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三国志廖化新传 > 227、宜都受降

三国志廖化新传 227、宜都受降

作者:烽岳键客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4-01 05:23:38 来源:笔趣阁

在江东军突围之前,汉军就已经进行充足的防御准备。

所以,江东军的突围行动,从一开始就阻力重重。

武陵兵的反应速度很快,各路将领收到信号之后立即赶赴战场,组织合围。

如果不是零陵兵慢了一步,汉军或许能够提前堵上缺口,全歼突围的江东军。

尽管孙桓顺利带兵突围,但他付出了惨痛的代价。

战果还没有完全返馈到廖化手中,根据现有情报判断,江东军同样损失惨重。

哪怕孙桓做出了正确决定,突围之后留守缺口位置,策应后续部队突围,但是,江东军的实力远逊于汉军。

很快,汉军便把江东军击败,重新封闭缺口,包围了大部分突围的敌军。

廖化判断,成功突围的江东军,恐怕人数不足五百。

孙桓再一次成功逃脱的消息,倒也让廖化非常诧异。

安排将士们打扫战场之后,廖化召来苏由,他本打算要求爱将提前进行准备,第二天押解降兵,继续在城下巡视,动摇守军的意志。

只不过,命令还没有传达下去,宜都使者便来到了大营中。

部分守城将校正密谋抓捕宜都守将,希望向廖化请降。

……

第二天一早,宜都城的使者再次现身汉军营地。

使者给廖化带来了好消息,兵变很顺利,多名军官策反了守将的卫兵。

内外联合,叛乱军拿下府衙,控制住守将。

使者的第二次到来,同样为了再次确认投降条件。

廖化也没有错过这个劝降机会,告知对方夜战战果,做出了保全投降兵将财产的许诺。

廖化迟迟没有强攻宜都,不愿意让麾下将士承受太大伤亡,也是一个重要原因。

敌人主动投降,和平交出城池,这就意味着,汉军不仅不会有伤亡,可以利用降兵来管理俘虏,最大程度保留可战兵力。

为了避免夜长梦多,廖化决定立即受降。

同样是为了防止敌人突然反悔,或者,在城里设下埋伏,受降地点约定在宜都城和军营中间地带。

变故发生了。

汉军确实履行了约定,在卫兵们的护卫下,廖化亲自来到受降现场。

降将们却爽约了,计划中的献俘行动并没有出现,和廖化见面的,只有使者一人。

廖化不太高兴,“使者先生,我已经同意了你们的全部要求,不仅保障了投降兵将的性命安全,还同意保留你们的私人财产,你们还在犹豫什么?”

使者表现出歉意,“廖将军,我和贵军打过很多交道,也听过很多关于你的传闻,知道将军一向守信。”

“但是,倡导义举的勇士里面,有不少粗鄙武夫,那些武人看不清廖将军的真意……”

廖化有些不耐烦,开口询问道:“贵军将士还想提什么条件,如果要求太过分,那么,我只能倒掉酒茶,拿起刀枪招待诸位了。”

廖化本就不急于占领宜都城,答应江东军将士的请降,也只是不愿错失夺取城池的最好机会。

江东军即使改变主意,放弃投降,对廖化来说,也没有实质性损失,他只需要退回营地,唯一的付出,不过是白白跑了一趟。

使者擦擦脸上的汗,“廖将军不要误会,将士们诚意十足,只不过,很多人想一睹将军的真容。”

“只要将军到城墙下说几句话,给兄弟们增加点信心,我们就会立即开城投降。”

使者的这个要求,明显过分了,投降者不仅爽约,还要求受降者冒险到达城下。

廖化陷入沉默,没有立即进行答复,他身边的卫兵却纷纷表达出不满。

其中,就有成功在秭归引发混乱,又赶到宜都城下,留在廖化身边的成何。

斥责过使者之后,成何一脸忧虑的劝说廖化:“将军是一军统帅,不能轻易冒险,敌人突然改变主意,这里面有问题。”

“如果将军同意了对方的无理要求,很可能会遭到敌人的偷袭。”

成何一脸忧郁,“我并不担忧自己的性命,只不过,一旦我们在城下遭遇敌军万箭齐发,后果不堪设想。”

