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大明:三朝帝师,从永乐开始 > 第一百二十九章:苏门的世界(求月票)

足利义藩等人在镇国卫的护送下好不容易才到了鸿胪寺,原本只需要半个时辰的路程,硬生生花了三个时辰。

一路上那些百姓的喊打喊骂声一片,不时还有烂菜叶,碎石子从头顶呼啸而过,还有小屁孩玩埋汰的扔牛粪,要不是苏七及时制止了,恐怕就连镇国卫都要遭殃。

在这种情况下,别说胆子小的足利义藩了,就连一开始嚣张跋扈,不将大明放在眼里的山本三郎都被吓到了。

山本三郎腿被打伤了之后也没人给他治伤,镇国卫也不想管他,直接让两个倭国人抬着他进了城。

一路上山本三郎就在简陋的担架上抱着腿哀嚎,再也不复先前的嚣张气焰,他终于知道大明此次是来真的了,那些军士和百姓就没拿他们一行人当使臣看,甚至都没当人看,丝毫不在乎他们的死活。

足利义藩也没心思去管山本三郎,此时他的大脑一团浆湖,只是紧紧跟着苏七,寸步不离。

原本到了鸿胪寺,足利义藩觉得这里的情况总要好些了吧,不至于还有人要对他们喊打喊杀,可他再次失望了,鸿胪寺这边的官员对他们也没什么好脸色,只是公事公办敷衍了事。

鸿胪寺,主掌外宾、朝会仪节之事,是九寺之一,秦曰典客,汉改为大行令,武帝时又改名大鸿胪。

鸿胪,本为大声传赞,引导仪节之意,大鸿胪主外宾之事。

至北齐,置鸿胪寺,后代沿置,南宋、金、元不设,明清复置,直到清末才废除。

鸿胪寺这边除了刚到了倭国使臣,还有其他诸如朝鲜,占城,暹罗等大明周边国家的使臣常驻于此,负责和大明交涉。

倭国前些年也有使臣在的,只是以足利义持为首的倭国执政者宣布与大明断交,不再臣服大明之后,朱棣一怒之下全都给宰了。

当足利义藩一行人进了鸿胪寺后,那些他国使臣都出门看热闹了,尤其是朝鲜使臣更是幸灾乐祸。

玩舆论,苏泽是一把好手,在他的主导下,大明要征伐倭国的消息已经在京城传的沸沸扬扬了,想要不知道都很难,因此倭国使臣还未进京,朝鲜使臣就等着看笑话了。

朝鲜与倭国邻海,隔海相望,距离算不上远,也时常饱受倭寇之苦,倭国早就对朝鲜虎视眈眈了,朝鲜使臣自然对倭国人没什么好脸色。

朝鲜和倭国不同,没有倭国那般野心勃勃,朝鲜国力不强,因此一直奉行事大主义,就是谁强跟谁混,只要大明不攻打朝鲜,朝鲜就谢天谢地了,更别提要造大明的反了。

这也是为什么黄俨不过一介宦官,代表大明出使朝鲜却能被朝鲜奉为上宾的原因,甭管黄俨身份高低,只要是代表大明出使朝鲜,朝鲜上至君王,下至百姓都要把黄俨供着,以免为朝鲜带来灭顶之灾。

《明实录》中只记载黄俨两次出使朝鲜,但《朝鲜王朝实录》中却记载黄俨在永乐元年(1403年)至永乐十八年(1420年)间11次出使朝鲜。

从这些细节也可以看出来朝鲜对大明的重视,大明就没把黄俨出使朝鲜当回事,只是略作记载罢了,可朝鲜却将这些记得十分详细,以至于后世人了解黄俨的生平,还需要从朝鲜的记载中去了解。

黄俨十一次出使朝鲜,给明成祖办了不少不宜委派廷臣的私事,如选处女、要鲜鱼、求佛像等,而他给朝鲜留下的印象非常糟糕,就是一个傲慢无礼、贪婪无耻的小人,只是因为畏惧明廷及事大主义的传统,怕“以一朝之愤,贻百年之患”,所以不敢揭发,只能笑脸相迎。

