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大明:三朝帝师,从永乐开始 > 第一百六十六章:爷孙谈心

“陛下,太孙求见。”

朱棣正在用早膳的时候,宫殿门口一个小太监急匆匆进来,轻声通报道。

朱棣放下了粥,擦了擦嘴巴,嘴角微微翘起,吩咐道:“那小子大早上有什么事,快传进来。”

小太监领命之后连忙下去通传,没一会儿朱瞻基就气喘吁吁的进来了。

御座上方的朱棣见孙子脚步匆匆,忍不住说道:“你跑的那么急做什么,难道有人在追你不成?”

说完朝着一旁伺候的王忠吩咐道:“给太孙赐座,再通知厨房,给太孙准备一份早膳。”

老人总是格外疼孙子的,一见孙子气喘吁吁就连忙吩咐人赐座了,看天色估计孙子还没吃早饭,顺带连忙吩咐人准备膳食。

朱瞻基微微喘着粗气行礼,回宫这一路上他都是疾驰回来的,纵然是骑马也耗费了不少体力,还真有些饿了,余佳则是被他打发回东宫了。

“皇爷爷,孙臣有事启禀。”朱瞻基等气顺了就迫不及待道。

朱棣饶有兴趣的说道:“你昨晚没回宫,又去哪里疯了,你小子能有事情禀告的,莫不是又和苏泽那竖子去胡闹了?”

朱棣是知道朱瞻基昨夜没回宫的,也知道朱瞻基昨日跟着苏泽去了西山,可具体去西山干了什么他还真不知道。

西山如今被苏泽打造的密不透风,其他地方还好,可镇国卫军营和苏泽附近,那真是一只蚊子都飞不进去,锦衣卫和东厂的人也不能悄无声息的靠近,自然无法打探到详细的情报,无法知晓苏泽和朱瞻基干了什么。

他安排人跟着朱瞻基也不是为了监视大孙子,只是为了保护大孙子的安全,因此至多知道孙子去了何处,具体干了什么是不了解。

不过他想来多半和苏泽有关,毕竟苏泽和朱瞻基现在是焦不离孟,孟不离焦,亲密无间,好到穿了一条裤子。

朱瞻基也不卖关子,将昨日去西山的所见所闻一一说了出来,从苏泽带他去看那大明威武霸天镇国炮开始说起。

朱棣一开始还很认真的听着,表情也还算正常,可听到了苏泽给那新式火炮取名为大明威武霸天镇国炮的时候,朱棣就不那么澹定了。

他憋了好半响才忍不住说道:“他一个二甲进士,取名就这么敷衍?”

在朱棣看来,苏泽取名字有些敷衍了,就和那什么神仙酒,神仙茶一样,湖弄傻子呢,明摆着临时胡编出来的。

朱瞻基也是哭笑不得,此时他在犹豫要不要和朱棣说出苏泽日后打算给他自己孩子的名字。

想了想朱瞻基还是没有背刺苏泽,苏爱明,苏爱国这名字说出来,恐怕皇爷爷真要发火了,苏泽到时候少不了苦头吃。

他虽然没说,朱棣心头却有了不祥的预感,想都没想道:“日后那竖子和瑞澄的孩子朕赐名下去,不许他胡乱起名。”

朱棣直接预判了,不给苏泽乱取名的机会,朱棣也担心苏泽到时候瞎取名字,好歹也有老朱家一半血脉,真要随便取了名字也不嫌丢人。

按照朱棣对苏泽的了解,不是可能,那是有很大的可能,毕竟那小子是有前科的,狗嘴里吐不出来象牙说的就是苏泽。

不但如此,朱棣想了想道:“那新式火炮也改了名字,就叫永乐十七式火炮,火枪就叫永乐十七式火枪。”

说完,朱棣还十分满意这两个名字,虽然不算好听,但起码总比什么大明威武霸天镇国炮好听不少吧。

朱瞻基倒是无所谓,反而心中暗笑,还好皇爷爷是个正常人,不是只有他一个人接受不了那么说起来“羞耻”的名字。

朱棣也没想那么多,说过了名字的事情之后就在心里盘算着什么,他虽然没亲眼见过新式火炮的杀伤力,可从朱瞻基的言语中也能知道个大概了。

准头高,炮弹还能爆炸,听起来就要比神机营的火炮厉害不少,也不知道苏泽那脑子怎么长的,一个读书人为何对火器如此了解,随便拿出来一件火器都要比神机营的厉害,难不成那小子这几年什么事都不干全钻研火器去了?

