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三国之魏武元勋 > 第十七章 人老成精

三国之魏武元勋 第十七章 人老成精

作者:高泽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3-02-23 22:16:22 来源:笔趣阁

其实从严格意义上来讲,于吉搞的那一套还算不上是宗教行为。一个宗教之所以成为宗教,是因为它包括教义、教主与教团这三个层面的因素,而这三个因素缺一不可。相比之下,汉中张鲁所创立的五斗米教,以及死了十几年的张角所创立了的太平道,才更接近于宗教的定义。

至于于吉,虽然也算是精研了道家典籍,更是学得了一身观测气象的超高本领,可相比于张角和张鲁,他更像是一个信徒罢了。张鲁以五斗米教统治汉中,维护了汉中二十余年的稳定与发展;张角以太平道笼络信众,揭竿而起,差点亡了大汉江山,在高夜心里他们这才叫做宗教运动。

事实上无论是欧洲还是中东,无论是基督教还是伊斯兰教,都对当地的百姓、生活、文化、甚至是统治带来了深远的影响。在欧洲甚至有很长的一段时间,各国的国王都要受到教皇的认可才能继承王位。在中东默罕默德一手宝剑一手古兰经,统一了一个纷乱的地域,阿拉伯人自此走上历史的舞台直到现代社会依旧兴盛。可说实话,中国所谓的儒释道三教,和西方的这些宗教一比,简直是小巫见大巫。即便佛家、道家拼命的想要为自己建立一个超然于世外的地位,可发展了一千多年,依旧在皇权之下活的战战兢兢。

对于宗教来说,中国或许是他们的哀伤之地。高夜从不信教,或许是小时候被轮子功吓着了,所以对宗教毫无好感。因此对于于吉此番做为,高夜可谓是一瞬间就警惕了起来。一个精通道家典籍,又懂得观测天气,治病救人的老道士,在民间本就有神仙之名。如今他来到了书院,见过了那么多的藏书典籍,心中会有些想法也不是什么不可能的事情。或许道教在中国的出现已经是不可避免了,但高夜绝不会允许道教以及已经出现了的佛教发展成历史上那样。

因此用一个小故事打发走了曹植的高夜,还是郑重的把于吉留了下来。如今正是乱世,人心思变,于吉想要选在此时分教开宗,绝对是一个最佳的时机。连年征战,就连高夜这样的人都觉得苦,何况是百姓呢?让他们有一个心灵上的寄托或许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前提是这种寄托对于自己这一方的统一大业毫无影响。可权利这种东西,有他自己固有的惯性,一千两千的信众,统治者可以毫不在意。十万百万的信众,统治者岂有不一夜三惊之理?

想想十字军与穆斯林长达几百年的宗教战争,就让高夜有些不寒而栗。想想那些狂热的宗教信徒,更是让高夜有些心惊。在高夜的记忆里,烧死让娜·达尔克的是信徒,烧死乔尔丹诺·布鲁诺的也是信徒,烧死伽利略·伽利雷的还是信徒;从非洲贩卖黑奴的是信徒,在美洲剥印第安人头骨的也是信徒,往大清贩卖鸦片还是信徒。甚至直到21世纪,不还有9·11这样恐怖的事件,不还有ISIS这样的神奇的国家在全世界制造恐怖袭击么?

宗教可以统治人的思想,可仔细想想,在这个经济落后,信息不畅,文盲率高,百姓又喜欢随大流的时代,这难道不是最可怕的事情么!高夜实在是难以想像,若是真的有一天中国的皇帝要靠某某天师或是什么什么方丈来认可,高夜觉得自己就算是在阴间都不安稳。可佛教的进入,已经彻底的刺激了宗教的兴起,这是历史的潮流,即便高夜官居司徒,也无力阻挡。这一点高夜看的很清,因此高夜现在只是想从一开始就给这匹烈马套上笼头,也省得后世拓跋焘、宇文邕、李炎、柴荣这些人费尽心力来对抗宗教,保全国家。

虽然高夜现在做的事看起来有些多余,甚至用杞人忧天来形容都毫不为过,可是高夜知道,由于自己的存在,历史的车轮已经跑偏,并在另一条路上急驰而去。自己所知道的后世历史,恐怕也只能成为自己心中的历史了。在这一点上,高夜的心里略带满足的同时,也有着深深的恐惧。当自己再也没有了借鉴的依据,真的要自己摸着石头过河的时候,自己也怕一个不小心就是落水的下场。自己落了水不是什么大事,若是带着整个民族落了水……这个后果高夜根本就不敢想。

不过于吉也不是笨人,自己的举动引起了高夜的注意,也并不是一件奇怪的事情。有张角黄巾之乱在前,高夜有如此表现也在情理之中。做为统治者最需要的是什么?是百姓的支持!自己在江东不就是因为这个原因才惨遭迫害的么!

