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红楼之前尘影事 > 第二十二回 庆寿辰贾薛成至交

红楼之前尘影事 第二十二回 庆寿辰贾薛成至交

作者:梁嬷嬷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4-01 07:01:38 来源:笔趣阁

为了婆婆的生日,史彦颇费了一番心思。这是自己嫁进贾家以来,婆婆的第一个整寿,也是第一个正式宴请宾客亲朋的寿辰。

她请了两班不同风格的小戏子,请了几个说书的女先儿,另外又请了几个杂耍艺人,又吩咐家人采买了丰盛的宴席食材;自己又安排赖全出去,找京城中最好的银匠,用自己的私房,给婆婆打造了一尊金寿星;又命家里的裁缝,给婆婆制造两套上寿的礼服。

遵照陈夫人的要求,她没有邀请太多的客人,只邀请了东府的方夫人和两个嫂子,母亲文夫人,嫂子甄氏,和薛夫人及其儿媳。

正在史彦忙作一团的时候,远在金陵的小姑子贾筱,派人送来了书信和孝敬母亲的寿礼。寿礼是一尊上好的翡翠佛像,两套五彩缂丝的袍子,两套大红织金的袍子,另有一些滋补之物;书信中,除了遥叩母亲寿辰之外,还告诉母亲一件大喜事——贾筱已经于两个月前,生下了一位小姐。甄家为女孩儿取名甄诺。

捧着女儿的书信,陈夫人喜极而泣。自己那个娇娇弱弱的女儿,如今也是做娘的人了。也不知道那个和自己骨肉相连的小人儿,有没有让她的母亲受太大的罪?一边掉着眼泪,陈夫人一边道:“端阳,快去收拾礼盒,让这位大官儿(对亲戚家的仆人,委婉而客套的称呼)给你姑娘带回去。”

一边又立刻改口道:“算了,我亲自来收拾,你去找二门上的小厮,让他赶紧找京城最好的银匠,给我外孙女打造一个最精致的长命锁,再打造两对小金镯子。”一边又对史彦道:“你去吩咐家里做针线的女人,给你外甥女做两套好点的衣服。”一边又叫:“中秋,叫你管家来,安排这位大官儿在家里住下,好生招待着。”众人都忙答应了。

甄家的仆人规规矩矩地施了一礼,跟着管家出去了。

三天之后,送走了甄家的仆人,陈夫人的寿诞也到了。

薛家提前一天就派人送来了寿礼,一尺多高的一座麻姑献寿的银人之上,镶嵌着各种精美的珠宝,熠熠发光,银光灿灿,另有十二匹上好的宫用绸缎。

第二天一大早,天气甚是晴好。金灿灿的太阳在天空高挂,竟有一丝暖洋洋的味道。

东府中的妯娌两个——唐氏和谢氏,先来给婶子拜了寿,呈上了自己的寿礼,笑道:“我们太太让我们姐俩儿先来,帮着史家妹子料理料理,她随后就到。”

陈夫人笑道:“我是弟妇,本不敢劳动大太太,只不过借这个机会,咱们娘们儿亲热亲热。彦姐儿——”史彦赶忙答应着,陈夫人笑道:“给你两位嫂子上茶,替我好生招待着。”

丫头又走上来笑道:“回太太,文夫人和文少夫人到了。”陈夫人赶忙站起身,亲自去迎。一时,方夫人和薛夫人,也悉数进府。

陈夫人一边安排众人落座,一边命丫头上茶,一边笑意盈盈地向薛夫人道谢:“让夫人费心了,我甚是过意不去。本不打算办生日的,是媳妇儿和儿子不依。也没请别的人,只因咱们是同乡,就只请了夫人和我们家的娘们儿几个,文夫人是媳妇儿的母亲,都是咱们金陵人,咱们说说家乡话儿,是最要紧的。”

薛夫人笑道:“我和文夫人,也是最熟悉的。没想到是府上的亲家,如此一来,咱们就更亲密了。”

宴席设在后院的大花厅内。头天晚上,史彦就命丫头和媳妇们在这里笼起地炕,熏上檀香,搭上暖帘,摆上十来个案几。案几上有点着山石,布满青苔的小盆景,也有点着宣石,攒三聚五的单瓣水仙,也有散发着淡淡幽香的红艳艳的腊梅,摆放在汝窑梅瓶中。又在每个几上,放置着小洋漆茶盘一个,里面放着一色官窑脱胎填白茶杯,以及各式茶点。

四位夫人,坐在上席,几位媳妇儿分列左右。

史彦拿起戏单子,先请薛夫人点戏。薛夫人笑道:“今日有寿星在,还有文夫人在,哪里轮得到我点戏?还是请陈夫人点两出好的,我们听听。”陈夫人也笑道:“夫人是客,自然该夫人先点。”

