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三国归晋 > 第255章 郑玄西游

三国归晋 第255章 郑玄西游

作者:魔力鸟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3-30 16:07:16 来源:笔趣阁

青州泰山郡,郑玄家中,当代大儒郑玄正颤抖地双手捧着他的得意弟子卫宣送来的一本营宣纸印刷的线装《论语集注》。郑玄今年六十又三,他之所以这么激动并不是因为他得意弟子卫宣率领义军击败董卓,而是卫宣派遣太史慈送来了亲笔信。

信中卫宣感叹神京陷落,儒学凋零,弟子宣想恢复儒学,恢复洛阳繁荣,特派人前来邀请郑玄入洛阳讲学。弟子有出息了想起来老师这本是情理之中,而洛阳曾经是天子所在,也有太学,卫宣想恢复儒学想到了郑玄也是情理之中。

但真正让郑玄如此激动的是卫宣用宣纸印刷的并且加注了标点符号的《论语集注》和《三字经》。郑玄震撼的有两点,一是卫宣编写的幼童启蒙书《三字经》,这书采用了独特的三字一句,朗朗上口,且采用了大量的典故,是郑玄见过的最为出色的启蒙书,没有之一。而最为震惊的是卫宣关于标点符号的说法,卫宣以往虽然圣人们留下了不少书籍,但因为李朝历代读书人的自私,导致于很多书虽然遗留下来却产生了许多歧义,导致一人一派。而利用标点符号之后,所有的文章断句就变得非常规范和统一。虽然卫宣印刷的是郑玄撰写的《论语集注》有拍马屁之嫌疑,但哪一个大家不想自己的著作流传千秋,不想一统江湖。

卫宣这家伙用珍贵的宣纸印刷,做成线装书,可是比那竹简轻便得多,必定更有利于学问的传播。可以说这薄薄一本书有几万字就价值千金了。

而卫宣在书信中还阐述了他关于传道受业的见解,说他决定在各县设立小学,在各郡设立中学,在洛阳设立大学,面对贫民子弟招生,打破豪族对学问的垄断。

郑玄曾经千般拒绝朝廷的征辟一心向学,现在他有千般理由第一时间赶到洛阳,他要跟卫宣好好讨论这《三字经》,讨论《论语集注》,讨论标点符号的用法,讨论孔夫子的有教无类,讨论整个大汉的教育体系。

郑玄好容易才让自己的情绪平静下来,于是将太史慈叫进了自己的书房,让他跟自己说一说卫宣这些年的所作所为,太史慈如今早就是卫宣的粉丝,原本木讷的糙汉子硬是将卫宣吹嘘成为了天上少有地上无的绝世天才。在太史慈看来,自家助攻不但天文地理全知道,带兵打仗、内政、教育个个内行。关键还十分谦恭、礼贤下士。

郑玄虽然知道此人说的有点言过其实,但卫宣这些年的所作所为确实让人意外,尤其是能够以一郡之兵,以一己之力击败董卓。这已经不是郑玄能够想象的了,想想卫宣跟随自己游学的那四五年,虽然年少聪明好学,但终归只是个少年人。几年不见已经是司隶校尉、征西将军了。

在确认了卫宣正在修复洛阳,并率先修建了洛阳书院,决定长期呆在洛阳之后,郑玄也终于下定决心要亲自去洛阳看一看,如果是真的,他也打算留在洛阳帮一帮卫宣。等太史慈出去之后,郑玄又将自己的弟子崔琰叫进来,让他派人去给自己散落在全国各地的同门、弟子送信,告诉他们自己将前往洛阳,同时邀请他们也前往洛阳。

崔琰闻言吃了一惊,要知道他虽然投到郑玄门下没多久,但自己这位老师的性格也算是了解的,绝对不是那种敷衍趋势之人,更何况如今的洛阳刚经历过战乱一片萧条。吃惊归吃惊,崔琰还是十分利索地给全国的师兄弟们写信,随后帮着老师打点行装。

郑玄要去洛阳,他自然也想跟着去的,所以当第二日与太史慈等人汇合之后崔琰却大吃一惊,因为跟在太史慈身后的可是四千多人,而且许多人手中都拿着武器,再看旗帜竟然是校尉太史,难道为了请老师,洛阳那个小师弟竟然派了这么多人来,这也太劳师动众了。

等问仔细了才知道这些人原本都是青州黄巾,是管亥的部下,现在管亥在卫宣军中已经是一部司马,这次跟着太史慈回来是招募老部下去洛阳从军和屯田的。沿途可能还会不断有人加入,真是让崔琰长见识了。

崔琰不知道的是卫宣派遣太史慈和管亥回青州一路上给孙坚、王濛和刘备以及陶谦等人都写了信,希望他们能够协助太史慈等人顺利抵达洛阳。

其他人自不必多说,徐州刺史陶谦也是有心结交卫宣的,听闻这是准备去屯田的,自然主动提供了部分粮草。

没过两日,郑玄的弟子孙乾从后面追上了大部队,孙乾是青州人,听闻自己的老师要去洛阳,一是担心,二是好奇,于是就跟着来了。等追上了郑玄才发现自己的老师连自己的小孙子郑小同都带上了,这是准备场地定居洛阳啊,心中也感叹这卫宣到底有怎样的魅力?