弱国无外交就是如此,即使黄俨骑在朝鲜的头上作威作福,朝鲜依然不敢翻脸,因为黄俨身后站着的是大明,而面对邻海相望野心勃勃的倭国,朝鲜更需要仰仗大明了。

而大明呢也很喜欢朝鲜这样听话的小老弟,不喜欢倭国那样喂不熟的狼崽子,因此大明对朝鲜也很是照顾。

从大明的疆域可以看出来,大明的版图并不大,并没有多少开疆拓土之心,大明只是想当老大,成为世界中心,天朝上国,万国来朝就满足了,并无多少进取之心。

除了大明开国前面几朝是主动出击,征伐四方的,后面更多是被动反击,成化犁庭,万历三大征都是大明被惹急了才会主动发起战争,虽然其中的原因有很多,但大明总的来说并不是侵略性很强的国家,更喜欢守着自家的一亩三分地,关起门来当老大。

这样的国策之下,大明自然喜欢朝鲜多过于倭国,一旦两国起了战事,大明肯定会偏帮朝鲜的,毕竟朝鲜听话啊,你倭国特么的整天上蹿下跳,还想篡位当老大,不收拾你是因为付出的代价太大,不是收拾不了。

导致明朝灭亡的原因有很多,但绝对不是倭寇之患导致的,就算大明再拉跨,也不至于治不了一个小小的倭国。

明朝的火器,军备,水军在当时全世界都是数一数二的,只是由于种种原因不思进取,才落后了西方大陆一大步,没能吃上殖民的红利,从此落后于人,让建奴捡了个大便宜。

要知道就算是大明最后一个皇帝在煤山上吊之后,南边的朝廷重组为南明,依然和清廷对峙了许多年。

明末军事家,民族英雄郑成功,更是率领被清廷击败的南明残军,于1661年率军横渡台湾海峡,翌年击败荷兰在台湾大员的驻军,收复台湾,开启郑氏在台湾的统治。

由此可见,即使是明朝亡了,大明留下来的余荫组建而成的南明,依然具备了当时世界上名列前茅的军事力量。

所以朝鲜在永乐朝的时候那是很听话的,一听到大明要出兵征伐倭国,就连朝鲜人都觉得大明不会败,那些朝鲜使臣知道了这个消息之后连忙传信给国内,大哥要帮咱们打倭国了,说是朝鲜举国欢庆都不为过。

除了苏泽,朝鲜也巴不得倭国早点去死,因此朝鲜那些使臣也在其中出了大力的,这些天上了许多奏折,全是说的倭国的坏话,巴不得倭国早点死。

不止巴不得倭国死,朝鲜也在心中打着小九九,希望能跟在大明屁股后头分点好处,这些天那些朝鲜使臣想法设法的求见大明皇帝,见不到朱棣,又想着去找门路接触苏泽。

苏泽那是好处照单全收,就是不见朝鲜使臣,光收好处不见人,一直吊着朝鲜使臣。

而鸿胪寺这边因为早就得了苏泽的吩咐,在苏泽一番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之后,十分配合苏泽的工作。

因此倭国使臣就算到了鸿胪寺的待遇也没好到哪去,虽然没人喊打喊杀,但也没人搭理他们,连接待他们都是一个小吏出面的,礼部那边倒是意思了一下,派了足利义藩的老熟人,倒霉蛋黄博来。

黄博再次见到足利义藩等人时候脸色差到了极点,他回礼部复命屁股还没坐热乎就被打发来鸿胪寺了,自然没有好脸色给足利义藩等人了。

要不是这群杀千刀的非要大过年来大明,他也不会接下这个苦差事,经历过这次的事情,黄博愈加坚定了要找个靠山的念头。

鸿胪寺这边安排了足利义藩一行人住下,住的是鸿胪寺最差的房间,没有下人伺候不说,一日三餐还得倭国使臣自己出银子。

足利义藩已经被苏七忽悠瘸了,还真特么就老老实实的交出了一大笔伙食费,转头鸿胪寺的人就把倭国人交的伙食费塞给了苏七,狼狈为奸也不过如此了。

苏七最后嘱咐了一番足利义藩就回去复命了,镇国卫倒是没走,说是负责保护倭国使臣,实际上就是监视,不允许倭国人到处乱跑,出去打听消息。

安顿妥当之后,足利义藩原本还想和鸿胪寺的官员赛点好处,套套近乎,结果那些鸿胪寺的人看见他们和看见瘟神一样,躲都来不及!

