这份捷报会不会是到了大梁水以后所发?而不是攻克第一道防线?”

众人一听他这么说,也露出了释然之色,如果这样的话,那就没有问题了。

“也只有这样解释才比较合理了。”杨广深以为然的点了点头,连忙向杨安道:“信使何在?”

杨安拱手作答:“就在殿外候令!”

杨广抬头道:“宣!”

“喏!”杨安拱手领命,起身快步走出去。

杨广目光看向站着的诸臣,示意道:“都坐下来听听,看那信使怎么说。”

“遵命!”众臣心中又是惊奇又是兴奋,便纷纷坐回了位子。

少顷,杨安带着一名风尘仆仆的校尉走进大殿。

“末将薛万备,参见圣人、参见诸公!”这名校尉年岁不大,看着只有十多岁,他长得身形消瘦、浓眉如刀、气度俨然,虽然是风尘仆仆,但脸上的风尘却难掩其勃勃英气。

“薛万备?”杨广仔细端详了他一番,问道:“你是薛世雄的子弟不成?”

薛万备肃容答道:“圣人睿智,末将正是薛太守之子,排行第五。其上兄长是薛万述、薛万淑、薛万均、薛万彻。”

杨广点了点头,赞许道:“不错,你们薛家父子六人,已有五人出而为将,建功立业,堪称是将门无犬子的典范,你小小年纪就驰兵塞外出生入死,不辱薛将军之威名,着实难得。”

薛万备激动的拱手道:“多谢圣人夸赞!身为大隋军人,忠君报国乃是应有之责!”

毫无疑问,有了皇帝这么一句话,不仅使他往后在家族之中地位陡升,仕途更会顺风顺水、步步高升指日可待。

杨广颔首道:“战报何在?”

薛万备自背后取出一个竹筒,交给了一旁的杨安。

杨安将信笺取出,双手呈递给杨广,杨广再一次用一把小巧的裁纸刀挑开火漆,细细观阅。

将战报看了一遍,杨广便倒吸了一口冷气。过了良久,他才长长的吁出了一口气,神情振奋的拍了一下桌子,大声向众人说道:“卫王太不要命了,胆子大得让我也想不到,但也正是因为卫王不合理、不要命的行为,所以让一切都变得十分合理。你们看吧。”

说着,命杨安将战报交给大家一一传阅。

众人看完了战报,尽皆一脸震惊,然后一脸的振奋与身边的人相互低声交谈。

大家终于明白这名份捷报为什么这么不合理了,只因杨集实在太大胆了,胆子大的令所有人都想不到,所以大家那这份捷报怀有置疑之心。

那家伙干完西丰大营、诈取昌图城之后,完全不管大后方到处蠢蠢欲动、即将爆发的“火山”,然后就不管不顾杀向了南方。

昌图城五万精锐和数万青壮是否爆发、于仲文是否打赢磨米城和麦谷城三万精兵和几万青壮、途中中小城池的守军是否袭击背后、粮草是否断绝、兵力是否还有战斗力、前方之敌是否大举来战……杨集通通放下、通通都不管。

而杨集这种风格已经不能说是大胆了,而是不要命、玩命。但就是这种谁都没有想到、谁都不敢做的不要命,却令大梁水以南的高句丽君臣、军民全乱了,高元和渊子游哪怕想动手,也没有一个良好的稳定的局势。

当他们回过神来,稳下军心,正要打的时候,而对岸的李子雄却又及时的横渡大江,拼命骚扰。这又让他们不敢大动特动了。

等到大家一一看完,杨广满面春风的问道:“诸位,对卫王此战有何看法?”

苏威凝眉一想,向杨广说道:“圣人,非是老臣质疑这份战报,但是西丰三营拥有十多万精锐,其中又以重骑兵重步兵为主,然而他们竟然让卫王远道而来两三万士兵轻松的屠戮殆尽……这也实在是不可思议了。骁果军和凉州军的战斗力就算与魏武卒一般,但他们做出如此骇人的威力和战斗力,那也实在太奇怪了。”

说着,苏威扭头向薛万备问道:“小将军,我想知道,你们这一仗究竟是怎么打的!”

战报十分简洁,那寥寥无几的几句话,就把一场大战概括过去了,所以不仅是苏威,即便是杨广和杨雄、高颎等人已有些感到不可思议。

毕竟那可是杀气十足的重骑兵、重步卒啊!如果这两个大杀器一般的兵种这么好打,谁还打造这种昂贵的兵种?

杨广亦是看着薛万备,见这孩子显得十分紧张,便微笑着鼓励道:“薛小将军,你且说说这场战事的经过;你就当我们是你的袍泽,说错话也没关系。”

“末将遵命!”薛万备稍微松了口气,拱手道:“末将和随军文吏留守城子山大营,未曾、未曾亲身参与那一场战斗,但是战后打扫战场时,与参战伤兵一起清理战场了。其中更有薛举将军、裴行俨等人留下来与吾等交流,故而对这场战事的经过知之甚详。而卫王之所以能够轻易破了敌军,实际便是高句丽重骑兵和重步卒给他制造了机会。”

于是,他便在大殿之上,将自己所知一一复述了出来。

众人都听得心神巨震!

这种打法十分合理,只因重骑兵和重步兵的确笨重无比,可是谁也没有想到杨集仅仅只是人为的搞出了一个沼泽地,然后打都不用打,就能简简单单的上去抓人、杀人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