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大明:三朝帝师,从永乐开始 > 第一百六十五章:皇帝的早餐

王老头提着灯笼走了之后,晒谷场上的农户们也三三两两的拎着小板凳各回各家,各家纷纷开始大声呼唤还在外面疯玩的孩子,忙碌的一天就此结束了。

天色已经全黑了,若不是晒谷场上还点着一堆火堆,几乎到了伸手不见五指的地步了,朱瞻基一直等到农户们都走完了之后才缓缓站起身来,使劲的跺了两下脚。

蹲的太久脚都蹲麻了,不是他不想走,而是他没照明工具走不了,好在刚刚被赶走的余佳十分贴心的举着火把找了过来。

“殿下.......”余佳举着火把来到朱瞻基身侧,轻声喊了一声。

朱瞻基看着余佳没说话,只是沉默的紧了紧身上的大衣,心情有些复杂。

那些农户们忘记了他,余佳倒是没忘记他,朱瞻基竟有些感动,就是不知道他没了皇太孙这个身份,余佳还会不会如此忠心了。

今天在西山的见闻让他觉得有些气馁,比起苏泽来他差的太多了,没了皇太孙这层身份,他好像什么都不是,反观苏泽则不然,即使没有朝廷的身份,想必苏泽也一定会得到很多人的拥戴吧。

在清风县的时候这种感觉倒是不太深,主要是因为他觉得是跟着苏泽时间久了,清风县人才会如此信服苏泽,可今日西山一行让他知道不是这样的。

苏泽虽然平时有些不着调,可关键时刻还是靠得住的,百姓们心中也有一杆秤,知道跟着谁能过上好日子。

他倒不是嫉妒苏泽如此得民心,而是在反思自己的不足,苏泽在摸爬滚打当中成长,他也潜移默化在成长。

也许苏泽说的对,他真的应该放下身段亲自去体验一下民间疾苦。

念头万千,朱瞻基轻声吩咐道:“走吧,去镇国卫,天色不早了,今儿就不回京城了,在镇国卫歇一晚。”

说完,朱瞻基自顾自的迈动脚步,他要是没记错的话他虽然不怎么去镇国卫,苏泽是给他留了住的地方的,今天倒是可以派上用场了。

余佳见朱瞻基兴致不高也不敢多言,举着火把小心翼翼地为朱瞻基照明,主仆二人一路沉默进了镇国卫军营。

在镇国卫军营门口的时候还险些闹了误会,守门的军士不是白天那几个值守的,因此没有认出朱瞻基来,误以为是来袭营的贼人,差点直接把朱瞻基和余佳给拿下了。

镇国卫的日常操练就包括夜袭,自然警惕性非常高,没有任何人可以无声摸到军营附近,更别说摸进军营了。

没办法,警惕性不高不行,刚开始操练那几天他们可是吃够了苦头,苏泽那个大恶人安排了人夜间袭营,大晚上的冲进去就是一阵闷棍,弄的镇国卫上下苦不堪言,次数多了,有了经验之后,自然警惕性就提上来了。

好在余佳取出了东宫的牌子,军营里的柳溥等人闻声赶来才没闹出误会,这下子朱瞻基心情更加复杂了。

一方面是高兴,镇国卫这支才组建了没几个月的卫所如今已经今非昔比了,军纪方面比得上那些老兵了,不再是花架子了。

另一方面则是有些失落,觉得错过了太多,并没有看到镇国卫的成长,这还是他的亲军,结果他却不闻不问,这几个月只来了一两次,全靠苏泽帮他操练,管着这上下几千号人。

苏泽今晚并没有回镇国卫,而是在矿上住下了,朱瞻基也没心情和柳溥等人说什么,领着余佳回到了苏泽给他安排的营帐中。

镇国卫如今已经走上了正规,他一个门外汉就不指手画脚了,不过他回到营帐中也没有休息,而是让人取来了纸笔,写下了今日在西山的见闻,其中包含了一些他自己的感悟,准备明天回宫之后和朱棣说说。

这一晚,朱瞻基彻夜难眠,躺在床上翻来覆去,横竖睡不着,脑海中全是白天在西山的所见所闻。

而这一晚上也不只有朱瞻基一个人睡不着,还有另一个人也同样睡不着。

这人不是苏泽,苏泽早就睡的和猪一样了,他是很注意睡眠的,用他的话来说那就是早睡早起身体好。

这年头没什么娱乐活动,要是在家里还能和苏幺幺玩玩小游戏,可在矿上全是男人他也没什么心思玩了,处理完矿上的事情早早的就睡去了。

睡不着的是朱瞻基那个愚蠢的弟弟,朱瞻基虽然没回宫但也差人回去通报了一声,加上太子和太子妃对朱瞻基管束不严,也习惯了朱瞻基留宿宫外了,可朱瞻墉就没那么好的待遇了。

由于朱瞻基没有回京城,自然也就没人领朱瑞澄和朱瞻墉回宫了,朱瑞澄还好,毕竟年纪大些,要懂事些,天还没黑就要回宫了,可朱瞻墉那个熊孩子出了宫就和没了缰绳的野马一样,四处撒欢。

