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穿越水浒之西门大官人 > 第七百九十六章 前倨后恭

从白沟驿撤军雄州的这一场战役,宋军伤亡惨重,沿途几十里死尸堆积横陈不计其数,乃至莫州、霸州境内都随处可见宋军的尸首倒卧在路边原野上。

十万大军的粮草、辎重、兵刃甲胄也都丢在了路上,被辽军全部缴获。

更让太尉童贯和麾下西军羞愧难当的是,萧干与耶律大石利用缴获的粮草辎重,竟然就在雄州城外扎下了营盘,摆出一副要攻打雄州,生擒宋军最高统帅童贯的姿态。

天光大亮后,耶律大石就派遣了一队嗓门大的军士来到雄州城下辱骂宋军背信弃义,要太尉童贯、都统制种师道等人献城投降,割让土地,以此向辽国赔礼道歉。

萧干与耶律大石之所以如此强势,并非真的要杀入宋国攻城掠地,而是要趁着时机于已有利,逼迫太尉童贯与自己重新签订和平协议。

辽国燕京如今是被北方的金军与南方的宋军包围,处于腹背受敌的困境。

纵然宋军战力不强,辽军也没有余力攻占宋国的土地。因为辽军最大的敌人乃是北方的金军,燕京辽军的实力无法支撑两线作战。

打怕宋军,稳住宋国,全力以赴抵抗金军,才是萧干与耶律大石的真实战略布局。

然而,十万大军被杀得分崩离析,如今城中只有一两万败兵的太尉童贯和他的幕僚们却是揣摩不透辽军真意。

见识了辽军强大战力的太尉童贯再不敢与辽军正面交锋。

哪怕城外辽军的辱骂声让杨可世等悍将暴跳如雷,童贯也严禁他们再领兵出战。

被困在雄州城中,担心辽军攻城的太尉童贯和宣抚司衙门的幕僚们,此刻突然好羡慕朝廷任命的河东、河北宣抚副使蔡攸。

蔡攸是宰相蔡京的儿子,是道君皇帝身边新得宠的重臣,道君皇帝有意将他培养成将来的宰辅大臣。

此番大军伐辽,道君皇帝任命宠信的蔡攸为河东、河北宣抚副使,在军中担任监军之职,实际上是要平衡太尉童贯的权柄。

可是蔡攸是个从未上过阵的文人,哪里敢像童太尉这样亲临前线指挥大军。

蔡攸磨磨蹭蹭地从东京汴梁城走到北京大名府后,就留在了妹夫梁中书那里,美其名曰为大军主持后勤保障,再不肯北上边关。

如今整个宣抚司衙门被辽军包围在雄州,只有蔡攸那厮好命,还在北京大名府里夜夜笙歌,风流快活。

蔡攸那厮当官当得这么洒脱,不仅是因为他是权倾朝野的宰相蔡京的儿子,更是因为他风流成性,与道君皇帝赵佶是性情志趣相投的好友。

蔡攸之所以出任这个职位,是因为道君皇帝认为此次伐辽十拿九稳,就任命他为河东、河北宣抚副使,让他随军去燕地捡军功。

蔡攸进宫面见道君皇帝时,皇帝问他收复燕地后需要甚么赏赐。蔡攸那厮竟然色胆包天,用手指着正在服侍道君皇帝的两个妃子,说得胜之后希望皇帝将这两个美人赏赐给他。

道君皇帝赵佶听了蔡攸之言,竟然不怒反喜,欣然答应了蔡攸的要求。

由此可见,这君臣二人是如何的荒唐,但也表明了道君皇帝赵佶与蔡攸是多么的臭味相投,惺惺相惜。

宣抚副使背景深、靠山强,可以在后方抱着美人参战,雄州城里的宣抚司衙门里,太尉童贯和他的幕僚们却只能想办法自救了。

此时他们想起,在雄州城中还有一根救命稻草,那就是辽国天锡皇帝耶律淳派来的和谈使臣王介儒。

既然在战场上打不过,那就谈呗!

辽使王介儒是跟着宋使马扩一起,在白沟驿之战前回到雄州城的。

在出使雄州城的途中,王介儒也曾带着马扩先后拜见了军中大将萧干与耶律大石。

那时两军尚未交战,萧干与耶律大石在责备宋国背盟的无义之举时,也向马扩表达了希望恢复两国结盟之谊,罢战休兵的意图。

所以,辽军统帅萧干与耶律大石是知晓王介儒正在雄州城中的。

童贯可以通过辽国使臣王介儒向辽军转达善意,以免辽军攻城。

宋军败退入雄州时,人叫马嘶,满城都闹哄哄的,自然也惊动了驿馆里的辽使王介儒。

王介儒便向陪同自己的马扩询问,城中这些兵从何而来,是否是从白沟驿前线撤退回来的。

马扩怎好说宋军败退,他就欺瞒王介儒说,城中新来的这些军队,是朝廷从陕西六路新调集过来的援兵。

马扩在竭尽全力维护大宋朝廷的颜面,可是王介儒却是将信将疑。

宋军的援军如此喧闹,军纪竟然如此之差么?

城中喧闹了半日,让王介儒察觉到了一丝异常。

次日,大宋河北、河东宣抚使童贯竟然就派遣了几个幕僚拿着金玉茶器等礼物到驿馆来见王介儒,对王介儒嘘寒问暖,关怀备至。

前几日刚到雄州城时,宣抚司衙门里的人在辽使王介儒面前何等神气,面对王介儒的据理力争,太尉童贯也只是冷冷地表示大宋必须收回燕京城。

如今宋军打了败仗,在童贯的授意下,赵良嗣、马扩等人都来见王介儒,表示童太尉仔细斟酌了他的进言,深为认同,还是想维持两国之间的传统友谊,避免两国大战,祸及百姓。

赵良嗣又对王介儒说,童太尉已经将前线的情况和大辽和平的诚意上报了朝廷,希望朝廷还是遵守原来的《澶渊之盟》,与辽国保持世代交好。只是文书往来耗费时日,未得到朝廷的回复前,太尉也不好退兵。

为了避免宋辽两军发生误会,赵良嗣请王介儒给辽军主将萧干与耶律大石去信,说明童太尉有诚意促成两国恢复旧谊,请萧大王与大石林牙少安毋躁,避免两军刀兵相向,大伤和气。

王介儒也不是蠢笨之人,宋人前倨后恭,已经让他心头明白,定然是萧大王与大石林牙在战场上获胜,宋军吃了辽军的苦头,方才愿意重新回到谈判桌上。

两国之间,终究要凭借实力说话呀!

王介儒虽知其中有诈,但促成两国之间的和平,也是皇帝耶律淳安排他出使的目的。因此王介儒还是按照赵良嗣等人的请求,给辽军写了一封信,表示宋军不希望两国冲突扩大。

童贯拿到王介儒的信,立即派人送出城去,交给了围困雄州城的辽军主帅萧干与耶律大石。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