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大明:三朝帝师,从永乐开始 > 第一百二十八章:苏泽之心,路人皆知

城门口发生的小插曲虽说是一场误会,可在足利义藩的眼中却有些不一样,他没听到苏七后面折返回去说的话,只听到了苏七说出了苏泽的名字之后,那个先前对他爱答不理的大明官员便老老实实的让路了。

错打错着,这一个插曲让足利义藩对素未谋面的苏泽愈加好奇了,到底是何方神圣在大明有此权势,只是提了一下名字便能他人忌惮不已。

要知道之前黄博在他面前可是趾高气昂,鼻孔朝天的,可苏七只是提了一下苏泽的名字,那黄博虽然有些恼火,可还是一声不吭的让开了路,连屁都不敢放一个,与先前在他面前的姿态简直是天壤地别。

苏七重新回到了足利义藩的身边,足利义藩立马有些讨好的凑了上去,拐弯抹角的想要打听更多关于苏泽的事迹,好心里有个底,方面日后拉拢。

足利义藩心中打着小九九,他对大明朝堂上的情况也不甚了解,可观苏泽的权势,应当是大明数一数二的大人物了,既然这样拉拢总是没错的。

其他人好不好拉拢暂时不好说,可苏泽既然对倭国抱有善意,应当要比其他大明官员好拉拢一些,至少目前看来是如此。

苏七听懂足利义藩话里意思,虽然有些诧异,不过他还是记得苏泽的吩咐,一本正经的开始吹嘘苏泽,话里话外都在暗示苏泽是倭国人可以拉拢的。

足利义藩也顾不得同行的其他倭国人了,一边侧耳倾听苏七的话,一边心中不断盘算着什么。

就这样,倭国使臣一行人被镇国卫押解进了大明京城,引得那些大明百姓纷纷围上来看热闹。

一开始还没什么,等到苏泽手底下招安的人混在百姓中开始扇动百姓的情绪,场面就开始一发不可收拾了。

本来在苏泽派人散布谣言出去之后,京城百姓就不太喜欢倭国人,在被有心人一扇动,顿时激起了京城百姓同仇敌忾之心,随着第一个扔东西的人出现,其他百姓也纷纷效彷,开始扔烂菜叶等杂物,喊打喊杀声瞬间在京城中街道边响起,形成了人传人的景象。

“打死倭国人,倭国人滚出大明!”的喊打喊声此起彼伏的在人群中响起,群情激愤。

这可把倭国人吓了一大跳,本就惊魂未定,如今更是肝胆欲裂了,虽然他们听不懂话,但看大明百姓狰狞的表情,以及砸过来的东西,他们也知道大明人不欢迎他们。

再加上使臣队伍中的刺头都被镇压了,周围还被那些背着火枪的军士死死盯着,因此也没人敢跳出来反抗,任由大明百姓宣泄着他们的怒气。

足利义藩此时也顾不得思考要如何拉拢苏泽了,脸色苍白的躲在苏七的身后,浑身哆嗦个不停,如今只有躲在苏七身后他才会安心一点了。

苏七看到这足利义藩如此胆小,忍不住撇了撇嘴,有些不屑。

他语重心长的拍了拍足利义藩的肩膀说道:“你看,我就说了吧,大明人不欢迎你们,要不是少爷派我们来保护你们,你们恐怕连城门都进不了。”

足利义藩连连点头,觉得苏七所言有理,先前他还有些将信将疑,觉得眼前这些人不是来保护他们的。

可如今对比其他人喊打喊杀,眼前这些一言不合就动手的凶人好像的确是来保护他们的。

苏七看到足利义藩都快被忽悠瘸了,露出了满意的笑容。

“看来少爷说的没错,倭国人的确好忽悠,一个个跟傻子似的。”苏七轻声都囔了一句。

至于那些百姓扔东西,喊打喊杀,苏七没管,他知道这都是苏泽的安排,目的就是为了给这些倭国使臣塑造一个全城皆敌的假象,营造出大明不欢迎倭国人的氛围。

因此苏七不仅不驱赶那些百姓,还故意走的很慢,就和游街似的押着倭国使臣缓慢的前往鸿胪寺。

足利义藩此时都快被吓傻了,自然不会注意到这些细节,低着头紧紧贴着苏七的身子亦步亦趋的跟着。

当队伍行至交易中心附近的时候,交易中心二楼的阁楼上窗户打开,有人靠在窗户上远远的看热闹。

此地是交易中心的贵宾室,能上交易中心二楼的非达官显贵不可,不仅对身份上有要求,还得缴纳一笔不小的费用,按照不同的房间规格和服务,每月缴纳不同的费用才能在交易中心的二楼有一席之地。

