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穿越水浒之西门大官人 > 第九百章 “小太尉”姚平仲献策

在加封种师道的次日,皇帝赵桓认为种师道麾下的勤王军兵力还不够多,于是又把京城行营司的前后军拨给了宣抚司指挥。

如此一来,李纲行营司原本的前后左中右五军已去其二,李纲直接指挥的军队少了许多。

皇帝赵桓如此重用种师道,将京城军队都交给他,流露出赵桓想击败金军的迫切心情。

因为种师道和西军诸将的陆续到来,宋金两军兵力上比较已是宋军占优,皇帝赵桓对待金人的态度开始从之前的盲目悲观转变为盲目乐观了。

赵桓认为,大宋的二十多万军马在西军名将种师道的带领下,完全可以将金军的六七万孤军打得落花流水,大败而逃。

然而,京畿宣抚司虽然成立了,宣抚使种师道面对的却是一盘散沙般的二十万勤王军。

这些军队拖住金军,不让金军攻城可以,但要种师道统帅这些部队立即与金军决战,却并非那么容易。

京城外的这二十万宋军是由各路勤王兵马自发赶来组成的,相互之间各不统属,有陕西五路的姚平仲等将的军马,也有河东来的折彦质军。

这些人,曾与种师道同在太尉童贯麾下为将,或许童太尉在此可以镇住他们,而无论是种师道还是李纲,在这些将领面前都没有那么大的威望。

可惜童贯心中不认新皇帝赵桓,而是选择跟随旧主。此时他已经保护着太上皇赵佶逃到扬州去了。

来到东京汴梁城后,勤王军中有些将领并不甘心受种师道的节制,跟随种师道一起东来的姚平仲就是其中之一。

姚平仲,字希晏,西军姚氏将门出身。他的父亲早死,由叔父姚古抚养成人。

姚平仲从小在军中长大,练得一身枪棒好武艺。

他在十八岁时,与西夏人激战臧底河,斩获甚众,夺得了战功第一的殊荣。

因为姚平仲武艺高强,胆色过人,关中豪杰都对他推崇备至,称他为“小太尉”。

作为西北的武将世家,种家和姚家在西北战场上一直明争暗斗,互争名望高低。

从前朝廷安排出征,总是尽量避免将这两个家族的人安排在一起,避免因为矛盾而产生内耗。

此番种师道来得急,没等到秦凤路种师中的军队,手下只有一千军马,他一路东来的声势都是靠姚平仲的七千姚家军撑门面。

可进京后几日,种师道的官职一升再升,远远压住了姚平仲的叔父兼养父姚古。

好你个老种经略相公,竟然利用我姚家的军队壮大你种家的名望,将叔父与我领兵前来救驾的功劳都抢到你的头上了,真是好算计啊!

为此,姚平仲心中忿忿不平。他憋了一口气,欲独自领兵击败金军,为姚家扬名,在这场勤王战争中将钟家的风头压下去。

借一次面见皇帝赵桓的机会,姚平仲向渴望胜利的赵桓提出了一个大胆的进攻计划。

这个计划把种师道和李纲二人之前的“深沟壁垒,困死金军,纵其北归,半渡而击之”的战略构想都彻底颠覆了。

姚平仲献上的策略就是劫营。他对皇帝赵桓请求,允许他提本部兵马去“夜叩金营,生擒宗望,奉康王以归”!

姚平仲说,其实城外金军并不足畏,种师道年老多虑,战略上未免太过保守。

如今王师新集,士气正盛,将士们都急着和敌人决一胜负。

若是如种师道那样按兵不动,只恐迁延时日,军中士气一鼓而作,再而衰,三而竭!

届时将士们士气不振,还怎么与金军决战?

如今只要趁着敌人惶恐不安时进行夜袭,就能攻破金军的大营,将他们一举击溃。

姚平仲年轻气盛,向皇帝赵桓献上的是一个军事冒险的策略,却说到了皇帝赵桓的心坎里。

因为城外勤王军队陆续到达,城中军民认为宋军占优,加之都不愿献出金银去给金军劳军,所以主战的呼声越来越高。

皇帝赵桓也后悔之前的议和之举,恨不能杀得金军落花流水,一舒之前委曲求全的窝囊气,为大宋挽回颜面。

见姚平仲勇于挑战金军,赵桓当即同意了姚平仲的请求,让他领兵偷袭金军大营。

赵桓对姚平仲许诺,只要姚平仲偷袭金军成功,就授他以节度使之职。

皇帝赵桓将此事与大臣们商议时,也得到了主战派李纲的赞成。

李纲认为,既然是偷袭劫营,目的就是出其不意,攻其不备。

如今大宋正在和金人议和,每日里送去许多劳军物资。想必金人已经认为我大宋不敢与他们交战,定会放松警惕。

此时我军突然袭击金人,正符合兵法上的兵不厌诈,虚实转换之道,一旦得手,成效明显比种师道的计划来得快。

为了支持姚平仲,李纲下令城下军队缓急听姚平仲节度。

李纲之所以如此积极地支持和参与姚平仲的军事冒险计划,未尝不是在争夺勤王军兵权失败后,企图利用姚平仲的胜利来削弱种师道的威望,再一次把控京师军队的主导权。

对于姚平仲偷袭金军大营的计划,种师道却不同意。

种师道认为这种做法太冒险,现在两国大军对峙,稍有差池,直接影响到两国成败。

种师道说,即使要与金军决战,也要等到自己的弟弟,秦凤经略使种师中的西北精兵赶到后才可开战。

皇帝赵桓问种师中军何时才能赶到,种师道答复有望春分可到。

李纲和姚平仲听了,认为此时我众敌寡,金军败亡就在眼前。

种师道是在故意拖延进攻金军的时日,以便他的兄弟种师中能够领兵赶来抢功劳。

李纲和姚平仲都不愿让种家军多得战功,极力主张尽快出兵。

要等到春分还需十多日,已经渴望一场胜利的皇帝赵桓认为太慢了,表示自己等不了那么久。

于是,皇帝赵桓便下密旨给勤王军中的姚平仲及杨可胜二将,命他们在二月一日出击牟驼岗金军大寨。

杨可胜是西军猛将杨可世的兄弟,上一次偷袭燕京城时与杨可世一起从燕京城逃脱。

相比他的兄长,杨可胜思虑更为周密,杨可世欲在燕京城以身殉国时,正是杨可胜劝他不可枉死,要逃回去说明是非曲直。

接到皇帝出兵的密旨后,杨可胜陷入了沉思之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