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三国归晋 > 第261章 喜忧参半

三国归晋 第261章 喜忧参半

作者:魔力鸟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3-30 16:07:16 来源:笔趣阁

卫宣之所没有顺藤摸瓜将拐带工匠的幕后之人找出来而是直接令人将王凯等人斩首,是因为没有这个额必要,因为之前王旦已经从南阳传来准确消息。

孔伷在听闻卫宣和孙坚联军击败董卓的时候一口气没顺过来气得吐血昏迷好几日按,而等他勉强醒过来的时候,卫宣表举的新豫州刺史孙坚已经带着军队即将抵达沛国,孔伷差点再次吐血昏迷。孔伷昏迷的日子里刺史府属官六神无主,现在有听得是卫宣表举的孙坚,一部分倾向于支持卫家私底下就起了投靠新主的心思,有人则畏惧孙坚的勇武惶惶不可终日。

孔伷虽然有心反抗却无能为力,看到手下许多人见风使舵更是气得不行,最终在王旦的劝说下决定放弃抵抗赶在孙坚抵达之前离开,举家回乡。消息一出,整个刺史府几乎大部分属官都纷纷离开刺史府前往沛国边界迎接孙坚大军。只有王旦坚持陪伴孔伷,孔伷见他如此忠义于是写了信将他推荐给帝胄会,而王旦是汝南人,南阳是袁术的地盘,也是帝胄会的重要基地。于是帝胄会就将王旦安排到了南阳。

有孔伷的推荐,加上当初王旦和娄圭有过接触,到了南阳之后就迅速得到了地址后悔和袁术的信任。

此前卫宣等人提前得到帝胄会想要卖空线装书,还派遣了人准备拐带卫宣的工匠,只是没想到那些企图卖空线装书的人被卫宣兄弟坑了一次,沉重打击了帝胄会。但自己的内部却出了问题,导致三名工匠被人拐走,还不知道有多少工艺泄露。工坊是卫宣除了对人才的先知先觉之外另外一个立身之本,是他的逆鳞,所以卫宣的怒火是难以平抑的,而王凯作为最早跟随卫宣的人却因为绳头小利选择了背叛,真正是死有余辜。

尽管出了点意外,很快太谷守将传来消息将三名企图嵌套的工匠抓获,一同抓获的还有几名来自南阳的商人。卫宣也不打算压回来审问,全部就地处决。

再次震慑帝胄会之后卫和在洛阳的商业活动顺利很多,也为卫宣的军队建设募集了大量的资金。

接着又一个好消息传来,二十岁的蔡琰怀孕了,这可是一等一的大事,虽然卫宣如今不过占据三郡之地,总归是一方诸侯了,有了子嗣就更有利将麾下文官、武将团结在周围。于是卫宣下令设宴麾下众人,同时借此机会考上三军。

卫宣到目前为止一共三个女人,之前卫宣一直担心女人年龄太小剩余容易出问题,于是三女基本上都石材避孕措施的,最简单的就是按照卫宣教授的方法计算安全期。

三女当中,因为辛宪英是在年龄太小,卫宣是有心理障碍的,所以晚上很少去辛宪英房间,辛宪英一致认为是卫宣顾忌从父辛平而故意疏远,一直到辛毗被任命为洛阳令,辛宪英才算是坏,得到的答案却是卫宣说女人过早生育风险太大现在怀孕了,辛宪英和貂蝉的身上的胆子就更轻松了,卫宣更是直接要求辛宪英必须年满而是才能怀孕。对此辛宪英和辛家也没办法。

而点钞则是为了赢得卫宣的心,或者更多的霸占卫宣,自然也不远怀孕。裴氏好几次来信催促卫宣将小蝶和絮儿收房,甚至将春琴等四女都收房,卫宣充耳不闻。

不是卫宣不孝顺,一是他真的很忙,二他是真么习惯妻妾成群的生活。就在重女眼巴巴地盼着卫宣早日收房的时候,卫宣再次盲开了。

沈婷传来消息,郭图到了于夫罗军中,袁绍派遣故土魏世哲游说于夫罗与其结盟,许诺在袁绍占据冀州、并州之后协助于夫罗复国。

于夫罗一直在汾河流域徘徊,他也不是出任对中原如今的情况也十分了解,知道天下即将打乱,他也想火中取栗。他答应了袁绍的天剑,但要求袁绍取得几周之后才行,不然他担心自己死无葬身之地。

