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穿越水浒之西门大官人 > 第七百四十二章 大唐遗韵今何在

离开了唐太宗李世民的昭陵,西门庆又折道向南,依次经过了兴平、鄠县二县,来到了长安城南的樊川县。

樊川位于长安城南少陵原与神禾原之间,西北起于韦曲镇塔坡,东南止于终南山北麓王莽乡,是一处长约三十余里的平川。

樊川的形成,系纵贯其间的潏河长期冲刷、下切、淤积而成的一道冲积平原。

汉高祖刘邦打败项羽建立西汉之后,曾将这条川道封为武将樊哙的食邑,樊川由此而得名。

据传如今的樊川县即当年樊哙花园遗址。

因为樊川土肥水美,风景优美,在隋唐期间,僧侣云集于此,先后修建了牛头、华严、兴国、兴教、云栖、禅经、洪福、观音等“樊川八大寺”。

在“樊川八大寺”中,最出名的首推兴教寺。

唐高宗总章二年,原葬于西安白鹿原的玄奘遗骨迁葬于此,并修寺建塔,寺被命名为“大唐护国兴教寺”,为唐代樊川八大寺院之首。

除了兴教寺,其余牛头、华严、兴国寺等寺庙也都规模宏大,香火鼎盛。

樊川县境内不止是寺庙众多,从汉代起,这里就是长安达官贵人营构别墅之处。

到了唐代,此地更是私园别墅荟萃之地。唐代韦、杜两族世代贵族就聚集在这里。

史载:晋镇南大将军杜预之后,唐太宗时莱国公尚书右仆射杜如晦一宗之杜氏家族和中宗韦后、鸾台侍郎同平章事韦安石一宗之韦氏家族都居住在樊川道上。

因此,樊川自唐代时即有“城南韦杜,去天尺五”之说。

在樊川县,见于唐代诗文的还有韦曲、韦中伯、刘希古、韩愈、牛僧孺、岑参、郎士元、权德與、元稹等人的别墅。

虽经数百年风雨,许多唐代名人的别墅至今犹存。

这些别墅分布于樊川潏河两岸,倚原面水,拥有园池花亭,景色撩人。

杜甫写的“韦曲花无赖,家家恼杀人”诗句就是对樊川美景的生动写照。

唐代诗圣杜甫曾在樊川居住了十年之久。杜甫一生写了大约一千四百首诗,其中有四百首是居住在樊川期间写的。

在樊川与唐代文人相关而出名的不仅有杜甫的故居,还有“人面桃花”的桃花堡。

桃溪堡是一座古村,位于樊川中部,潏水北岸,杜曲镇东南。

据宋太宗太平兴国年间编纂的《太平广记》记载,唐时桃溪堡周围桃园连片,景色秀美。

有一年,博陵人崔护进京赶考,于清明日独游长安城南,至樊川桃溪堡,叩门求饮。柴门之内一美貌村姑倚桃而立,令崔护**荡魄。

第二年清明,崔护再次造访,未遇赐水村女,便在紧闭的柴门上题诗:“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此后凭借此诗传情,引起一段风流韵事,崔护与那桃花般的美貌村女终成眷属,成就一段千古佳话。

西门庆一行来到樊川县时,正是秋高气爽,适于登高访古思幽之时。

西门庆带着一帮兄弟在樊川县内游览了几日,见识了一番潏水两岸的寺庙与别墅花园的盛景。

随着长安城失去了全国首都的地位,这城南樊川两岸的达官贵人也少了许多。

宋代的高官贵胄们都搬迁到东京汴梁城与西京洛阳城去了,已经衰落的长安城可吸引不了他们在此安家落户。

如今居住在樊川县的,不过是一些本地的官员和土豪富商,与唐时名人荟萃的盛景已然相去甚远。

时过境迁,西门庆大官人此番就没有了崔护那厮的好运气。

在桃溪堡周围的桃园转悠一圈,不仅没有春天的桃花,也没有看到一个美貌如花的小娘子,真是让西门庆大官人欲发思古之幽情而不得呀!

诗歌的意境固然美好,但也不能当饭吃。西门庆未能在樊川县艳遇一番,也只得作罢,很快离开樊川县,进入了蓝田县境内。

蓝田县位于长安城东南,县城距长安城约有七八十里。

蓝田县境除东、南部为秦岭山区外,余为川原丘陵地带。

绕流长安的八水中的灞水和浐水即发源于此,著名的白鹿塬便夹居于灞、浐二水之间。

战国时期,秦置蓝田县,因为玉之美者曰蓝,县产美玉,故名蓝田。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兰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唐代诗人李商隐的名诗《锦瑟》中的“兰田日暖玉生烟”说的就是蓝田县境内的蓝田山。

蓝田山,一名玉山,在县东二十八里,以出产中国四大名玉的蓝田玉而闻名。

据说历史上有名的“和氏璧”就是蓝田玉,还有秦始皇命令宰相李斯制作的传国玉玺,玉石材料也是这蓝田县出产的蓝田玉。

传国玉玺历经许多朝代,为历代帝王统治者所珍藏。

西门庆知道,现在那传国玉玺还在辽国皇帝天祚帝耶律延禧的手中,以此作为契丹国是大唐正统继承者的象征。

来到蓝田县,西门庆别的事也不关注,直接带人去县里的玉石集市,采购了许多价廉物美的玉石成品和玉石原料。

蓝田县的玉石集市里,不仅有蓝田县出产的蓝田玉,还有来自河西葱岭,也就是昆仑山出产的玉石。

虽然大宋与西夏连年征战,导致西域的商路时续时断,但顽强的商人们为了赚取利润,依然越过千山万水将葱岭玉运到了这长安城外的玉石集散地。

正所谓“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蓝田县玉石集市上熙熙攘攘的各族人群,很好地诠释了这一点。

蓝田县既然出产美玉,那么此地就不仅是有玉石商人,更多的是手艺精湛的玉石工匠。

西门庆在县里四处打听,又花钱向酒楼的店家收买情报,问明了县城里手艺最精的玉石匠人是哪几家。

一日后,西门庆就登门拜访,花费重金将蓝田县里最出名的一个玉石匠人请出山。

这个玉石匠人将带着自己的十几个家人和弟子,随西门庆回返山东阳谷县,担任西门家的玉石制造大匠。

除此之外,西门庆还在蓝田山招募了十几个经验丰富的采玉匠人。这些开采玉石的人,同样要带回阳谷县去。

对于招聘的这些人,西门庆已经暗中盘算好了,回到阳谷县,自有其妙用。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