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大明:三朝帝师,从永乐开始 > 第一百六十四章:世道还是那个世道

除了借牛给农户们,还有其他的惠民政策也一一施行了下来,王队长等众人的情绪平缓了一下又宣布了一个好消息。

“除了牛之外,生产队还会借给咱们小豚崽,每家每户都可以去生产队领一头豚崽,养大了可以卖给生产队,只需要还上小豚崽的钱就可以了,不想卖想留下吃肉的也行,但杀了豚之后得还生产队两条豚大腿,剩下的就是咱们自己的了!”

豚肉其实也就是猪肉,古代,豚的意思是小猪,豕的意思是大猪,这里苏泽为了避讳朱家皇室的名讳,一律称呼为豚,杀猪听起来和“杀朱”一样。

朱棣可能不在乎,大明也不怎么兴文字狱,但能避讳还是避讳的好,万一有人上纲上线,扣苏泽一顶想谋反的帽子也麻烦。

苏泽主打的就是忠君爱国的人设,自然不愿意留下把柄被人诟病,那是严谨到了咬文嚼字的地步,压根不给其他人上纲上线的机会。

没有阉割过的猪肉其实并不好吃,没有进行过阉割,等到了性腺发育成熟之后,猪就会分泌出一种非常难闻的膻味,而且这种气味很难通过烹饪去除掉。

在这个时代只有那些穷的吃不上肉的穷人才会吃猪肉,有钱人可选择的肉类多了,根本不需要选择难以祛除膻味的猪肉。

倒不是说没阉过的猪就不能吃了,而是吃一顿猪肉往往需要很多香料用以祛除膻味,那么多香料比猪肉本来的价值都要高了。

对于有钱人来说,可选择的肉食有很多,与其花大功夫去想着祛除猪肉的膻味,那么为何不换一种肉吃呢,不能吃牛肉还有鸡肉,鸭肉,鱼肉,可选择的实在太多了。

而对于穷人来说,想吃个猪肉,还得去花钱买各种各种样的香料,香料比猪肉都要贵了,性价比太低了。

东坡肉就是因为苏东坡谪居黄冈的时候,当地猪多肉贱,才想出这种吃肉的方法,可这种法子也只能有钱人才会用,寻常人家根本舍不得花那么钱去买香料。

苏泽在清风县的时候因为馋就将阉猪的法子给传下去了,为此还专门找了一个祖上是给太监割那玩意儿的人,专门负责阉猪,时至今日,阉猪技术已经非常成熟了,被阉割过的小猪崽存活率已经可以高达七成以上了。

加之苏泽在清风县鼓励百姓自己创业,一些在工厂里赚到银子的工人也会从工厂出来自己创业,而其中就有养猪场。

清风县街道上就有不少猪肉铺子,西山这里自然也就有了猪肉铺子,过年的时候家家户户由于苏泽送福利,给家家户户都分了一些猪肉,西山这里的人也都尝过了阉割过的猪肉,所以猪肉在西山已经得到了大众的认可。

现在西山这里的人都知道猪肉可以吃,不但可以吃,还很好吃,不需要多复杂的调料,直接一锅炖都行,这些农户虽然平时都在田间地里劳作,可闲暇时也会去商业区那边采买一些东西,自然也知道了猪肉的价格不菲。

一听到可以养猪,晒谷场上的农户们顿时又欢呼雀跃了起来,他们有些人在没来西山之前也养过猪,不过他们养的是那种没有阉过的猪,肉不好吃不说还卖不出去,如今听到可以养猪,这就相当于又多了一条财路,如何不让他们高兴?

虽说这是借的,到时候要还,可想想也知道是他们赚便宜了,猪养大了卖出去还合作社的猪仔钱绝对还能剩余不少钱,留下来自己吃肉也只是少了两条猪大腿,少了两条猪大腿,那不还有那么多肉在呢嘛,所以怎么看都是他们赚了。

至于养猪要消耗粮食也不是什么大问题,猪是杂食性动物,散养都可以,能消耗多少粮食,大不了就幸苦一点去打猪草好了。

以前不养猪是因为无利可图,养猪还不如养羊,可如今有利可图,自然有人愿意去养的。

不但会养,一旦发现养猪真的能赚钱,那么来年兜里有钱了多养些也不是不可能的事情,甚至是必然的事情。

苏泽就没打算从农户们手里赚多少钱,目的就是为了让他们富裕起来,日子好过些,顺带丰富一下农副产品。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与其给他们银子还不如给他们找几条能够致富的路子,让他们能凭借自己的双手换取财富。

在大明其他地方不可能,因为有人趴在他们头上吸血,可在西山,这完全是可行的,因为苏泽不打算也不想剥削,压榨他们,更多的是想互惠互利。

农户们种出来粮食,养出了猪,合作社收购了他们手里粮食和肉,转手再卖出去,可以从中谋利,农户们也从中获得了财富,朝廷再通过从合作社收取商税,也能从中获利,完全是互惠互利的模式,而不单单只是一味的上层压榨,剥削下层。

给别人干活和给自己干活是不一样的,给别人干活也许会有人偷懒,消极怠工,可给自己干活要是不努力,饿死了也活该,怨不得谁。

没原始资本没关系,苏泽可以借给他们,没钱养猪,可以先养,卖了换钱再还钱,没钱买种子也没关系,可以先种下去等收获了再还钱,苏泽这算是仁至义尽了,做到了他能做的一切,也不怪西山这里人都说苏泽是大善人,这活脱脱就是一个善财童子嘛!

