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三国志廖化新传 > 171、诱饵行动

三国志廖化新传 171、诱饵行动

作者:烽岳键客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4-01 05:23:38 来源:笔趣阁

不论是决策,还是执行,廖化的速度都很快。

把自己的计划和陈邵简单商量之后,没等陈邵提出异议,廖化下达了一系列备战命令。

陈邵提出的诱饵战术,确实启发了廖化。

但是,陈邵的计划可行性不高。

廖化虽然采纳了陈邵的建议,没有追究对方的钓鱼罪责,却没有继续允许对方用钓鱼的方式去诱敌。

如果采用陈邵的建议,通过钓鱼,引诱江东军进攻。

这个方法即使成功,也需要大量的时间去铺垫,汉军很可能无法在魏军抵达上庸之前,在兴山战局上做出突破。

首先,汉军根本没有办法保证,江东军一定愿意为了突袭陈邵而冒险。

其次,江东军即使派出部队,捕杀陈邵,也有很大的概率,不会动用主力。

进行大量铺垫,采取多重部署,如果敌人仅仅派出一两百人偷袭陈邵,即使汉军全歼了敌兵,对兴山战局来说,也没有丝毫改变。

要么不出手,出手了,就要重创敌人,廖化的目标,正是江东军的东岸大营。

根据修改后的计划,陈邵与他部下的汉军,会成为一个真正的诱饵。

作为一名执行力很强的将领,廖化进行了一点点的修改,让这个计划变的更完善。

当然,陈邵的处境也更艰难。

明白廖化的计划之后,陈邵的脸色很难看,但是,他提出的诱饵战术,所以,他也只能硬着头皮执行。

防线上的兵力开始动员,熊山大营里的粮食和饮水也可以大批运到防线上。

当然,廖化没有忽视北方可能发生的危险。

放眼整个荆州局势,兴山只是一个局部战场。

为了避免诱饵行动失败,更是避免汉军遭受江东和曹魏两路军队夹击,廖化向北线派出大量汉兵和斥候。

当然,廖化依旧记得自己的初衷,不希望太早引起魏军的警惕,所以,这些汉兵和斥候,都得到了合理的身份。

汉兵们伪装成运粮部队,在兴山山道往返;斥候则换上平民装束,假扮商旅。

由于担心魏军会从汉军口中打探出廖化的真实目的。

廖化给这些士兵的任务,仅仅是运粮,以及,筹集军用资金。

但是,廖化给这些士兵们定好了执行任务的具体日期,每支队伍的往返时间,各不相同。

一旦士兵们延误了交令时间,这就说明北方出现了问题,廖化会提前做好防备。

暂时确保北线无战事,廖化才敢下达作战命令,发动诱饵行动。

廖化同样没有忘记上庸的友军,他分别向上庸和房陵两地,派出亲信骑兵,通知守将加强戒备,尤其是避免遭受奇袭。

廖化的顾虑并不是多虑,和江东军不同,曹魏的将士既擅长攻坚,又擅长野战。

而且,魏军擅长使用骑兵战法,部队的机动性很强。

该防备的事情,廖化已经提高了警惕,该通知的消息,廖化同样已经通知给了将士。

北方无战事,廖化把精全部用在了兴山战场上。

接到廖化的命令,两道防线上的军队开始迅速集合。

军需官同样不敢延误廖化的命令,粮车和饮水,以最快的速度集结上车,通过鹿车和木牛,运到前线。

汉军的异常行动,自然也引起了江东军的怀疑,敌人派出了大量斥候。

但是,汉军动作很快,仅仅半天,将士们就已经做好了出击准备。

此时的江东军,却没能掌握到汉军的意图,根本来不及调动兵力。

敌人能做的,也不过是往前线增派了斥候,进一步监督汉军的动向而已。

在前几场战斗中,汉军凭借着随军携带的木栅,在作战中极大的建立了优势。

所以,在这一次的诱饵行动中,陈邵同样会大量携带木栅。

为了节约时间,廖化没有命令将士们重新制造木栅。

下令将士们继续修建木栅的同时,汉军取下了防线上的现成木栅备用。

当天晚上,廖化就下达了出击命令,午夜,陈邵带着将士们,押送着物资,开始行动。

由于是夜间行动,陈少不得不留下了大部分患有夜盲症的将士。

剩余的出征兵力,人数不足五百。

廖化临时从其他队伍中抽调兵力,这才勉强帮陈邵凑齐了八百人。

在夜色的掩护下,将士们蜂拥而出。

廖化亲自给将士们壮行,目送出征队伍远去。

很显然,江东军并没有想到汉军的行动会这么快,所以,一阵喊杀声之后,江东军斥候迅速脱离战场,让开道理。

