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大隋主沉浮 > 第497章:威逼利诱

大隋主沉浮 第497章:威逼利诱

作者:碧海思云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3-02-21 17:19:46 来源:笔趣阁

“好了诸位!我想我们现在可以好好谈谈了。”血腥味漫天的庭院之内,杨集坐在阶前平台上的马扎之上,他身子微微前倾,满面笑容的看着仅剩八名穿锦袍的高句丽人:“我想知道:你们去突厥做什么?谁能告诉我?”

杨集的态度好、笑容也很‘甜’,只是落在仅剩的八名俘虏眼中,他的笑容比传说中的魔鬼还要可怕。

“大王饶命!”一名俘虏连滚带爬的往前几步,跪在阶下,用汉语哀声说道:“我们大王和他的弟弟高建武都是很有抱负的人,也很有本事。但是大对卢渊子游、帛衣头大兄渊子澄主导了一切国事,大王空有雄心壮志、一身抱负,却沦为了傀僵一般的人物。所以乙支文德献计于大王,所以大王想和东突厥结盟,以应对大隋的兵势,同时也是想以外援来和渊氏博弈。”

“哦?”杨集澹澹的看了此人一眼,这就是高句丽人的德性,开始很嘴硬得要死,这一杀,就炸出了一些怕死之人。他点了点头,对此人道:“将你知道全部给我说出来,尤其是你们高句丽的政治派别,都给我一一说出来,否则的话,把你大头小头都爆了。”

高句丽地域广袤、实力雄厚、向心力高,远比辽宋时初立的金国、明末的清国强大,而且一样是天天做着入主中原、享受荣华富贵的美梦,这也是隋唐两朝帝王不惜代价也要攻打高句丽、灭掉其国的根本原因。但是杨集和其他人一样,对高句丽的内部情况所知不多,如今遇到一帮倒霉鬼,自是不想错失了解的机会。

“是!”此人是副使,同时也是乙支文德得力臂助,乙支文德的许多事情都不瞒他,此刻为了保命,当下一五一十,把自己所知道的一切、竹筒倒豆子般说了出来。

汉末魏晋南北朝至今,中原战乱不休;高句丽在这期间不仅广占汉家国土,还吸纳大量避祸的人才,之后处处更是学习中原,使其文明进程大为加强。但是高句丽所引用的“九品中正”,却也使高句丽内部门阀林立、等级森严。

高句丽虽然没有类似五姓七宗这等宗族为主的庞然大物;但是却有着酷似关陇贵族、山东士族、南方士族这样的五大政治势力;它们分别是桂娄部、涓奴部、绝奴部、顺奴部、灌奴部,然后又根据大本营的驻地简称为内部、东部、南部、北部、西部。

这五个政治势力并非平起平坐,而是分三个档次,排在第一档的就是高氏王族为首的桂娄部;第二个档次则是涓奴部、绝奴部;第三个档次是顺奴部、灌奴部。

乙支文德是灌奴部的首领,不过他并非是土生土长的高句丽人,他的先祖是鲜卑尉迟氏,在北魏时期从中原归化高句丽,因其优秀才能而被委以重任。他的祖先在和新罗百济长期斗争中,功勋卓着,成了灌奴部的首领,所以乙支文德实为“尉迟文德”,除了他之前所说的大使者这个职务以外,他还是灌奴部首领,由于该部位于高句丽南部,所以他又有一个南部大人的称呼,这个称呼相当于突厥某个大部落的大酋长。

同为第三等级的顺奴部位于东部,以渊氏家族为首;本来也最低等级的门第。但是门第和一方势力的兴衰,往往取决于一代人、一名首领。一直没有起色的顺奴部忽然冒出一个惊才绝艳的渊子游、一个足智多谋的渊子澄,这对兄弟先是辅左平原王高汤收拢人心、发展生产、积聚国力,于南方多次击败新罗、百济,于北方击退汹涌南下的靺鞨,稳定了现在的辽水平原东部地区。