当然,苏泽自己不那样认为,他觉得他是在劫富济贫,这钱也不是他自己的,他散什么财?

借给农户们的买种子的钱,都是京城里那些达官显贵们“友情”赞助的。

除了可以养猪,王队长接下来又说了,还能养鸡,养鸭,养鱼,都是借的,到时候有钱还钱,没钱就拿养出来的鸡鸭鱼抵账。

王队长一边宣传合作社的惠农政策,一边胡吹这些政策有多好,总之就是鼓励第三生产队的人努力点,努力就能过上以前做梦都不敢想的好日子。

二狗子往地上吐了口唾沫,骂骂咧咧的说道:“俺以前以为天底下所有当官的都一样,朝廷也不行,眼里只有那些达官显贵,瞧不起咱们这些泥腿子,那些狗日的只知道骑在咱们头顶上作威作福,没事就来咱们家里打秋风,从来都没有管过俺们的活路,来了西山才知道,这天底下当官的也不是都一样。”

“至少苏东家不一样,这天底下哪里去找苏东家这样的大善人,咱们没吃的,立马就有合作社的人送粮食上门,虽然是借的,以后要还,但也没不管咱们不是,好歹有条活路!”

“去年年底那场大雪,俺们那地方当官的一个没看见,别说送粮食了,一碗稀粥都没看见,要不是来了西山,俺们一家还真不知道怎么活下去。”

二狗子这话引起了不少人的共鸣,能拖家带口背井离乡来西山谋生路的自然都有自己的故事,无非就是在乡下老家活不下去了,又遭了灾,没了活路才会想着来京城试试,好歹朝廷还会给碗粥。

“就是,那些狗官都该杀,听说上次朝廷一口气抓了好几个官,其中就有俺家那边的县令,听俺老家的人说,朝廷去抄家的时候,从那狗官家里抄出来了好几屋子的粮食!”

“要是苏东家这样好官再多一些就好了,咱们的日子也不会那么难过了,可恨京城那些读书人还在整日骂苏东家,都该杀!”

“可不是,上次俺还在西山看到有读书人说咱们东家误国误民,是奸臣,佞臣,气的俺上去就给了他两拳!”

“打的好,可惜俺不在,不然俺打死他!”

群情激愤,不少人愤愤不平,都在为苏泽打抱不平,他们也不懂什么大道理,可他们知道苏泽是一心一意为他们着想的,大家伙的日子也是来到了西山才好起来的。

眼瞅着日子越过越好了,谁也不想回到以前那种饭都吃不饱,整日担惊受怕的日子了。

在其他地方骂苏泽还没什么,苏泽自己本人都不会当回事,充其量派人去砸对方玻璃,可在西山骂苏泽那可是真的要出人命的。

具体情况参考清风县,余佳当初去宣旨让苏泽离开清风县都差点被打死,若是有人敢在清风县骂苏泽,那就别想活着离开清风县了。

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以前他们不知道大明还有这么好的地方,觉得天下乌鸦一般黑,可如今来了西山才知道,原来不一样,太不一样了,比起以前的苦日子,他们更喜欢现在的生活。

谁要想让他们去过以前那种苦日子,那就要问问他们的拳头答不答应了。

上次有几个读书人来西山,就当着众人的面骂苏泽,结果差点没能出得了西山,还是苏泽手底下的人出面拦住了才没出事,那几个读书人也没落着好,回京城的路上还被套了麻袋,自那之后就没什么读书人敢来西山骂苏泽了。

王队长见场面不受控制,气的跺脚,面红耳赤的吼道:“安静,安静,干嘛呢,要造反?”

“一个个活的不耐烦了敢妄议朝政,脑袋都不想要了?”

“骂几句得了,还动上手了,知不知道打读书人是要吃板子的?”

“东家如今是陛下身前的红人,老子警告你们,可别给东家惹麻烦,要是东家因为你们被陛下问责了,老子饶不了你们!”