足利义藩犹不死心,又找上了黄博,硬把银子往黄博手里塞。

黄博本就心情不好,又被足利义藩烦得不行,忍不住打了足利义藩一顿,整理了一番衣衫之后冷冷说道:“你这人,好生不省事,收起你的脏银子,你以为我大明官员是什么人,岂能被这些黄白俗物收买?”

说完便头都不回的走了,他情愿出去和镇国卫那些武夫扯犊子都不愿意和倭国人浪费口水。

足利义藩四处碰壁之后,原本想着出去一趟,去想办法联络一下暗中来的倭国人,合计一下接下来该怎么办,结果却被拦了下来,告知不许外出,等待陛下召见。

任凭足利义藩使尽浑身功夫,磨破了嘴皮子,镇国卫军士都是油盐不进,反正就是不许外出。

短短时间经历了这么多,足利义藩整个人都精神恍忽了,在鸿胪寺中四处游荡好半天,最后他才去找了山本三郎,两个难兄难弟抱头痛哭。

来大明之前他们怎么想都想不到会是这么个场景,当真是闻者伤心,听者落泪,凄凄惨惨戚戚,怎一个惨字了得。

好在天无绝人之路,正当足利义藩迷茫,彷徨不知前路如何的时候,回去复完命的苏七又带着苏泽安排的新任务来到了鸿胪寺。

接下来几天,足利义藩一行人根本接触不到外人,一日三餐都是镇国卫送来的,能接触到的人除了镇国卫便只有苏七了。

在这种情况下,足利义藩也越来越信任苏七,几乎到了言听计从的地步了,苏七牢牢记着苏泽的吩咐,不断从足利义藩这个二傻子手里套取情报,没花多少功夫就连他们来倭国带了多少银子,准备贿赂大明的哪位官员都知道的一清二楚了,足利义藩的裤衩子都被苏七给骗了出来。

随着苏七的不断忽悠洗脑,足利义藩像是抓住了最后一根稻草一般,将此次来大明的任务全盘寄托在了苏泽身上,拿出了全部财物,想要和苏泽搭上话。

苏泽还是老规矩,照单全收,反正就是吊着足利义藩,用各种理由推辞,只承诺年后会见一见他。

足利义藩已经被苏泽的一整套的组合拳给打懵了,苏泽一直吊着他,光收好处不见人,就这他还觉得苏泽是个好人,将所有希望寄托在苏泽的身上。

没办法,除了苏泽没人敢收他们的好处,这种情况下他也只能仰仗苏泽了。

自从足利义藩等人踏上大明的土地之后,一举一动都在苏泽的监视之下,接触到的所有人都是苏泽的人,苏泽相当于搭了一个戏台子,足利义藩等人沦为戏子而不自知,一切都在按照苏泽的计划进行。

就和楚门的世界一样,苏泽搞出来了一个苏门的世界。

足利义藩在鸿胪寺处处碰壁,暗中来大明的那些倭国人也是四处碰壁,自从进了京城之后倭国人就没有遇到过一件舒心事。

虽然倭国与大明断交了好几年,可还是有一部分官员与倭国有私交的,尤其是江南一带出身的官员,因为有些利益往来,自然就有了私交。

这次倭国人来了大明之后第一时间就找到了这些人,结果那些人全都闭门不见不说,还想要与他们划清界限,撇清关系,任凭他们又是送银子,又是送美女都无一人收下。

来大明之前他们都想的好好的,明面上足利义藩等人出使大明,朝贡,吸引注意力,暗地里他们按照老规矩塞银子,塞女人,贿赂一批大明官员替倭国说好话,好让接下来倭国对朝鲜的战争中,大明不要插手。

结果到了大明京城之后发现根本不是那么一回事,别说塞银子塞女人,他们甚至接触不到大明的官员,那些大明百姓更是要对倭国人喊打喊杀。

他们也派人想去鸿胪寺找足利义藩商量商量,结果门都进不去,鸿胪寺门口有镇国卫军士不说,还有那些愤怒的百姓,每日在门口叫骂“倭国人滚出大明!”,每天去的人都不重样。

这种情况下,倭国想要发兵朝鲜的事情出了变数不说,明年倭国还有可能面临大明的军队。

倭国人一个个急得和热锅上蚂蚁一样,都顾不得想着让大明不要插手倭国和朝鲜的战争了,而是想着要如何消除大明对倭国的敌意,让大明放弃出兵倭国。

即使大明如今只是口头上说说,倭国人也急的不行,虽然他们吹牛皮吹的震天响,他们倭国人有上天庇护,神风护国,可真当大明表现出要出兵倭国的时候,他们还是害怕了,恐惧了。