成何的担忧,帮助廖化下定了决心,受降成功,汉军至少可以减少数百人的伤亡。

廖化摇了摇头,“不要紧,咱们不会进城,仅仅留在城外,一旦遇到危险,也可以及时撤走。”

“只要小心一些,咱们就可以避开城头的滚木和落石,咱们身上的盾牌,也可以防御箭雨。”

看向众将,廖化点点头,“我还有你们,相信诸位不会让我陷入危险。”

成何有些迟疑,“这……”

廖化摆摆手,“就按我说的做吧。”

廖化并不是真的一意孤行,根据自己和使者的交谈,廖化推断,江东军的投降态度是认真的,对方确实有所顾虑。

使者很激动,连忙补充道:“将军尽管放心,将士们就是没有安全感,希望将军给大伙一个定心丸。”

“我会留在将军身边做人质,保证不会有人敢对将军出手。”

没有人继续劝,众人举起盾牌,用实际行动保护主将,簇拥着廖化,一行人朝着城门冲了过去。

一行人很快到达城下,使者开口了,“廖将军来了。”

话音刚落,城头出现了大量江东军兵将的身影。

廖化扫视了一圈,确认没有人使用武器瞄准自己后,他高声呼喊,“大汉荡寇将军廖化在此,将士们速速打开城门。”

守兵们开始窃窃私语,终于,有人发话了,“廖将军,我们投降啦。”

城门缓缓开启。

留下必要的防护力量之后,廖化要求成何带领其他卫兵先行进城,控制住城门。

随后,派出士兵,通知汉军主力,准备入城。

……

廖化点点头,“几位将军尽可以放心,你们的财产,全部得到保留,我还会根据献城功劳的大小,对诸位进行封赏。”

将校们谢恩之后,先后离开。

府衙大堂里,只剩下了被绳索捆住双手的江东军宜都守将。

廖化开口询问,“你决定投降了吗?”

守将低着头,一言不发。

等降将们全体离开,廖化又屏退了身边的卫兵。

只剩下自己和降将两人后,廖化再次开口,“差不多就行了,你要是再装下去,我不介意成全你,让你做孙权的忠臣。”

守将吃惊的看向廖化。

廖化:“你的人抓住了你,开城投降,但是,却对你没有丝毫防范和警惕。”

“他们只捆住了你的手,却没有限制你的双腿,你跟在他们身后进入府衙,这就说明了,你的将士相信你,知道你不会逃跑。”

“而且,”廖化继续进行补充,“将士们没有反绑你的双手,而是系好双手,放在胸前,这就说明,他们不害怕你会反抗。”

守将依旧沉默不语,廖化明白,对方这是在进行最后的挣扎。

除了降将们的态度,廖化还有其他理由,认为守将主导了这次的投降。

孙桓带兵突围,留下守将防守宜都,这就说明了,他对守将的能力有信心。

到不是说,孙桓就一定认为守军能挡住汉军的攻城,但江东军一定能在城中坚持一段时间。

对守将态度的最重要一点质疑,廖化甘愿冒险到达城下受降的重要原因,就是宜都守军的投降速度。

孙桓突围的当晚,汉军还在打扫战场,城里的将士们就策划开城投降了,这个效率,可比孙桓突围更高。

廖化看向守将,继续说道:“没有你点头许可,江东军不可能投降的这么快。”

再次开口,廖化的语气有些严厉,“所以,你并非不想投降,而是有所顾虑,表现给别人看。”

在廖化看来,守将的这副态度只有两种原因,要么是为了保护名声,要么是顾虑到家人。

廖化继续说道:“我可以配合你,但是,你得表现出诚意,不能把我当成傻子。”

守将叹了一口气,“不愧是廖将军,我的这点小把戏,根本就瞒不过你。”

“没错,众将的投降确实得到了我的授意,从孙桓放弃宜都,统帅主力突围的时候开始,宜都城就成为了一处死地。”

“南城城墙毁损严重,无法修复,城里人心惶惶,守城的都是辅兵,懂的人都懂,我们根本没有余力守城。”

守将说的,都是客观事实。

廖化有些不解,“既然你从一开始就不愿意守城,那么,为什么不跟孙桓交代清楚?”

