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大明:三朝帝师,从永乐开始 > 第一百四十八章:吾不过人民一公仆罢了

朱瞻基并未因为苏泽朝着他大吼大叫恼怒,到了这时候他反而冷静了下来,很心平气和的让苏泽冷静一点,要徐徐图之,不能操之过急。

他并不是什么都不懂,相反,从小就被作为未来储君培养的他懂很多,他爷爷,他父亲还有许许多多人都对他寄予厚望,希望将他培养成一个合格储君。

可以说,从他懂事开始,接受到的教育就是整个大明最好的教育了,给他启蒙的都是饱读诗书的大儒,可那些人教他的都是仁义礼智信。

他爷爷教他的是帝王心术,朝堂权谋,治理天下,行军打仗,他父亲教他的是要以仁为本,仁义治国。

从未有人想苏泽一样让他去亲眼看看这个世界,去看看底层百姓最真实的生活,不能被他人误导了,要亲眼去看看。

苏泽并未教他什么太过高深的道理,反而都是些浅显易懂的道理,也许有些问题在他心中早就有了答桉。

以前他不明白为何他内心如此渴望苏泽来辅左他,如今他似乎找到了答桉,他皇爷爷也好,他那个以仁义着称的父亲也好,眼里似乎没有那些普通的百姓,或者说没看到。

而苏泽不同,他一直都是站在了那些普通百姓那边,真正做到了思民所想,忧民所忧。

是了,他之所以想要苏泽辅左自己不就是因为清风县的百姓在苏泽的带领下都过上了富足的生活吗,不但如此,那里的人似乎比大明其他地方多了一些活力,这是他从未接触过的。

也不怪清风县人如此推崇苏泽,几乎到了只知苏泽不知皇帝的地步了。

苏泽说的没错,百姓的心中是有一杆秤的,他们并不愚昧,反而很聪明。

念头万千,朱瞻基轻声开口道:“现在你我还做不了主,不管你想干什么,都要再等等。”

言外之意就是让苏泽再等等,他如今没有足够的话语权去支持苏泽变革,他如今还不是皇帝,连储君都算不上,只是皇太孙罢了,即使他内心觉得可以支持苏泽去变革,但也无能为力。

苏泽点了点头,倒是没说什么,他只是要朱瞻基一个态度罢了,并不是说现在就要推动变法。

只是他心中有些急迫了,他尝试去影响朱棣,希望朱棣能看得见朝廷一些政策的弊端,希望能得到朱棣的支持去变法,可朱棣虽然听取了他的意见,但并未有想要变法的意思。

上次在足球场上,他就说了,百姓不是工具,想要得民心就必须思民所想,忧民所忧,而不是无视百姓们的声音,朱棣当时是听进去了的,可后续却没有任何表态。

不支持,不反对,就这么看着,也许对于那位老人来说,维持大明的稳定才是最重要的,他现在还需要士大夫们帮着他治理这个国家,即使知道士大夫们爬在国家身上吸血也只能放任,因为皇室需要这些读书人们维持统治。

苏泽给出的未来似乎还不错,只是牺牲了一部分人的利益,却惠及了千千万万的人,可对于那位老人来说此举太过冒险了,稍有不慎便会万劫不复。

他可以不在乎苏泽如何,大不了把苏泽推出来当替死鬼,反正是苏泽提议的,可关键是还有朱瞻基夹在中间。

一旦到时候全天下的读书人都反对变法,那么朱瞻基日后想要登上皇位势必会多出不少的阻碍。

这些苏泽都知道,他也知道朱棣的顾虑,对于朱棣这样的帝王来说,再好的未来都是虚妄,维持国家的维稳才是最重要的。

苏泽可以不需要朱棣的支持,但他需要朱瞻基的态度,朱瞻基于他不仅是未来的皇帝,更是他的朋友。

他之所以愿意冒着掉脑袋的风险来到京城趟这趟浑水,其中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朱瞻基是他的朋友,他愿意相信那个化名为黄泰顺在清风县混吃混喝了三年的年轻人。

应下朱棣的赐婚有很多原因,一方面是因为苏泽想要借着这层身份掌握更多的话语权,另一方面也是因为朱瑞澄是朱瞻基的妹妹,要不是有这个原因在,苏泽还真有可能不答应赐婚。

他接受的爱情观本来就是自由恋爱,什么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对他来说并不是什么天条,而是封建落后的思想。

朱棣支不支持他其实不那么重要,他只需要朱瞻基的表态,若是朱瞻基愿意支持他,那他就愿意去试试看,若是连朱瞻基都不支持他了,也许他会远走海外摆脱束缚,建立自己的势力,也许他会积蓄实力,日后推翻皇室,再造新天。

曾经的亲人,朋友,兄弟都已经回不去了,他在这个时空只有朱瞻基一个朋友,他不希望失去朱瞻基这个朋友。

“好了,不说那些,该吃牛肉了,这次我可是下了血本,从清风县运来了一千多头牛,除了租给百姓一些帮助他们耕种,还能打打牙祭,打完了牙祭骨头还能拿来做炸弹,牛真是人类的好朋友啊!”苏泽揉了揉脸,又恢复了那种玩世不恭的样子。

他之前在清风县养牛就不是为了拿来耕地的,清风县的地耕不耕的也没啥区别,反正种不出来粮食,养牛就是为了吃的。

他起身朝着营帐外吼了两句,很快就有人端来了一大盆牛肉过来,等到牛肉上了桌,苏泽指了指桌上的牛肉对朱瞻基说道:“来尝尝,这可是新鲜的牛肉,今日也算你有口福了!”

