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穿越水浒之西门大官人 > 第七百五十二章 投靠辽国的梁山好汉

此时,金军的南路军被耶律大石军阻击在锦州城外,未能对中京大定府形成夹击之势。

但是,耶律大石军也因此被金军的南路军缠住,无法再支援接应萧干。

萧干要依靠城中的守军,独自迎战金军的北路军。

萧干此番前来坐镇中京大定府,从南京道带来了三万契丹人、奚人和汉人组合而成的军队,这中京大定府也有三万契丹军,再加之从前方逃回来的一万余败军,总兵力也有七万之众。

可是,如今这些军队的将领却是意见不统一,对于是战是守,还是放弃中京大定府,都各持己见。

中京大定府原本的守军和退回来的军队士气不振,对于战胜金军失去了信心,这些军队的将领纷纷要求撤离中京大定府,退往南京道或西京道,保存辽军战力,等待东山再起。

对于中京大定府,这些将领建议坚壁清野,将带不走的粮食财物付之一炬。

他们认为,金军粮草不济,在这中京道呆不了多长时间,就会被迫撤军。如此一来,危机自解。

然而,萧干从南京析津府带来的三万生力军则是有一战之心。将领们纷纷表示领受皇命前来守卫中京大定府,岂可弃这都城于不顾?

在这些将领看来,城中有七万大军之众,已经超过了金军的数量,兼且占据地利,以逸待劳之下,定可挫败金军于城下。

甚至于还有几个激进的将领认为金军前锋的兵力并不多,辽军应该主动出击,一举歼灭金军前锋,给猖狂的敌军当头一棒。

几派将领争执不下,都将目光投向了主将萧干。

萧干心头叹息一声,对天祚帝耶律延禧颇为失望。

若是皇帝听从群臣的建言,率领辽军主力驰援中京大定府,这城中军民的士气一定会大振,未尝不可与金军一战。

可是,皇帝躲在后方的南京析津府,毫无进取之心,也难怪这中京道的守军没有士气了。

皇帝带头逃跑避战,又怎能指望这里的守军为国尽忠?

对于从前方败退回来的辽军,萧干本可斩杀几个将领立威。然而深思熟虑之后,萧干还是放弃了杀鸡儆猴的做法。

因为,天祚帝耶律延禧和东北路都统,上京留守萧乙薛都是一退再退,对于这些将领,又怎能苛责?

对于四军大王萧干而言,他不选择杀人立威,还有一个说不出口的原因。

对于能否战胜金军,守住这中京大定府,萧干自己也心中无数。

今日他随意斩杀败逃回来的将领,那么异日自己放弃中京大定府时,会不会被以同意的理由斩杀?

身为辽国名将,奚人的英雄,手握七万大军的萧干也干不出弃城而逃的勾当。

见众将都望向自己,萧干将目光投向了坐在下首的几个汉军将领。

这几个将领是南京析津府的参知政事李处温推荐给自己的,都是积极主战派。李处温说他们是来自宋国的奇人异士,可与金军一战。

不如,就让他们领军出战,与金军的前锋较量一下,试探一下金军的战力?

想到这里,萧干环顾厅内诸将,双目圆瞪,开口说道:“我契丹纵横天下数百年,击败了多少强敌。今日难道我大辽的勇士都死绝了么?

也罢,本王从南京带来几个宋国的勇士,他们可是不惧与金军一战!

本王决定了,就让他们领兵迎战金军的前锋。

晁盖将军、董平将军何在?”

“末将在此!”

两个高大威猛的武将越众而出,抱拳应道。

这二人不是别人,正是在大宋境内立足不稳,沿着太行山一路向北逃到辽国境内的“托塔天王”晁盖与“双枪将”董平。

晁盖、吴用、董平等人带着手下,跟着公孙胜逃入辽国燕京境内后,那“入云龙”公孙胜就与众人分别,回到了蓟州九宫县二仙山侍奉老母,追随师父罗真人修道。

公孙胜临走前,给晁盖等人留下一封书信,让他们凭此去投南京析津府中的辽国汉人重臣,参知政事李处温。

直到那时,晁盖与吴用拿到公孙胜的举荐信,方才品出其中滋味。公孙胜兄弟与辽国重臣李处温是旧识,他的背景实在是让人捉摸不透呀!

吴用怀疑,当年东溪村七星聚义之时,“入云龙”公孙胜就是带着辽国的秘密任务南下的。

宋辽两国对抗了这百多年,相互渗透了许多间谍。

公孙胜兄弟,很有可能就是李处温安插到宋国的一个间谍!

如此一来,也就能解释得通,一个辽国修道之人,为何会突然跑到宋国去混黑道,当强盗。

或许当年公孙胜领受的秘密任务,就是在宋国境内制造混乱吧!

只是让辽国人意想不到的是,最后威胁自己的,竟然不是南方的老对手大宋,而是辽东崛起的女真人。

当年与公孙胜前后脚出现在东溪村的辽国人“赤发鬼”刘唐,莫非也是辽国派出的奸细?

可惜刘唐死在了无为军,将他身上的秘密带入了土中。

无论是李处温,公孙胜,还是刘唐,都逃不过命运的捉弄。

虽然怀疑公孙胜是辽国间谍,晁盖、吴用和董平几人还是接受了他的美意,领着两千喽啰投靠了辽国的参知政事李处温。

晁盖等梁山泊强盗在大宋起兵造反失败,已经为朝廷所不容。他们逃到哪里,官军就追剿到哪里,在大宋境内已然很难立脚。

晁盖、吴用、董平等人既然当了扯旗造反的强盗,自然是没有甚么忠君爱国的觉悟,宋国呆不住,他们投靠辽国,不是天经地义之事么?

在晁盖、吴用、董平几人的眼中,辽国可是比大宋强大,压制了大宋一两百年。

投入辽国的军中,或许将来还能跟着辽军杀入大宋境内,为梁山泊的兄弟们报仇雪恨。

更何况,公孙胜为晁盖等人牵线搭桥的是大辽国的参知政事李处温,也就是担任宰相之职的高官。

只要能得到李处温的信任与青睐,何愁不能飞黄腾达?

就这样,带着对大宋深深的恨意和对辽国的幻想,晁盖等人领兵投靠了辽国。

辽国面临金国的军事威胁,正是用人之际。晁盖等人来投,李处温欣然接纳。

正好四军大王萧干要领军北上大定府,李处温就将晁盖与董平两员猛将推荐给了萧干,给他们建功立业的机会。

吴用那厮则被李处温留在了自己的府中办事,没有随军北征。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