高句丽之所以称雄东北、能够和大隋掰腕子,皆是这对兄弟之功;渊子游也因此成了总领军政大事的大对卢(宰相),而渊子澄也成了类似尚书令的帛衣头大兄。所以顺奴部在名义上,虽然还是第三档,但真实的实力却仅次于高氏王族的桂娄部。

而后,他们兄弟又干翻了反对婴阳王高元的涓奴部,帮助高元坐稳王位;由此一来,渊氏为首的顺奴部的实力进一步壮大,而渊子游、渊子澄也成了酷似霍光、曹操、诸葛亮这样的权臣。

伴随着渊氏对朝堂的掌控、对鸭渌水北方流域的绝对控制,高元视渊氏兄弟为国之奸贼,做梦都想除掉渊氏兄弟,但渊氏占据了高句丽最富饶的国土,掌控了高句丽北上之路,单凭一个桂娄部根本斗不过,于是高元便拉拢乙支文德为首的灌奴部、檀桓为首涓奴部(西部)。

然后三大势力合力,向渊氏为首的顺奴部(东部)、仲宁为首的绝奴部(北部)发起了政治攻势,企图夺回中枢大权、夺回鸭渌水北方流域。

由是一来,高句丽以鸭渌水为界,形成是南北对峙的格局,双方虽然没有明刀明枪的开战,可是在政治上的明争暗斗却是天天在上演着。

乙支文德这番奉高元之命潜入隋境,一是对启民可汗暗中倡导的反隋联盟的回应,加强双边关系,一起应对鼎盛无双大隋;二是希望东突厥支持高句丽征伐粟末靺鞨,以及共同之敌南室韦;三是渊氏掌控的地盘更加靠近东突厥,高元担心东突厥和渊氏眉来眼去,便以国家的名义,和东突厥好生谈谈。

“这么说来,高句丽北方是渊子游说了算?”听完此人介绍,杨集露出了一抹笑容:“起来说话!”

南北对峙?好啊!

“谢大王!”那人此人连忙从地上爬了起来,点头哈腰的说道:“正是如此,不过有一些大城的道使(刺史)、傉萨(总管),是我们大王的人。”

“那你呢,叫什么?在高句丽又是什么职务?”杨集见此人这么‘配合’,而且说话条理分明,便有了让他在这里“高句丽素材”之心。

此人不敢隐瞒,说道:“大王,我叫檀允,乃是涓奴部人士,现任上位使者。”

高句丽中枢官职分为十二级,自上而下分别是:大对卢,或叫吐捽;郁折,主管图簿;太大使者;帛衣头大兄,掌管国政;大使者;大兄;上位使者;诸兄;小使者;过节;先人;古邹大加。

而这个檀允的职位排在第七等,不过同一个职务名称,却做不同的事儿,比照大隋官制,相当于六部二十四的“司长”。

“嗯!”杨集又问道:“渊子游是个怎样的人?你跟我说说他的经历、能力……”

“大王,渊子游不仅会打仗,而且狡诈如狐,渊氏家族能稳坐高句丽第一世家,并拥有和高家分庭抗礼的实力,皆是他的功劳,其弟渊子澄虽也厉害,可比他差远了。”檀允极善察言观色,他见杨集对于高句丽比较有兴趣,便继续说道:“渊子游镇守辽东数十年,为高句丽立下了赫赫功勋;无论是民间还是军队,他都有着非常高的名望,也有非常多的部属,这也是大王最为忌惮的地方。”

“其实在平原王时期,平原王就在不断的凝聚力量,打着统一半岛的旗号收拢兵权,企图逼迫渊子游下台。渊氏当时不像现在这么强大,在平原王出手之际,渊子游果断暂避锋芒,隐退幕后,等到平原王死了。继承王国的婴阳王镇不住局面,不仅我部和绝奴部不服,便是渊氏为首的顺奴部也在暗中作怪,婴阳王迫不得已,又启用了渊子游。”

