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穿越水浒之西门大官人 > 第九百三十八章 难战更难和

除了西军已经几乎没有可战之兵外,皇帝赵桓登基后迫不及待掀起的政治斗争也让许多地方官员对朝廷敬而远之。

毕竟蔡京、童贯、王黼、梁师成等人的门生故吏遍天下,皇帝赵桓斗倒了他们,也让这些地方官员人人自危。

宋朝皇帝之所以能够得到士大夫们的支持,很重要的一条就是不杀大臣。在政治斗争中失败的文臣们都有机会去西京洛阳颐养天年。

可是,赵桓没当几天皇帝,就破坏了君臣之间的这种默契。感觉以后有性命之危的官员们对于新皇帝的观感和支持力大为下降。

当金军包围东京汴梁城时,许多徽宗朝任命的地方官员都暗暗选择了按兵不动,坐观成败。

南京应天府留守程万里就是这种官员的典型。

胡直儒从程万里这里带走三万大军,却被金军完颜昌部击败后,有两千多残兵败逃回了南京应天府。

这里面,就有杀出重围的“丑郡马”宣赞。

宣赞此人生的面如锅底,鼻孔朝天,卷发赤须,彪形八尺,当真是丑得让人过目难忘。

西门庆知道宣赞武艺高强,使得钢刀,又射得连珠箭,也算是一个武将之才,就让程万里将其收为麾下将领。

如今手中无兵,围城的金军又如此凶猛,宣赞也不敢独自杀回东京汴梁城交差,就安安心心的投在程万里军中。

郡主早就被宣赞丑得气死了,宣赞在东京汴梁城一无亲眷,二不受重用,对于东京汴梁城也没有甚么牵挂。

……

东京汴梁城,金军尚未开始攻城,宋朝守城军民就已经顶不住压力,开始聚众作乱。

闰十一月一日,城中百姓殴杀了未壁统制辛康宗。

当日,辛康宗在城上指挥军队防守城池,发现金军出现在城外。

辛康宗见金军离城甚远,不在弓箭的射程之内,就命令兵士们不得胡乱射箭,以免射出去的箭支都被金军捡走,反资敌用。

可是,城墙上却有一个军士不听号令,无故向空射箭。

辛康宗痛骂了那个不听号令的军士。

那军士不服,大声嚷嚷着说辛太尉是童贯亲戚,心怀叵测,他不让城上官兵射金贼,是故意想让金军攻上城来。

城下的军民百姓听了,纷纷传播这一谣言。于是,被煽动起仇恨的士兵和百姓冲上城头,群殴打死了守将辛康宗。

对于辛康宗之死,朝廷没有穷治百姓的罪责,从此之后,朝廷对城中百姓事事姑息,从而导致一片混乱,号令不行。

在辛康宗被乱军暴民打死时,皇帝赵桓正在南城的城墙上劳军,激励守城将士的士气。

面对金军的严重威胁,皇帝赵桓终于知道怕了,他走出高高的宫禁,摆出了与将士们同甘共苦的架势。

紧接着,初二皇帝赵桓赶到西城劳军,初三又赶赴北城劳军。

可是,皇帝赵桓还未来得及去往东城劳军,金军就发起了进攻。

靖康元年闰十一月初三,金军率先从城东的善利门、通津门、东水门和城南的宣化门发起了进攻。

金军的攻势很猛,箭发如雨,将城楼、城壁射得如同刺猬毛一般。

并且,有了宋朝送的五百座石砲,金军又以收集的磨石为炮弹,向着东京汴梁城一阵乱轰,将城墙上的楼橹砸得稀烂。

在金军的疯狂进攻下,城东的通津门很快陷入危急之中。

东壁守将刘延庆一边组织将士拼死防守通津门,一边向城中求援。

姚友仲得知军情紧急,赶忙带领一千余人前往通津门救援。

面对蜂拥蚁聚到城下的金兵,悍将姚友仲率军从城墙上吊下去,背靠城墙与金军血战,终于将金军打了回去,保住了通津门。

刘延庆虽然是个庸帅,但毕竟久练边事,其军事素养比起城里那些太平军官来说还是强上了许多。

在姚友仲的助战下,挺过初期的混乱后,刘延庆负责的东城城墙防守得法,让金军无法攻破。

于是,金军避开了刘延庆防守的东城方向,转而主攻南城。

经过一番血战后,宋军终于打退了金军的进攻,保住了外城的城墙。

城中的大臣们见状,对于首日的战事大加渲染,将其吹嘘成一场大胜,还说东京汴梁城固若金汤,金军也突破不了宋军的防线。

皇帝赵桓将信将疑,就召见首日立下战功的刘延庆,向他请教如今的事势究竟如何。

刘延庆在西夏边境作战多年,自然能够看清如今东京汴梁城的攻守之势。

对于皇帝赵桓的询问,刘延庆直言不讳地答道:“陛下,大臣们谓城不可破者,皆是在欺罔陛下!朝廷今日之事可谓危矣!

大臣们不知兵事,却向陛下奏捷。

然而,我军现在是在被动的守御城池。即使打退敌人,也仅能自保而已。

如果不能打退金军,那陛下和朝廷该当如何是好呢?

所以,今日之战有甚么值得庆祝的呢?”

听了刘延庆的答复,皇帝赵桓如同被当头浇了一盆冷水,胜利的喜悦烟消云散。

如今既然守不住京师,那还是得将希望寄托在求和之事上么?

皇帝赵桓这些时日虽然让主战派组织军马守城,但同时也将主和派大臣用于对金求和谈判。

为了让金军退兵,皇帝赵桓同意将黄河以北的河北、河东都割让给金国。

为了让河北、河东守将尽快交出城池,皇帝赵桓派遣耿南仲、聂昌跟随金国使者去宣读旨意,向金国交割土地。

临行前,聂昌对皇帝赵桓说道:“两河民众忠义勇劲,万一不服从朝廷旨意,一定会被他们捉拿不放,微臣我是死不瞑目啊!

如果和议不成,微臣就分遣属官,督促勤王之师入京护卫。”

皇帝赵桓同意了聂昌见机行事。于是,聂昌奉旨出使河东。

耿南仲陪同金国使臣王汭去了河北卫州。

卫州的乡兵打算杀死金使王汭,王汭急忙逃跑了。

耿南仲独自去卫州宣旨,卫州人却拒绝接纳耿南仲入城。

聂昌前往河东,到了绛城,绛城人闭城拒其入内。

聂昌手持诏令到了城下,用绳索攀登上城。

绛州军民却拒绝接受朝廷割让土地的旨意,兵马钤辖赵子清指挥士兵杀害了前来传旨的聂昌。为了泄愤,士兵们还挖出他的眼睛切成了碎块。

赵桓这个朝廷在地方上的威信由此可见一斑。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