目前交易中心来往的都是达官显贵和一些豪商,都是有头有脸的人,这些人自然不愿意在一楼大厅人挤人,因此张胖子特意推出了这么一项服务,供那些有银子有身份的冤大头们休息用。

股票这么个新奇事物在京城兴起之后,瞬间风靡京城的贵族阶级,那些达官显贵们寻常时候多是差小人来此地盯着,闲来无事则是亲自来到交易中心盯着股票的涨跌。

玩过股票的都知道,当你买了股票之后,自然很关心买的股票今日是涨是跌,可这年头又没有什么手机电脑可以实时监控,信息交流不便,因此大多数时候他们都会来交易中心亲自盯着,避免错过了第一手信息。

久而久之,这里也就成为了京城贵族的一处聚集地,另一处则是火锅店,算起来都是苏泽的产业,也算是引领了潮流。

这间靠街边的房间乃是交易中心数一数二的好位置了,被几个翰林院的清流合伙给租了下来,李正阳也在房间里。

上帝虽然给李正阳关上了一道门,但也给他打开了一扇窗,随着他老丈人倒台,他的升迁之路也就到此为止了,不过李正阳破而后立,绝了仕途反而墙外开花,在股票市场上混的风生水起。

说起来还和苏泽有关,自从李正阳经历了人生的大起大落之后,也就绝了和苏泽作对的心思,又从中得到启发,转而玩起了股票,还真给他玩出了点名堂,通过炒股赚了不少的银子,也让一些原本疏远他的同僚重新靠拢过来。

炒股其实就是低价买入,再高价卖出,赚个中间的差价,这些翰林都是整个大明三年才出那么点人的精英,脑子自然是不笨的,研究了一阵股票的玩法之后自然很快就能上手了。

你可以说他们是腐儒,可要是觉得他们真的是傻子那就大错特错了。

李正阳因为之前和苏泽不对付,很是关心苏泽的一举一动,反而给他研究明白了,赚到了股票市场的一桶金。

最了解你的人一定是你的敌人,李正阳就是如此。

“这倭国人也是倒霉,也不知道怎么惹到了苏泽那个祸害,这下好了吧,吃到苦头了吧。”

“谁知道呢,也不知道苏泽花那么大的功夫折腾这些倭国人做什么,那些愚民也是,苏泽说什么信什么,当真是愚不可及!”

“你管苏泽做什么,别去惹那个疯子就是了,纪纲都被打的下不来床了,前车之鉴就在那里,谁要是现在还敢不开眼去招惹苏泽,那就是活该!”

窗边几个翰林穿着常服凑在一起看热闹,对着那些倭国人指指点点,事不关己高高挂起。

苏泽如今风头正盛,没几个人愿意因为倭国人得罪苏泽,再者苏泽提前打好了招呼,挨家挨户送了过年礼,伸手不打笑脸人,很多人也愿意给苏泽一个面子,因此大多数朝臣皆是冷眼旁观,压根没人替倭国人喊一声不公。

“还别说,自从苏泽来了京城之后,京城多了些趣事,往日我等哪里能看到这种热闹,也就只有苏泽如此胡来陛下才不会说什么。”有人笑道。

其他人默不作声,显然是认同这一个观点。

往日里也有他国使臣来大明朝贡,就算是敌对的瓦剌使臣进京也不会遭受如倭国使臣的待遇,大明乃是天朝上国,也不屑于做那种针对他国使臣的勾当,就算再不满起码面子上也过去,表面文章是做到位了的。

