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大隋主沉浮 > 第498章:隔空交战,略胜一筹

大隋主沉浮 第498章:隔空交战,略胜一筹

作者:碧海思云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3-02-21 17:19:46 来源:笔趣阁

开皇年间,隋朝和突厥汗国打得不可开交,先后臣服柔然、突厥汗国的东北各部失去“主子”管辖,纷纷蠢蠢欲动;高句丽趁势而起,扛起了兵进中原的大旗,和野心勃勃的靺鞨、契丹、霫族、奚族结为“军事同盟”。到了开皇十八初,时为王子的高元眼见大隋积极备战、准备与突厥汗国决出雌雄,自以为隋朝分身无术,便请命父亲平原王,悍然率领联军进犯辽西地区。

可是杨坚并没有按照高句丽的“剧本”来“演”,先是营州总管韦冲打退了联军,而后出动水陆大军加以还击。所以开皇十八年征伐高句丽那一场战争,针对的对象是包括高句丽在内的“军事同盟”,而不仅仅只是一个高句丽。

虽然高句丽事后到歉、称臣了,但是杨坚仍不解恨,更没有就此作罢,他下令杨谅、高颎,让他们掳走了高句丽辽东地区的十几万人口,然后迁往黄淮地区为民。【史实】

隋军士兵虽然因为风浪、天气、瘟疫死伤无数,但却吓退了高句丽、破了以高句丽为首的辽东“军事同盟”,而且还震慑了生活在北齐故地“六镇后裔”。若是把抢到的高句丽人口、无形的“资产”累计起来,杨坚那一次远征本身并不亏。

重要的是,在保证冀州、幽州安宁的同时,也为开皇十九年大破突厥汗国之战奠定了良好的国内国际环境。

时隔八年,隋朝再一次强势东来,杨集为首的隋军士兵不仅灭了入侵营州的契丹,还把契丹纳入大隋的版图。隋朝此举,导致高句丽占领的辽水平原东部地区处于大隋的兵锋之下,消息传开,高句丽上下混乱,迅速分成主战、主和两大派。

主战派以大对卢渊子游、帛衣头大兄渊子澄为代表,他们兄弟认为大隋新帝初登大宝,威望不足,又因内战、迁都、军改的缘故,国内动荡不安;短时间内,隋朝无法进行一场大规模战争,高句丽应该趁此机会,和隋军打一场大战,全力夺取辽州、燕州、营州,将隋朝势力赶回临渝关(山海关)内。

即使隋朝还控制着临渝关,但失去辽西走廊的临渝关,缺乏地理上的纵深保护,战略意义已大不如前。到时候,隋朝纵然派来百万雄兵,也没有足够的开阔地势供他们摆开阵势。

这是渊氏兄弟的公心,而私心有二:一是鸭渌水以北属于渊氏集团的地盘,最富饶的辽水平原东部地区,因为隋朝占领了契丹之后,变得无险可守。要是隋军进攻高句丽,渊氏集团的核心利益首当其冲。

二是渊氏的核心势力是军队,掌控高句丽六七成兵权;但他们知道高氏政权深入每个高句丽人的骨髓、灵魂之中,所以他们没有改朝换代的心思和条件,但是为了渊氏长存,只能把权臣一路当到底,否则渊氏必亡。

而高元作为高句丽的大王,不可能允许渊氏成为不可预料的权臣、不可能允许渊氏步步架空王权,他现在虽然没有向渊氏子弟、门生、部下开刀,但却卡了渊氏率领的军队的军饷、武器装备。要是高句丽和大隋开战、长期对峙于辽西走廊,渊氏的价值得以体现,而麻烦也将不告而破。

所以在渊氏兄弟看来,高句丽与大隋开战,是于国有利、于家有利的好事,故而主张发起进攻。

主和派以乙支文德、檀桓、高氏王族为代表,他们首先认为大隋王朝如日中天,实非高句丽能敌,就算隋朝失去辽西走廊,可隋军仍可兵出檀州,绕过燕山山脉北麓,接着借道奚族,抵达契丹,然后兵分两路,一路直取辽水平原、一路从背后袭击辽西走廊。

