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穿越水浒之西门大官人 > 第五百九十二章 唐末往事

在西门庆查看东平府里保存的《天下郡守图》时,发现地图上宋辽边界就与实际不符合。

比如长城的绘制,就是宋人自己臆想的产物。尽管汉代、宋代长城的情况很复杂,但大宋绘制地图时由于缺少实地考察,却仍以《史记》等经典文本中“起临洮,至辽东,延袤万余里”的模糊说法为准,在地图上绘制呈现出理想长城的形态。

实际上,西门庆穿越前见到的雄伟长城,许多都是明代的产物,在宋代时,因为年久失修,以及长城处于辽国契丹国内,并无边防作用,被废弃许久,许多地方的汉代长城遗迹也早已荡然无存。

在传统典籍中,又多有以长城为界限分隔华夷的说法。在此观念下,大宋地图中的长城成为大宋国境北方的边界线,南北横跨长城的辽国契丹因此被错误地画在了长城以北。

另外,虽然燕云十六州并不在宋朝控制之下,且实际上散落在旧长城内外,但因为大宋士人们的心目中,长城是蕃汉之界,而燕云十六州又是汉地,那燕云十六州就必须在长城以南。因此,在大宋的地图上,燕云十六州全部画在长城以南。

当然,在地图上,幽州等燕云十六州的画法仍与宋代实际控制的地区画法不一,而是与西南等羁縻州的图标一致。

在大宋朝绘图者的国家观念里,北方失地与西南羁縻州是一样的,均是声教所及之处,这种画法罔顾历史现状,展现了大宋士大夫们所希望的国家形态。

在西南边,宋代舆图会用文字注明西南夷或诸葛亮五月渡泸处,以表明此外乃不毛之地。关于西南边界,宋代广为流传太祖以玉斧划大渡河与南诏为界的故事,又用“殆天设险以限夷狄”的话语来明确华夷的界限。

另外,安南国虽已独立,但在宋代地图中,仍将其与播州、南丹州等宋代羁縻州画在一起,似是表明大宋朝廷和士大夫们不承认安南的独立性。宋代地图通过对南北疆界的框定,以期与九州分野相符,证明自身的合理性、合法性。

看来西门庆穿越前,网上时常被人嘲笑的地图开疆,还真不是后人的原创,而是源远流长,来自于大宋朝的沈括等士大夫呀!

但是,大宋士大夫们怀着各种政治心思绘制出来的地图,在政治上是正确的,在实际应用中却是错漏百出,贻害无穷。

当今的道君皇帝宋徽宗如此好大喜功,一门心思欲“收回”燕云十六州,完成先代皇帝们没有完成的伟业,恐怕也是时常在宫中看着那地图上绘制在长城以南,与辽国分离开的燕云十六州,总是误认为那本来就是大宋的领土吧!

然而实际上,燕云十六州被后唐的石敬瑭割让与辽国契丹时,大宋朝可还没有成立呢!严格地说来,那辽国的燕云十六州可是跟大宋国没有一文钱的关系。

要论燕云十六州,得从后世汉人最喜欢吹嘘的大唐说起了。然而大唐并不是一个纯汉人的国家,而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

严格说来,大唐政权是北魏一脉传下来的鲜卑拓跋系的政权,国内不仅有汉人,还包括北方的胡人、突厥人、契丹人和西北的沙陀人、羌人等各族人。正是这形形色色的各种族群,共同构建了大唐这个疆域辽阔的国度。

唐玄宗时,节度使安禄山、史思明二人发动了动摇唐朝统治的军事叛乱。安禄山是粟特胡人,史思明是突厥人,他们英勇善战的河北部队由汉人、胡人、契丹人等各族人组成。

而大唐朝廷派去抵抗安禄山的部队,名将高仙芝是高句丽人,名将哥舒翰是西突厥的突骑施人,名将李光弼是契丹王子,这仨人带领的部队中多是突厥、契丹等异族人。名将郭子仪虽是汉人,但他的部下却也有许多羌人、党项人。

由此可见,大唐从皇室到朝廷大臣,再到帝**队,许多都是北方的异族,唐朝并非一个纯粹的汉人王朝。那么,当大唐轰然倒下时,它的继承者自然也就五花八门了。

西夏人的党项人祖先,正是因为跟随郭子仪与安禄山、史思明军作战有功,才被安置到了如今的夏州、灵州一带。到了宋朝建立后,终于因为宋太宗的错误政策被逼独立建国,割据西北成立了西夏。当然,在大唐和五代十国时,这些党项人还是忠于中原王朝的。

而西突厥的一支沙陀人,和李光弼统领的契丹人一起成为了击败安史政权的主力,沙陀人与契丹人也因此逐渐介入了大唐的内政,成为大唐后期主要的军事力量。

当后梁太祖朱温这个汉人篡唐自立,在中原建立了后梁政权时,名义上臣属大唐的契丹人耶律阿保机也同时建立了契丹国,并以大唐的继承者自居。

契丹建国后,对国内的契丹人和汉人实行不同的分治政策。北方的草原上,契丹人保持游牧传统,王庭也迁移不定,南方汉人聚居之地,则继承使用唐代的官制和管理方式。

所以,契丹从立国时起,就不是一个野蛮的游牧国家,而是同样深受中原汉文化影响的,游牧与农耕兼容并蓄的文明国家。辽太祖耶律阿保机的长子耶律突欲,更是精通汉学的王子。

因此,从契丹辽国的角度来看,他们一直认为自己是大唐的继承者,占有汉人聚居之地也是天经地义。

而从辽宋周边的国家的外交表现来看,朝鲜、日本和西域国家都曾将契丹辽国视为中国的代表,朝鲜国更是长期将契丹辽国作为宗主国。甚至于后世西方对中国的称呼,据说也与“契丹”这个发音有关。

大唐灭亡后,国内的契丹人建立了契丹辽国,而另一支盘踞在河东一带的少数民族武装沙陀人则建立了后唐。

后唐政权以为大唐复仇的名义向后梁朱温政权发动了战争。契丹国也与后唐结盟,同样打着为大唐复仇的旗帜帮助后唐进攻朱温的后梁。

在契丹的助阵下,沙陀人政权后唐灭亡了后梁,入主中原。

然而后唐内部也没有消停,清泰三年,后唐末帝李从珂决意逼反重臣——河东节度使石敬瑭,派大兵围困了太原。

石敬瑭在李从柯登基过程中立有大功,现在却遭如此对待,十分心寒,决心自立。他一面奋力抵抗,一面写奏章派人向契丹求援。奏章由桑维翰所写,内容是请称臣于契丹并父事之,事成后愿割幽州及雁门关以北诸州与契丹。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