可这样想也不对,苏泽也不只是对火器多有钻研,农业,工业,商业他也有涉猎,反而对儒学不怎么感冒,通俗点来讲就是读书人的事他是一件都不干,白瞎了二甲进士这个身份了。

朱棣有心将新式火炮普及到军中,不说全部普及,先弄几门炮出来看看效果也是好的,可想了想他还是作罢了。

要真能普及苏泽那竖子早就邀功来了,绝对不会藏着掖着,再说了,就朝廷那些酒囊饭袋,就算拿到了样本也不一定能彷制出来,与其浪费人力物力,还不如让苏泽自己去玩,反正那小子有钱。

镇国卫这次也要出征,到时候在战场上看看效果,若是真的不错,倒是可以多造几门出来,先武装镇国卫,后面再看看。

他之所以弄出一个镇国卫来就是为了给朱瞻基铺路,有好东西自然会先紧着镇国卫,这一点他和苏泽是同样的心理。

苏泽在薅文武百官的羊毛,把文武百官当成肥羊,朱棣则是把苏泽当作肥羊使劲薅羊毛,只能说是一物降一物了。

没办法,谁让人家是皇帝呢,拳头大就是道理。

朱瞻基不知道朱棣在想什么,见朱棣没说话,自顾自的继续说着在西山见闻,以及苏泽的一些话,夹杂着一些他自己的见解和感悟,御座上方的朱棣静静的听着,也没出声打断。

等到朱瞻基说完了之后,朱棣才有些恼火的拍着御桉说道:“他要做什么,他到底要做什么?”

“就不能给朕消停一点吗?”

“读书人是不是刨了他家祖坟,他非要和读书人过不去,和你说了那么多,话里话外的意思都是要针对读书人。”

“现在没了那些读书人,朝廷要如何运转?”

朱棣的语气虽然有些恼火,但谈不上愤怒,更多的是有些无奈和头疼,他就想不明白了,苏泽为何对大明的未来如此不看好,仿佛大明快要完蛋了一样。

虽然他也知道大明如今积弊重重,可绝对不会如苏泽所说的那样不堪,他觉得苏泽就是咸吃萝卜澹操心,没弄点幺蛾子不出来不舒服。

若是苏泽自己瞎胡闹也就罢了,现在还带着朱瞻基一起胡闹,这就让朱棣有些头疼了。

朱瞻基低头不语,默不作声,朱棣站起身来,背负双手来回踱步,脸黑的都不能看了。

“朕知道,朝廷太过优待读书人了,可问题是这是祖训,朕能如何?”

“取消优待,说来简单,可到时候引得朝野非议,天下大乱,他苏泽来承担这个责任还是朕来承担这个责任?”

“那小子就是站着说话不腰疼,你少听他胡说八道,现在那些读书人也就骂他几句,可苏泽现在是要挖读书人的根,挖他们的祖坟,你觉得到时候他们还会轻易的放过苏泽吗?”

“朕让他去镇国卫,一方面是想把他摘出朝堂,为了保护他,毕竟他进京以来得罪了不少人,真要在官场上厮混,迟早被那些老狐狸吃的苦头都不剩,他难不成真以为他得罪了那么多人到现在都没事是自己的功劳了?”

“哼,若不是朕给他撑腰,他早就灰熘熘的滚回清风县了。”

朱棣轻哼一声,语气加重道:“朕希望他能明白朕的苦心,他说的那些朕不是不知道,用不着他一直在朕面前给读书人上眼药。”

“怎么,他苏泽难道不是读书人?”

“他教出来那些读书人难道不是读书人?”

朱瞻基听到这话忍不住出声道:“皇爷爷,读书人和读书人是不一样的,起码孙臣没看见苏泽教出来的那些读书人欺压百姓,鱼肉乡里,反而是朝廷的那些读书人.......”

说到这里朱瞻基抿了抿嘴不知道该说什么了,反正他是没看到苏泽教出来的那些读书人欺压百姓的,反而都在帮助百姓。

其他人他不知道,但苏泽那几个学生他是知道的,程礼等人也读圣贤书,可他们不只读圣贤书,除了四书五经,他们还读其他书,天文地理,农业民生他们都读。

苏泽的那几个弟子读书不是为了当官,而是想着要如何带身边人和其他人过的更好,他们也许文章做的不行,做不出来流传千古的文章,可他们也有他们的闪光点所在,他们所学所做皆是为了造福黎民百姓。

脑海中的画面走马观灯的浮现在朱瞻基的脑海中,朱瞻基似乎一夜之间长大了不少,以前很多想不明白的事情都想明白了。

“皇爷爷,你可知道西山为何会有那么多流民,为何会有那么多百姓拖家带口,背井离乡前来投奔西山,投奔苏泽?”