为了执行命令,汉军没有追击,很快消失在夜色中,将士们的脚步与木牛的车轮声渐渐远去。

第二天,廖化醒来的第一件事,就是派出斥候,打探陈邵部汉军的行动结果。

斥候快去快回,带回战场最新战情。

汉军已经越过了江东军的东岸大营,在兴山城与东岸大营之间,建造了一处临时营地,汉军就这么打进了江东军的防线中。

陈邵似乎出色的完成了任务。

带领汉军越过江东军的东岸大营,在敌军的势力范围内安营扎寨,陈邵的这种行为,不单单是引诱,更是一种挑衅。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孙桓依旧选择置之不理,那么,江东军的士气会迅速下降。

再说了,江东军攻打陈邵的风险极低,有很大的战胜希望。

当然,作为诱饵,陈邵的目的,不仅仅是吸引敌军行动,他还得在敌军的围攻下,保存实力。

陈邵安营扎寨的位置,与兴山城保持了安全距离,同时,远离了河道。

这样做,至少可以确保汉军不会遭遇敌军的投石攻击,而且,也避开了江东军最擅长的水军。

陈邵的行军,让两军的冲突提前爆发,战局的走向,也变得清晰了起来。

如果汉军抢先一步击破江东军东岸大营,那么,诱饵战术就成功了。

如果江东军先一步击破陈邵的营地,击溃了汉军,那么,汉军的兵力会受损,士气也会动摇。

战事进展与廖化预料的相同。

诱饵行动开始后,孙桓改变了战法,兴山战场的江东军迅速出动,城里城外的敌兵分进合击,包围了陈邵的临时营地。

为了避免汉军撤退,江东军甚至通过水路调兵。

江东军水军到达东岸大营后,增强了江东军的前线兵力。

江东军气势汹汹,廖化却并不担心。

根据廖化和陈邵两人的战前谋划与战争准备,不出意外,陈邵可以凭借自己的兵力,至少坚守三天。

三天之后,江东军士卒疲惫,士气动摇,攻势后继乏力。

养精蓄锐的汉军将会在廖化和关平的带领下,杀奔东岸大营,一鼓作气攻破敌军营地。

计划总是赶不上变化,陈邵带兵安营扎寨的当天下午,熊山粮草大营的军需官,急匆匆的来到前线,找到廖化,进行请罪。

根据军需官的自述,由于工作失误,以及军令的紧急,在调拨物资的时候,军需官没有仔细检查。

陈邵随军携带的一批粮袋里,很少一部分是粮食,更多的粮袋,都装满了阻挡山洪,以及,防潮用的沙土。

前线汉军水源充足,但是,没有粮食的补充,那这支队伍很快就会崩溃了。

根据军需官的判断,陈邵部在战场上坚持的时间,不可能超过一天。

军需官向廖化求饶的同时,希望立功赎罪,主动要求前往陈邵的营地,告知守兵真相。

廖化责骂了军需官,表示会在战后对失职行为进行惩处。

这种时候,惩罚解决不了问题,真相,也没有办法填饱肚子。

廖化严令军需官重返粮草大营,调拨一批粮食。

由于军需官的失误,汉军陷入被动。

按照廖化两人的战前部署,汉军搭建临时营地之后,为了增强营地的防御力,会泼水成冰,加固寨墙。

汉军仅仅用了一夜,就成功搭起临时营地,寒冷的天气必然帮了大忙。

将士们仓皇撤军,江东军有了准备,汉军将无法再次采取诱饵战术。

再说了,现在撤军的风险很大。

不论陈邵有没有意识到粮食问题,敌前撤离,稍有不慎,汉军将会全军覆没。

所以,摆在廖化面前的选择,也只有抢先一步击破东岸大营,或者,给陈邵输送足额的粮食。

与一天之内攻下东岸营地做比较,增援粮食的可行性更大一些。

粮食已经重新调集,廖化开始集结运粮士兵。

从两道防线和西岸大营处,廖化挑选了一支超过一千五百人的大军。

江东军兵力比汉军更多,但是,敌人却明显没有必要和汉军提前决战。

汉军截断了东岸大营的陆地运输通道,却没有办法断绝敌人的水运。

即使汉军没有缺粮,从战略态势上看,江东军的优势也比汉军更大。

当天夜晚,汉军没有采取任何行动。

第二天一早,廖化一声令下,汉军有秩序的离开防线,运送粮食,朝陈邵驻军处行军。

汉军这次动用了绝对的主力。

不仅仅是那些因为夜盲,没有参与诱饵行动的夜盲症士兵。

关平从西岸大营带来了汉军援兵,同样跟随廖化南下。

三国志廖化新传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