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穿越水浒之西门大官人 > 第八百一十一章 易州请降

太尉童贯让赵良嗣联络辽国宰相李处温做内应之事,虽然最终结果是李处温被晁盖、吴用等人出卖,兵败身死,让童贯的计划破产。

但李处温事件在辽国持续发酵,对大宋还是带来了一些意想不到的惊喜。

李处温之乱被镇压后,天锡皇帝耶律淳驾崩,萧妃在四军大王萧干的拥护下以皇太后的身份听政。

但是不论是萧太后还是四军大王萧干,以及林牙耶律大石,他们对汉臣的掌控都不如长期镇守南京析津府的耶律淳。

在李处温之变后,萧太后及萧干等辽国契丹和奚族贵族对汉臣失去了信任,不知还有哪些汉人重臣在暗中与大宋勾结,图谋不轨。

四军大王萧干在燕京城以清剿李处温余党的名义,逮捕了一些汉人的大臣、医官等,甚至顺藤摸瓜对蓟州二仙山进行了围剿。

二仙山的罗真人与李处温家族过从甚密,他的弟子多有为李处温效力之人。

道教本就是汉人信奉的宗教,此时二仙山藏污纳垢,成为了萧太后等人的眼中钉。

耶律大石亲自领兵包围了蓟州二仙山,发动突然袭击将那罗真人及道观里的一众修道之人都杀了个干干净净,一个不剩。

事了之后,耶律大石一把大火烧毁了二仙山。

“入云龙”公孙胜此番也未能逃脱辽军的捕杀,晁盖未及向萧干求情,公孙胜就在二仙山死于耶律大石的围剿之中。

二仙山的灭亡让辽国易州知州高凤与守城大将王倧二人惊恐不安。

因为,李处温派来与他二人秘密联系的,正是二仙山的道人公孙胜。

易州知州高凤与守城大将王倧不知公孙胜的下落,也不知朝廷是否已经查明他们曾经与李处温暗中勾结。

就在二人坐立不安之时,他们又听说了一个小道消息,就是燕京城新立的萧太后正和大将萧干商量,为了防止燕地汉人倒戈宋朝,准备将汉人远迁,或者统统杀光。

高凤和王倧二人都是汉人,自然是不愿坐以待毙。

两人又听说宋军第二次北伐军势浩大,不断有燕民前去投奔,就暗中商量,决意投靠宋朝。

高凤对王倧说道:“现在我军统帅萧干和林牙耶律大石都在燕京城,这易州山高皇帝远,靠近宋国边境,正好起事。

我们可以引宋军到城下,内外呼应,杀尽易州的契丹人。

先下手为强,我等将易州献给宋国,就不用怕他们再对你我不利了。”

对高凤的话,王倧深以为然。两人在府中商议已定,决定背叛辽国,改投宋国。

王倧找了个相熟的汉人僧人名叫明赞,告知了他来龙去脉,说要救满城汉人百姓,只能投靠大宋。

明赞听了,答应去太尉童贯的宣抚司帮助牵线。

明赞行色匆匆地来到大宋境内,顺利地见到了太尉童贯。

明赞对童贯说道:“我们燕地的汉人等宋军等了很多年,终于把你们盼来了。

我听说朝廷曾出榜文招纳,条件优厚。

我此来,是代表易州知州高凤和通守王倧的。他们想用易州开城投奔宋军。

如若你们愿意纳降,请约定进军时间,我们好里应外合,让宋军占了易州。”

太尉童贯听了明赞之言,心头大喜,此番总算是有了王师出征,被人夹道欢迎的感觉了。

但是为了稳妥起见,太尉童贯又让刘延庆反复询问明赞关于辽国的情况,最后终于确定明赞所说情况属实。

童贯彻底放下心来,他让明赞先返回易州,带话给高凤和王倧,说宋军将在二十日后准时进攻易州,请他们做好准备,开城门配合宋军。

童贯还答应一旦事成,将对易州上下官员封官赏厚,决不亏待高凤和王倧等人。

为了接应易州高凤和王倧二人起事,太尉童贯在明赞走后,立即派遣刘光世率部向易州城进发。

刘光世军以为胜券在握,当他们大摇大摆地进军到白沟附近时,却摆了一个大乌龙。

刘光世军的前锋将领冀景等刚渡河,就见前面出现了一千余辽军骑兵。

冀景麻痹大意,他竟然以为这支辽军是易州城来投降的辽军,没作任何战斗准备。

不料这支辽军发现渡河的宋军后,突然不顾一切地对宋军发动了进攻,杀得冀景措手不及,前锋部队一时间人仰马翻。

原来,这支辽军部队不是易州来的,而是驻扎在附近古城的巡逻部队。他们在巡逻边境时,无意中撞上了刘光世军。

刘光世军人多势重,虽然遭到辽军的突袭,但还是没有一下子败下阵来。

然而宋军前军的阵型还是被这一千余勇猛的辽军骑兵冲击得七零八落,无法继续前进。

冀景急忙组织前锋军就地集结迎敌,刘光世军军的中军和殿后部队也都被堵在白沟河两边,未能及时展开战斗阵型。

一场意想不到的遭遇战,就此在白沟边境展开。

刘光世军从最初的混乱中恢复后,利用优势兵力发动了反击。

辽军骑兵战斗经验丰富,战斗意志也很强,他们虽然人少,但并未就此逃跑,而是边打边撤,两军战场渐渐向北推进,转移到了古峰台西面。

辽军巡逻骑兵面对刘光世的大军奋勇作战,迟滞宋军的前进步伐,本意是为了向易州城的守军示警,让易州城能够加强防御,以免被宋军偷袭。

此时这支辽军骑兵部队还不知道身后的易州守军已经背叛了辽国,他们其实是在孤军奋战。

古峰台距易州不远,易州守军的探子见到宋军的身影,急忙报告了知州高凤。

高凤闻讯大喜,以为是宋军按照约定进军来接应自己了,忙命属下汉人赵秉渊按计划把城内所有契丹人,特别是耶律姓的统统杀掉,为开城门迎接宋军做准备。

不料,赵秉渊在城中大肆屠杀契丹人后,又有探子来报,对知府高凤说宋军虽然来了,但正和不知哪里来的辽军混战在一处,根本没有向易州前进。而且宋军好像已经处于下风,随时都会被击退。

高凤与赵秉渊等人闻讯,顿时吓得手脚冰凉,脸色惨白,一时间竟然没了主意。

这时曾替高凤联络宋军的僧人明赞为他出谋划策说道:“高知府,事已至此,开弓没有回头路了。如今城外两军胜负不明,我等不如先紧闭城门,固守等待宋军的援助。”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