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穿越水浒之西门大官人 > 第七百四十一章 穿越者当如是也

西门庆对于唐太宗李世民的昭陵,印象最深的就是昭陵六骏。

昭陵六骏是昭陵北面北司马门祭坛东西两侧的六块骏马青石浮雕石刻。

这六块骏马青石浮雕石刻,每块石刻宽约六尺二寸、高约五尺二寸、厚约一尺、重约五千斤。即使是天生神力的鲁智深、武松、陶宗旺、晁盖等人,只怕也难搬动这六块石刻。

“昭陵六骏”造型优美,雕刻线条流畅,刀工精细、圆润,堪称是珍贵的唐代石刻艺术珍品。

石刻上的六骏据说是李世民在唐朝建立前征战天下时先后骑过的战马,分别名为拳毛騧、什伐赤、白蹄乌、特勒骠、青骓、飒露紫。

为了纪念这六匹伴随自己打天下的战马,李世民令工艺家阎立德和画家阎立本两兄弟,用浮雕描绘了这六匹战马列置于自己的陵前。

西门庆在穿越之前,曾经去西安游玩,在碑林博物馆见到过“昭陵六骏”中的四匹马。另有两匹在民国时期就被人盗走,卖给国外的文物商人,后来被收藏于美国的博物馆中。

在封建王朝时期,唐太宗李世民一直受到历朝历代的推崇,虽经千年的兵荒马乱,昭陵依然得到了较好的保护。至少“昭陵六骏”一直完好无损地保存到了清末民初。

到了民国初年,不争气的后人为了盗卖“昭陵六骏”石刻,将这六块骏马青石浮雕石刻切割成小块,以便运输,对石刻造成了无法挽回的破坏。

所以,西门庆前世穿越前在西安碑林博物馆见到的,只是四块残缺不全的石刻,不免留下了许多遗憾。

如今,“昭陵六骏”却完美无缺地呈现在西门庆眼前。

北司马门里的这六块石刻,每边三块,皆背靠后檐墙而立。在每块石刻的上角有唐朝著名楷书书法家欧阳询手书的太宗自撰的马赞诗,石刻基座上也另有唐朝著名隶书书法家殷仲容的隶书说明刻于座上。

西门庆等人驻足在“昭陵六骏”的石刻前,逐一欣赏着六匹神骏的马匹,看着唐太宗李世民为自己的爱马所写的马赞诗,以及这六匹骏马的故事。

在六个石刻中,有人物的“飒露紫”最为独特,吸引了西门庆等人的目光。

这副“飒露紫”石刻是唐太宗李世民为了表彰麾下猛将丘行恭的功绩,诏令镌刻丘行恭拔箭石雕,立于昭陵阙前,以昭示后世。

关于丘行恭为唐太宗的爱马拔箭,有这样一个传说:

唐武德四年,丘行恭跟随唐太宗李世民讨伐王世充,与王世充军在邙山决战。

战前,丘行恭随唐太宗李世民试探敌军虚实,带领数十名骑兵冲进敌阵,势不可挡,杀伤很多敌军。

不久,因长堤所阻,唐太宗李世民和众骑兵走散,惟有丘行恭跟随在李世民身边。

就在那时,王世充军的一群骑兵追上来,乱箭齐发,流箭射中了唐太宗的战马“飒露紫”。

危急石刻,丘行恭调转马头返回,射击追赶的敌军,箭无虚发,射杀了几名敌军,剩下的敌军也不敢向前。

于是,丘行恭下马将唐太宗李世民的战马所中之箭拔出,然后把自己的战马让给唐太宗李世民,自己在马前步行。

丘行恭手执长刀,大声呼喊,威震敌阵,并一连斩杀数名敌军,保护唐太宗李世民突出重围,返回了唐军大营。

最终,唐军在李世民的率领下大败王世充军,攻占了洛阳城和河南地区。

除了“飒露紫”,其余五匹骏马也均是唐太宗李世民征讨敌人所骑之马。

“青骓”苍白杂色,为唐太宗李世民平定窦建德时所乘。

“什伐赤”也是唐太宗李世民平定王世充、南败窦建德时的坐骑。

在平定王世充、击败来援的窦建德之战中,唐太宗李世民先后战死了三匹战马,由此可知当时战况的激烈。

其余的三匹骏马中,“特勒骠”为唐太宗李世民平定宋金刚时所乘。

“白蹄乌”为唐太宗李世民平定薛仁杲时所乘。

“拳毛騧”是一匹毛作旋转状的黑嘴黄马,前中六箭,背中三箭,为李世民平定刘黑闼时所乘。自这场战争后,唐王朝统一中国的大业便宣告完成。

可以说,唐太宗李世民的“昭陵六骏”石刻,既是为了纪念他的六匹爱马,更是为了宣扬李世民征战四方,为大唐平定天下的丰功伟绩。

战死了六匹坐骑骏马,李世民在夺取天下的过程中有多少次出生入死由此可见一斑。其武功之盛,当称得上马上天子。

焦挺、岳飞等人看了唐太宗李世民的“昭陵六骏”,都为李世民的英勇善战唏嘘不已。

在北司马门内,“昭陵六骏”旁边,还立有唐朝时周边十一个国家,十四位君长的石刻像。

这些石像中,有突厥颉利可汗、右卫大将军阿史那咄苾;

突厥突利可汗右卫大将军阿史那什钵苾;

突厥乙弥泥孰候利苾可汗、右武卫大将军阿史那李思摩;

突厥都布可汗、右卫大将军阿史那社尔;

薛延陀真珠毘伽可汗;

吐番赞普松赞干布;

新罗乐浪郡王金贞德;

吐谷浑乌地也拔勒豆可汗、河源郡王慕容诺曷钵;

龟兹王诃黎布失毕;

于阗王伏誾信;

焉耆王龙突骑支;

高昌王、左武卫将军曲智盛;

林邑王范头黎;

天竺婆罗门帝那伏帝国王阿罗那顺。

这些石像刻立于高宗初年,十四人皆是唐太宗贞观年间大唐擒伏归化的诸蕃君长,是以让他们侍立在唐太宗的陵墓前。

“四海一家,爱之如一”是初唐统治者处理民族事务的基本原则和方针政策。

唐太宗李世民继承了父亲李渊“怀柔远人,义在羁縻”的民族和解政策,摒弃“非我族类,其心必异”的歧视认识,胸怀若谷纳天下,与周边一些少数民族接下了不解之缘。

昭陵这十四国君长石刻像便是这一史实的真实写照。

石像中的十四位君长中有通好大唐的、归顺大唐的、也有被大唐打败后活捉的。但这十四人都没有被杀,而且大唐还将他们封官送还,让他们继续统治自己的民族。

这些石像,向世人述说了大唐曾经的强盛和自信。

西门庆看了这些石像后,心中也是激荡不已。

西门庆在心中已经定下了目标,要成为第二个唐太宗李世民,完成和超越李世民当年的文治武功。

大丈夫,当如是也!穿越者,更当如是也!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