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穿越水浒之西门大官人 > 第一千零三十二章 李乾顺的退路

为了商讨救亡之策,西夏国国主李乾顺,宗室贵族濮王李仁忠,舒王李仁礼,以及贝中撒辰、罔存礼等兴庆府中的大臣都齐集一堂,甚至连失去兵权多年的老将仁多保忠也被请入了宫中。

然而,面对灵州失守,楚军只在都城百里之外,而军心已乱的不利局面,朝中重臣商讨了许久,也拿不出一个对策。

李乾顺望着殿中的群臣,也是暗自叹气。如今的危局,与自己在军事上太过依赖兄弟李察哥也有一些关系。

李乾顺亲政后,将兵权交给了自己最信任的晋王李察哥,其余宗室濮王李仁忠,舒王李仁礼虽然也是拥戴李乾顺的忠臣,但都是被任命为文官,没有甚么掌军的经验。

舒王李仁礼倒是曾经在韦州担任过监军,与军中一些将领有些情谊。

然而,韦州军团已经全军覆没,舒王李仁礼的老部下们在韦州或死或降,没有一人逃了出来。

舒王李仁礼在悲痛之余,也是束手无策了。

老臣贝中撒辰、仁多保忠二人曾经与嵬名阿吴一起掌握兵权,并诛灭权臣梁乞逋,为李乾顺巩固皇权立下过汗马功劳。

然而李乾顺亲政后,就将兵权从这些老将手中收回,所以贝中撒辰、仁多保忠也不理军事许多年了。

并且,此二人也垂垂老矣,即使是李乾顺想要临危拜将,都不知他二人还能骑上马出征否。

罔存礼则干脆就是损兵折将,从灵州城败退回来的,早已被楚军杀得丧胆。

在接连失去了晋王李察哥、大将李良辅和老将嵬名阿吴后,李乾顺手下竟然找不到一个可以统帅大军的将才。

虽然兴庆府周边还乱哄哄地集结了从各地赶来的十多万大军,但殿中之人都不认为能够凭此挡住楚军的攻势。

正在众人胡乱出些主意,却连自己都难以说服之时,薛元礼却匆匆忙忙的赶回了兴庆府。

薛元礼向国主李乾顺和群臣细述了此番出使楚国的见闻,说以他之见,楚国皇帝张邦昌懦弱无能,朝中实权皆在那楚军主帅西门庆手中。

薛元礼说,自己已经与楚军主帅西门庆谈判,但结果却是西门庆拒绝大夏提出的一切和谈条件,誓要灭亡大夏。

殿中群臣纷纷表示不解,那楚国权臣西门庆与大夏往日无冤,近日无仇,为何不能网开一面,却要统帅大军在这西北边僻之地死磕,定要置大夏于死地呢?

薛元礼回答说,以自己在楚国境内了解的信息分析,楚军主帅西门庆的确是有不臣之心。

为了能够积攒足够的威望,对皇帝张邦昌取而代之,那西门庆想要赢得一场国战。

原本,最好的立威对象是北方的金国。

领兵收回河北、河东和燕地的功绩,足以让西门庆名正言顺地对金国扶立的傀儡皇帝张邦昌取而代之,坐上皇帝宝座。

可是,西门庆害怕与强大的金国开战,就将立威的对象改为了大夏国。

薛元礼告诉殿中诸人,说到底,别看那楚军主帅西门庆对大夏咄咄逼人,强横霸道,他其实也是一个欺软怕硬之辈。

若是遇到金军,想那楚军主帅西门庆必然知难而退,不敢造次。

听完薛元礼之言,濮王李仁忠双目放光,站出来问道:“那楚军主帅当真畏惧金军么?”

薛元礼点头应道:“千真万确,自金军灭宋立楚后,不仅是那楚军主帅西门庆不敢招惹金军,楚国的所有将领都畏金军如虎。

若非如此,那楚军主帅西门庆本是京东路人,与金军占据的河北只隔一条大河,他何必舍近求远,花费数月光景,翻山越岭的来打我大夏?”

“可恶!此贼欺软怕硬,竟然将我大夏当作他的垫脚石!”

舒王李仁礼气急败坏地骂道。

“仁礼,若是骂人有用,楚军早已被我等骂回京兆府去了。如今还是拿个对策吧!

陛下,我意如今情势危急,不如请外援来助我一臂之力,与我军共同御敌。”

濮王李仁忠开口说道。

李乾顺听了,心中明白了濮王李仁忠之意。不过,他还是让濮王李仁忠说过清楚明白。

濮王李仁忠说道:“陛下,诸位同僚,既然那楚军最害怕的是金军,不如我等派使臣走一趟大同府,用重金礼请一支金军入夏,帮我军驱逐楚军出境。”

李乾顺让众臣讨论此法是否可行。

群臣议论纷纷,有赞成者,也有反对者。

反对者认为,此举乃是“前门驱狼,后门入虎”,虽然能够赶走楚军,但是却又招来一支更麻烦的军队,只怕是后患无穷。

支持者却认为,大夏与从前的大宋,如今的大楚乃是世代死敌,故而会打得不死不休。

而大金国取代了辽国,如今是大夏的宗主国。

大金国与大夏国并无大的矛盾冲突,因此不会如楚军一般与夏军交恶,当不会威胁大夏国的生存。

支持请金军入援的薛元礼更是指出,反对的大臣看似思虑周密,却是不顾现实。

如今强盗都打到家门口了,难道还有闲暇担心请来防盗的邻居会偷窃家中财物吗?

薛元礼请反对的大臣们拿出比请金军援救更好的对策,却无人能够应对。

实际上,西夏国此时在正面战场上节节败退,楚国又坚决不同意议和,李乾顺君臣的选择已经不多了。

楚军兵临城下时,李乾顺的第一个选择是出城投降,让楚国顺利吞并夏国,从此去那东京汴梁城做一个安乐公。

李乾顺不忍抛弃祖宗的基业,当然不愿就此投降。

第二个选择,是放弃兴庆府逃跑,绕道西北的大漠与草原,逃到河西走廊西部的瓜州和沙州等地,利用隔壁荒漠为屏障,与楚国打持久战。

可是,西夏能够控制遥远的瓜州和沙州,依靠的是西夏国拥有夏州、银州、灵州、兴州和凉州等富庶地区,国力强盛。

西夏国拥有一支强大的军队,方才能够从吐蕃和西州回纥的环伺中抢得瓜、沙之地。

如果西夏国内地丢了,只凭瓜州与沙州,李乾顺莫说是与东方的楚国对抗,只是南方的吐蕃,西方的西州回纥,以及北方的残辽耶律大石这三方势力,就能够要了李乾顺的命。

因此,这条路也不好走。

第三个选择,就是逃到金国边境,成为金国的附庸,或是直接逃入金国,成立流亡政府。

通过这样的方法苟延残喘,在修养生息,得到金国的支持后伺机复国。

可是,与其那样将脑袋置于金国的刀下,靠金国的怜悯而活,还不如坚守兴庆府,请金军来援呢!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