那些没读过书的农户们不懂,都只是在瞎起哄,可王老头是读过书的,懂的也多些,加上西山现在有一种叫报纸的刊物,叫做西山日刊,里面也会记录一些西山的新闻,所以他是知道一些情况的。

报纸上严厉批评了这种违法乱纪的行为,可见东家是不喜欢这种违法乱纪的行为的。

在大明,打读书人那可是要吃板子的,他还真怕给苏泽惹了什么麻烦。

骂过了之后,王队长又安抚道:“朝廷是想着咱们这些老百姓的,只是陛下被奸臣给蒙蔽了,所以咱们以前的日子才不好过,现在有了东家在,日子都好起来了,一个个的说话都注意点,别给东家惹麻烦,要是没了东家,咱们可就要回去过苦日子了。”

顿了顿,见农户们都安静了下来,王队长这才松了口气,这次合作社的会上,也专门强调了这个问题,绝对不能再发生上次当街殴打读书人的情况,朝廷自有法度。

当然,散会的时候王队长旁敲侧击的问了一下合作社的工作人员,说不当街殴打,私下套麻袋的要怎么处理?

当时社长意味深长的对他说了一句,“别被抓到就行”,让他有些迷湖。

合作社社长也是苏泽手底下的人,自然也见不得有人说苏泽坏话,可问题是苏泽早就有言在先,不准任何人破坏朝廷法度,抓到了重惩,决不轻饶,所以即使是他很想打死那些说苏泽坏话的人,但他也不会鼓励大家去做这种违法乱纪的事情。

在法律不健全的古代,很多人对朝廷律法其实缺少认知,一个个的大字都不识几个,说句不好听的就是文盲,苏泽要是不加以管束,不知道会闹出多少人命来。

再者苏泽也不想纵容这种违法乱纪的行为,所以才会约束手底下的人。

苏泽可以理解百姓们拥戴他的心情,可朝廷自有法度,滥用私刑是不可取,也是不提倡的,万一打死了人,是抓起来还是不抓?

无论在什么时候,打人杀人都是不提倡的,无论初衷为何,都绝不姑息!

所以才有了社长私底下那么一句“别被抓到就行。”

换言之就是不提倡这种行为,但你要真做了,不被抓住还好,抓住了可就要依法办理了。

不过这就不和大家伙说了,免得惹出了什么麻烦,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看来这次当街殴打读书人还是对东家有一些影响的。

“好了好了,不许私底下妄议朝政,不许滥用私刑,这是西山的铁律,这件事就这么过去了,接下来要说的事情是关于读书识字的事情,接下来每七天,除了行动不便的老人,所有人都要去学堂上课,到时候要点名的!”

扫盲一直是苏泽十分重视的事情,有鉴于农户们平时也忙,腾不出时间去上课,所以才有了七天去上一次课的情况,不求他们多有文化,可起码得识字吧?

王队长这话一出,全场哗然,顿时有人开口道:“咱们又不考科举,去上课干嘛!”

“就是,平时地里的活都忙不完,根本没有时间去上课嘛,东家这是要做啥子?”

“娃娃们读书识字就行了,俺们年纪都大了,再去读书图啥子嘛!”

王队长忍不住怒喝道:“安静,安静,不考科举就不用识字了?”

“这是东家的吩咐,那些工人也要去上课,东家也知道大家平时都忙,所以才让大家七天腾出半天去上课,能耽误你们多少时间?”

“再说了,娃娃们都会写自己的名字了,你们还大字不识一个,合适吗?”

虽然是苏泽的命令,是强制性的,但还是有很多农户表示不理解,在他们看来识不识字的也没那么重要,由此可见全民普及教育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王队长也是无奈,在他看来读书识字还是有很多好处的,不提别的,就说他自己不是就因为读过书才捞了一个队长的位置嘛,每个月还能从合作社领一笔津贴,可显然其他人不这样认为。

好在苏泽早就料到了这种情况,在清风县的经验起到了作用,他早就有了计划。

王队长眼见场面无法控制了,放出了一个重磅消息:“去上课的,上完课都可以领一碗小米,通过考核还有奖励,不白让你们去上课!”

这个消息一出,农户们顿时安静了下来,也不再嚷嚷着腾不出时间了,有人心里开始盘算起家里有几个要去上课的人了,能拿多少小米了。

和这些“愚昧”的农户们讲再多读书的好处都没用,你得拿出他们看得见的好处才行,归根结底还是封建社会下的大环境造就出来这样的风气。

王队长无奈的摇了摇头,心中说不出来是什么感受,不知道是觉得这些不肯去读书的农户们可悲,还是觉得他自己可悲。

想当初他为了读书识字不知道花费了多少钱粮,如今读书识字还能有钱拿,只能说是世道变了。

想了想他自我否定道,不能说是世道变了,世道还是那么个世道,只是西山这里和其他地方不一样了。

这个读了几十年书只考上童生的老人弯腰拿起了地上的灯笼,借着灯笼的微光形单影只的走出了晒谷场,口中哼起了不知名的歌谣,依稀记得是他从某本书上看到的曲子,那本书早就被他卖了换钱了,可书上的曲子过了这么多年还是让他记忆犹幸。

年少时为了买本书要勒紧裤腰带过日子,捡到一本杂书都会如获至宝,因为上面虽然没有圣人经典,但是上面有字啊.......。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