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穿越水浒之西门大官人 > 第七百三十三章 一个诨名引发的血案

西门庆等人在潼关南边的高塬上查勘完潼关的地理之后,下得塬来,顺着渭水边的官道向西而行,进入了华阴县境内。

在西门庆的队伍的左手边,就是巍峨险峻的华山。山之北为阴,华阴县正是因为坐落在华山之北而得名。

在华山以西,就是“九纹龙”史进曾经落草的少华山,这华阴县,正是史进兄弟的故乡。

离开潼关一路西行,西门庆一行首先到达的是华阴县的关西镇。关西镇,因为地处潼关之西而得名。

见到牌坊上的镇名,西门庆不由自主地想起了渭州城的“镇关西”郑屠那个倒霉蛋。

说实话,“镇关西”郑屠那厮是个状元桥下踏踏实实杀猪卖肉的财主生意人,并非十恶不赦之徒。他与金翠莲之间的矛盾,主要还是家中的夫人善妒,容不下金翠莲这个小妾。

用金翠莲的话说:“未及三个月,他家大娘子好生利害,将奴赶打出来,不容完聚。着落店主人家,追要原典身钱三千贯。”

也就是说,金翠莲苦的是不能再当郑屠的小妾,跟着他享受荣华富贵,还被郑屠的大娘子追要郑屠给金翠莲父女的典身钱。“不容完聚”四字透露出金翠莲其实是想和郑屠生活在一起。

说透了,用后世的话说,这是清官难断的家庭内部矛盾。

金翠莲父女说郑屠是用虚钱实契的手段骗的金翠莲做小妾,只怕也是他们的一面之词,未必全部属实。

为何这样说呢?金翠莲父女得了鲁智深的银子,逃出渭州。鲁智深半月之后在代州雁门县再见到金翠莲时,她竟然又给人做了外室。

鲁智深救金翠莲父女,本是要他们逃回东京汴梁城老家的。可是,这父女二人一没有回到东京,二没有寻找自己的安生所在,而是不足半月就匆匆忙忙通过同乡一人介绍嫁给了代州雁门县的大户赵员外,做了外室。

从陕西五路的秦凤路渭州一路奔波跑到河东代州雁门县,只怕是路途中就要花上半月的时日。由此可见,金翠莲父女是一到雁门县,未及考虑就立即典身给赵员外做了外室。

外室是什么?其实连妾都不算,不过就像后世有钱男人在外面养的小三一般。

这一次可没有人逼迫金翠莲父女,但他父女二人有手有脚,不愿意自谋生路,还是迫不及待地选择了利用金翠莲的姿色卖身求荣。

由此可以大胆猜测,金翠莲父女对于做小妾,当外室,凭姿色吃饭,那可是轻车熟路,信手拈来啊!总之,由雁门县之事可以看出金翠莲父女绝非他们自己口中所说的寻常良善人家。

这父女二人自言被郑屠骗了,事实的真相还真未必是如此,或许另有隐情。

可惜,性烈如火,喜欢行侠仗义的鲁智深见到金翠莲后,不假思索地就选择了完全相信这对父女的话,根本未给郑屠郑大官人分辩的机会,郑屠的悲剧命运在鲁智深一念之间就已注定。

或许郑屠倒霉就倒霉在自己实力不够,又取了“镇关西”这么霸气的一个诨名吧。鲁智深听了他的诨名,当时就忿忿不平。

鲁智深的原话是怎么说的?“洒家始投老种经略相公,做到关西五路廉访使,也不枉了叫镇关西,你是个杀猪卖肉的屠户,狗一般的人也叫镇关西?”

鲁智深的意思就是,老子这么牛,才配得上“镇关西”这个诨名,你个杀猪卖肉的生意人,也敢取这么牛叉的诨名?如此看来你必是恶霸无疑,不打你还去打谁?

所以郑屠是因为自己“镇关西”的诨名太霸气,惹恼了鲁智深,才被鲁智深先入为主地当作了恶霸,也不给他分辨道理的机会,不管三七二十一地先打了再说。

还是因为“镇关西”的诨名,让鲁智深错估了郑屠的实力,下手失了轻重,结果三拳就打死了郑屠。

想必鲁智深当时也是郁闷无比:郑屠,你这厮既然敢号称“镇关西”,怎地本领如此稀松?洒家只打了三拳,你这厮就消受不起,当街一命呜呼,你这厮可是将洒家害苦了!

所以,原本郑屠的罪名就有疑问,即使有罪也是罪不当死。鲁智深也只是因为义愤想打他一顿出气,没有想过夺取郑屠的性命。

鲁智深打死镇关西,被迫亡命天涯,实在是一个诨名引发的他们二人的悲剧。

没有金刚钻,不揽磁器活儿。这江湖诨名真不能瞎叫啊!

来到关西镇,无意中想起鲁智深与“镇关西”的往事,西门庆不由得哑然失笑。

可惜自己晚穿越了几年,否则提前赶到秦凤路的渭州去,在鲁智深怒打镇关西之前化解二人的危局,再将这二人都收为手下,岂不是也很爽?

西门庆一边幻想着与鲁智深、郑屠二人结拜兄弟的有趣场面,一边带着焦挺、岳飞等人穿过关西镇,到达了华阴县。

过了华阴县,西门庆一行继续西行,穿过华州城、渭南县,终于进入京兆府境内。

京是京城,兆就是范围,京兆府也就是京师附近区域的意思。虽然长安从秦汉时就是中国的都城京师,但京兆府这一名称正式得名为唐朝。

开元元年,唐玄宗李隆基把长安所在的雍州改为京兆府,设置京兆府的首长为京兆尹,领万年、长安、新丰、渭南、郑、华阴、蓝田、鄠、盩厔、始平、武功、上宜、醴泉、泾阳、云阳、三原、宜君、同官、华原、富平、栎阳、高陵二十二县。这就是京兆府的来历。

唐朝灭亡后,后梁建都开封和洛阳,改京兆府为大安府。后唐建都洛阳,又将长安周边再改回京兆府。其后历后晋、后汉、后周,直到宋,京兆府的名称都未曾再变化。

宋太祖赵匡胤登上帝位时,沿用柴荣后周旧制,将大梁改为汴梁,设东京开封府。

赵匡胤考虑到开封“形势涣散,防维为难”,曾拟先迁都洛阳,后迁都长安,他说:“吾欲西迁,据山河之胜,以去冗兵,循周汉故事,终当居长安耳,以安天下也。”

赵匡胤没有将京兆府改名,本身或许就有迁都京兆长安的意思。

可惜赵匡胤迁都这一打算遭到弟弟开封府尹赵光义极力反对。赵光义怕迁都长安,就脱离了自己的势力范围,因而极力反对。

赵匡胤暴死后,赵光义登基,迁都之事作罢。西安与帝都擦肩而过,但京兆府的名称保留了下来。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