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三国志廖化新传 > 118、黎明已至

三国志廖化新传 118、黎明已至

作者:烽岳键客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4-01 05:23:38 来源:笔趣阁

黎明驱散黑暗,城里的乱局逐渐清晰。

确认江东军没有攻城意图后,廖化把城头和城门处的防务,交给二将负责。

在汉兵的护卫下,廖化前往仓库。

行军途中,廖化看到了不少遗弃的杂物和死者尸体。

许多流民在拾荒,一些不厚道的拾荒者甚至剥取死者衣物。

汉兵队列通行的时候,这些流民立马躲到附近的街巷中。

暴乱同样波及到仓库,此时的仓库与之前廖化所见截然不同。

门前虽然有打扫过的痕迹,却依旧遗留不少血迹。

表明身份后,廖化敲开了仓库门。

在士兵的引见下,廖化见到了樊胄。

樊胄的精神状况比廖化强,双眼炯炯有神。

没有立即开口,廖化先环视了整个仓库,确认物资没有出现损毁。

廖化:“叫上你的人,跟我走一趟,城里的烂摊子还等咱们收拾。”

接到命令,樊胄立即开始点兵。

当然,廖化没有疏忽仓库的防御,两人分出一百名将士,在仓库内外布置防御。

城里的喊杀声小了很多,胜利的前夕,廖化丝毫不敢松懈。

廖化和樊胄带着三百多士兵在城里巡视,安抚沿途的流民,检查各地汉兵的守备工作。

廖化的表现给很多人增加了信心,城里秩序开始慢慢恢复。

综合了很多士兵的汇报,再配合上亲眼所见,廖化基本掌握了城内的情况。

由于出现了流血事件,南城伤亡最大。

守城夷将带队杀了不少人,甚至差点杀死返回南城转达廖化口信的那名传令兵。

西城方向同样出现了小范围的骚乱,守将和南门夷将一样都通过武力驱散了流民,守住了城池。

北城和东城受到的损害最小,前者有合理的处置措施,民怨控制的较及时,后者则因为廖化做出及时应对。

南门夷将虽然守住了城池,但毕竟杀了很多人,城里流传着一种传闻,廖化会为了流民复仇。

所以,廖化先到达南门,他不仅没有惩罚南门夷将,还夸奖了夷将反应及时。

如果流民把南门冲破,江东军伺机进攻,或者,全城流民朝着南门逃亡,那时候,伤亡的人数将会远远超于现在。

但是,流民的情绪同样需要安抚,廖化向南城流民承诺,将会安排樊胄集中掩埋尸体,同时,为流民提供救济粮食。

樊胄和廖化就此分离,廖化要求对方按照北城的模式,稳步推进南门和西门流民的安置工作。

廖化同样安抚了那些有士兵伤亡的部队,对战死者进行抚恤。

南城结束之后,廖化又前往西城,他的行为很快在城里传开了。

江东军也掌握了廖化的行动轨迹。

廖化带兵前往北城,经过一处房屋的时候,一支弩箭从窗户里射出。

如果不是身边的骑兵反应及时,把廖化推下战马,或许廖化就受伤了。

事发之后,所属防区的负责夷将亲自道歉,承诺加大对江东军余部的搜捕力度。

不少人提议,城中局势混乱,希望廖化去府衙统筹全局。

廖化婉拒了将领们提出的躲避建议,但是,为了保护自己,他还是穿了一件铁甲。

来到北城,这里不仅已经恢复了秩序,流民还开始了正常生活。

前一天的暴动,对北城影响最小。

虽然流民们对汉军有意见,江东军也曾在北城煽动叛乱,但流民大多已经完成安置,没有参与暴动,少量乱民也很快被守兵消灭。

廖化找到流民,进行募兵。

通过一番作战,廖化愈发认为,拥有自己的武装,说话才硬气。

潘濬用实际行动证明了流民的作用,假以时日,这些人同样可以派上大用处。

熊山招募部队的时候,廖化更注重兵员的精锐,这一次,廖化更在乎部队的数量。

竖起招兵旗,当然会有吃粮人。

廖化迅速招募起五百人,不久的将来,廖化会以这支部队为基础进行扩兵。

部队的武装同样不成问题,没有动用仓库里的武器储备,单单那些收缴起的武器,就让军队武装了起来。

为了与临沅城原本的军事力量分割开,廖化在北城单独划分了一个城区,用于军队的日常训练。

城内捷报频传,不少敌兵被杀,江东军全军覆没只是时间问题。

随着秩序的恢复和流民安置工作的稳步推进,城内的军民矛盾得到了极大缓解。