将领摇了摇头,“孙将军是一个很有主见的人,他一旦决定了,自然无法更改。”

“而且,大军突围的时间很紧张,直到最后一刻,孙桓才通知我,我根本来不及集结队伍,他不仁,我当然不义,没有必要为他们孙家战死沙场。”

将领语气有所缓和,苦笑着摇摇头,“我投降也是被迫的,孙桓让我留守宜都,我拿什么守?”

“现在还留在城里的守兵,大多是临时征发的宜都民夫,这些人什么时候把我绑起来献俘将军,都一点不奇怪,既然如此,我不如主动一点儿。”

接下来,守将继续感慨了起来,“将军一向有仁义之名,贵军也没有屠城的习惯,主动归顺总算是一种立功表现,为了将士,为了百姓,我都不能太自私。”

廖化点点头,守将说的很真诚,解答了自己的全部疑惑。

廖化:“时间必然会证明,将军的选择是正确的。”

廖化喊来卫兵,把俘虏带下去,廖化还叮嘱,要用心照看。

没等两人离开,成何快步走到廖化身边,“有一名白眉文士求见将军,自称是马良。”

听到马良,廖化似乎想到了什么,有些激动,“还不赶紧请马良先生进府。”

成何很快把马良带进门,对方的气色不错,容光焕发。

马良笑了笑,“关将军那边还没有攻陷姊归,没想到,廖将军已经带兵拿下了宜都。”

廖化微微一笑,“姊归的位置比宜都更重要,江东军必然集中了主力守御,换位处之,如果关将军带兵攻打宜都,恐怕会比我更早得手。”

“先生这一次来找我,不单单只是为了祝贺吧。”

马良点点头,“你说的很对,陛下已经在成都登基,而且……”

马良有意停顿了片刻,“陛下已经下诏,举倾国之力东征。”

“我从蜀地离开的时候,张南、冯习二将统帅陆军,吴班、陈式两人指挥水军,已经离开了白帝城,此时,恐怕已经进入荆州,对巫县发起了进攻。”

听到好消息,廖化整个人都觉得轻松了很多,不枉自己坚持这么久,终于得到了回报。

廖化:“陛下有什么任务交给我吗,需要我做什么?”

马良苦笑了起来,从袖子里掏出一份诏书,“陛下要求将军联合零陵的习珍将军,一同北上,攻克宜都。”

说罢,马良有一些自嘲,“现在看来,这份命令已经不需要了。”

廖化接过诏书,同样笑了笑。

益州和荆州之间,夹杂着重山峻岭,等荆州的消息传回成都,刘备分析之后再下达指示,一切都已经晚了。

马良继续开口,“南下之前,我在姊归城外见过关将军,车骑将军让我给你带一句话。”

廖化眼前一亮。

马良模仿关羽的口气,“你立即带兵北上,切断夷陵与江陵之间的联系,把西荆州变成一处死地。”

这份命令,让廖化想到了一些往事。

赤壁之战后,曹军主力败走,孙刘两家联手趁机反攻荆州。

周瑜统兵攻南郡,刘备带人攻打南四郡。

南郡驻扎着曹军主力,任务更重,难度更高。

所以,刘备派出了关羽,协助周瑜作战。

周瑜统帅江东军,正面与曹仁展开攻防。

关羽统帅汉军,在江陵北方执行绝北道的任务,阻拦曹军的援兵和物资南下。

在那场战争中,关羽的表现和攻夺南郡的周瑜一样突出。

历史再次重演,关羽的计划,依旧兼顾了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

关羽等于是攻打南郡的周瑜,而廖化,相当于昔日绝北道的关羽。

接到这份任务,意味着廖化需要承受极大的压力,这同样意味着,关羽把廖化当成了与自己同一水准的名将。

这份命令,再次表现出信任。

廖化没有丝毫迟疑,他点点头,“我明白了,请先生告诉关将军,我立即带兵北上,武陵和零陵的兵马,一定会挡住东面来敌,配合将军展开夷陵之战。”

喊过成何,廖化高声下命令:“通知所有传令兵,一刻钟之内,立即来到府衙听令,延误军机者,军法从事。”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