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红楼之前尘影事 > 第二十六回 措不及防贾演见背

红楼之前尘影事 第二十六回 措不及防贾演见背

作者:梁嬷嬷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4-01 07:01:38 来源:笔趣阁

正在暖房里笑意盈盈、其乐融融的时候,忽然一阵冷风吹来,屋里的人被冷风一激,都不由得打了个哆嗦。大家定睛一看,原来是门口急匆匆进来一个丫头,她慌慌张张地掀起暖帘,将外面的寒气毫无保留地带进了屋内。

陈夫人脸色一沉,正待发作,丫头已经急不可待地道:“回太太,回大爷,大奶奶,老爷刚刚来传话,让大爷和大奶奶,还有两位小爷儿,姑娘,赶紧到东府中去请安,那边大老爷欠安。”

史彦的心里,忽然掠起一阵不详的感觉。她赶紧站起身来,赔笑道:“太太,我们去去就来。”陈夫人摆摆手,没有说话。史彦和贾代善便顷刻转回房中,换了衣服,又交代了几个孩子几句,匆忙忙出门坐车,到东府中去。

虽然只有短短的一段路,但车子走的很艰难,只因这一夜的大雪,地上的已经堆了有半尺多厚的积雪,车轮碾压在厚厚的雪地上,发出“咯吱”,“咯吱”的声音。史彦一只手揽着贾政,一只手揽着贾孜,贾政和贾孜怀里,都抱着一个小小的手炉,他们也像母亲一样沉默,似乎也有了不好的预感。只有没心没肺的贾赦,不安分地一会儿掀开车窗,一会儿掀开车帘,屁股上像长了钉子,安稳不下来。

他们在东府后角门下了车,正好前来问安的贾代仪也正在下马,兄弟俩牵着贾赦和贾政,史彦牵着贾孜,一起穿过垂花门,正待走进方夫人房里,一个媳妇儿轻声叫道:“善大奶奶请这边来,老爷房里正有大夫呢。”贾代善看了看妻子,拍了拍她的手,和贾代仪一起走进房中。史彦只得随着媳妇儿的指引,牵着贾孜,走进旁边的耳房内。

方夫人、唐氏、谢氏,都坐在耳房之中,方夫人一脸忧郁,唐氏和谢氏敛声屏气,小心翼翼地站在婆婆身边,不敢发出一点响动。

史彦给方夫人请安后,方夫人勉强挤出一丝笑容,道:“彦姐儿,你且坐下吃杯茶。”史彦看了一眼正站着的两位嫂子,不敢坐。方夫人立刻明白了,又道:“你们两个也且坐下吧,站了这么半天了。”等唐氏和谢氏都落了座,史彦才在炕前的椅子上坐下。

她小心翼翼地问道:“大太太,不知道大老爷究竟是怎么回事儿呢?”

方夫人叹息一声,道:“也没什么大事儿,不过昨儿晚上贪看雪,着了凉,今儿早上又发起热来。王太医正在给他把脉呢。”

史彦赶忙赔笑道:“大太太也不用太担心了,这王太医好脉息,由他出手,大老爷即刻就能好转。”

方夫人叹道:“但愿借你吉言吧。”

一时,有人来回王太医去了。史彦方走出旁边的耳房,站在院子之中,拜了一拜,口内说道:“侄媳妇给大老爷请安。”房内出来一个俏丽干净的丫头,笑道:“老爷说,有劳善大奶奶了。老爷有些乏了,要歇息一下,请善大奶奶先回去。”

史彦低眉顺眼,口内答应道:“是!”又转身回来耳房。耳房内,已经有方才伏侍在贾演身边的婆子,正在给方夫人汇报大夫诊病的过程,史彦只听得婆子口里说这些“不大好”,“发热越发厉害了”之类的话,方夫人的脸色,越发阴沉的能拧出水来。

看到史彦进屋,方夫人道:“彦姐儿,你既请了安,今儿先回去吧,你婆婆那里,只怕还等着你。你回去说与你婆婆,让她也不用担心。赶明儿等老爷好些了,我再留你吃饭。”

史彦也知道,方夫人此时心中不得安宁,只得劝慰了几句,带着孩子,先回了府中。天空中的鹅毛大雪,依然没有停歇的迹象,路上的雪越发的厚,街道两边,并无一个行人。史彦悄悄将手伸出车窗外,让冰冷的雪花落在自己的手心,她不知道,大老爷若是真的有个好歹,究竟会不会对贾家形成什么影响。毕竟,这位老爷子,才是贾家的核心人物。

陈夫人问起那边的情况,史彦按照自己所看到的,所听到的,一一回禀清楚:“太太,只怕大老爷这次要卧床一段时间了。”

陈夫人沉思了半日,方道:“如此说来,明儿我少不得也去给他问安了。只不过是受了凉,为何会这么严重呢?代善没回来吗?”

