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穿越水浒之西门大官人 > 第九百二十六章 蜡丸密信反间计

萧仲恭,契丹名为术里者,是辽国贵族,出身显赫。他的父亲是辽国中书令萧特末,母亲是辽道宗第三女越国公主。

作为辽国的宗室贵族,萧仲恭自幼就进入为皇帝培养近臣班底的“孩儿班”学习,长大后成为天祚帝耶律延禧的近臣,对天祚帝耶律延禧忠心耿耿。

保大三年,金军攻克辽国西京和南京后,萧仲恭出任辅国上将军兼护卫太保,率军扈从天祚帝耶律延禧西逃夹山。

此时,大量的辽国契丹贵族选择向金军投降,萧仲恭却依然选择追随天祚帝,护卫在他的身边。

在逃亡的半路上,护卫的部分辽军士兵不愿再东躲西藏,就发动了叛乱。

萧仲恭领兵击败了叛军,成功地平息了这次叛乱,护卫了天祚帝耶律延禧的安全。

保大五年,屡战屡败的天祚帝耶律延禧得到西夏国的同意后,企图逃往西夏避难。

天祚帝耶律延禧跑到霍里底泊的时候,天降大雪,在冰天雪地且得不到任何补给的情况下,萧仲恭把仅有的食物和衣物全部献给天祚帝,自己吃冰雪以充饥。

甚至在天祚帝人困马乏时,萧仲恭自己趴伏在寒冷的雪地中,让天祚帝耶律延禧能够靠着自己的身子休息,以免皇帝直接睡在雪地里受冻。

由此可见,萧仲恭对天祚帝耶律延禧的确是忠心耿耿。

不久后,天祚帝耶律延禧、萧仲恭一行因为大雪暴露行踪,被尾追的金军完颜娄室部撵上,全部成了金军的俘虏。

随后,萧仲恭就与天祚帝耶律延禧一起被押送回金国的都城。

金国皇帝完颜吴乞买听闻萧仲恭忠于其主天祚帝的种种事迹后,大为赞赏,对他特加礼待。从此,萧仲恭改而仕金,成为完颜吴乞买的臣子。

辽国投降金国的契丹贵族如过江之鲫,金国皇帝完颜吴乞买为何要特别重用这个死忠于天祚帝的萧仲恭呢?

因为,身为一个被分权的皇帝,完颜吴乞买最缺的就是这种效忠皇帝的忠臣啊!