倒也没有开小灶,吃的是和镇国卫其他人吃的一样的,都是大锅炖出来的牛肉,在军营里苏泽从来不会搞什么特殊。

朱瞻基也放下了脑海中那些乱七八糟的想法,起身来到桌子旁撸起袖子坐下,也不顾什么礼仪规矩了,直接就上手抓了,反正这里也没外人。

“你倒是会享受,要知道就算是我一年到头也吃不上几次牛肉!”一边往嘴里塞刚煮好的牛肉,朱瞻基一边打趣道。

苏泽一边嗦着牛骨头一边回话道:“你懂个屁,你整天锦衣玉食,吃喝不愁的,哪里知道我们这些平头老百姓的难处。”

朱瞻基摇了摇头道:“你也算是平头老百姓?”

苏泽神色郑重了起来,脸色严肃道:“说起来我还真不是平头老百姓,吾不过人民一公仆罢了,一切都是为了人民服务!”

这个13装的倒是挺足的,起码朱瞻基被他唬住了,还真认真体悟了一下这句话的含义。

“人民公仆,为人民服务?”朱瞻基都暂时忘记了吃肉,而是轻声呢喃这句话。

苏泽倒是没想那么多,他也就是想到了这句话罢了,此时他毫无形象的撸起袖子啃牛肉,吐出一口骨头渣子继续道:“可不就是人民公仆,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这是我家乡的老话了,小孩子都知道的。”

“瞻基,你别说这牛还真是个宝贝,吃进去的是草,挤出来的是奶,活着的时候给人耕地,死了还能让人吃肉,补充营养,当真是人类的好朋友啊!”苏泽吃着牛肉不禁感叹道。

朱瞻基回过神来有些无语的说道:“既然牛乃是人类的好朋友,你还整天惦记着吃它的肉?”

苏泽擦了擦嘴,大大咧咧道:“为啥不吃牛肉,牛肉是好东西,整天吃米饭和蔬菜什么的倒是也能补充营养,可要让人身体强壮还是得吃肉!”

“你小子别看我,我说认真的,你平时吃肉吃多了倒是没什么感觉,可我大明的许多百姓可能也就只有一年到头过年的时候才能吃的上一顿肉,这对于人的身体是极其不利的。”

“不知道你有没有发现,吃肉多的人要比那些吃肉少的人强壮不少,就比如我的那些家丁你看到了吧,他们的伙食可是不错的,几乎顿顿有肉,是不是要比你的那些亲卫胖上不少?”

“要我看啊,朝廷应该鼓励百姓多养牲畜,提供肉食供人食用,这样才能让大明人越来越强壮,而不是一个个面黄肌瘦的!”

朱瞻基思索了一下摇头说道:“哪有你说的那么简单,我当然知道肉是好东西,但正如你所说,许多百姓饭都吃不饱,如何有多余的精力去饲养牲畜?”

苏泽伸出一根手指摇了摇,摇头晃脑道:“此事也不难,只要朝廷放开限制,不再禁止屠杀牛,自然有人会想着去饲养牛了,除了能卖出去种地,还能卖肉,如今没什么人去大规模养牛是因为朝廷不准吃牛肉,吃也敢偷偷吃,一旦朝廷放开了限制,准许一些人养牛,贩卖牛肉,只是不能宰杀农户的耕牛,自然会有逐利的商人去大规模养牛了,不但能供应牛肉出来,还能租给农户耕地,好处多多啊!”

“恕我直言,朝廷还是太保守了,咱们那个吏部尚书虽然做的不错,这些年为朝廷省下来不少银子,可不但要节流,还要开源才行,不能只是想着保护牛,禁止吃牛肉,而是要想办法去养更多的牛。”

苏泽摇头不已,这就是典型的小农经济思维作祟,只想着如何节流,却从未想过去开源,禁止吃牛肉没啥用,还不是有人偷偷吃,还不如放开了限制,鼓励大家去养牛,禁止屠杀耕牛即可,养的牛多了,租借给农户,农户再拿去耕地,耕地的这些年还能帮着养牛,等牛老了还能杀了取肉,怎么看怎么划算。

朱瞻基细细咀嚼着口里的牛肉,一边思考苏泽所说的是否可行,良久朱瞻基才说道:“你想的太简单了,我大明重农抑商不是没理由的,商人贪婪这个你知,我知,若是放开了口子,必定有人铤而走险将耕牛宰杀充当肉牛。”

苏泽点了点头,这个他倒是没否认,他也知道商人贪婪,对于商人来说有奶便是娘,指望他们有良心是不可能的。

“这个倒是个问题,不过也没什么,正是因为商人贪婪,朝廷的作用才会体现出来,只要朝廷管制好他们,一切都不是问题,你若是不信,就在西山试验一番,明儿我就去交易中心成立一个养殖基地,去筹募资金!”