队伍到了琅琊,太史慈又带了几个人来,崔琰一打听,此乃琅琊已经没落的诸葛氏一家五口,一位三四十岁的妇人带着四位子女,其中年长的男子不过十**岁,应该也是个读书人,剩下的一个十五六岁的女子,两个十岁以下的稚童。崔琰猜测卫宣可能是征辟了这名十**岁的男子,所以才邀请他们全家前往洛阳。

等队伍出了徐州进入豫州的时候已经达到了万人,而且队伍中又多了一个徐州名士张昭,张昭接到了卫宣的亲笔信,有意征辟张昭为司隶治中从事。

卫宣带兵击败董卓已经闻名天下,而卫宣曾经有恩于张昭,加上卫宣出身名门,听闻大儒郑玄也要去洛阳就没有犹豫跟着太史慈辞别了家人朝着洛阳而去。

有太史慈等人的照顾,有崔琰、孙乾和张昭等人陪着,郑玄这一路上倒是也不寂寞。

卫宣提前一天来到虎牢关,当远远地看到太史慈的大道的时候,卫宣带着典韦、赵云等匆匆出关迎了上去。

时隔四五年再次相见,郑玄远远地看着如今的卫宣感慨万千,卫宣如今也算是贵不可言,但出百里迎接亲师这说明卫宣尊师重道之心没变。

郑玄能来洛阳卫宣自然满心欢喜,老远就下了马跪拜在地迎接郑玄。当郑玄扶起他的时候,他看到了人群中正朝着他微笑的张昭,心中更是乐开了花。自己的一番心思总算没有白花。

随后郑玄又给介绍了崔琰和孙乾。孙乾比卫宣入门早也年长自然就是师兄,而崔琰因为入门晚虽然比卫宣年长,郑玄在场他还是不得不叫卫宣以声师兄。卫宣当即表示两位师兄弟可以先随师尊在太学任教,随后有合适的位置给他们。两人闻言都是心中大喜。卫宣倒不是忽悠他们,按照这两人的才能,做个郡县长吏绰绰有余。

张昭和卫宣是认识的,既然人来了,卫宣然开心,三国的三位内政高手荀彧和张昭已经就位,诸葛亮似乎也在人群中,这真是三国的霸主刚离开洛阳,自己就将他们的最强内助挖到自己身边,嘿嘿。接下来这历史的车轮怎么转还真不好说了。

张昭的职位是早有安排的,治中从事这是和别驾驶从事同样重要的职位,不过卫宣相信张昭能够胜任。如果不是张昭初来咋到,卫宣是想将很难因的位置交给他的。

而诸葛亮的兄长诸葛瑾则被卫宣征辟为将军府舍人,就是负责卫宣将军的家务事,属于家臣异类的。

听了卫宣的安排,在场所有人都有点意外,这是非常亲近之人才有的待遇。他们当然不知道卫宣是为了看着诸葛亮成长起来。

众人正寒暄的时候,就见到卫宣从人群中将诸葛亮拉出来走到郑玄跟前笑道:“师尊,此乃琅琊诸葛亮,此子聪慧程度胜宣十倍,宣想请师尊呆在身边多加教诲。”

闻言郑玄微笑着看了看卫宣,聪慧能胜过卫宣的,郑玄认为当今大汉天下屈指可数,只是自己的弟子如此推崇、抬举这小孩,想来必定有过人之处。于是双快递答应:“既是仲道你说了,老夫自然会用心教导。”

诸葛瑾闻言连忙拉着自己的弟弟一起跪下,诸葛亮或许不知道郑玄代表什么,但他知道啊,士林领袖,当代大儒,能够成为这样人的弟子何其荣幸。这卫宣对自己诸葛家也太好了些。

拜完郑玄,诸葛瑾又带着弟弟拜卫宣,卫宣拉着诸葛亮的收笑道:“师傅帮你找好了,洛阳新修的书院条件比以前的太学还要好,能不能成才就看你自己了。”

不满十岁的诸葛亮此时还有点羞涩,就听得卫宣继续说道:“小时候聪明,且莫要骄傲。如今洛阳书院中有两个人可是也聪明的很,一个是汝南吕蒙,一个是颍川徐庶,不过他们两此前一直是习武,在宣的建议下开始学文了。他们俩都来自寒门,且少孤,今后你不会缺少伙伴的。”

诸葛亮练练点头,他这一路走来算是行千里路读万卷书,见识也长了不少。如今一见面卫宣又给呀赵老师找同伴的,诸葛亮在内心里也暗自下决心好好学习将来报效朝廷,报答卫宣。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