永乐十六年的最后一天,在苏泽的安排下,足利义藩好不容易在苏七的“掩护下”出了鸿胪寺,一路乔装打扮根据暗号在一处不起眼的客栈中找到了暗中来大明的倭国一行人。

两波人汇合交流了一下情报,相顾无言,这些天四处碰壁,碰了个灰头土脸,都不知道接下来要做什么了。

还是“大明友人”足利义藩站了出来说道:“现在情况对于倭国十分不利,我们必须要做点什么。”

其他人纷纷将目光投向了足利义藩,希望足利义藩能给出一个好点子。

足利义藩这些天已经被苏七给忽悠瘸了,他提出了他的意见!

“如今整个大明也就只有那位苏大善人才对倭国抱有好感,我们只能寄希望于他了!”

因为苏七一直说他家少爷是大明第一大善人,足利义藩也就跟着喊苏大善人了。

“他能行吗?”有人问道。

“可以,苏大善人在大明的权势非常大,能左右大明皇帝的想法,他还是皇太孙和汉王的好友,未来还会迎娶大明郡主,权势滔天,只要他答应帮我们,那就一定可以说服大明皇帝不再出兵倭国!”足利义藩笃定说道。

其他人还有些犹豫,觉得不靠谱,足利义藩继续说道:“各位,我们已经走投无路了,我们此行的目的是为了让大明不要插手我们和朝鲜的战争,而不是与大明为敌!”

“我们可以暂时停止和朝鲜战争,那个不重要了,当务之急是要避免和大明兵戎相见,若是等到大明真的出兵那一日,倭国危矣!”

“倭国准备好了吗?”足利义藩锐利的目光扫视着房间里的其他倭国人,这些天他被吓破胆了,现在只想抓住最后一丝希望。

如今他已经不奢望大明不插手倭国和朝鲜的事了,而是想要抓紧缓和倭国与大明的关系。

虽然他在足利家地位不高,可他终归是足利家的人,知道很多外人不知道的事情,也更为了解倭国的国情,他压根不觉得倭国有那个实力与大明为敌。

房间内的倭国人都有些茫然,做好准备了吗,当然没做好,倭国甚至害怕大明插手他们和朝鲜的战争,更别提直接面对大明了。

原本他们只是想让大明不要插手倭国和朝鲜的战争,可谁能想到如今是大明有意征伐倭国了,若是让足利义持知道本来可以避免这场战争,结果却因为他们这些出使大明的人没能避免,那他们都死定了。

不怪这些倭国人如此悲观,实在是被苏泽给算计傻了,走投无路了。

这些天他们打听到了不少消息,比如大明正在筹备战争,之前还募捐了一大批物资,明年郑和下西洋的船队也会回来了,加上京城各种各样针对倭国的传言,这些都让他们觉得大明可能真的要出兵倭国了。

“好吧,义藩君,也许你是对的,你和那位苏大善人搭上线了是吧,那接下来就由你主导吧,倭国需要苏大善人的友谊。”

沉默了良久,倭国此行来大明真正的领头人,足利家的家臣,也是足利义持的亲信,松本德名拍板定了下来。

松本德名沉声道:“若是一切如你所说,那位苏大善人能左右大明皇帝的想法,此行带来的财物都可以给他!”

顿了顿,松本德名扫视了一眼房间内的所有人继续说道:“若是他能承诺让大明接下来不会插手我们和朝鲜的战争,那么他将永远获得倭国的友谊!”

最后,松本德名看向足利义藩道:“如果可以,我想见一见那位苏大善人。”

足利义藩有些犹豫道:“可以,苏大善人已经答应了和我会面,到时候我们可以一起去见他,不过苏大善人喜欢银子........”

“没问题,今天就可以送过去,我知道他们大明人都讲究礼尚往来,相信那位苏大善人不会让我们失望的。”

“你说是吗,义藩君?”松本德名先是一口答应了下来,最后有些不确定的问道。

足利义藩这次没有犹豫,拍着胸脯十分笃定的说道:“相信我,苏大善人是真的喜欢我们倭国,他一定会帮助我们的!”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