倭国使臣今日的这待遇是和大明一直敌对的瓦剌都没有过的,也算是大明开国来头一份了。

偏偏从陛下到文武百官,没有一个人站出来说出公道话,遍数整个京城也就只有苏泽有这份能耐了。

陛下压根不管他,任由他折腾这些远道而来的倭国使臣,文武百官出于种种原因也不愿意冒着得罪的风险跳出来为倭国遭受的不公待遇说两句公道话。

此时的大明国力强盛,兵强马壮,周围的领国一般不敢招惹大明,倭寇也只敢小股袭扰大明沿海地区,倭寇之患远没有后来那么严重。

归根结底还是因为现在大明内部无人与倭寇勾结,朝廷又尚未禁海,大明的船队在郑和的带领下宣威四海,倭寇之患尚在可控范围内。

等到后面大明禁海之后,沿海地区的一些士绅与豪商为了利益,与倭寇勾结,才逐渐使得倭寇之患逐渐加剧,直到戚继光痛击倭寇情况才得以好转一点。

可很快,一部分士绅与豪商舍不得海上的利益,以拥兵自重为由,将戚继光调到了京城,不准戚继光再剿倭寇了,倭寇又才壮大了起来。

由此可见,外界的危害远远不如内部的危害来的大,那些士绅和豪商的眼里只有利益,朝廷如何与他何干。

再加上山高皇帝远,那时候交通又不便,使得明朝朝廷中枢对江南一带的掌控力不足,这才是倭寇日益壮大的原因。

永乐朝相对而言这种情况好的很多,这就给苏泽许多可操作空间,这时候若是有人敢勾结倭寇,苏泽就敢翻脸,压根都不再怕的。

这时候的文官集团尚未走上前台,迁都不久,江南那边尚还在朝廷掌控之内,朱棣余威犹在,压根没人敢私下勾结倭寇,所以苏泽才能给倭国使臣营造出一种人人喊打的氛围。

若是放在大明的后几朝,那是不可能的,文官走上前台,限制皇室,尝到了和倭寇勾结从事海上的贸易甜头,那些人才不会轻易松手,就算苏泽想要营造出这种氛围都不可能,势必有与倭寇勾结从中获利的人跳出来作对,那时候绝对不会如此轻松。

有一种说法便是大明之所以禁海,那些士绅,豪商是出了力的,因为他们不想别人进来分好处,因此促使了禁海,而他们私底下却和倭寇勾结,从事海上贸易。

这种说法苏泽觉得是可信的,天下熙熙攘攘皆为利希,大明经历了土木堡之变,国力虽然衰弱了不少,也不是小小倭寇能造次的,归根结底还是出了内鬼的原因。

苏泽为何要先在朝堂上撺掇着朝臣一起喊着讨伐倭国的原因就在此处,他需要占一个大义的名头,谁敢替倭国说好话,那就是勾结敌国,当杀!

现如今那些倭国人还想着贿赂腐蚀大明的官员,只能说他们此次来大明注定是空欢喜一场,整个大明除了苏泽敢收他们的好处,是没有人敢在此时冒天下之大不韪跳出来为倭国说话的。

没听见那些百姓连“不打倭国人就不是大明人”的口号都喊出来了吗,此时除了苏泽,若是还有敢收倭国的好处,那苏泽就要和他好好讲讲道理了。

至于苏泽他自己,文武百官里现在还有人当苏泽是傻子吗?

明摆着就是苏泽起了坏心眼子在算计倭国,你现在跳出来为了点好处得罪苏泽,那可就是惹得一身骚了。

前车之鉴纪纲的下场摆在那里,到现在纪纲都不能下床自由行动,还有人敢去为了点好处去招惹苏泽,那就得当心成为下一个纪纲了。

因为苏泽占着理,你敢收好处替倭国说话,苏泽反手就能给你扣上一顶勾结敌国的帽子,就算打了你一顿也是白打,陛下都不见得会管,这种情况下是没人敢替倭国说好话的。

苏泽给文武百官每家每户都送了礼,那可不是白送的,那就是明明白白的告诉群臣,倭国的事情别来沾边。

大家你好我好,一起好,到时候从倭国那里坑来了好处,大家一起分,可要是谁敢在现在坏了他苏泽的事,那苏泽可就要翻脸了。

以前也许没人信苏泽的,谁知道你苏泽会不会吃饱饭砸锅,可现在有了股票这颗定心丸,大多数人还是愿意信信苏泽的话。

苏泽也许不是什么好人,但只要你不招惹他,按照他的规矩办事,他也不介意分大家一杯羹,这就是一直以来苏泽通过言行举止留给文武百官的印象,相当于给他自己立了人设。

至于大家都顺着苏泽,苏泽会不会分好处给大家,等这次之后再看就是了。

反正收倭国的好处也是收,收苏泽好处也是收,你收了倭国的好处,苏泽还会找你的麻烦,何必要为了点好处得罪苏泽呢。

苏泽之心,路人皆知!

大概整个京城也就只有足利义藩一行人还不知道苏泽到底想干嘛,此情此景,全城皆敌的情况下,还真拿苏泽当救命稻草了。

殊不知这一切都是苏泽算计的,也不知道倭国人最后知道真相之后会不会哭出来。

苏泽屁的对倭国有好感,本来大家对倭国没什么偏见的,就是苏泽那孙子上蹿下跳,先是在陛下面前进谗言,随后鼓动着京城百姓的情绪,才造就了今日这一场对倭国使臣人人喊打的好戏。

这群愚蠢的倭国人被苏泽玩弄于股掌之中而不自知,真把苏泽当好人了那才会被坑的裤衩子都没了。

李正阳对窗边几位同僚的谈论丝毫不感兴趣,他一个人坐在椅子上,手里拿着一本交易中心发行的小册子在细细翻阅,里面汇总了最近这些日子那几支股票的资讯,都是交易中心负责收集的。