若是如此,高句丽损兵折将,至少失去“长白山山脉—千山山脉”以北的领土,所以主动挑衅大隋,实不可取。

其次、高句丽以南还有新罗、百济,一旦拼尽全力在北方与大隋作战,与高句丽有世仇的新罗和百济定然北上,到时候,高句丽两面受敌,国祚必亡。如今隋朝又没有进攻高句丽的意思,又何必招惹这个庞然大物?与其如此,倒不如乖乖的向隋朝纳贡,稳住隋朝以后,再集中兵力统一半岛。

主和派这两个观点,不管是有意无心,都隐隐指责渊氏兄弟自不量力、动机不纯,企图将高句丽拖入绝境之中。可渊氏兄弟偏偏还反驳不了,因为主和派字字句句都占据一个“理”字。

事实其实就是如此,战,虽然能威加四海、开拓疆域,可轻则使国力消耗过巨,使得民生跟不上来,重则有亡国之险。和,虽能发展经济、让国力稳定,但却使一个国家实力、战力永远低下。

战、和各有利弊,最后高句丽君臣再从敌我双方的实力一一权衡,多数人都认为高句丽与雄霸天下无敌手的大隋相比,根本没有可比性,要是贸然交战,高句丽毫无胜算,即便隋朝大军最后打不过“长白山山脉—千山山脉”,高句丽也会失去大半条命。

如此一一辩论,主和官员也就越来越多了。

但不管是主战也好、主和也罢,他们在一件事上的看法,却是达成了高度共识,那就是加强辽东防御。

辽东指的是辽水以东的平原,除了北部的粟末靺鞨占了极少一部分,南部的八成以上,尽归高句丽所有。而辽水以西,就是辽西了;契丹还在的时候,辽水以西的北方大地,有六七成是契丹的领土,剩下的极少一部分属大隋辽州、燕州,由于辽水南段水势湍急,隋军很难渡河。

可现在的辽西尽是大隋的了,而北方新设的大安县与高句丽比邻而居,中间是没有障碍的一望无际的草原。一旦隋军渡过辽水上游的弱洛水、集结于大安县,就能直接杀入辽东,要是再纵兵南下,他们就没有开皇十八那么幸运了,至于他们沿着边境、沿着辽水打造的“南夫余城—新城—玄菟城—辽东城—安市城—建安城(盖县一带)”防线,也将起不到半点阻敌作用。

因此高句丽君臣决定投入巨大的人力物力,修筑一条北起南夫余城、南至建安城入海口的千里长城。

与辽州东山县、燕州东部相望的南段边界,同时也是辽水干流,高句丽早已在东岸建立了“新城—建安城”防线,中间穿插着小城、滩头堡垒,这一段,只要在防线外面用城墙连接起来即可,而且又有辽水这条天然的护城河,晚点修长城也可。

而南起新城、北达南夫余城的边界线,不仅没有辽水为界,而且皆是平坦草原,所以这段长城不但要尽快修好,还要修得高大厚重。

这项工程如果修成,辽水和长城相互辉映、相互依仗,形成一座先天与后天结合的防线。隋军若想攻入辽东、收复辽东领土,辽水和长城就是他们遇到的难题。

辽东城是高句丽北部地区的中心,它位于后世辽阳老城区,同时也是汉朝襄平城的襄平城;高句丽占尽辽东以后,将襄平城更名为辽东城,并且重新扩建。

如今的辽东城呈四方形、城周四十里,有东、南、西三座城门,整体规模宏伟、高大坚固、易守难攻。而且此城的内部和平壤城一样,由两重城垣将隔为内城和瓮城,这也是辽东很难攻克的厉害之处。

