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崇祯的网购系统 > 第一百七十八章 截杀

崇祯的网购系统 第一百七十八章 截杀

作者:炸一份薯条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4-01 10:10:23 来源:笔趣阁

“山西?”

吴又可有些疑惑,好好的让自己去山西干嘛?

难道山西有什么疫病发生?

“近几年山西连续大旱,朕担心大灾后必有大疫。吴卿此次前去,主要是到各州府宣传鼠疫的防治。”

鼠疫在欧洲被称为“黑死病”,弄死了几千万人。鼠疫最主要的传染源是啮齿类动物,包括鼠类、旱獭等。

根据史料记载,崇祯年间的鼠疫是从崇祯六年在山西开始的,也就是明年。是时候提前做准备了。

造成明末鼠疫的最主要原因是生态破坏和气候异常。

因为山西外面就是关外蒙古草原,当时关内动乱,许多人从关内逃到了关外。关内的老百姓擅长种地,把蒙古草原上大面积的牧场被开垦为农田,改变了牧场的生态环境。让原本无忧无虑地生活在草原上的老鼠生存空间被压缩,人和老鼠接触的机会大大增加。

接触的机会一多,不可避免的就有人传染上鼠疫。

这个病传染性很强,最主要的传播途径有三种。

跳蚤叮咬传播、直接接触传播、飞沫传播。

现在山西、陕西两地虽然依旧干旱,但修整的河道和打的井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再加上卢象升和孙传庭两人有效的治理,流民少了很多,基本上没人往关外跑。

关外的插汉快乐地养着羊,蒙古草原的生态没什么变化。

气候的变化朱由检改变不了,但既然知道了一定要做些预防措施。也算防范于未然。

就算防不住,提前做些准备也能降低危害。

“陛下,臣的徒弟许彦如这一年来一直跟随我在台湾宣传疫病防范办法,可否让他一起去协助我?”

“可以,让他在太医院挂个职,此次同你一同前往山西。”想了想,朱由检又道。“你刚从台湾回来,一路舟车劳顿,先在京中歇息些时日再出发不迟。”

“谢陛下。”

“这一年来你一直呆在台湾,对这个地方的印象怎么样?”

“回陛下,臣在台湾这么久,基本上走遍了台南台北。发现这个地方并不如传说中那么可怕。就以稻谷来说吧,台湾气候温暖,一年可以两熟。台南更是一年三熟。而且土地肥沃,稻谷产量远高于内地。假以时日,必定可以成为我大明的又一个粮仓。”

“那岛上的生番呢?”

“这个臣只有一些浅见,也不知道对错。”

“说来听听。”

“岛上生番的诸多恶习,不过是愚昧罢了。岛内原住民对汉人并无太多仇恨,所以臣觉得对于岛上生番,需恩威并施,不能一味强力镇压,也不能过分忍让。”

“吴卿看的很透彻。”

朱由检又问了几个生活上的问题,就结束了这次召见。

台湾在施邦耀的治理下情况还不错,他和郑芝龙两人的搭档的很好,一个管军,一个管政,相得益彰。不过岛内原住民部族众多,考虑到一些恶习归根结底还是教化问题。

为此,在朱由检到指示下,施邦耀在各个地方见了学堂,用汉语拼音启蒙,学说汉话,学写汉字。并积极说服各部族适龄儿童入学。不但不收费用,每个月还可以领一石米作为口粮。

学成之后,若是考核优秀,还有机会在官府任职。

起初效果并不好,但施行到现在也算稍微有了些起色。特别是大肚国的原住民,由于和汉人的交流逐渐增多,各种先进的工具使他们的生活发生了极大的变化,开始有一些有人把孩子送到学堂里来学习汉人知识。

短时间内可能看不出效果,但十年、二十年、三十年后,教化的功劳必然能完全显现出来。

前些日子派去台湾送的就是杂交水稻的种子,为的就是最大可能地提高岛上水稻的产量。之所以用轮船,其实是对郑芝龙的一种震慑。就是要他知道,你很厉害,但朕更厉害。

封他为台南伯,也是对他功劳的肯定。告诉他只要紧跟皇帝的步伐,升官发财不只是空谈。

四月二十六

在北京休息了两天的吴又可又踏上了征程。此行的目的地是山西各州府,到各州府的惠民药局宣传防疫知识。

四月二十七

朱由检找来了范景文。

“范卿,眼下鞍本钢铁集团的产量已经上来了,朕打算继续修铁路。”

“陛下打算从哪修到哪?”