这里面的信息有对的,也有一些小道消息,需要他们这些股民自己来辨别,了解到了对的信息,便买对了,自然能大赚一笔,买错了自然就会亏钱。

虽然有点坑,可总要简单省事一些,不需要自己花费人力物力去搜集,因此这种小册子在如今大明的上层阶级中很受欢迎,几乎人手一本,闲来无事就翻一翻。

李正阳喝了一**易中心提供的茶水,暗骂苏泽果真掉到钱眼里去了,这茶叶一看就不咋样,苏泽又拿残次品忽悠他们呢。

骂归骂,他还是喝了下去,一边喝,一边从小册子上挑选一些有用讯息,对几位同僚谈论的不感兴趣。

他现在没有和苏泽作对的念头,他也知道苏泽已经成势了,等到苏泽跟着大军北征立了功,说不定陛下就要封爵了,再迎娶了嘉兴郡主,苏泽的地位就彻底稳固了,除非失了势,不然一般人最好不要去招惹苏泽。

至于那些还看不透这些东西的傻子,李正阳不屑与之为伍,和那些傻子厮混迟早害人害己。

李正阳经历了人生的大起大落之后倒是看的透彻,别人不懂苏泽想要干什么,李正阳倒是觉得他看出来了一二。

苏泽在潜移默化的给文武百官立规矩,其中有一条便是该赚的银子可以赚,不该赚的一分都别拿。

谁要是敢贪腐,他苏泽就是死也要咬上一口,那下了大狱的上百号官员便是例子,还有左都御史刘观也是现成的例子。

刘观和苏泽并未有什么深仇大恨,可就因为刘观收了贿赂,苏泽没证据都要和刘观死磕。

若是如此李正阳还不会如此忌惮苏泽,关键是苏泽心机太深,他也知道光惩罚不行,杜绝不了贪腐,于是他想法设法的说服了陛下,对文武百官参与股票购买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这就给了文武百官一份合乎朝廷理法的收入。

苏泽通过股票这一新奇的事物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给了文武百官除了贪腐之外另一条路选择。

反正苏泽把机会是给了出来了,至于能不能把握住那就看自己的本事了,起码希望煤业这支股票是送到了文武百官手里的好处。

那些看热闹的同僚还以为苏泽是想算计倭国,不允许他们这些人破坏苏泽的算计。

实际上苏泽是在通过这件事给文武百官立第二条规矩,不能收倭国人的银子,谁收了就是通敌,势必会沦落成卖国贼,人人喊打的下场。

李正阳摇了摇头,觉得这些看热闹的人都是傻子,只有他看透了一切,知道苏泽此举的深意。

李正阳自以为看透了一切,觉得众人皆醉他独醒,只有他一人能看到京城上空不存在的黑手,那双黑手正在搅动风云,操纵着众人的命运。

但这一切都是李正阳的脑补,实际上苏泽真没想那么多,苏泽一开始就是想实现原始资本的积累而已。

至于李正阳在股票市场里赚银子了,那是他的本事,不是人人都赚钱了的,亏钱的大有人在。

苏泽真不是为了给文武百官找一条不用贪腐就能赚银子的路,他之所以弄股票是要圈银子,现在让官员能买卖股票只是因为他们手里有银子,日后苏泽会限制官员参与股票交易的。

未来的确是要提高大明官员的待遇,可提高待遇的方法有很多种,也不是只有让官员参与股票交易这一种方式。

官员参与股票交易对那些散户太不公平了,也容易给一些心怀不轨之人可趁之机,日后苏泽肯定是要杜绝这种情况发生的。

现在只是规则不完善,只有那些士绅和官员手里有余钱来玩股票,所以苏泽才没管,任由他们折腾。

就连后世的公务员参与炒股都要遵守规定,没理由大明的公务员能随便操纵股市啊!

他费那么大功夫弄出大明不欢迎倭国人的大戏也不是为了立什么狗屁规矩,而是想通过这场大戏取得倭国人的信任。

文武百官都以为苏泽要一个人独收倭国人送来的好处,朱棣等人也没看清苏泽的真实目的,李正阳倒是一个例外,觉得苏泽是要立规矩,可他想歪了。

实际上苏泽的胃口比所有人想的都大,这一波他在大气层。

他不仅想收倭国人送的好处,还想着什么时候去倭国打秋风,或者干脆将倭国和朝鲜等地都化为大明的殖民地。

现在不过是准备阶段罢了,先获取倭国使臣的信任,探查一下倭国的情况,方便实行他未来的计划。

只能说李正阳聪明过头了,将苏泽想的太神乎其神了,有点斯德哥尔摩综合征的症状了。

李正阳想的都是狗屁,歪到姥姥家去了,苏泽压根懒得立什么狗屁规矩。

苏泽想的很简单,和倭国勾结的都不是好东西,弄死了拉倒。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