然而,正当廖化觉得大局已定的时候,意外再次发生。

江东兵利用了汉兵的搜捕盲区,躲过了巡逻队伍,强行攻进大牢。

等到汉兵得到消息支援,杀到大牢的时候,敌兵已经救走了不少人,汉兵只抓到几个断后的敌人。

敌兵救走的,都是被俘的江东兵和江东军将领或支持者。

敌兵劫牢之前,廖化的对手是没有战斗经验的流民,得到这些囚徒的补充,敌人不论是战斗力,还是组织力都会得到进一步提高。

勘察完大牢的劫狱现场,询问过被俘江东兵的口供,廖化正准备下令对敌人进行进一步的侦查,新的噩耗又传来了。

那名曾跟廖化发生过矛盾,并且击掌盟誓的夷兵首领遭到了刺客的暗杀。

死因并非刀伤,而是枪伤,江东军和流民的嫌疑就小了很多。

不少夷兵认为,廖化指使了这场谋杀。

在没有进一步证据之前,廖化很难自证清白。

所以,他迫切希望沙摩柯尽快带五溪蛮兵进城。

有五溪蛮王的支持,廖化对夷兵的安抚将会更轻松。

拍出部分将士追查逃出大牢的囚徒下落,廖化来到死者的部队中,见到了暂时领兵的死者表弟。

缅怀使者,安抚好现场夷兵情绪之后,廖化许诺,一定会对真相追查到底。

返回东门的时候,廖化遇到了传令兵,潘濬的使者已经到达了城下。

使者指名道姓请求接见廖化。

……

为了避免使者和城内的江东军取得联系,廖化把会面的地点定在了东门城头。

同时,限制了入城人数。

使者是一名青年文士,孤身入城,没有向廖化行礼,似乎桀骜不驯。

廖化:“江东军在东门惨败,昨天晚上又损失了多名精锐,今天潘濬又把先生送进城,这是觉得我们荆州人的刀剑不够快吗?”

廖化的本意是想杀杀对方的威风,之后可以更好的谈话。

青年的态度很强硬,“你的刀虽然快,但能砍断我江东人的铮铮铁骨吗?”

对方不配合,那廖化也没有废话,招呼了两名士兵,让士兵把使者拉下城去砍了。

下达命令之后,廖化转身来到城碟附近,背对着使者。

刚开始,文士没有求饶,似乎很硬气。

随着脚步声和拖拽声的响起,文士开始求饶了。

廖化转过头,呵止住两名汉兵,他同样很紧张。

两军交战,不斩来使。

但是,如果文士执意让廖化下不来台,那么廖化也只能拿对方祭刀了。

再次看到廖化,文士没有了桀骜神色,但还是为自己的行为解释了一番,“我不是怕死,而是重要军务在身,等我说完话之后,廖将军如果还要杀我,在下绝对不皱一下眉头。”

虽然说了硬气话,但态度已经缓和了,廖化询问起使者的目的。

使者转达了潘濬的口述。

按照潘濬的说法,荆州战事已经持续了近一年。

兵马劳顿不说,百姓的生活也受到了极大影响。

武陵郡地处荆州西南,受到的影响相对较小,潘濬不希望这里沦为战场。

使者带来了潘濬的邀战口信,希望廖化能够带兵出城,和江东兵进行决战。

通过决战定输赢,可以把对武陵郡的破坏降到最小。

为了表现城诚意。潘濬还声明,愿意带兵后退,放任武陵兵马出城布阵。

潘濬的这一席话,廖化是一句都不信。

如果潘濬真的一心为民,他也不至于内应孙权。

潘濬明显得到了孙权的信任。

武陵郡虽然位置偏僻,但也是荆州大郡,又长时间受到刘备的统治。

孙权背盟偷袭荆州,人心思汉,遇到反抗,应该调集重兵剿灭。

排除掉驻扎在西荆州和熊山廖化军对峙的部队,孙权麾下还有朱然、胡综这样的亲信将领。

使用潘濬这个降将,本身也说明了问题。

廖化理解潘濬寻求决战的心思,江东军比汉军更不愿意让战事持续下去。

一旦江东军在武陵牵扯太多精力,其他占领区怀有异心的人也同样会蠢蠢欲动。

廖化还有一个猜测,潘濬主动寻求决战,很有可能是探查到了五溪蛮参战的消息。

所以,希望在出现明显劣势之前进行决战。

不论潘濬有什么想法,对于廖化来说,决战的害处远大于好处。

廖化直接了当的回绝了潘濬的邀战。

廖化表示,城中粮草充足,混入城里的江东军已经全军覆没,将士们没有兴趣出城作战。

廖化反而托文士给潘濬带个话,想要获得武陵城的唯一办法,只有强攻城池。

文士想要劝几句,但廖化已经下令送客了。

使者在城头待的时间越久,越容易掌握临沅城的虚实,廖化不想冒险。

三国志廖化新传/96358/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