“我知道了!”杨集点了点头,指了指另外七人,向朱粲说道:“把这些人分开安置、分开审问,不要给我弄死了。”

“喏!”朱粲领命,让士兵将屎尿齐流的七名俘虏带走。

“檀允!”杨集将目光看向檀允。

明朝晋商在向女真人出售粮食、铁器、武器准备的同时,甚至连各处关隘守将的姓名、士兵的数量和装备都卖了,此外还帮努尔哈赤在中原构建情报网,把大量山川地形图、军事情报源源不断的送出去;他们为了钱财,什么国家大义、民族安危,他们全都无所谓。

杨集现在在凉州,同样用努尔哈赤这种办法,从商人手中购买西域诸国、吐谷浑、东西突厥的军情。

这个檀允是檀姓的高官,显然是涓奴部的重要贵族之一,他为了活命,把很多机密都说了出来,若能用得好、让他提供一些地形图,日后胜过数万精兵

“在!”檀允连忙说道。

“稍后,我会让人问你一些事儿,只要你如实相告,我不但不会杀你,还会给你财富,日后还建议圣人专门向你们涓奴部开通边市。”杨集向他说道:“我卫王府也有自己的产业,到时候,你们特有的人参、貂皮、鹿茸、熊胆、熊皮、虎皮、东珠等等特产,我都能高价收购。而我认准的人,只是你檀允。你知道这对你来说,意味什么吗?”

“在下知道!”檀允脸上露出了惊喜的神色,他知道一旦和杨集建立起了商贸关系,他就是涓奴部的功臣,涓奴部和家族都会对他百般重视,更重要的是,杨集只认他,这能给他更多的操作空间,赚取无数钱财、精美的大隋物品。

“沉法兴,你将他带走!”杨集有一套审问的套路,而沉法兴已经成了他的幕僚,自然不会隐瞒。

“喏!”沉法兴上前几步,向檀允说道:“请!”

檀允再向杨集行了一礼,跟着沉法兴离开。

杨集让士兵散去,然后重重的褒奖裴行俨一番,然后向‘小舅子’说道:“行俨,你这番下了大功,值得嘉奖,但高句丽重兵云集,做着入主中原、享受荣华富贵的美梦,所以你还要努力。若你连这点小事都做不好,你这段时间跟着我就算是白跟了。”

一听杨集这么说,裴行俨顿时不乐意了,他差点就跳将起来,大声叫道:“大王放心,在我的防区内,绝不会让一个高句丽狗入境。”

“那好,去吧!”杨集点了点头:“你自己小心一点。”

裴行俨的父亲是裴仁基,裴仁基多年以前以仪同身份兼任汉王杨谅王府的侍卫,杨谅举兵谋反的时候,裴仁基劝谏杨谅不要谋反,杨谅把他关进了牢里,杨谅投降以后,杨集和杨素就把裴仁基给放了出去,杨广感于裴仁基的忠诚,越级提拔他为护军。

护军是十二卫里的将领,每卫置护军四人,以辅左大将军、左右将军,杨广年初大规模改制的时候(前文说过),改护军为虎贲郎将,简称郎将,级别和奚达景的郎将一样,都是统御五千精兵。

至于裴行俨,则是裴矩塞过来的。

裴矩当初在张掖逗留之时,杨集提过帮裴矩带人,然而曾经将星璀璨的裴家在“武”这方面断层了,除了裴仁基以外,都没有拿得出手的将才了;迫于无奈,裴矩只好把年少的族侄裴行俨塞给了杨集,希望杨集帮裴氏带出一名将才。

“喏!”裴行俨气势汹汹的说完,又气势汹汹的走了。

看着精力十足的裴行俨,杨集深有触感的说了一句:“年轻真好。”