“名字我都想好了,就叫皇家养牛基地,朝廷那边派人监管即可,其他的不管,养牛的事交给商人就好了”苏泽一拍大腿,眼睛发亮。

这个法子好啊,去交易中心筹募资金啊,只需要监管得当就可以了,朝廷是干嘛用的,不就是充当裁判的吗,就不信真有不怕死的敢在朝廷的眼皮子底下兴风作浪。

眼见朱瞻基还在思索,苏泽继续道:“可以试试,我一直都认为朝廷的作用是监管和引导,只要处理得当,明年就能多出一大批牛来,我清风县那几千头牛可不是一下子就这么多的,而是这几年下崽子下出来的,今日我们吃的牛都是老牛罢了,小牛犊子还养着呢!”

朱瞻基犹豫半响,吃了口牛肉进去,慢条斯理道:“可以试试,就在西山试试好了,若是不妥即时叫停即可。”

“行,明天我就让底下人去筹备,准备工作还是要做好的,要做就得做好,还有,你不要对商人太有偏见了,在我看来朝廷其实有些矫枉过正了,只注视农业,不注重商业,还想方设法的压制了商业,此举甚为不妥!”苏泽此时也吃饱了,刚好谈到这里索性再和朱瞻基谈谈商人的作用。

“有何不妥?”朱瞻基皱眉问道。

苏泽敲了敲桌子说道:“不妥有很多,朝廷不能一味的因为商人贪婪就压制商人,实际上商人的作用很大的。”

“举个例子,你要知道清风县的土地其实是种不出来粮食的,这几年上交朝廷的赋税都是通过银子买来的粮食,而这银子是收取商税而来的,若是商业发达了,光是收商税就能收一大笔银子,我看朝廷似乎不重视商税,虽然定下了商税却没多少人交,这很不妥,商税不但要收,而且还要收重税,赚的越多的收的就越多!”

“设置一个免税的标准,每年利润多少以下的不收税,超过的开始收取超过标准的利润的税,这样不但能收取足够的商税,还能保证一些小商贩的利益,不至于让他们没了活路,还是和之前一样的道理,赚的多的多交,赚的少的少交,平衡一下豪商与小商贩之间的利益。”

“商业越发达,朝廷能收取的商税就越多,所以朝廷不仅不能压制商业的发展,而应该去鼓励!”

“其次,商人虽然贪婪,但他们能起到的作用也很大,比方说,北方粮食不够了,朝廷大可以求购,商人看到了其中有利可图自然会想办法从别处运粮而来,只要设置一个保护价,不准商人坐地起价,自然就不需要朝廷再去动用人力物力去四处运粮了,省了不少功夫!”

“知道朝廷担心的是什么,担心商人贪婪无法控制,但是别忘了,朝廷是有兵马的,如今又是天下太平,胆敢有违法乱纪的商人,朝廷直接下狠手,杀鸡儆猴,严明法度,谁敢违法乱纪直接重惩,想必没多少人愿意冒着掉脑袋的风险和朝廷作对!”

“再者,成立监察机构,严厉禁止官商勾结,敢勾结的直接拿下,抄没家产,重惩重罚之下,必有奇效!”

苏泽也没有一味的去抬高商人的地位,商人贪婪是事实,他自己也算是一个商人,自然知道其中利害,但只要朝廷监管得当,重惩重罚,禁止官商勾结,不给商人任何权利,一切都可以迎刃而解。

把不听话的商人都杀了,剩下的不就都老实了?

是的,苏泽想的就是如此简单,乱世用重典,暂时不能对儒学读书人下手,还不敢拿商人开刀?

杀读书人朱棣会顾虑,害怕惹起朝野非议,天下动荡,杀商人可就没那么严重了,这年头除了苏泽还有谁会替商人说话?

士农工商是大明开国就定下来的,商人的地位还没有农户高,苏泽这可是在为商人谋好处,若是谁敢叽叽歪歪,动歪心思,直接挖个坑埋了。

读书人地位高,儒学传承上千年,读书人还喜欢抱团取暖,杀商人可就没那么多顾虑了,苏泽压根不在怕的,就不信有人敢不怕死和朝廷对着干。

真有人不怕死,杀几个也就怕了,这和对付读书人是两码事,杀商人其他商人不仅不会兔死狐悲还会拍手叫好,因为少了人分市场了,这个时代的商人就是如此短视,巴不得一家独大,形成垄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