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穿越水浒之西门大官人 > 第八百六十七章 张觉之乱的后遗症

宋朝以为杀了张觉,就能够将自己背叛盟友的这个污点抹去,怎知麻烦哪有那么容易了结。

张觉之死,不仅是让郭药师和常胜军的将士寒心,更是让燕云之地的汉人都对宋朝心怀不满,认为宋朝只是贪图燕云的土地,并未将燕云之地的汉人当作自己的子民予以保护。

与此同时,金军同样是不依不饶,纠缠不休。

张觉的人头送到营州金军大营后,完颜宗望又发函给燕山府路安抚使王安中,说贵我两国既然有盟誓条约,上面写明了平州归我大金,现在我大金攻打平州讨伐逆贼,你们大宋理应资助我们粮饷才对。

完颜宗望的要求,绝非无理取闹。当初金、宋两国的盟约中就曾约定,金军在燕云两地攻打辽国时,宋朝须得为金军供应粮草。

张觉军在平州反叛时,对外曾经打出了辽国的旗号。金军攻打平州,按照盟约,宋朝正该供应粮草。

面对金军的强行索要,大宋朝廷知道自己理亏,有勾结平州的把柄在金军手中。为了息事宁人,不和金国撕破面皮,大宋朝廷只得满足了完颜宗望的要求。

于是,刚刚才封平州为泰宁军的大宋,如今却眼看着平州被围而不敢救助。另一方面,燕山府还按照金军的要求给他们送去了大量的粮草。

燕人越发看清宋朝软弱无能,如时立爱这样的有识之士都不愿意出山为大宋朝廷效力。

西门庆带着时立爱提供的信函回到营州后,与完颜宗望合作,派人将这些信函逐一送出。

这些信有的是写给平、营二州的世家大族的。

那些世家大族原本各自结寨自保,闭门不出,在暗中观望金宋两国对平州的争夺。

在收到时立爱的亲笔信后,平、营二州的世家大户们响应号召,都纷纷投入金军的怀抱,为完颜宗望军出钱出粮出力,平州城被彻底的孤立了。

张觉被杀后,平州城内群龙无首。

西门庆与完颜宗望抓住时机将时立爱的信函送入城中,并将张觉的人头悬挂在平州城外示众。

得知张觉被宋朝出卖给金军,平州再无外援后,平州城中人心惶惶,许多人失去了斗志。

在看了时立爱的招降信后,城中官员赵民彦、张钧等带着数十人,以及官库中的金银珠宝弃城逃逸,投入金军大营。

完颜宗望将这些金银珠宝笑纳后,转眼间就给了西门庆,作为采购西门庆粮食的报酬。

有了大宋朝廷供应的粮草和平、营二州世家大户们的支援,完颜宗望军解决了粮草问题,暂时不需要西门庆再从海上运输了。于是,西门庆又将后继运来的粮食从海上运往了金国内地。

发金辽两国的战争财,西门庆大官人现今的良心一点儿也不会痛。

平州城内有人出城投金,但被奉为都统的张醇固仍然带领城中将士严防死守,不向金军低头。

金军有了粮草保障,也不急于拼命攻城,而是在城外布下军马,将平州军堵死在城中,等着他们坐吃山空,不战而降。

为了打破僵局,张敦固几次领兵出城与金军交战,企图破坏金军的封锁,但他怎是完颜宗望的对手,每一次尝试都被金军击败。

面对强大的金军,张敦固麾下的军队终于失去了坚守下去的信心。坚守两个月后,张敦固接受了金军的招降,有条件的向大金国降伏。

所谓条件,就是希望金国保留张敦固的平州都统之职,让他和麾下的汉军继续驻守平州。

完颜宗望与西门庆等人商议之后,接受了张敦固的条件。

于是,张敦固打开平州城门,率众向金军投降。

金军如同在辽东伐辽时一样,在城外接受张敦固投降后,并未入城,而是得胜班师,回到了营州城中,将平州城依然交给原来的官吏管理。

结束了平州之战后,完颜宗望要返回都城,西门庆完成了辅助他的任务,也跟着他一起离开营州,北上会宁城。

驻扎在营州城的金军再一次交给了完颜阇母统领。

金国境内,张觉之乱带来的影响暂时平息,但是在宋朝境内,困扰和影响却依然在发酵。

张觉起兵造反时,曾经出榜文鼓励被金军迁移的燕地汉人回返燕京城,说大宋朝廷会妥善安置他们。许多燕地汉人信以为真,兴冲冲地又从平州返回了燕京城。

然而,这些燕地汉人还不明白,当初出卖他们的正是大宋朝廷。

宋朝让金军强行迁移走这些富裕的燕地汉人,本就是为了无偿占有他们的土地,分给常胜军耕种。

因此,当这些人返回燕京城时,才发觉自己的土地和产业已经被常胜军将士瓜分了,自己成了一无所有的穷光蛋。

许多逃回燕京城的燕地汉人不甘心,就闹到燕山府知府衙门和雄州宣抚司衙门打官司,要求常胜军返还自己的土地和产业。

可是,郭药师的几万常胜军在燕山府举足轻重,且这些土地是朝廷赐予他们安家的,如今地都种上了,还能轻易的收回去?

燕地汉人与常胜军争夺土地的矛盾成了让大宋朝廷头痛的一件事,一时间宋徽宗君臣都无法可解。

这件事,本就是大宋朝廷对燕地汉人干的一件无耻之极的事。

若是金军将这些人顺利迁往辽东,这龌蹉事当然不会暴露于光天化日之下。

可是张觉在中间那么一闹,却意外地将此事的黑幕挑开了。

于是,宋徽宗只能指示燕山府知府王安中揣着明白装糊涂,将官司推到副知府郭药师那里去打。

郭药师本就是常胜军的首领,失去土地的燕地汉人还能在他那里打赢官司?

许多逃回燕京城的汉人因此变得赤贫,对朝廷怨声载道。

因为此事,同为燕山府副知府的中山府安抚使詹度因为同情失去土地的燕地汉人,与飞扬跋扈的郭药师产生了一些矛盾。

因为在政事上的争端,詹度与郭药师二人发展到在燕山府的职权之争。

大宋收回燕山府之后,朝廷任命的三位最高官员依次应该是燕山府路安抚使兼燕山府知府王安中,中山府安抚使兼同知燕山府知府詹度,最后才是常胜军节度使兼同知燕山府知府郭药师。

但郭药师坚持认为燕地防御全靠常胜军,自己应该排在詹度前面。

詹度说圣旨上自己就排在前面,圣旨的顺序是不能颠倒的。

可是郭药师掌握着数万军队,在燕地有实权,击败萧干之后更是自视甚高,并不认可詹度的说法。

大宋朝廷知道这个情况后,恐怕詹度与郭药师交恶,影响燕山府稳定,于是命任河间府知府的蔡靖与詹度交换位置,以此安抚郭药师。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