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穿越水浒之西门大官人 > 第八百八十八章 宋徽宗甩锅

大宋经过一百多年的发展,朝中的高官、勋爵、士大夫们在东京汴梁城里拥有了无计其数的各类产业。

让这些人放弃他们的巨额财富,那可是剜去他们的心头肉!

这天下是皇帝的,皇帝可以任意迁都,到哪里都有享不尽的富贵和奢华。

可是,这些官员、勋爵、士大夫们却带不走自己的产业啊!

如今的情势下,虽然迁都抗金或许对于朝廷社稷更为有利,但却对在东京汴梁城拥有大量产业的权贵们有害无益。

因此,当宋徽宗有意迁都时,京城中的权贵、士大夫们大多义正言辞的坚决反对,用各种冠冕堂皇的理由劝谏宋徽宗不要抛弃京城里的上百万黎民百姓。

那么,面对即将南下的金军,这些权贵、士大夫们自己不怕死吗?

人谁不怕死?可是这些权贵、士大夫们死不了啊!

首先,在不懂军事的他们看来,只要皇帝坚守东京汴梁城,号召天下勤王,不需旬月,就可集百万大军于城下。

金军虽然猖狂一时,又怎么可能打进东京汴梁城?

况且,即使东京汴梁城被金军攻陷了,也没有甚么好怕的嘛。

金军此来,为的是讨伐皇帝。即使改天换日了,大臣还是大臣,士大夫们不是一样可以改投门庭,在金国继续做高官?

辽国灭亡后,只要皇家失去了权力,其余辽国重臣可都是受到金国皇帝的重用了,根本没有性命之忧!

京城中的这些高官、权贵、士大夫们一个个的都是人精,早就看透了其中的关节。

是以,他们一个个的都能拍着胸脯,慷慨激昂的陈词,表示要与京师共存亡。

宋徽宗也不是傻子,大臣们不怕死,可他怕死啊!一旦京城守不住,第一个倒霉的就是他这个皇帝。

于是,为了南逃避祸,宋徽宗在亲信心腹们的建议下,有心禅让皇位给太子赵桓,让他替自己留在东京汴梁城里抗战,堵住大臣士大夫们的悠悠之口。

十二月二十日,宋徽宗下旨封皇太子赵桓为开封牧,为禅让皇位作政治准备。

同一日,朝廷派到前线讲和的使臣赶到了河北安肃军,在城门外拿议和书求见金军东路军统帅完颜宗望。

在议和书中,宋朝廷希望以赔款及增加岁币来换取金国收兵。

金军如此大动干戈,其目的一是要没有诚信的宋朝皇帝宋徽宗下台,二是要求宋朝割让土地作为赔偿。对于宋朝花钱消灾的提议,当然不会接受。

因此,金军直接回复宋国使臣,说主帅完颜宗望不在大营中,拒绝接见宋国使臣。

使臣无奈之下,只得将议和书交给了在燕山府被胁迫投降金军的官员吕颐浩,拜托他一定转给完颜宗望。

时隔一日后,十二月二十一日,宋徽宗又下罪己求直言诏,批评自己不是个合格皇帝的同时,希望天下有识之士广开言路,出奇谋以救大宋于危难之时。

这是宋徽宗在为禅让皇位做舆论准备了。

当日,宋徽宗再下旨,命各地停止进贡花石纲。

方腊造反都没有让宋徽宗悔悟停止的花石纲,终于在金军的威胁下取消了。

同一日,完颜宗望继续进兵,率军攻打中山府。

中山府守军在詹度的带领下顽强抵抗,金军久攻不下,只得暂时作罢。

此时宋徽宗正在筹划将皇位禅让给皇太子赵桓,然后自己就可以向富庶的江南逃亡保命。

可是宋徽宗又恋栈皇帝宝座,寄希望于前线能够挡住金军大军,或是金国接受自己的和谈条件,从此罢战休兵。

因而,宋徽宗虽然做了禅让皇位的准备,但始终无法下定决心,欲拖延几日,观望形势。

丞相李邦彦和掌枢密院童贯对金军退军不抱幻想,他们都希望宋徽宗能赶快禅让皇位后南逃避难,如此自己也好跟着远离险境。

见宋徽宗犹豫不决,李邦彦和童贯便想用计激他。

李邦彦想起童贯曾说过,他在太原时,得到过一个金军的南征檄文,只因上面对皇帝用语颇为不敬,所以一直没敢给宋徽宗观看。

李邦彦便建议童贯在次日早朝时把这个金军檄文进呈给宋徽宗,看一看能否刺激到他。

二十三日早朝,童贯便依计进呈檄文。

檄文上的大概意思,就是宋朝皇帝是个人渣败类,此番金军南下,不打倒这个败类誓不罢休。

徽宗看了檄文后,果然深受刺激。他坐在龙椅上涕泪俱下,良久无语,最后说罢了罢了,卿等晚间再来商量大事吧。

到了夜里,宋徽宗在玉华殿先后召见宇文虚中、吴敏等大臣召对,商量禅让之事。

召对后,宋徽宗命吴敏等留在外间,说自己需再思考一下。

少顷,宋徽宗心意已决,召集众大臣进殿,不料因为情绪波动,他还未开口就突然气塞昏倒,自御床上掉到了地上。

内侍们赶忙将宋徽宗搀扶起来,抬到保和殿东阁休息。

群臣商议后,决定让太医再进汤药,看看能不能有点效果。

宋徽宗喝了汤药后醒了过来,但却无法开口说话。

宋徽宗举起手臂,示意内侍拿纸笔来,徽宗用左手写道我右半边已经不能动了,禅让大事如何安排?

众大臣不敢揣摩宋徽宗的心意,都无言以对。

宋徽宗又写道众位爱卿为何都不说话?

大臣还是都保持沉默。

宋徽宗最后写道,皇太子赵桓可继皇帝位,朕以教主道君的身份退居龙德宫,又写吴敏忠诚可靠,让他起草禅位诏书。

吴敏起草诏书后,得到宋徽宗首肯,众大臣便命人从东宫叫来太子赵桓探视宋徽宗。

太子赵桓赶到后,大臣们便在徽宗榻前宣布禅让圣旨,并要给太子披上龙袍。

皇太子赵桓是一个生性懦弱的人,此时大难临头,老爹要将皇位传给他,让他给老爹背锅,吓得赵桓急忙叩头辞让皇位,说我受皇位则为不孝,坚持不肯继承皇位。

僵持不下时,皇太子赵桓也突然病发倒地,人事不省。

大臣们也不知是真是假,只得将皇太子赵桓送回东宫养病。

此时,宋徽宗去意已决,坚持要禅让皇位。

国不可一日无主,朝廷大臣们只得带着圣旨和龙袍守候在东宫外。

可是,金军要来攻打东京汴梁城,捉拿宋朝皇帝,皇太子赵桓实在是不想当这个顶包的皇帝。他躲在东宫里一整日都没有露面。

群臣无计可施,最后只得派赵桓的老师,太子詹事耿南仲入东宫劝说太子继位。

经过一番苦劝,太子赵桓终于即位,是为孝慈渊圣皇帝,也就是倒霉皇帝宋钦宗。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