史彦忙赔笑道:“他亲自和太医到太医院拿药去了。只怕要等大老爷吃了药,他才能回来。”

陈夫人点了点头,道:“你也乏了,先回房去吧,等代善回来,我再问他。”史彦答应一声,站起身来,又说了几句闲话,方才回房。

天擦黑之后,贾代善才回来了。一进屋,史彦就迫不及待地问道:“你看大老爷的病情如何?”

贾代善皱了皱眉,叹道:“不好!虽然说是受凉,但是王太医说,可能发热引起了肺病。当年大老爷在疆场上受过几次伤,有一次伤在肺部。当时年轻,没有当回事。可现在上了年纪,这次受凉又引起当年的肺部旧伤,故而这就不太好了。”

史彦沉默了一会儿,叹道:“如此说来,倒是个大症候了?”

贾代善道:“可不是,吃几剂药看看,若是烧不能退下,恐怕就更麻烦了。我这几天,要和代仪天天过去请安了。”

史彦想了一想,方道:“虽说我们不好过问东府的家务事,但你们也该给金陵的老三送个消息,虽说是庶出,他也是大老爷的亲生儿子。”

贾代善忙点头道:“你说的是,怎奈大太太一直都不待见这两个庶出的儿子。也只得等老爷和太太慢慢劝她罢了。”

不好的消息一再传来,贾演高烧不退,继而陷入昏迷状态;东府中的太医走马灯似的,来了又走,走了又来。各相交的官宦人家,得知消息,也纷纷前来探病,贾代化只能在厅中一一接待;圣上都被惊动了,派出了自己最信任的太医……

这天,贾代善从东府回来的时候,脸色更加沉重了,他对史彦道:“那边大太太想着让四弟代偲赶紧结门亲,给大老爷冲喜呢。”

史彦问道:“可有合适的人家?”

贾代善道:“急切之间,哪里有合适的人家?已经叫了几位官媒婆去寻访,想这一两日就有回信的。”

又过了几天,贾代偲已经定下了亲事,姑娘是兵部一个小官儿雷典家庶出的女儿,比代偲小两岁,虽然门第上有点不太般配,也顾不上了。一旦订了亲,不出三日,雷氏就匆匆忙忙过了门。史彦又不免连日到东府中帮忙操办婚事。

然而,这所谓的冲喜,并没有给贾演的病,带了任何转机。雷氏过门不到半个月,贾演就驾鹤西行。

宁国府中,大门上依然簇新的大红对联,又被换上了刺目的白色对联;大红的帷幔,换成了白色的孝幔;大红的囍字,也被尽皆撕下;雷氏身上大红的新嫁衣,也换成了白色的孝服。

贾代化将父亲见背的噩耗,上表呈递天子。天子感念贾演之功,传下圣旨,着贾演长子贾代化,承袭贾演爵位;着光禄寺按上例赐祭。凡朝中自王公以下,准其祭吊。

贾代化等人一面叩谢皇恩,一面哀哀哭泣,一面命人去请钦天监阴阳司来择日,一面又请了九十九位僧侣,九十九位道士,来到家中,为贾演做些功德超度。

一时,宁荣二府之中,白汪汪一片,哭声连天。贾演的三子贾代仕,正在从金陵飞奔京城的路上。

史彦也日日在宁国府中守灵,眼看着方夫人哭得几乎要晕过去,只得好言劝慰,又因这边忙乱,便从那边府中带了各样精致小食,时常劝方夫人进补着些。

一团忙乱的宁国府中,没有人注意到,十来岁的贾敬,对前来为宁国府为贾演超度的道士,产生了极大的好奇心。当年,哥哥贾敷因天花夭折的时候,他曾被送到郊外的道观避痘,从那时起,道观中的幽静,道士的诵经声,就让贾敬有了别样的感觉,总是产生莫名的亲近感,亦或还有其他。此时,这些在祖父灵前做功德的道士,再一次引起了他极大的兴趣,他饶有趣味地看着他们的一举一动,听着他们的诵经声,甚至于忘了失去祖父的悲痛。

在家中停灵七七四十九天之后,贾演的灵柩被送到近郊的铁槛寺,只等开了春,路上的冰雪融化,贾代化等兄弟四人,再将父亲的灵柩,送回原籍安葬,并行丁忧之事。这铁槛寺,早在宁荣二公修建府邸的同时,就已经修建好了,以备家中老了人口,暂时停放。铁槛寺的不远处,还有一座庵堂,名叫水月庵,也是宁荣二府的香火。

新年不知不觉地就过去了。因为是孝家,宁国府之中也无任何宴席音乐,皆是闭门不出。荣国府中也减少了宴席,只与几家略近的亲朋走动了走动。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