“朕计划先修两条。

沉阳到金州、京城到太原。

金州就是后来的旅顺大连一带。在这修建铁路处于两方面的考虑。

第一,粮食的供应。未来小冰河时期的天气苦寒,沉阳一代怕是产粮更加困难。辽东半岛是土壤肥沃,可以作为辽宁的产粮区。

第二,贸易的需求。一个大的钢铁集团周围必定有许多衍生产品,各种农具、炊具。从大连出海,可以直接运往海内外。

至于京城到太原这一条线,完全是为了应对将来持续五年以上的大旱灾做准备。赈灾也好,灾民转移也好,都需要火车。

“两条同时开工的话,所需钢铁必然很多,鞍本那边的钢铁如何运到京里来?”

“不用运,京城外石景山本来就有钢铁厂,扩大一下规模即可。”

“臣,无异议。”

“此事全权交由你负责,在用人的时候一定要擦亮眼睛。”

“臣明白。”

范景文走后,朱由检有些感慨。

一个听话的首辅真的能省不少力气。

南京城

李劲波接待了一个重量级的人物:

王徵。

作为紧紧围绕在皇帝身边的一员,李劲波自然是听过关于王徵的传说。

这个先后造出了火车和蒸汽船的大人物!

“下官见过老先生。”李劲波在港口迎接了王徵,恭敬地施礼道。

“不必多礼。陛下命我来的目的,你应该知道了吧。”

“下官知道。”

“那好,船上有两台蒸汽机,命人抬下来吧。”

“是!”

王徵这次来是坐轮船来的,奉命过来制造蒸汽缫丝机和蒸汽织布机。

轮船停靠在港口引起了巨大的轰动,过往的商旅看到之后震惊的合不拢嘴。特别是看到岸边恭敬等候迎接王徵的李劲波时,大家都冒出了一个念头。

难道这就是李劲波背后的大人物?

可这老头衣着朴素,也不像啊。

接着便又看到一群人从船上抬下来两个大家伙。不过却用布蒙着,看不出是什么。

两台蒸汽机被运到了李劲波新建的厂房里,王徵便不废话,带着两个徒弟对着缫丝机和纺纱机改造起来。

一连忙碌了十多天,终于,在李劲波瞪大了的眼神下开始运转。

“这、这就行了?”

“对。先运行两天,看看有没有什么不合理的地方。”

来之前,朱由检给了他蒸汽缫丝机和织布机的图纸。以他对蒸汽机的了解程度,加上有现成的图纸,造出来并不难。

两日后,又经过一番调试,两台机器都能正常的运行了。

“李掌柜,我回去了。我这两个徒弟尽得我真传,让他们留在这协助你造机器吧。”

“哎!好!老先生再逗留一日如何?也让我略尽地主之宜。”

“不必了,我急着回去。”

说完,坐上马车去了码头。留下李劲波一头黑线地站在那里。

从来到走,一共半个月。李劲波几次三番地设宴邀请王徵,都被他拒绝了。餐餐都是李劲波命人送去的食盒。他终于知道了什么是废寝忘食。

“你们师傅一直是这样?”李劲波好奇地问王徵的两个徒弟。

两个徒弟一个叫许占,一个叫纪才。

听了李劲波的询问,点了点头,没说话。

看着转身回屋的许占两人,李劲波彻底无语了。

这师徒三人简直一毛一样。

难不成搞技术的都这样?

这些日子李劲波一直呆在工厂里,不知道外面的人已经快把他念叨死了。

有人买通了工厂里做工都工人,得知了李劲波迎接的几个人在厂里捣鼓一个大机器。看起来像织布机,但不确定。

这下大家可炸了。

你还是个人吗?

你抢我们的东西拿出去卖!现在难不成还要自己干织布厂来抢我们的生意?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