因此高夜还未张口,于吉自己便开口道:“司徒想说什么,老道我已尽知。司徒无非是担心黄巾旧事罢了,这一点司徒你大可放心。如今气运在司空大人身上,老道又岂敢逆天而行?”

高夜闻言猛然抬起头,死死的盯着于吉,突然开口道:“如今天子正在颖都,何以气运不在天子,而在司空?”

面对高夜的质问,于吉倒是满不在乎道:“老道潜心修道几十载,虽未能像列子御风而行,还未曾如老子得证大道,可天机倒还能窥破几丝。道法虽然算不得高深,在江东之时倒也还能为百姓祈雨。虽然还未曾脱去这**凡胎,百姓愿意称我一句于神仙,那也是有的。老道我又如何能看不透如今气运何在?”

眼看着于吉的笑容,高夜心中不由得大骂,这个老道士道法高不高深自己不知道,这劝诱的本事倒是真的厉害。一开口先说气运之事,毕竟如今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又击败了袁绍这个庞然大物,声威显赫一时无两,一统天下亦是可以预期。天下有识之人都看得清楚,于吉又怎么会看不清?既然心中明白这一点,那么明白刘协与曹操之间必是你死我活的局面,也不是什么难事。别看刘协如今表面风光,可是大权都在曹操的手里,百姓更是只闻司空之名而不知皇帝,这一点经常游走于乡间的于吉自然是感触颇深。他选择站边曹操,绝不是一时兴起。

可真正让高夜恼火的,是他用自己的身份来威逼高夜,什么叫做窥破天机?什么叫做为百姓祈雨,什么叫做“于神仙”?不就是明明白白的告诉自己,凭借他于神仙的身份,可以让曹操代汉代的更加的名正言顺么!只要大家支持他于吉建教,招收信徒,那曹操登基,绝对是上天的选择!

天子天子,什么昊天上帝之嫡子,什么君权天授,不过是愚民之法罢了。用后世毛伟人的话讲,那是枪杆子里面出政权!没有实力就想坐稳皇位那简直是天方夜谭。可高夜也得承认,天子之说至少在这个时代还是很有市场的,老百姓们就愿意信这一套。若是于吉这让的“世外高人”一不小心“泄露天机”,高夜相信,曹操的天子之名根本就不需要靠登基来确定。

可凡事有利就会有弊,若是将来曹家的正统性真的是靠着道家的宣传才得以在百姓心中确立的话,那么对于曹家来说,道家这只臭脚不抱都不行。否则道家领袖哪天再一不小心“泄露天机”,说什么曹家气运已尽,讲什么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到了那一天,统治者又该如何应对?

于吉想要建立自己的宗教,这无可厚非,可是用这样的方式来威逼利诱,就着实让高夜有些不爽。更何况这其中还有如此巨大的隐患,如今曹操强势而道家弱势,道家听命于曹操自然不用担心。可谁会知道,百年之后随着道家信徒的增加,主客易位之下,道家领袖又岂会甘愿蛰伏。

因此高夜看着于吉只是冷笑了一声道:“呵呵,想法倒是不错啊,没了近忧,于道长想的倒是够远。既然你一贯是能掐会算,那你何不算算,今日之事,我是会支持你,还是会打压你?”

“我道家兴盛,于司空,于司徒亦是一桩好事。司徒本就是人间少有的智者,如此两全齐美之事,又岂会阻拦?况且曹司空气运之旺,必成千古未有之能事。我道家能附于骥尾,也是一桩幸事,司徒又何必担心?”

这就是在服软了,像于吉这种人老成精的家伙,如何能不知道高夜现在担心的到底是什么。通过高夜刚才的话语,再加上他在江东的经历,于吉心里很明白,自己想要建立的道门若是想要独立于世外,必然被会受到高夜狂风暴雨般的打击。唯有顺从,才是一线生机。

只听高夜长叹了一口气道:“修道修道,修的是自己的道,又何必非要开宗立派,何必非要广揽信徒?黄巾之乱的教训,还不够深么!说到底百姓才是这天底下最为庞大的力量,你想就这样建教,你就不想想,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

高夜的话说的重,其实也不过只是吓唬吓唬于吉罢了。他在江东已经吃了亏,对于这一点想来是颇为恐惧的。如今虽然战乱,可颍川一带依旧繁华,十几年没有战乱,百姓虽算不上家道小康,可是衣食无忧还是能做到的。衣食足而知礼仪,当他们每天不再为吃饱饭而发愁的时候,精神食量的需求就会显现出来。虽然现在还不明显,可高夜知道这是必然的发展规律。自己想要让道教变得可控,就必须要让于吉心甘情愿的服从才行。

不过于吉倒也没有高夜想的那么胆怯,高夜的话音一落,他反倒是直直的看着高夜说道:“司徒觉得我该如何开宗,老道我洗耳恭听。”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