两个人推让了半日,陈夫人方点了一出《闻喜》,次后薛夫人点了一出《寿筵开处风光好》。然后是文夫人和方夫人,各自点了一出吉祥戏文。登时鼓乐齐鸣,台上唱将起来。

陈夫人不免又问些薛夫人家常话。薛夫人一一告诉陈夫人:“我家也原是金陵人,老爷当年科考出身,中了进士后留在翰林院,一步一步走到今天。在京城中,如今也只有我们自己,越发显得孤独。这些年来,因为路途遥远,再加上老爷公务繁忙,所以也很少回乡。思乡情切时,就想个家乡人说说话,有道是,‘美不美,家乡水;亲不亲,故乡人’。往常只有和文夫人走动,如今再加上两位夫人,咱们可就热闹了。”

说着,薛夫人笑了笑,指着自己的儿媳妇道:“我只养了一个儿子,名叫薛颉,娶了这一个媳妇儿。儿子正在读书,也难免要走科举的路。以后还要府上多帮衬则个。”

陈夫人忙笑道:“夫人说哪里话,薛老爷位高权重,又是皇上身边的人,只怕我们还要多仰仗府上。”

薛夫人笑道:“咱们都是金陵人,自然要互相帮衬。我这媳妇儿当年还是老爷在家乡时,与儿子定的从小儿的亲事,媳妇家也是咱们金陵人。”

通过和薛少夫人的交谈,史彦已经知道,这少夫人娘家姓杜,比史彦小六岁。去年年初,刚与薛家少爷完婚的。薛少夫人的身边,站着奶妈,她的怀里,抱着一个尚在襁褓的男孩儿。

薛夫人又指着男孩儿道:“这是我的孙子,名叫薛垄。过完年,就满周岁了。”

陈夫人赶忙转过身吩咐丫头,道:“端阳,去取表礼来。”

很快,端阳就拿了两个状元及第的小金锞子,两匹大红尺头,走了过来。陈夫人将金锞子塞在孩子手里,尺头递在旁边的薛家丫头手里,口里笑道:“夫人莫嫌简薄,这锞子给孩子玩,讨个好彩头,愿这孩子将来青出于蓝而胜于蓝,高中状元;这尺头,给孩子裁衣穿。等孩子周岁的时候,我们再去府上道贺。”

薛夫人忙推辞道:“来是与夫人上寿的,怎能又劳烦夫人赏他?真真儿过意不去。夫人还请收了去吧。”

陈夫人笑道:“岂有此理?与孩子初次见面,怎能空了他?再说也不是什么好的,倒让夫人见笑。”

薛夫人听说这话,只得命人收了,又命儿媳妇道:“快谢过你伯母。”

薛少夫人赶忙站起来,笑盈盈下拜,道:“多谢夫人赏赐。”

文夫人是早就见过这位薛家小公子的,只有方夫人也赶忙转身,回头命丫头回府去取表礼来。薛家婆媳一叠声儿地称“不敢当”,方夫人身边的小丫头已经去了。

一岁多的小贾政,蹒跚着小腿,走了过来,闹着要看小弟弟。薛家奶妈赶忙蹲下身,贾政拉着孩子的小手,咧着嘴笑一会儿,又抬头看看母亲和祖母,嘴里含糊不清地道:“弟弟,弟弟!”。襁褓中的婴儿,也咧着嘴冲贾政笑。陈夫人笑道:“这可惜是两个男孩儿,若是一男一女,可以给他们定门亲。”

几个人看着两个娇嫩的小脸,两只拉在一起的小胖手,都笑了。

酒过三巡,菜过五味,戏台上也唱了好几出吉祥戏文,又听了一回书,便又一个傀儡艺人走到台上,表演傀儡。贾敬、贾敖、贾赦、贾孜、史杪、史杉、贾政这几个孩子,便看到津津有味,就连襁褓中的薛垄,也看的不转眼珠。

薛夫人笑道:“府中想的周全,还有这个玩意,倒信息新鲜别致。”

陈夫人便笑道:“这都是我这媳妇儿安排的,我也没想到。”

史彦忙笑道:“因想着有孩子,不过哄孩子们玩,也就不来打扰咱们说话了。”

不知不觉之间,红日已经西沉,薛夫人起身告辞,陈夫人和史彦一再挽留。薛夫人笑道:“眼下过年了,府上也忙,等新年之际,大家都闲了,还请诸位夫人赏脸,到我家中去,我略备几杯薄酒,款待诸位。”众人赶忙一齐答应了。

薛夫人和儿媳妇走了之后,文夫人方向陈夫人和方夫人笑道:“这薛家夫人,甚是好性儿,待人又实在,言谈又爽利,咱们又都是金陵人,以后少不得多来往,也互相有个照顾。”

方夫人和陈夫人都笑道:“正是如此。”

从此,几家来往不断,成为莫逆之交。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