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穿越水浒之西门大官人 > 第五百零三章 柳世权的投资

洪振湖上,百帆捉风,千蒿破水,大船小舟往来穿梭,好一番繁荣景象。客船、货船循着水道扬帆远航,各自奔赴淮河的上、下游。渔民们的小舸在远处的芦苇荡中时隐时现,收获着肥美的鱼虾。

西门庆立在船头,回忆着在临淮码头见到的那神秘的柳氏父子,口中自言自语道:“这世上当真有此等奇人么?”

船舱中,摆放着那柳家父子送来的些许心意——黄金千两。那神秘老翁柳世权对素未平生的西门庆如此慷慨,却不求西门庆任何回报,只要西门庆记住他的两个儿子柳光祖和柳光宗。

那柳世权自称临淮第一大户,却又说西门庆才是大富贵之人。他说将来或许会让自己的两个儿子前来投奔西门庆,只望西门庆届时能够容留。

西门庆走南闯北这几年,也见过了不少官宦富豪和土豪地主,其中许多人与西门庆走到了一路,结成各种盟友关系。然而一见面就认定西门庆必成大器,欲将子女命运托付于西门庆的豪杰大户,这柳世权还是第一人。

西门庆暗道,难道我也终于养成王霸之气了,走到哪里都能够让人伏地便拜,从此忠心耿耿?这不科学啊!

不过呢,伸手不打笑脸人,这柳家父子要来跪舔自己,送钱讨好,西门庆大官人自然不会将人拒之门外。黄金是个好东西,西门庆大官人从来不嫌多。

再者说,怎么地也得给这淮西的地头蛇一些面皮啊!说不定将来真有用得上他父子的时候。

西门庆心中已然知晓,那宁赠千金只求一识的柳世权是甚么人了。

原来柳世权果然是临淮城的一个有实力的人物,他曾经对当朝太尉高俅有恩。

如今掌管东京八十万禁军的高俅高太尉,二十多年前还是个东京汴梁城的泼皮破落户时,曾经落魄时跑路到这临淮城,投奔了一个开赌坊的闲汉柳大郎,名唤柳世权。想来就是如今西门庆见到的白发长者了。

西门庆记得书中记载,那柳世权平生专好惜客养闲人,招纳四方干隔涝汉子。高俅投托得柳大郎家,白吃白喝地一住就是三年。

后来哲宗天子因拜南郊,感得风调雨顺,放宽恩大赦天下。那高俅住在临淮城日久,因得了赦宥罪犯的消息,思乡心切,要回东京。

这柳世权却和东京城里金梁桥下开生药铺的董将仕是亲戚,他又写了一封书札,收拾些人事盘缠,赍发高俅回东京汴梁,投奔董将仕家过活。

高俅回到东京汴梁后,又通过董将仕搭上了苏东坡、驸马小王都太尉和端王赵佶,一路飞黄腾达,彻底摆脱了破落户的命运。待到赵佶当上皇帝后,更是将那高俅提拔到了太尉的高位之上。

可以说,柳世权对落魄的高俅可谓是有仁有义,不仅在高俅最落魄时给予了他关怀,更是高俅后来命运转变的发轫。

高俅虽然因为私愤迫害过王进和林冲,但此人也有一个好处,对有恩于他的故人不忘报答。

宋徽宗初当皇帝时,为了提拔高俅,将高俅安排到西夏前线的西军里去历练。高俅在那里与刘仲武协同作战,颇得刘仲武的照拂。后来高俅升到太尉的高位后,不忘刘仲武的情谊,对他一家都很关照。刘仲武兵败之后,也多亏高俅奔走解救,方才没有被治罪。刘仲武的儿子,后来的名将刘锜早期从军征战,也得到了朝中太尉高俅的关照。

高俅除了与西军刘仲武家保持密切关系外,对他原来的主人苏东坡一家也颇为照顾。苏东坡虽然在政治上失意,被贬出京城,老死在常州,但高俅却一直不忘苏氏,每当其子弟入都,则给养恤甚勤。因此他的这些作为也获得朝中一些人的好评。

所以,高俅此人是一个有人情味的人,他对于年轻落魄时收留照顾过自己的柳世权自然也没有忘恩。在高俅的关照下,柳世权也从一个临淮县开赌坊的闲汉柳大郎,逐渐发展成泗州有名的大富豪柳世权。

然而今日之举,表明那精通相术,曾经通过资助高俅获利良多的柳世权还不满足于高太尉的庇护和关照,而是将未来的目光投向了西门庆。柳世权却不知晓,自己二十多年前对太尉高俅雪中送炭之陈年往事,今日拜会的这个年龄只有二三十岁的西门庆大官人却是心知肚明。

正因为想到了当年柳世权押宝投资高俅之事,西门庆才在船头感叹,这柳世权当真眼光独到,是个奇人。

一路顺风,西门庆等人的几艘客船很快就从临淮县驶到了淮南东路泗州的治所泗州城。

到了泗州城,西门庆一行弃船改走陆路,骑马经过都梁山,白塔镇,进入了真州。在真州境内再一路向南穿行,终于来到了扬子江边的**县瓜步镇。步,一作埠。山名,在真州**县东南,亦名桃叶山。水际谓之步,此山南临扬子江,又相传吴人卖瓜于江畔,因以为名。

南北朝时,瓜步镇曾经为军事争夺要地。元嘉二十七年七月,南朝刘宋文帝发动了元嘉北伐,但是被北魏太武帝拓跋焘击败。后北魏拓跋焘反攻刘宋,十月从黄河北岸出兵,连续击溃宋军多路主力,十二月率兵至此,凿山为盘道,设毡殿,隔江威胁刘宋首都建康。

拓跋焘的东路军到达建康北面的瓜步山,并在瓜步山上建行宫。待到北魏军撤军北返之后,北魏太武帝拓跋焘的行宫成为了一座庙宇。

拓跋焘小字佛狸,所以民间把它叫做佛狸祠。

后来的老百姓们只把佛狸当作一位神来奉祀,却没有详查这神的来历。这所庙宇,此时犹存在瓜步镇旁的瓜步山上,依然香火不断。

辛赞的孙子辛弃疾后来写过一首《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斜阳草树,寻常巷陌,

人道寄奴曾住。

想当年,金戈铁马,

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

赢得仓皇北顾。

四十三年,望中犹记,

烽火扬州路。

可堪回首,佛狸祠下,

一片神鸦社鼓。

凭谁问,廉颇老矣,

尚能饭否?

那词中“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讲的就是瓜步山的佛狸祠典故。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