完颜吴乞买褒奖重用萧仲恭,何尝不是在暗示群臣,你们要学习这辽国忠臣萧仲恭,向皇帝我效忠,眼中不要只看到那个年轻气盛的军事强人……

因为金军北撤后,宋朝立即撕毁和约,拒不割让三镇,金国皇帝完颜吴乞买就派遣萧仲恭和赵伦出使宋朝,以外交途径索取三镇。

萧仲恭忠诚侍奉天祚帝耶律延禧的故事,经过金国皇帝完颜吴乞买的有心宣扬,早已传遍天下。

宋朝赵桓君臣也对萧仲恭的事迹早有耳闻。于是,皇帝赵桓和主战的李纲等大臣有了一个新的想法。

此时种师中、姚古兵败,朝廷正在为金军完颜宗翰部的强大而忧虑。见到金国使臣萧仲恭后,宋朝赵桓君臣决定利用他施展反间计,削弱金军的实力。

赵桓君臣认为,萧仲恭对天祚帝如此忠诚,心中必定有复国之念。如果用帮助辽国复国的名义,一定可以收买萧仲恭成为宋朝的内应。

宋朝君臣准备让萧仲恭带信,帮助宋朝策反金国大将耶律余睹,让耶律余睹在西京起事复国,削弱完颜宗翰军。

只要耶律余睹起兵反金,围困太原府的金军必会仓皇北归平叛。如此,则太原府城之围也就不战自解。

赵桓君臣一厢情愿的认为耶律余睹是契丹宗室贵族,与金国一定有灭国之恨,且耶律余睹此时任金国元帅右都监,掌握了金军中大部契丹军的兵权,可诱而利用之。

于是,赵桓君臣殷勤接待萧仲恭,与他诉说大宋与辽国的百年兄弟盟好之情。就仿佛背信弃义攻打辽国燕京的不是宋军一般。

萧仲恭作为使臣和契丹贵族,当然也是虚与委蛇,谈到天祚帝不幸亡国的惨痛往事时,甚至洒了几滴热泪。

双方的气氛烘托得差不多了,赵桓君臣就将策反耶律余睹,帮助契丹人复国的计划告知了萧仲恭。

赵桓还写了蜡丸密信,托萧仲恭返回金国后带给耶律余睹。

萧仲恭清楚明白金军的强大,以及宋朝的外强中干,怎会相信依靠宋朝能够复国?

但是,为了个人安危,萧仲恭只能装着热血沸腾、感激涕零的模样,答应为宋朝送信。

萧仲恭不演戏,难道等着李纲等人杀人灭口?

萧仲恭顺利从宋朝脱身,返回金国燕京后,立即将此事向完颜宗翰、完颜宗望作了汇报,并将宋人转交耶律余睹的蜡丸之书交给了完颜宗望。

完颜宗望当着众将打开蜡丸书,欣赏到如下奇文:

“大宋皇帝致书于左金吾卫上将军、元帅右都监耶律太师:

昔我烈祖章圣皇帝与大辽结好澶渊,敦信修睦,百有余年,边境宴然,苍生蒙福,义同一家,靡有兵革斗争之事,通和之久,振古所无。

金人不道,称兵朔方,拘縻天祚,翦灭其国。

在于中国,誓和之旧,义当兴师以拯颠危,而奸臣童贯等违国擅命,沮遏信使,结纳仇雠,购以金缯,分据燕土。

金匮之约藏在庙祧,委弃不遵,人神恫怨,致金人强暴,敢肆陆梁,俶扰边境,达于都畿,则惟此之故,道君太上皇帝深悼前非,因成内禅。

肆朕初即大位,惟怀永图,念烈祖之遗德,思大辽之旧好,辍食兴叹,无时暂忘。

凡前日大臣之误国构祸者,皆已窜诛,思欲兴亡继绝,亲仁善邻,以为两国无穷之福。

此志既定,未有以达,而使人萧仲恭、赵伦之来,能道辽国与燕、云之遗民,不忘耶律氏之德,冀假中国诏令,拥立耆哲。

众望所属,宜乎国人无如金吾都监太师者,适谐至意,良用忻怿,尝闻金吾都监太师前为辽国将兵,数有大功,谋立晋王,实为大辽宗社之计,不幸事不克就,避祸去国。

向使前日之谋行,晋王有国,则天祚安享荣养,耶律氏不亡,然则于天祚不害其为忠,而于耶律氏之计则至忠矣。

宗室之英,天人所相,是宜继有辽国,克绍前休,以慰遗民之思。

方今总兵于外,且有西南招讨太师同姓之助,云中留守尚书愿忠之佐,一德同心,足以共成大事。以中国之势竭力拥卫,何有不成?

谋事贵断,时不可失,惟太师图之。

书不尽言,已令萧仲恭、赵伦面道委曲。

天时蒸溽,更冀保绥。白。

靖康元年四月日。”

完颜宗望看了赵桓的密信后大怒,宋人这是欺他正直守信啊!

当初完颜宗望在东京汴梁城下时,宋人的承诺是多么的信誓旦旦。

如今完颜宗望退军未过两月,宋人就对金国大臣挑拨离间?竟然还要帮助契丹人复国?

蜡丸书很快被作为间谍事件上报回金国都城。

金国对宋人这种阳奉阴违、背盟失约的做法十分恼怒,君臣上下一致要求再次讨伐宋朝。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