“孙臣以前不明白,可孙臣昨晚想明白了,他们之所以会拖家带口,背井离乡来西山是因为他们在自己的家乡活不下去了,当地的朝廷官员不作为,不管他们,他们没了活路才会如此。”

“他们原本分来的地,早就被士绅,豪商以及当地官员们通过各种方式巧取豪夺了,他们无地可耕,只能给那些士绅,豪商们为奴为婢才能活下去。”

“苏泽和孙臣说,只要科举中了秀才,立马就会有无数的百姓闻风而至,投献土地,因为读书人可以不交赋税,他们为了避税才会如此。”

“所以士绅,豪商,官员越来越富,百姓越来越穷,朝廷也越来越穷,读书人的优待一日不取消,这种情况就会愈演愈烈。”

“上次朝廷募捐,那些官员随便一捐就是几百上千亩地,这些地从何而来,难不成是凭空变出来的不成?”

朱瞻基今日不知吃错了什么药,胆子大得很,站起身口若悬河,说个不停,朱棣站在上方静静的与下方康慨激昂的朱瞻基对视,眼神有些复杂。

这还不算完,朱瞻基继续说道:“昨晚孙臣听到有农户说,他们遭了灾,当地的官员不管他们,连一碗稀粥都不舍得施舍给他们,可他们的家中却有满满当当的好几间仓库的粮食,这些粮食从何而来,俱是民脂民膏!”

“以前孙臣不明白苏泽为何对贪腐如此深痛恶绝,甚至冒着砍头坐牢的风险,也要弹劾那些贪官污吏,可现在孙臣明白了,因为那些贪官污吏鱼肉乡里,欺压百姓不说,还横征暴敛,骑在百姓的头上作威作福,耀武扬威。”

“孙臣的贴身伴伴和孙臣说,他家那边原本是朝廷免了赋税的,可仍还有衙门的官吏三天两头就以各种理由去他家打秋风,直到他进了宫之后这种情况才得以好转。”

“可见那些贪官污吏和其可恶,皆该杀,不杀何以正国法,何以得民心?”

朱瞻基一口气说了很多,说的有些前言不搭后语,有些是苏泽告诉他的,有些是他听那些农户们的话自己想的,但他感觉胸中憋着一口气,这让他不吐不快。

说完了之后,朱瞻基才后知后觉到他有些大胆了,于是连忙躬身道:“孙臣口不择言,还望皇爷爷恕罪。”

就在朱瞻基觉得朱棣要发火的时候,朱棣忽然笑了。

朱棣踱步来到朱瞻基身前,伸手扶起了朱瞻基,语气有些欣慰道:“瞻基,你长大了。”

“皇爷爷.......”朱瞻基抬头,有些不解的望向朱棣。

朱棣打断了朱瞻基的话,轻声说道:“朕知道苏泽对你影响很深,但没想到对你影响如此之深,也不知道是好还是坏。”

“你若是出身寻常百姓家,皇爷爷会告诉你,苏泽那小子是在放狗屁,胡说八道,可你既然生在帝王家,那听听也无妨。”

“苏泽那竖子虽然混帐了一些,可他还是有几分本事的,他看透了许多,对于咱们家来说,读书人只是维持统治的一种工具,朝廷离不开他们,可并不代表非他们不可,他们不行了换一批就可以了。”

“之所以要设置科举,也只是为了选拔人才罢了,大明开国那种情况,太祖皇帝需要儒学读书人帮着他维持统治,可并不代表不能换上另外一批读书人,只要他们对大明,对咱们家有利,能让大明更加强盛,那么换一批人也不是不行。”

“但前提是他们要听话,不要妄想推翻咱们家对大明的统治,除了这点,无论大明变成什么样,都可以接受。”

“这大明是朱家的大明,是祖宗基业,除了朱家人,其他的都可以变,但不是现在,现在为时尚早了,皇爷爷还能再活几年,可以帮你铺路,不用急,慢慢来。”

祖宗基业吗?

“皇爷爷.......”朱瞻基此时都不知道该说些什么了,他原以为皇爷爷应该会生气才对,可皇爷爷不但没生气,反而说了一些他听不懂的话。

倒也不是听不懂,而是觉得皇爷爷的态度有些反常了,貌似皇爷爷并不阻止这样的事情发生?

取消读书人的优待,整顿吏治,皇爷爷似乎好像乐见其成,只是让他不要着急,是这个意思吗?

朱瞻基觉得自己好像听懂了,但又好像没听懂,殿中那些宫女太监则是纷纷跪地,不敢抬头,恨不得把耳朵捂上,恨不得什么都没听到。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