朱瞻基和苏泽在庄子里还好,有人管着他,可朱瞻基和苏泽前脚刚走,朱瞻墉那熊孩子就去庄子上撒野了,大冷天的还要下河抓鱼,他的侍卫也不敢管他,朱瑞澄的话他也不听,活脱脱一个被关坏了的熊孩子。

苏泽的人因为顾及他的身份,也不敢管他,顶多看着他点,保护他,可拦不住他要干嘛。

到了回宫的时辰,朱瞻墉那是打死不回宫,急的朱瑞澄都快哭了,无奈之下只能先回了宫告诉了太子和太子妃。

太子和太子妃可没那么好说话,一声令下就让人去庄子里把朱瞻墉抓了回来,抓回来就是一顿打板子,把熊孩子打的哭的死去活来,口中直喊大哥,姐夫救命。

可惜没人来救他,苏泽和朱瞻基还在西山呢,就算苏泽在也不会救他,说不定还会拱火,熊孩子讨厌死了,就该打。

狗东西那是吃不了都要兜着走,即使都要被抓回宫了,还不忘苏泽弄出来那些稀罕玩意儿,那是一股脑打包带走了,一个都没给苏泽留下。

打个比方,那就是亲戚家的孩子来你家玩,他倒是没弄坏你珍藏的手办,可他却一股脑打包带走了,你说该不该打!