渊子游是高句丽资历最老、战功最为彪炳的大将,他虽是渊氏族长、高元对他忌惮无比,可是隋军攻克契丹的消息传到平壤城,高元第一时间想到的便是渊子游,并且把他派来辽东坐镇。

他们君臣这种关系,类似于李世民和李靖、赵构和岳飞,当君王和国家需要之时,第一个想到的便是平素忌惮的“军神”,一旦打完了仗,立马把“军神”束之高阁、弃之如敝履。

渊子游抵达辽东以后,一边部署兵力,一边广派眼线耳目,探查隋军动向。从最近得到的情报来看,隋军也在对岸关键部署了重兵。

“辽州东山县和燕州的隋军可有动静?譬如说北上……”渊子游年过五十,虽然身型不高,但长得极为壮实,有一种不怒自威、睥睨万人的气势,他在几十名文武的簇拥下,在西城外城墙策马巡视。

这些文武多是渊子游一手提拔起来的能臣干吏,对渊子游十分信服。

“大对卢,两州隋军并未北上,而且营州方向,还向燕州增兵。”听渊子游询问,一名三十余岁的武将连忙回答,此人长得和渊子游有几分相似,正是其长子渊太祚,身兼辽东、玄菟、新城三城傉萨(两州总管)。

渊太祚能力平平、天赋不佳,是“虎父犬子”里的“犬子”,不过他有一个子不起的爹爹、一个了不起的叔父;而这两人不仅倾囊相援,而且手把手的带他几十年,所以比起眼前这些文官武将,却是厉害了很多。尤其眼界、阅历、经验什么的,实非其他贵族子弟能及。

渊太祚天赋才能、文韬武略都不如父亲、叔父,但他父亲、叔父欣赏的,恰恰是他沉稳持重、与族人为善的性情。

毕竟渊氏已经在他们兄弟手上蒸蒸日上、盛极一时了,渊氏接下来需要的是消化巩固、去芜存菁,而不是杀伐决断、狂妄自大的开创;否则的话,不仅会把他们的心血尽数葬送,甚至连家族、部落都要被玩完。

正是因此,所以‘平平无奇’的渊太祚早就被定为渊氏下一任家主了。

“这个小卫王,了不起!盛名之下,果无虚士。”渊子游眼中闪过一抹凝重之色。

辽东统帅是他渊子游、辽西统帅是杨集,两人虽然不发一兵一卒,更没打过一仗,但统帅间的战斗,其实早已打响。

他在边境线上部署重兵,表面上是北重南轻,对契丹旧地咄咄进逼,但实际上,却是反其道而行之,南部暗中的防御之重,远超北部。

之所以这么做,一是因为辽水冰冻,他担心隋军踩着坚冰渡过辽水、直取建安城;建安城若是失守,高句丽就被隋军噼为南北两段,更甚者,隋军士兵可以直接沿海南下,将兵力空虚、部署不力的“辽水—鸭渌水”区域,杀得尸横遍野。

二是对杨集进行战术欺诈,要是杨集顺着渊子游的节奏,心急火燎的南部高去北方、保护新得之地,那他完全可以踏冰西渡,夺取辽州东山县、燕州,将战火烧到隋境。

然而杨集并没往北方增兵,而是死抓关要之处,摆出了一幅互相伤害、同归于尽的架势。

若是真的打起来,而高句丽军积重要攻占契丹,可是对隋朝造成的伤害,几乎可以忽略不计,但南部的隋军要是杀过河来,尽情破辽东,这对高句丽来说,则是不无法弥补的,同时也是亏了老本。

所以渊子游认为这一次隔空暗战,自己输了杨集一筹。

渊太祚不知父亲为何长敌人之感,不过他也没有问,而是又说道:“大对卢,我们的斥候昨天从燕州送来两个重要的军情,一是说隋人在渤海桃花岛兴建码头、军港,据说是将在大量战船进驻;二是隋朝发动大量工匠,在来州造船。”【注】

渊子游脸上微变,皱眉问道:“消息可否准确?是斥候自己打探到的,还是道听途说?”

