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三国归晋 > 第107章 杨奉归顺

三国归晋 第107章 杨奉归顺

作者:魔力鸟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3-30 16:07:16 来源:笔趣阁

众人用鄙视的眼神看着他,这家伙除了以前做过山贼,经常仗着自己度过书经常冒酸水。

卫宣将众人的表情看在眼里笑道:“子云,既是商议,尽管大胆直言。”

杨凌点头,从座位上站起来朝着卫宣鞠躬行礼说道:“杨奉如今面临内外困境,无非是想拖延时间,虽然拖延时间对我们来说似乎并没有什么坏处,但白波军短短时间就能聚集这么多人,如果再让杨奉彻底消化整合李乐和胡才的部下,贼兵的战斗力必定会得到恨大的提高。所以凌以为司马要么火速兵临城下逼杨奉与我们决战,要么趁他没能彻底掌控李乐、胡才部下之前逼迫他他头像朝廷。”

卫宣眼睛一亮,这家伙还当真有些智谋,正要表扬杨凌几句,却听得杜鹏撇撇嘴说道:“四当家的,你说的第一条倒是可行,这第二条,杨奉要是假装投降朝廷岂不是我们主动给他时间整备队伍?”

杨凌奥摇头:“贼兵想投降朝廷当然是有条件的,首先就是兵力的问题,让杨奉孤身出来投降他肯定不同意。朝廷允许他佣兵自那就和杜君担心的一样。凌想说的是他想要归顺朝廷,必须裁减兵马,裁减下来的兵马必须交给朝廷来处理。这样一来虽然的全部是精锐但兵力不足也就不敢造次。”

卫宣点点头问道:“那子云你以为该给他多少兵马和是,杨奉会不会同意?”

杨凌想了想说道:“这个要看朝廷给他什么官职,若是县长或者司马千人足以,若是杜威或者校尉可能就要两三千人。但总之肯定是要裁撤一大半的。事实上如果僵持下去,杨奉不进山或者去河内也必须裁撤兵马,猗氏一县可养活不了多少人,而且如果双方将持,我们甚至可以直接兵临城下,让他无法获取城外的粮草补给。”

卫宣再次点头,自己一方有三百骑兵,若是杨奉敢派人出来弄粮食,规模小了管教他有来无回,规模大了城内必定空虚。卫宣看了一眼众人随后落到杨凌身上闻到:“子云可愿为使者前往猗氏吗?”

杨凌一脸激动再次从座位上站起来朝着卫宣拱手行礼道:“愿为司马效劳。”

卫宣说道:“那好,你从自己的部曲中挑选一百精卒随同你前往猗氏。”

杨凌摆摆手:“杨奉若是有心归降,凌一人足矣,若是想拖延时间,带千人也没用。”

卫宣想想也是,于是说道:“那就带上二十人,毕竟这一路上并不太平。另外我书信一封你带给杨奉。”

“谢司马。”

卫宣随即在县衙里铺开纸张龙飞凤舞地写了一封亲笔信给杨奉,信的开头自然还是要夸赞一下杨奉,然后话锋一转指出白波军面临的困境希望他迷途知返,自己也会在太守府和朝廷那边替他说话之类的云云。

杨凌带着卫宣的书信下去挑人当日就直奔猗氏。

卫宣这边则安排人将韩瀣的人头连同自己准备劝降杨奉的奏章送往洛阳,如今他是董卓军的别部司马,许多事情可以不经过太守府,而招降这样的事情阴德也做不了主。

猗氏距离濩泽并不远,杨凌一行人也是从缴获中挑选了马匹的,所以第三日杨凌就会到了濩泽,正如杨凌估计的那样,杨奉说他愿意归顺,但朝廷必须妥善安置他手下人。杨奉这话的意思就是老子是造反的,手下有两万人呢,你总不能让我直接裸奔来归顺吧。

对此卫宣也做不来住,只能一边加强队伍训练一边等待朝廷的圣旨。不过在此之前卫宣却是派人回了安邑,跟太守阴德说明如果战事结束额记下来如何安置裁撤下来的贼兵和自己手中将近万人的事情。

卫宣自己在心中也开始规划,自己手中的这些人大小经历过几场战斗,是难得的老兵了。而接下来的乱世兵强马壮者为王。所以他这些天也私底下跟几个军侯商量,准备留一部分作为卫家的私兵,这次就不是五百以前的呃问题,而是两千三千的事情,想来经过白波军这么一闹也不会有人会在乎卫家到底有多少私兵,说到底卫家为了自卫也会保护河东。人家这是私器公用!