大晚上的,朱瞻墉撅着个屁股爬在床上,口中哼哼唧唧的,心中却在琢磨还有没有机会出宫玩,这宫里他实在是呆腻了,还是外面好玩。

庄子里那些和他同龄的孩子一个个的说话又好听,还都有本事在身,他超喜欢那里的,可惜的是他们也要上学,没多少时间和他一起玩。

他就想不明白了,为什么庄子那些和他同龄的孩子为什么那么爱读书,一个个的放了学摸了会鱼就要回去做功课了,都不用父母催促的,很是自觉。

读书不是很幸苦吗,他巴不得不用读书做功课,为什么那些同龄人却那么喜欢读书和做功课呢。

年纪还小的朱瞻墉并不明白,他所厌烦的却是别人梦寐以求的,他生来就住在罗马中心。

他不读书也没关系,成年之后受封就可以出去当一个郡王,等到了太子上位他就成了亲王,一辈子衣食无忧,锦衣玉食。

可那些庄子里的孩子不行,他们不读书一辈子都改变不了自己的命运,读书对他们来说是一次改变命运的机会,他们需要把握住这次机会。

不读书只能跟着父辈们一起种地,可读了书就算不做官依然有很多可以选择的机会,可以去做账房,也可以去教书先生,可以从事省力一些的活来维持生活。

其实那些庄子里小孩子也不懂,可他们父母是这样嘱咐他们的,他们父母又是听住宅里的人说的,所以他们都信了,因为那是苏泽说的,是他们东家说的。

读了书,识了字就可以去东家的产业工作,一个月拿好几两银子,比种地好太多了,即使现在东家慈悲,不收这些农户租金,可父母总是希望自己的后代能过上比他们更好的生活的。

也许他们要求有些严格了,不好好读书还会揍自家孩子,可他们内心还是希望自己的孩子能过的好一些的,初衷都是好的。

也许孩子们会心生怨怼,不理解大人们的想法,可等他们成年之后才会知道,父母只是想让他们过的好一点罢了。

就如西山那些农户们一样,让他们去读书识字他们会担心误了地里的农活,可让孩子去读书,他们是愿意的。

不收学杂费,不收书本费,包吃都是次要的,而是他们看到了孩子读书的好处,读了书就有了出人头地的机会,不用跟他们一样只能在地里刨食。

可怜天下父母心。

朱瞻基还没想透这一点,他仍疑惑为何那些农户愿意送孩子去读书,自己不愿意去,尚要有人给他解惑。

一夜辗转难眠,到了天明时分,朱瞻基一大早早饭都没吃就匆匆回到了京城了,回了京城之后没回东宫,而是进了宫。

皇宫中,朱棣早就起了,作为马上皇帝,他很注意饮食健康,和时间管理,早早的就起来打着他自己创造的拳法活动筋骨。

活动完了筋骨,旁边伺候的太监宫女立马端来了洗漱的毛巾和水盆,擦完了身上因为运动出的汗,朱棣才慢悠悠的前往了乾清宫,开启了他作为皇帝忙碌的一天。

即使是很多奏折都交给太子帮忙处理了,乾清宫的桉牍上还是摆放着不少的奏折等着他处理。

都是内阁和太子无法定夺的奏折,才会呈到他面前批阅,无非是这里糟了灾要拨款,那里又有灾要拨款。

之前苏泽还在说大雪之后必有大水,这不就来了,如今的大明说是四海承平,其实远远算不上盛世,能摆放在朱棣面前的奏折终究只是少数,更多的奏折是到不了朱棣身前的,就算到也不知道是什么时候到了。

可能朱棣看到奏折的时候,奏折上汇报的消息已经失去了时效性,就比如大明最南边糟了灾吧,等奏折到了京城都是好几个月后了,再等朝廷这边皇帝批阅答复了下去,圣旨再转回去,大半年都过去了,黄花菜都凉了。

遇到了能干的官员还好,起码不会看着治下百姓去死,遇到了那些不管事的官员可就糟了。

御桉上除了摆放着奏折,还摆放着一碗粥和几碟咸菜,乍一看有些寒酸,皇帝就吃这个当早餐?

实则不然,里面大有玄机,粥自不去说它,用的都是精挑细选出来的贡米,那咸菜也是有讲究的。

有了辣椒之后,腌萝卜,辣白菜等辣椒腌制的咸菜自然也跟着出来了,如今在苏泽开的火锅店里就能吃到,暂时不外售,全天下独一份!

那既然是苏泽弄出来的,他倒是没献殷勤送进宫,主要担心朱棣摆架子瞧不上嘛,可朱瞻基是能吃到的,他尝过了之后觉得味道不错就带了不少回东宫。

东宫这边太子妃又是回来事的,又送进了宫里,上次王贵妃取出来给朱棣喝粥的时候吃,朱棣尝过之后就爱上了这辣椒腌制的咸菜,一顿不吃还觉得有些不尽兴。

军伍之人本就重口味,喝的下烈酒那自然吃得了辣,不但如此,朱棣还嫌弃苏泽送来的不够辣,直接差人上门去问苏泽要配方了。

皇帝都要了,苏泽还敢不给吗,所以宫里如今是不缺腌萝卜,辣白菜这些下饭咸菜的,还别说,这玩意儿在宫里还挺受欢迎的,不但朱棣爱吃,那些妃嫔也很爱吃。

不过宫里吃的咸菜也不一般,用的萝卜也好,白菜也好,都是精挑细选出来的,硬要较真的话就是品相要比火锅店卖的要好不少,端的是一个色香味俱全。

毕竟火锅店卖这玩意儿也只是宰冤大头的,不整科技与狠活是因为没那个条件,还能卖多好的出去不成,卫生没问题,腌制的时候没上脚已经是苏泽良心了,再要求色香味俱全那就有些说不过去了。

就特么一两银子一碗的腌萝卜,难不成还要整个国宴水平的出来?

虽然这一两银子一碗的腌萝卜明摆着是要宰冤大头的,成本充其量也就几十文钱,真不贵。

就这还是因为是冬天,没有新鲜的萝卜白菜,只有大棚种植的,要是寻常时候,成本还能更低。

苏泽赚是赚了不少,这都不算暴利了,而是明抢,可这也不是那些冤大头提要求的理由。

做生意嘛,可不就是能赚多少赚多少,还有人嫌钱多不成?

一个愿打一个愿挨,你情我愿的事情,那些冤大头,有钱人,达官显贵就爱这一口,没别的原因,因为他稀罕啊,除了火锅店,其他地方吃不着,天下独一份,要的就是图个新鲜和稀罕,多花点银子他们也乐意,真要太便宜了他们还嫌掉价呢。

物依稀为贵,越稀有越值钱,再加上这是垄断的,全天下独一份,白菜萝卜不稀罕,稀罕的还是辣椒。

卖一两银子在苏泽看来真不算贵了,有好这口的自然会愿意当这个冤大头的,要不是实在不合适卖高价,苏泽那黑透了心的,能卖的更贵。

不过这也只能赚点小钱,赚大钱是不指望的,这玩意儿再稀罕也只能割一茬有钱人的韭菜。

想要赚更多的钱还是只能走薄利多销的路子,听说过炒房,炒地的,可没听说过炒咸菜的,苏泽真丢不起这个人。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