“……”众人听着杨集老气横秋的口吻,尽皆无语:实际上,杨集只是一个二十出头的小伙子,他比裴行俨大不了几岁;但是鉴于他丰富的经历,没有人将他当成个小伙子。

众人散去,一些“大人物”跟着杨集进了官邸大厅。

坐下来后,辽州长史皇甫无逸便忍不住问道:“大王,卑职有一事不明,还望大王解惑。”

“你说吧!”杨集说道。

“乙支文德乃是高句丽的大使者、相当是我大隋的礼部尚书。像他这种级别的高官,一旦抓到,理当交给朝廷审判才对。”皇甫无逸颇为不解的说道:“卑职不理解的是:大王为何就这么将他宰了呢?”

杨集说道:“你们不了解乙支文德,而据我所知,此人文武双全、足智多谋,其才智、才华不亚于我国尚书、大将军。况且此人能屈能伸,若他活到京城,朝廷有可能纵虎归山。所以我干脆就把他给宰了。”

众人默然的点了点头!

通过之前的表现来看,乙支文德的确是个了得的人物,重要是他乃五部之一的首领,此时他死了,他的灌奴部必将陷入一段时间的混乱,导致高元的夺权之计受到重创,最终的结果,就是让高句丽南北对峙的格局继续下去。

“这是其一!”杨集笑了笑,又说道:“其二,我大隋地大物博、人才辈出,只要朝廷需要,就有源源不断的人才为国效命;而偏远小国却是缺乏足够的人才,像高句丽这样一个人口四五百万人的国家,虽然饱受汉家文化熏陶,可是令我大隋忌惮的军政人才,依然是寥寥无几。只要我们杀掉一个,高句丽就会减少一个重要的人物。”

“其三、依檀允交待,高句丽已经成了南北对峙的格局,而高氏为首的南方政权大义在手,又有乙支文德等大才辅左,使渊氏不敢有所作为。我现在宰了乙支文德,也使渊氏少个敌人。要是他们斗起来,于我大隋百利而无一害。”

“大王想法虽好,但高句丽毕竟是一个传承了七百多年的国家,他们有他们独有的荣耀、运作方式;据卑职所知,高句丽以前是檀氏为首的涓奴部的天下,各部奉涓奴部檀氏为王,后来檀氏被高氏为主的桂娄部取代。”皇甫无逸沉吟半晌,又向杨集拱手道:“这两大部虽然有矛盾、有斗争。可是由于高句丽南有新罗、百济,北有我大隋和靺鞨,所以他们只要感到危险来临,便能搁置争议、一致对外,这也是高句丽得以传承至今的重要原因。有鉴于此,所以卑职不太看好大王的设想。”

“所以我打算见一见渊子游!如果双方‘误会消除’,那么接下来,高句丽或许会变得很精彩。”杨集笑着说道:“况且,就算失败了,于我大隋也没有什么损失。”

“原来如此!”皇甫无逸恍然一笑,道:“却是卑职杞人忧天了。”

杨集没有接过此话,而是看了众人一眼,沉声说道:“渊子游权力大、威望高,在高句丽的影响力,想来也比高元高。所以檀允说的高元忌惮之事,九成是真的。而渊子游坐镇与我大隋接壤的辽东城,所以我我决定给他写一封信,约他到辽水冰面上会谈,以此法,令他安心而退。”

“大王英明!卑职知道大王的用意了。”郝瑗眼中闪着异样的光彩,杨集最后这番话,让他想到《三国演义》中的一个十分精妙的故事情节。

杨集大笑道:“真明白了?”

“明白了、真明白了!”郝瑗呵呵一笑。

杨集说道:“既如此,此信就由你来写吧!务必给我弄漂亮一点。”

郝瑗拱手道:“此事易尔,大王尽管放心。”

皇甫无逸等人听得一头雾水,也不知两人在打什么哑谜,不过见到杨集、郝瑗都没有挑明的意思,也没有多问什么。

(求月票、推荐票。)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