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三国志廖化新传 > 172、敌前运粮

三国志廖化新传 172、敌前运粮

作者:烽岳键客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4-01 05:23:38 来源:笔趣阁

汉军南下的目的,不是为了决战,而是给陈邵补充粮食。

为了确保行动顺利,廖化集结重兵出击。

这两年,熊山汉军的兵力几经起落,战事不断,兵力数始终没能过万,兴山战场的现有兵力,加在一起,不超过三千人。

执行诱饵行动的时候,陈邵带走了八百勇士。

熊山粮草大营、西岸大营,河道浮桥,以及,东岸两处防线,每一地都需要汉军留兵驻防。

这一千五百余南下将士,几乎是汉军的动员极限。

这支也是汉军可以拿出来,攻打江东军东岸大营的全部可用力量。

汉军倾巢而出,冒着极大风险。

虽说战事拖下去,对江东军的优势会更明显,然而,此时决战,敌人已经出现了胜机。

只要魏军指挥官有足够的魄力,就可以利用汉军的行动,在有利态势下展开决战。

大概因为吃过一次亏,江东军对于汉军的这次南下,做足了准备。

汉军先锋由陈邵的部将陈东统帅,先头部队刚刚走出防线,便被江东军的斥候发觉。

江东军斥候立即退出现场,向后方的敌军发出示警。

各处战场的江东军,迅速针对汉军的行动,开始调动兵力。

东岸大营的敌人,最先做出反应。

一支近三百人的江东军,走出营门,背靠营墙列阵。

依托营墙,敌军部署防御,增强了防御能力。

如果汉军全力突击,确实可以击破这伙敌军,但是,这支部队并不是东岸大营的全部敌军,敌人可以自由选择退回大营,或者增兵作战。

东岸大营是汉军南下的最快路径,然而,敌人已经做好了阻击准备,汉军也不至于傻傻的冲上去。

冒着侧翼与后路被截断的风险,廖化下令汉军展开迂回。

廖化下了死命令,要求陈东不惜一切南下,为大军开路,突破江东军的封锁,和陈邵的部队取得联系。

为了保护粮食,廖化亲自带领主力压阵。

关平带兵断后,防备东岸大营的敌军,提防敌人突袭那些不便转向的木牛和鹿车。

江东军东岸大营的驻军,并没有采取任何积极的作战行动,消极的放任汉军南下。

从敌军目前的表现来看,这支江东军出营的目的,似乎只是监督汉军。

然而,这只是个假象,江东军一旦全力出击,将会给汉军带来麻烦。

汉军没有别的选择,将士们只能冒险。

只有把粮食送到汉军的临时营地中,廖化才能让战局重新回到自己的掌控中。

绕过东岸大营,汉军继续南下,将士们逐渐接近江东军的包围圈。

外侧的江东军开始集结,面朝汉军方向列阵。

陈东的先锋部队,没有粮车拖累,将士们可以迅速抵达前线。

陈东是陈邵的绝对亲信,知道陈邵处于困境后,陈东明显方寸大乱了。

汉军匆匆整队,在陈东的指挥下,迅速发动进攻。

汉军士气高昂,江东军也同样打的非常顽强。

短兵相接后,敌军挡住了汉军的攻势。

在汉军后续兵力抵达之前,江东军的援兵更快加入战局。

第一次进攻不顺利,陈东又连续组织了三次进攻,但是,战绩却越来越差。

除了敌军的顽强超出廖化预料之外,陈邵的行为,同样让廖化费解。

尽管江东军留下了少部分兵力,警戒营地里的汉军。

但是,陈邵这位曾经的江东猛将,居然没有打开营门。

陈邵似乎放弃了里应外合,配合汉军作战的行动。

江东军越聚越多,仅仅依靠汉军先锋,似乎已经无能为力了。

远远望去,“孙”字大旗出现在战场上,孙桓似乎亲自带兵,坚持在一线,阻击汉军。

汉军当下最重要的任务,是突破敌人的封锁。

回想起武陵郡的战斗,那时候,廖化为了达成破阵效果,使用木牛冲阵,很快撕开了江东军的防线。

这一次,汉军携带了更多木牛,廖化却不能采用相同战法。

地形平坦,木牛满载粮食,冲锋无法提起速度。

而且,木牛和鹿车上的粮食,必须送进营地,不能出现大量损失。

破阵的任务,只能依靠步兵进行。

汉军先锋的进攻,虽然被江东军挫败了,但是,江东军却同样没有办法发挥兵力优势。

由于部署了包围圈,所以,在汉军发起突袭的第一时间,孙桓可以招呼身边的部队,集中力量支援,抵挡汉军的突击。

同样是为了包围陈邵,江东兵军力在整个战场上高度分散,敌人后继乏力了。

