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大明:长生天启 > 第一百二十章 张国纪封侯

大明:长生天启 第一百二十章 张国纪封侯

作者:伸伸懒腰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4-01 09:23:28 来源:笔趣阁

“他们为什么会反对?这事儿又不用他们出钱,而且朕都说了,这所需的银子从朕的内帑里出,连朝廷国库里的银子都不必动……”朱天启话说一半儿便突然醒悟了过来,明白了徐光启这话的意思。

刚刚说得那些剥削欺压百姓的士绅豪族,说到底不就是朝中这些人,还有他们手下的狗腿子们吗?如今朝廷进行赋役改革,推行新税法,已然是断了他们许多财路,现在自己就要连他们这最后一条靠低价收粮来敛财的财路也给他们断掉了,他们肯配合自己才怪呢!

朱天启虽然身为大明皇帝,但是时至今日却没有什么威信,朝中那些大臣们都对自己阳奉阴违,自己除了几个亲信大臣之外,几乎指使不动任何人,若不是靠着徐光启、孙承宗他们这些有能力的亲信大臣和锦衣卫,他几乎是什么事情都办不成的。

如今有了内阁,自己做事就更加束手束脚了,这次的事情若是放到明面上来谈,最后自己肯定是斗不过朝中的那些大臣们的,所以思虑再三,朱天启最终开口说道:“徐爱卿,这件事还是不要让内阁商议了,也不要以朝廷的名义去办了!”

徐光启是知道皇上的难处的,一听这话,自然也就想到了朱天启的打算,便施礼答应道:“臣明白了!”

朱天启打算这次的事情,还是要变通一下,给朝廷找个代言人,换个马甲以私人的名义去收购粮食,如此一来,朝中的文官大臣们也就找不到自己头上了。

有了自己人下去平价收粮,这些士绅豪族们若是再敢压低收购价,怕是没有百姓肯把粮食卖给他们了,他们想要收到粮食,就得提高收购价!

当然,如此一来,本来集中在自己身上的矛盾便发生了转移,朝中百官以及他们下面的那些士绅豪族们自然是会恨透了自己找的这位与他们作对的“代言人”,因而自己要做的就是给予这个“代言人”足够的权势,让他足以自保!

而对于这个代言人的人选,朱天启已经想好了,正是即将归来的太康伯张国纪,因而朱天启这几天是盼星星盼月亮,终于在十天之后,把张国纪给盼回来了,运送最后一批安南大米的沙船入京了。

张国纪虽然远离故土,在安南呆了足足小半年,但是日子过得还算舒坦,在武家庄住着的这段时间,武三柴自然是好吃好喝地伺候着,不敢有丝毫的怠慢,因而此次回京,朱天启意外地发现,张国纪反而比起之前有些发福了,气色也是十分好的。

朱天启在听闻张国纪回到京师之后,专门在皇极殿当着百官的面,隆重接见了他。

张国纪先是行礼叩拜,随后便当众向朱天启禀告了此次安南之行的具体情况,虽然朱天启对这些情况早就通过锦衣卫的密信和张国纪的奏疏了如指掌了,但是这些事情百官们不知道啊,也得让他们好好听上一听。

张国纪此去安南本就困难重重,能够克服万难,帮朝廷在安南采购到近二百万石的大米,并把这些大米尽数运送回京已属不易,更别说张国纪还主动留在安南看守粮米,一直坚持到了把所有大米都运送完的最后一刻才肯随船回京。

要知道,安南现在可是正在打仗,这时候只身一人留在安南那可是冒着生命危险的,故而不论是能力还是胆识,张国纪都是令人钦佩的。

张国纪的话已说完,朱天启扫视了一番殿内百官的神情,便开口说道:“太康伯张国纪只身犯险,漂洋过海前往安南,为我大明采购大米,有勇有谋,所采购的大米总计一百七十万石,尽数运回了京师,陕西布政使司的灾情正是靠着这些安南大米才得以安然渡过。

可以说,张国纪是解了朝廷的燃眉之急啊,立下这么大的功劳,自然没有不赏的道理,朕欲封太康伯张国纪为太康侯,不知诸位爱卿,可有异议?”

张国纪可是皇后的亲爹,是皇上的老丈人,这谁不知道?皇上要给自己的老丈人加官进爵,又有谁那么不识趣非要站出来反对呢?况且此次对于张国纪的封赏也是有理有据的,就凭人家张国纪刚刚为朝廷立下的汗马功劳,被封侯也算是实至名归了!

因此钱谦益当即带头出列,施礼道:“皇上,张大人为朝廷立下如此大功,理应封赏,臣等不敢有半点异议!”

钱谦益一带头,后面的大臣们自然都跟着施礼表态:“臣附议!”

朱天启微微点了点头,开口说道:“既然大家都没有异议,朕今天就做主了,封张国纪为太康侯,赐蟒袍玉带!”

张国纪闻言赶忙跪地谢恩:“臣张国纪,叩谢皇上隆恩,吾皇万岁!”

朱天启却是没有急于让张国纪起来,而是继续说道:“另念及太康侯擅长筹粮输粮之事,以后朝廷筹运粮草之事便由太康侯你来统领了,朕赐你尚方宝剑,凡是敢阻拦干涉你筹粮输粮之事者,皆可先斩后奏!”

此话一出,殿内百官顿时都为之一惊,就连张国纪都吃了一惊,不知道皇上这话是什么意思,不过此时他自然不能露怯,便当即叩首谢恩,接过了王元宝捧过来的尚方宝剑。

退朝之后,朱天启便邀请张国纪去乾清宫赴宴,他把皇后张嫣也接到了乾清宫来,要为张国纪接风洗尘,也算是一家人一起吃个团圆饭,毕竟过年的时候,张国纪都没能回来。

而对于刚刚朱天启对张国纪的封赏,朝中百官也都纷纷议论和猜测了起来,不过一时之间大家都想不到皇上此举的用意,就连钱谦益和钱龙锡都猜想不到。

他们最后讨论出来的结论就是,要么是皇上一时兴奋,感觉给张国纪封侯还不过瘾,便又赏了一把尚方宝剑,以示恩赏,至于后面说得那些话就不必多加在意了,可能完全就是场面话。

毕竟这朝中被赏赐过尚方宝剑的重臣也是有几个的,但这玩意儿虽然说是可以拿来先斩后奏,可是谁也没敢真那么干过,顶多是拿出了吓吓人,说白了这玩意儿就是个被皇上宠信的象征罢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