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穿越水浒之西门大官人 > 第七百三十二章 在大官人面前没有天险

西门庆没有在解州多做停留,他帯着焦挺等人出了解州城后,沿着官道向西而行,进入了河中府的虞乡县。

从虞乡县越过五老山,西门庆一行向西南而行,来到了黄河岸边的匼河镇。

在匼河镇,黄河从由北向南流向转了一个大弯改为由西向东奔流。镇子的西边与南边被黄河水环抱,所以此地名为匼河镇,就是被河水环绕的镇子的意思。

在这个黄河的大转角处,西边的渭水也在此处汇入了黄河。因此,此处乃是一个交通枢纽,黄河上最大的渡口风陵渡即在这匼河镇境内。

黄河流过河口镇后,为南北走向的吕梁山所阻,折向南流,奔腾于陕、晋两地边界的峡谷之间。河水从壶口瀑布泻下后,出龙门继续向南流,到华州华阴县渭水交汇处,因受东西走向的秦岭山脉其中一条支脉华山所阻,折向东流。

风陵渡正处于黄河东转的拐角,是晋、陕、豫三地的交通要塞,跨华北、西北、华中三大地区之界,自古以来就是黄河上最大的渡口。

风陵渡的名字,是因附近的风后陵而得名。

传说上古时期,轩辕黄帝和蚩尤战于涿鹿之野。

蚩尤作大雾,黄帝部落的将士顿时东西不辨,迷失四方,不能作战。

这时候,黄帝的贤臣风后及时赶来,献上他制作的指南车,给大军指明方向,摆脱困境,终于战胜了蚩尤。

可惜风后在这场战争中被杀,埋葬在这里,后来建有风后陵。

唐代圣历元年在此置关,故称风陵关,又称风陵津,是黄河南泄转而东流之地。津即渡口,所以后世改称为风陵渡。

千百年来,风陵渡作为黄河的要津,不知有多少人是通过这里,走入秦晋。

“一水分南北,

中原气自全。

云山连晋壤,

烟树入秦川。”

后世的这首诗所描述的正是风陵渡控扼秦晋两地的景象。

因为风陵渡自古以来就是河东、河南、关中咽喉要道,所以向为兵家必争之地。

战国时期,魏国与秦国的古战场就在这里。东汉时的曹操讨伐韩遂、马超之战,西魏的宇文泰破高欢之战等著名战争,均发生在风陵渡。

西门庆此次西行,本就是为了考察秦晋等地的重要府城与交通要道,为将来可能用兵西北预作筹谋。因此,到达匼河镇后,西门庆在镇上住了下来,在风陵渡考察了几日地形地貌与古战场遗迹,详细绘制了周边的地图。

勘察完毕风陵渡后,西门庆再度启程,就在这风陵渡口乘船摆渡到了黄河南岸,来到了潼关城下。

潼关也是一座著名的雄关,但是它的历史没有函谷关悠久。在东汉以前,关中的门户一直是函谷关,风陵渡的南岸还没设关城。

东汉末年,曹操为预防马超关西兵乱,才于建安元年始设潼关。潼关由此替代了函谷关,成为从陆路进出关中的咽喉之地。

对于这个重要的关城,西门庆自然也要细细查勘一番。

潼关在汉代初建时,关城是建在黄河南岸的一个高塬上。这个高塬北临黄河,南依秦岭山脉。在这个塬的东边,有一条由南向北进入黄河的远望沟,在塬的西边,同样是一条由南向北进入黄河的禁沟。这一塬两沟,阻断了关中与中原的陆路交通。

东汉以前要从洛阳走陆路进入关中,经过了崤山和函谷之后,到达潼关前黄河岸边的黄巷坂,需要越过远望沟,沿着东边的山路爬上高塬,在从西边的山路下到禁沟里,才能进入关中。

因此,曹操将潼关的关城修建在塬顶,可谓易守难攻,正卡住了进出关中的交通要道。

然而到了唐代,因为黄河下切,在汉代潼关所在的高塬北边,露出了一片河滩地,从黄河岸边的黄巷坂不再需要爬上高塬,就能走黄河边的河滩去往关中,修建在塬顶的汉代潼关失去了防御功能。

因此,唐朝将潼关向北移到了塬下的黄河河滩上,修建了新的关城。

西门庆一行人从风陵渡南渡,上岸后见到的就是唐代修建的新潼关城。

在潼关城下稍事休息后,西门庆帯着众人徒步爬上了潼关城南边的高塬,来到了废弃的汉代潼关遗址前。

立在塬顶举目四眺,东边的远望沟、黄巷坂,南边的秦岭,西边的禁沟和北边的潼关、黄河,以及黄河北岸的风陵渡都尽收眼底。

见这废关上并无外人,西门庆就将岳飞等人叫到身边,手指着四周的地形,考问岳飞他们,若要行军作战,该当如何攻克这塬下的潼关。

岳飞自小熟读兵书战策,最喜行军打仗之事。他见西门庆发问,立即滔滔不绝地说出了自己的攻守之策。

焦挺在阳谷县就跟着栾廷玉学过兵法,又常年跟着西门庆四处作战,积累了许多经验。他仔细观察之后,也提出了自己袭取潼关的方法。

王贵、张宪、徐庆等人都是少年心性,岂会甘居人后?众人集思广益,相互论战,宛若在这潼关率领千军万马进行了一场又一场的攻防战。

西门庆也参与了众人的论战,与岳飞等人辩论得好不激烈。

渐渐地,塬下那看似易守难攻的天下雄关,在众人的眼中变得有明显的缺陷。这潼关与曾经“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函谷关不同,它占据的位置称不上天险。

如今的潼关关城,卡住了塬下黄河岸边的河滩地,看似拦断了东西交通。可是,从这塬上的旧关城的老路却可以绕过潼关。

如果战时能够抢先占据这塬顶,居高临下地攻击潼关城,则潼关城守兵只能被动挨打,没有还手之力。据此袭取潼关,当不是难事。

假设这塬顶旧关也驻扎有守兵,依然可以奇袭潼关城。因为,塬南的秦岭山脉没有了汉代的密林,变得更好穿越。只需派一支步军越过塬南的山岭,就可以出其不意地从背后袭击新、旧潼关的守军。

而对于拥有强大水军的西门庆而言,这潼关更算不得险关了。

西门庆只需要派水军船队沿着黄河西上,就可以越过潼关,直接走渭水突入关中腹地。

从函谷关一直走到潼关,西门庆发现,将来没有军队可以凭借地利阻挡自己进军关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