等到汉军主力运送粮食,接近包围圈的时候,汉军已经在局部战场上,拥有了兵力优势。

更幸运的是,汉军先锋的冲阵有一定作用,江东军的阵型变得混乱。

只要汉军主力投入战场,廖化相信,打破敌人的封锁和陈邵建立联系,只是时间问题了。

兴山战局很快又出现了新的变化。

不远处的河道上,一支江东军的船队,正在往北行进。

最前方的一艘快艇上,一面“谢”字旗,迎风飘扬。

孙桓和谢旌同时带兵出战,江东军虽然没有和汉军展开决战,却已经投入了重兵。

廖化这才意识到,汉军的处境很危险了。

不论这支水军前往何处,对汉军来说,都是一种威胁。

江东军最差的选择,是到达东岸大营。

留守营地的江东军士卒,加上水军将士,敌军的兵力会大大增加,威胁汉军的后撤通道,甚至,主动发起进攻。

如果谢旌在用兵上更有魄力,他完全可以带领水军,直接攻打浮桥。

汉军的浮桥毁坏后,将士们将会失去粮草支援,得不到西岸大营的配合。

针对江东军水军,汉军可以采取的唯一反制手段,不过是铁索跟投石车。

主力南下作战的时候,留守汉军根本无力保卫这座浮桥,敌人的进攻很可能会成功。

江东军如果在作战上更有经验,他们会选择直接强攻汉军防线。

汉军防线失守之后,前线将士将会立即陷入断粮的危机。

以汉军现有的物资,根本没有办法支持起全军将士的使用。

粮食运进营地,陈邵的部队或许可以坚持三天。

但是,加上廖化这支一千五百人的部队,汉军想要坚持一天,都已经很难了。

立即收兵,汉军或许会遗弃大量物资,但能够保住后方的营地。

江东军没有做好决战准备,很可能不会对北撤的军队发动阻击。

假如汉军继续南下,击破江东军的包围圈,和陈邵部联合,把粮食运到营地中。

汉军或许可以顺利完成任务,但是,交接完粮食,再回援防线,很可能已经迟了。

如果将士们选择回撤,稳住防线,等待下一次机会。

再想给营地里输送粮食,将会面临更大的阻碍,更糟糕的是,江东军如果采用相同手段,廖化除了增兵之外,没有其他解决办法。

汉军增派援兵需要时间,陈邵部队的粮食却即将耗尽,坚持不下去了。

最终,廖化决定继续南下,进攻敌军的包围圈。

顾忌到粮车上的粮食,廖化还是放弃了木牛冲阵的方法。

为了节省时间,廖化没有找传令兵,亲自见到了关平。

战场上的厮杀声过于嘈杂,廖化不得加大声音,“关将军,江东军正在北上,极有可能攻打我军防线,你必须在一轮冲锋中,击退敌人,告诉我,你能做到!”

廖化表情十分严肃,“攻破了面前的江东军包围,我军就可以把粮车交给陈邵,否则,我军必须撤退,记住,你只有一轮冲锋的机会。”

关平重重的点头,摘下头盔,摔在地上,回头看向将士们,招呼士兵南下作战。

丢掉头盔,或许会降低关平防御流矢的能力,却可以让更多将士看到他。

关平做出这个动作,也确实把自己豁出去了。

在关平发起突袭的时候,廖化同样没有犹豫,命令运输粮食的部队加快速度。

尽管得到了关平的生力军,汉军却依旧没有在第一轮进攻中,突破敌人的封锁。

廖化倒也没有死守承诺,越是紧急的时刻,越得冷静。

廖化没有立即下达撤军命令,判断江东军出现颓势之后,他开始追加兵力。

第二轮进攻,汉军击溃了江东军,将士们穿过封锁,先锋来到了汉军的营门前。

直到这时,守营汉军都没有出营配合来援汉军。

汉军没能进营,前线士兵回报廖化,营门似乎被冻住了。

陈邵泼水成冰的目标,似乎不仅仅是那些栅墙。

营地坚实的防御,此时更像一场灾难。

营地中的汉军似乎正在使用劈砍的方式,尝试破门,效果并不明显。

接近营门的汉军先锋,使用相同手段,试图和营中汉军形成配合。

廖化急了,军情如火,慢慢的劈砍下去,不知道什么时候将士们才能破门而入,现在只能采用最快的手段。

命令身边将士拖过了一辆木牛,廖化招呼身边的将士,拽着车身,朝着营门撞了上去。

第一撞,营门掉落了几个冰块,木牛两侧的车刀都撞断了。

第二撞,营门剧烈晃动,木牛的牛头,甚至牛舌都已经撞烂。

第三撞,木牛撞的粉碎,牛身存放的粮食,洒落一地,营门却终于撞开了一道缺口。

廖化没有继续使用木牛,使用身体强撞营门,连人带甲,多次撞击之后,营门被撞开了。

三国志廖化新传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