当然现在董卓还没有进京,群雄也没有造反,留下万人是不可能的,所以卫宣想的是三条出路,首先是郡兵必须你杨奉手下的人多,至少表面上是如此,那么估计应该在五千左右。安邑原本有两千多郡兵,新招募的可以退回,再从自己这些人当中宣出三千补充。卫家留下两千做私兵,还以收留至少千人到盐池和家具厂,接下来卫宣觉得酱油、造纸设么的也该能一些出来,还有白波军这么一闹这几个县很多无主之地也可以抢过来招募人手耕种。

剩下的建议太守府进行军屯或者民屯,想来就消化得差不多了,困难的是杨奉那些手下,最起码还有一万多人,如果全部放归乡里也是个隐患。

朝廷没有让卫宣等待太久,圣旨抵达安邑,前太守阴德罢官归家,南阳文直接任河东太守。想来一是太守阴德坚持让自己出城追击贼兵,加上这段时间自己率领队伍很好地限制了贼兵的发展,让阴德有了将功补过的机会,当然最主要的还是他姓阴,是阴丽华的后人!

同时抵达的还有关于安置白波军的圣旨,所以卫宣需要回去安逸一趟。

太守阴德还算知廉耻,在接到朝廷罢官的圣旨之后并没有和有些人一样大车小车几十辆的归家。而是跑到卫府跪在卫肃面前再三感谢卫家大恩,感谢卫宣救命之恩后准备等新太守到任就单车归家。

卫宣回到安邑的第二天,也即是圣旨抵达的第三天新太守文直就到了安邑。卫宣自然要代表卫肃出城几十里迎接新太守。如今安邑除了卫肃和阴德和几个县令就属于卫宣品秩最高,而且他是这次镇压白波军的主将,所以他很有幸地带着太守府属官迎接文直。

文家是南阳大族,与颍川荀氏有姻亲关系,而卫宣的三姐嫁给了荀湛,所以也算是和文直有七拐八弯的姻亲关系。

卫宣当然不在乎这些,也不指望因为这层关系就能得到新太守的照顾,而是想知道朝廷在这个时候派前来的太守虽说不能是董卓那种武将,想必也不能如阴德一样软弱。

很快文直就给了他答案。当卫宣接到太的车驾的时候,从第一辆车上下来了一名四十五六的男子,男子黑衣高冠,身约七尺五寸,见到卫宣等人面露笑容,因为这一行,有旗牌官和导官,卫宣等人自然早早就确定他的身份,纷纷伏地跪拜,卫宣更是自报家门:“安邑卫宣见过明府。”

文直看了看卫宣,双手扶起卫宣,又让众人起身,转而对卫宣笑道:“老夫在洛阳早就听闻河东卫家出了个了不起的青年才俊,今日一见果然是一表人才啊。”

卫宣自然不会将这种客套话当真,于是一一将包括卫觊等在内的县令长和太守府树冠介绍给文直,文直一一点头致意之后,朝着第二辆车招招手。

就见到一位十五六岁的少年走下马车来到文直跟前,卫宣看此人身材和文直差不多,相貌也有几分相似,心说一般的地方长官很少直接带着家属上任的,尤其是河东现在还在闹贼呢。这文太守怎么就将自己的儿子也带来了。

却听得文直说道:“此乃老夫从子文聘,仰慕仲道你很久了,这次非吵着要来河东。老夫拗不过只好随他了。”

卫宣嘴角抽动,内心一颤,多久了,终于又见到一位三国名人了。文聘,文聘啊!历史上的文聘虽然不以勇武闻名,却是一位文武全才,曹魏集团的大将,他先投刘表,在荆州重要性等同蔡瑁、黄祖,后归降曹操,为曹操常年镇守江夏郡,在三国对峙的几十年里,他是曹魏一方品字形防御架构的突出部,东边是大将张辽,西边是曹家栋梁曹仁,被蜀汉占领的荆州和东吴占领的扬州领地包围了,与他用实力赢得了曹操的信任和关羽、周瑜等人的尊重在顺溜多次联盟的情况下,想来这两家的主帅做梦都想江夏郡,结果却总是失望。文聘后世的名声虽然可能比上五虎上将和东吴的诸位都督,但他干的事情却关羽、张辽等人一样,独当一面!

想到这里卫宣再次认真大量了一番文聘,只可惜此时的文聘还只是一个翩翩少年郎,甚至在众人面前见了自己的偶像还又点羞涩。

良久卫宣在兄长的提醒下才回过神来对文直笑道:“此也必定是文家千里驹也。来了安邑可是没有南阳和颍川那么多的儒林大家怕是要让你失望啊。”

文直不语,笑着看向文聘,文聘只好上前一步朝着卫宣鞠躬行礼说道:“聘才疏学浅让司马见笑了,安邑如今可是卧虎藏龙啊,不说文有蔡公伯喈,武有徐公明、赵子龙、杜云蛟,光是司马一人文武全才足以让聘用一生来追赶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