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穿越水浒之西门大官人 > 第五百九十三章 丢失燕云这口锅

后世汉人口中“卑鄙无耻,十恶不赦”的石敬瑭终于要出卖“幽云十六州”了。

在石敬瑭向契丹求援的同年十一月十二日,辽太宗耶律德光册封石敬瑭为大晋皇帝,改元天福,定国号为晋,还把自己身上的衣冠解下来授给石敬瑭。

大晋在契丹支持下击败后唐,统一了中原。石敬瑭则按约定确立了大晋与辽朝的友好关系,并将幽云十六州割让给了契丹。

对于这一段历史,后世对石敬瑭向来是嗤之以鼻,痛斥责骂者不可胜数,更有人将其列为和吴三桂齐名的大汉奸。

究其原因,不外乎三大罪名。首先,石敬瑭主动割让燕(幽)云十六州;其次,石敬瑭主动向异族契丹称臣,认比自己年轻的辽太宗耶律德光为父,严重违背了传统人伦礼教。最后,石敬瑭还引来契丹军队剿灭后唐。

然而,这三个罪名真的适合安在石敬瑭的头上吗?

首先,很多人因为石敬瑭割让燕云十六州认为他是大汉奸,却忽略了一个尴尬的现实——石敬瑭压根就不是汉人,而是沙陀人。

石敬瑭的祖先为中亚西夷人,后从沙陀移居太原,而其墓志铭中又记载他是后赵石勒羯族后裔。无论如何,石敬瑭都不是汉人,对汉人谈不上有什么特别的好感,也没有背负为汉人守土职责的义务。

俺沙陀人打下来的土地,送给谁不是送?甚么时候轮得到你们这些汉人说三道四?

俺们沙陀人的败类,后唐皇帝李从柯那个疯狗对着我这个忠臣乱咬时,南方的那些汉人割据政权怎的不能出兵帮助我退敌?

若是你们这些汉人有本领,有意愿打败后唐,俺石敬瑭也可以承诺将燕云十六州送给你们这些汉人割据政权呀!

大唐被逆贼朱温灭亡时,你们这些南方汉人军阀不为唐室复仇,只知各怀心事拥兵自重,成立一个个割据小政权当自己的土皇帝。

只有俺们忠于唐室的沙陀人不惧牺牲,与逆贼朱温血战不休,用自己的血肉推翻朱温的大梁,重建大唐。

这河北、河东的土地早被你们这些汉人士大夫和军阀放弃了,都是俺们沙陀人流血流汗打下来的,处置权自然是在俺沙陀人手里。现在你们汉人腆颜骂我卖国,还真是面皮够厚啊!究竟是谁厚颜无耻?

所以,对于沙陀人石敬瑭而言,“汉奸”这个称呼实在是与他粘不上边。石敬瑭割让的是沙陀政权的土地,最多可算是是“沙陀奸”。

再者,石敬瑭生活在动荡的五代时期。短短的七十三年中出现了五个朝代,平均每个朝代的寿命也就十几年。

而且这五个朝代,除第一个朝代后梁是由汉族乱臣贼子朱温建立外,剩下四个朝代大都从晋王李克用这个沙陀人首领的关系网中派生出来。其中后唐、后晋和后汉均为沙陀人所建,还有一个后周也和沙陀人有关。

后唐建立者,唐庄宗李存勖是李克用的长子,沙陀人。而后唐鼎盛时期的皇帝是李克用的义子李嗣源。

后晋的建立者石敬瑭是李嗣源的女婿,沙陀人。

后汉建立者刘知远,沙陀人,起初为石敬瑭的得力干将,在后晋被契丹辽国灭亡后,起兵反辽,建立了后汉。

至于后周太祖郭威,当年不过是唐庄宗李存勖手下的一名小兵,后来逐渐成为刘知远的得力干将。

如此看来,五代几乎是沙陀人的天下,让他们为后世汉人着想,根本就是一件强人所难的事情。

那么,石敬瑭向契丹称臣,认比自己年轻的耶律德光为父的这件事,算得上厚颜无耻么?

其实从辈分上来看,石敬瑭认耶律德光为父没什么大问题。

辽晋结盟时,李克用和耶律阿保机互为兄弟。而石敬瑭是李嗣源的女婿,李嗣源是李克用的义子,也就是石敬瑭是李克用的孙女婿。再看耶律德光,他却是耶律阿保机的儿子,与李嗣源同辈。

虽然关系隔得有点儿远,但是按照辈分来算,石敬瑭认耶律德光为义父,并没有任何问题,与后世所谓的年龄大小毫无关系。

所以,真正令汉人们感到羞耻的不应该是沙陀人石敬瑭自称“儿皇帝”、认辈分更高的契丹人耶律德光为“父皇帝”,而应该是朱温弑君时,大唐各方诸侯无人应援,冷眼旁观以保存实力,甚至还有一些在趁火打劫,以至于朱温成功篡唐,自立后梁。

至于后人口诛笔伐攻击石敬瑭引契丹兵灭后唐这个问题,更不值一提了。

后唐内乱,李嗣源的第三子李从厚讨伐李从珂失败后,曾向石敬瑭求助,然而石敬瑭选择帮助李从珂。

但李从珂登基后不相信石敬瑭,对他各种猜忌,先是于清泰二年派武宁节度使张敬达驻兵代州,以监视石敬瑭。第二年,李从珂又调任石敬瑭为天平节度使,意图削其兵权。

石敬瑭拒绝调任,结果被后唐军队包围,心有不甘的他只得宣布叛变。

在发现自己打不过时,石敬瑭这才向契丹求救。

说到底,这不过是沙陀人政权的内部争斗更替,与汉人何干呢?

至于说石敬瑭把长城割让给了辽国,这更是无稽之谈。要知道,后世看到的山海关-怀柔-居庸关-大同一线的万里长城,是直到明朝以后才得以修建完备的。五代时契丹骑兵多次往来穿梭于幽燕地区,哪里有甚么可以阻挡他们的长城呀!

总之,石敬瑭是五代时期一个很独特又很微妙的人物。在那个“都来十五帝,播乱五十秋”的战乱年代,其个人能力以及品德操守起码是中上水平,不应该背负那么多骂名。

至于沙陀人石敬瑭为何被不断丑化,最终变成了著名的“汉奸”呢?其实全与两宋文人有关。

北宋一代,士大夫们一方面享受着百年和平带来的富足生活,一方面又地图开疆,做着天下一统的美梦。

这些士大夫们毫不关心北方邻居契丹早已从草原部落转化为文明帝国,燕云十六州也从来不是大宋国土的现实,也不想探究宋朝武功不利的自身原因。当与契丹作战失利时,他们就推卸自己的责任,归咎于前代石敬瑭割让燕云十六州,让大宋失去地利。

到了南宋,半壁江山、衣冠南渡,文人们不能正视自己的失败。他们的国仇家恨需要一个宣泄出口,于是第二次神州陆沉的黑锅,就逐渐被扣到了一个沙陀人身上,永远无法挣脱。

自欺欺人,何时休矣!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