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穿越水浒之西门大官人 > 第八百八十七章 皇帝老儿也不自由

在燕山、河北、河东、陕西前线战事危急时,东京汴梁城中的宋徽宗君臣却依然一片歌舞升平,不知大祸即将临头。

看到宫中的安定祥和,李师师和徐宁都不禁产生了错觉,难道西门庆大官人此番判断错误了?

其实,早在金军出兵之前,燕山府知府蔡靖就前后写过一百七十余个密奏报告边境情况,其中多次提到金兵可能南侵。

然而,东京汴梁城中的朝廷大员们却认为蔡靖不过是为了坐稳燕山府路安抚使的位置,向朝廷要钱要粮,才会言过其实,对于蔡靖的示警根本不予理会。

待到十一月,金军兵分两路攻打过来时,前线战报顿时像雪片一样从前线不停的飞报到东京汴梁城。

然而因为宋徽宗正在举行祭祀大礼,大臣们又认为宋金之间不过是边境冲突,情况并不严重,于是将所有战报全部拦了下来。

此时,不但宋徽宗不知道前线已经打了起来,就连身居宰相之位的少宰李邦彦、太宰兼门下侍郎白时中二人都一无所知。

此时蔡京已经因为年老致仕,由李邦彦、白时中二人担任宰相,他二人的才能比之蔡京当年权倾天下时还是差了许多,以至于对于边境发生如此大的变故都未能及时响应。

直到十二月五日,金国使臣来到东京汴梁城,要求面见宋徽宗,向大宋官员提出割地赔款的要求时,李邦彦、白时中才知道前线金军入侵之事。

结果,李邦彦、白时中也和朝中那些大臣一样,报喜不报忧,继续对皇帝陛下瞒报前线战报。

前线杀得血流成河,李邦彦等人却认为金国使臣是在虚张声势,他们拒绝与金国谈判,只是用厚礼把金国使臣打发走,依然装作若无其事。

直到十二月十六日,领枢密院,宣抚河北、河东、燕山的广阳郡王童贯自太原宣抚司一口气跑回东京汴梁城,北方的战事再也无法遮掩了,李邦彦、白时中方才向宋徽宗如实禀报。

得知金军大举入侵,朝野上下顿时一片哗然。

宋徽宗得知金军入侵的真相后,却没有责怪李邦彦、白时中等人欺君罔上,隐瞒自己。

因为,金军此次伐宋,打的旗号可是讨伐宋徽宗这个背信弃义的昏君啊!如果过早的将此事大白于天下,无疑会在天下臣民心目中损害宋徽宗的圣明形象。不到万不得已,此事最好还是秘而不宣。

因此,李邦彦、白时中这两个宰相的隐瞒之举,或许对不住前线浴血奋战的将士,但是却是为了顾及皇帝陛下的尊严,遮掩皇帝陛下的过失,是对宋徽宗忠心的表现。

宋徽宗明白这个道理,自然不会迁怒于李邦彦、白时中等人。

那么,童贯千里迢迢的回京捅破此事,是对宋徽宗不忠不敬么?当然也不是。

童贯是清楚前线形势,知道金军不达目标誓不罢休,于是急急忙忙赶回东京汴梁城,要调集天下兵马来保卫宋徽宗。童贯此举,亦是忠诚于宋徽宗的表现。

宋徽宗看着身边的这些忠臣,心中还是很欣慰的,他让掌管枢密院的童贯调兵遣将,制定反击金军的计划。

童贯返回京师掌握了全国兵权,正欲大展身手与金军一搏时,来自河北方向的最新战报粉碎了他的信心。

前方战报说,郭药师带常胜军以燕山城投降了金国,燕山地区全部落入金军之手。金军前锋已经杀入了河北境内。

童贯收到战报后,犹如晴天一个霹雳,震得他手足无措。

就在年初,童贯曾经去燕山府视察过郭药师的常胜军。在童贯看来,常胜军的战斗力远胜内地宋军,足以对抗北方的金军。

想不到,常胜军与金军只一战就丧失了锐气,郭药师裹挟着六万大军投降了金军。

熟知军事的童贯明白,如果燕山府的常胜军都挡不住金军,那么河北路的各州禁军更不可能战胜金军了。

此时,童贯守卫京师的决心动摇了。

李邦彦、童贯等人商量后,决定为了朝廷和皇帝陛下的颜面,也为了推卸童贯推荐重用郭药师的责任,继续欺骗宋徽宗,说郭药师及常胜军是在恶战以后被金军围困,无法突围,最后矢尽粮绝,方才被迫投降的。

饶是宋徽宗和朝中大臣们不懂军事,也知道燕山府一丢,河北就危急了。河北不保,东京汴梁城也危险了。

十二月十九日,宋徽宗诏告天下,不拘一格召募天下有能之士为朝廷效命,挽救宋朝颓势。

当今天下,还有比西门庆大官人更强,能够挽救宋朝颓势之人吗?显然是没有。

因为西门庆提前与程万里、慕容彦达、赵明诚、杜充等人都知会过,所以这些人虽然知道西门庆是天下首屈一指的英雄豪杰,但都没有向朝廷推荐阳谷县的西门庆。

此时西门庆正藏身在东京汴梁城的勾栏瓦舍之中,一边吃着花酒,一边等待着宋徽宗那老乌龟离开京城呢!

此时,宋徽宗向负责北方军事的童贯问询,河北、河东军马是否有击败金军的可能,童贯给出了悲观的预期。

童贯在西北边境领兵作战十几年,还是知兵的,特别是北伐辽国燕京时宋军的两次惨败,更让童贯对宋军的战斗力有了清醒的认识。

宋军最精锐的西军都打不过残辽的军队,又怎么可能战胜横扫百万辽军的金军?

童贯知道燕山府一丢,河北平原无险可守,金军很快就会打到东京汴梁城下。

宋徽宗听闻金军会长驱直入,杀到东京汴梁城后,吓得急忙向朝中宰辅大臣们问计。

童贯认为,如果不想重蹈后晋被契丹辽国灭亡的覆辙,保住大宋的社稷江山,此时皇帝应该迁都四川或江南,避开金军铁骑的兵锋,再号召全**民与金军做持久战。

金军长途跋涉,利于速战而不能持久,只要不能追上宋徽宗,最终也只能无功而返。

李邦彦、白时中二人也赞同童贯的建议,于是,宋徽宗动了迁都避祸的心思。

然而,宋徽宗想跑,却哪有那么容易!身为皇帝的他其实也并不自由。

正如当年宋太祖想要迁都洛阳和长安,却遭到汴梁城官员利益团体的集体反对一样,如今宋徽宗想放弃京师,也遭到了朝中许多官员的强烈反对。

这些官员们的产业大多都在东京汴梁城中,那可是他们的命根子。如果皇帝迁都跑了,东京汴梁城必然失守,这些财富都会落入女真人的手中。

这些官员、士人们都明白,必须义正言辞地将皇帝陛下留下来与京师共存亡,如此才可调集全国兵马来保护京师,保护我等日夜搜刮积攒的财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