袁绍虽然四世三公,但只有一郡之地,而卫宣已经占据了三郡,如果袁绍能够尽快占据冀州就有了与于夫罗合作的资本。

于夫罗的这个前提条件袁绍当然不能拒绝,毕竟于夫罗手下可是有四千多善战的匈奴骑兵。所以当郭图回到袁绍身边的时候,袁绍便加紧了谋夺冀州的计划。

董卓西走长安后,十八路联军算是彻底瓦解,酸枣盟誓也不再是野心家的约束。卫宣用半个豫州稳定了与孙坚的结盟,同时牵制住袁术,共同抵御来自袁绍和袁术的压力。

卫宣在河南搞大开发的时候,其他人也没有闲着。曹操凭借杨走人陈宫的支持和陈留太守张邈的帮助,总算在东郡站住了脚。

而孙坚则开始继承可消化孔伷的遗产,沛国已经基本掌握,下一部举世汝南了。

刘备也陈宫出现在四州边沿地鲁国,凭借一千五百出自己卫宣体系的步兵在小小的鲁国也没有人敢与其争锋。

袁绍一方面派遣郭图做说客寻求于夫罗的帮助准备用来牵制和干扰卫宣的壮大。

一方面带着兵马回到渤海图谋整个冀州。袁绍首先要解决的是大义问题,因为冀州牧是朝廷的册封的,也是汝南袁氏的门生。而袁绍的车骑将郡是自封。没有足够的理由袁绍是没理由进攻韩馥的。

逢纪和许攸等人给袁绍出主意准备抛弃献帝,另立新君,以便于驾驭。十八路联军讨伐董卓的时候,袁绍放着家仇国恨按兵不动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其实和当今天子有关。

当今天子不是袁绍或者其他士人所立,而且目睹了袁绍兄弟带着私兵屠戮内宫的惨状。试问一下这样的一位天子长大以后会对袁绍信任吗?如果这样的天子亲政那就是袁绍的噩梦的开始。

同时拥立新君择是天大功劳,外加袁绍出自高门自然可以独揽大权。然后可以利用新君下诏册封他更高的官职,下诏讨伐不臣。所以给袁绍出这个注意的人算是把握准了袁绍的脉搏也是荀彧挟天子以令诸侯的翻版。

袁绍选中了汉宗室刘虞,刘虞是幽州牧在当地很得民心,且被董卓朝廷遥封大司马。袁绍于是给曾经的十八路联军分别写信,邀请他们一起来拥立新君。孙坚、曹操和卫宣都明确拒绝了袁绍,原因很简单,这几位不认为长安的天子有过错,他们讨伐的董卓的起因就是董卓专权蔑视君王,目的就是为了从董卓手中解救天子。如果他们现在跟着袁绍拥立新君岂不是成了出尔反尔,前功尽弃。

也有人不表示赞成也不表示反对的,如兖州刺史刘岱、徐州刺史陶谦等,也有人明确表示支持,比如北平太守公孙瓒。公孙瓒支持袁绍拥立新君一个很重要的原因他距离长安太远,刘虞却在幽州。如果刘虞答应了到袁绍的地盘去登基,那空出来的幽州牧就飞呀莫属,如果刘虞留在幽州登基那就更好了,挟天子以令诸侯的就是他公孙瓒而非袁绍。如果刘虞反对,颜面尽失的也是袁绍,所以公孙瓒是举双手双脚赞成的。

反对袁绍拥立新君的人中还有个特例,被袁绍给予厚望的袁术如今从卫宣处得到了传国玉玺,有自立之心,他假借维护忠义明确反对袁绍另立刘虞为帝。而且就算袁术不自立,也不可能让新天子落到袁绍手里。

袁绍写信给袁术,信中说:“先前我与韩文节(韩馥)共谋长久之计,要使海内见中兴之主。如今长安名义上有幼君,却不是汉家血脉,而公卿以下官吏都媚事董卓,如何信得过他!当前只应派兵驻守关津要塞,让他衰竭而亡。东立圣君,太平之日指日可待,难道还有什么疑问!况且我袁氏家室遭到屠戮,决不能再北面事之了。”

袁绍这番话其中部分是可信的,比如当今长安朝廷公卿要么献媚董卓,要么委曲求全,而且诛灭了袁家劝阻,当然不知道信任。但说当今天子不是皇室血脉就纯粹是造谣了。不过确实一个拥立新君的好由头。

袁术向来不满袁绍,收到这封书信之后他不但公开反对袁绍拥立新君,还将袁绍的图谋恭祝天下,并且进行了言辞驳斥。

袁术当着南阳钟文武破口大骂:“袁绍这个逼养的庶子,当初董卓要废立,他是如何说的,说天子无过错何故废立。现在他算什么?

当初动作杀我从父和兄长的时候,作为联军盟主他暗病不动,现在想起来家仇国恨了?他个逼养的庶子有什么资格号召大家,有什么资格拥立新君,他不就是为了将天子控制在自己手里吗与董卓有什么区别。”

袁术说这番话是有真生气的成分在,太傅袁槐对袁绍很好,对袁术也很好,而兄长则是他的同产兄,和袁绍同父异母。

当然袁术最主要的还是担心就像当初袁绍做盟主一样,万一让他做成了自己就被动了,所以他想尽办法辱骂袁绍,搞臭袁绍。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