“道听途说!”渊太祚苦笑道:“据斥候说,这两个消息,已经传遍了燕州、辽州东山县;虽有人冒险南下,可无一例外的失踪了,想来,是被隋军抓捕了。因此,消息是否真实,目前不得而知。”

渊子游默然不语!

这两个消息,明显是隋军故意放出来的,但中原人最喜欢玩这种虚虚实实的手段,他也不敢大意。

“大对卢!”一名大将见渊子游没有说话,问道:“隋军这一次,会不会从海马路进攻?”

“一旦打起来,隋军一定从海路进攻,只是我们临海靠江的地方实在太多了,谁也不能肯定隋军的目标、登陆点在何处。但无论如何,我们都不能大意!”渊子游大感头疼,高句丽西部重要都在渤海、乌湖海(黄海)海边,处处都有可能成为隋朝水军攻击目标,对此,他也不敢大意啊。

渊子游皱眉想了一会儿,又补充道:“如果两个消息为真,隋朝水军有可能南北夹攻在辽东半岛登陆,辽东半岛卑奢城、牧羊城、穴城、石城都很重要,若是四城中的任何一个失守,我们高句丽都有被切为两半的危险;当然也有可能在鸭渌水登陆、萨水、浿水入海口登陆,这样一来,其水军可逆流北上,在船上就能打击我沿岸城镇。”

“但是双方都没有做好全面战争的准备,我认为隋朝水军从辽东半岛登陆的可能性更大。这是因为隋朝水军以前直取平壤之时,遭遇大风浪、船多沉没,如果从桃花岛、来州走渤海海峡的话,不仅比直取南方近,而且风浪小、危险少。所以各位要提高警惕,令卑奢城守军、附近渔民多加小心,同时提醒其他沿海城镇。”

众人一起躬身施礼:“遵命!”

“去吧!”

“喏!”众人一起散开,只剩下渊氏父子。

“武将军,稍等一下,我有话与你说。”渊子游叫住了一名武将。

此人名叫武岩,而武姓和少姓也是高句丽最早的几个姓氏之一,是桂娄部的重要成员之一,算得上是高氏的开国元勋,至今依是忠心耿耿,由此而来的,便是与渊氏极为不合,他现在是建安城的傉萨,卡在十分关键的南下北上之处。听到渊子游的声音,连忙走了回来,面无表情的行礼道:“大对卢有何吩咐?”

“武将军,”渊子游对武岩说道:“建安城事关重大,你切不可掉以轻心,有什么情况要及时禀报!”

“末将明白!”武岩说道。

渊子游听出了武岩语气中的疏远和漠然,也不理睬他,只要他没有拿高句丽的国运来拖自己的后腿,满不满的,其实并不重要。

他转而向渊太祚说道:“大王让你监长城之役,你务必将此事办好。”

“喏!”渊太祚应了一声,又有些为难的说道:“只是大王让我两年就建成北部长城,而且要求极高,动用的人力财力必将多不胜数,如果大兴徭役,一定影响辽东民生,这也未免太……”

“这也是没办法的事儿!不管是为了国、还是为家,此事都必须尽快办好。”渊子游挥了挥手,沉吟半晌,又说道:“不是有很多前来避难的契丹人吗?先让这些人顶上,然后发动百姓。”

“此去以后,给我监督好粟末靺鞨。”

“是!”渊太祚行礼而退。

这时,一队士兵策马上城,向渊子游行了一礼:“启禀大对卢,隋军士兵让我军巡逻兵转交一封信,说是卫王杨集给您写的信。”

“哦?”渊子游惊讶了一下,说道:“信在何处?拿给我!”

【注:桃花岛就是渤海湾的觉华岛,因桃树遍布得名;在宋代以前称为桃花岛,之后的辽金称为觉华岛。】

(求月票、推荐票。)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