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大明:长生天启 > 第三十六章 后金之变

大明:长生天启 第三十六章 后金之变

作者:伸伸懒腰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4-01 09:23:28 来源:笔趣阁

朱天启笑着点头,还不忘嘱咐毛文龙:“你回去之后便速速把家眷都接到京师来,把他们安排妥善吧,如此一来,也能早日让你儿子安顿下来读书,现在开始准备,说不定还能赶上明年科举的县考呢!”

一听此话,毛文龙自是满口答应,现在他心里已经没有那么多纠结了,至少眼下看来,为朝廷效忠是他最好的选择,至于其他的都要放到以后再说。

如今皇上都让自己的儿子去参加明年的科举县考了,这岂不是说,自己儿子明年县考得中已经是板上钉钉的事情了。

毛文龙之所以这么想,是因为他还抱着以前的老思想,认为科举就是比的关系和后台,皇上亲口提点过的事情,主考官还敢不让自己儿子考中吗?

他是不敢奢望自己的儿子真的靠自己的实力考中的,毕竟他儿子今年刚满十岁,也刚刚开始启蒙而已,因此就算是个童生,他儿子也是决计不可能考得上的。

可是如今有了皇上的话,可就没有什么不可能的了,想到自己儿子十岁便可中童生,以后岂不是前途无量?

毛文龙自然是心中大喜。

朱天启随即便把毛文龙打发走了:“毛文龙,你先回吧,朕还有些事情要与钱爱卿商议,等过几日,朕再见你!”

毛文龙走后,朱天启这才看向钱龙锡:问道:“钱龙锡,你说朕这么做是不是比直接把他的儿子扣下要好一些?”

钱龙锡施礼答道:“皇上英明,如此一来,毛文龙的家眷都被朝廷控制,其人也就如同板上鱼肉一般了!”

朱天启却还是有些不放心,“可朕还是担心,万一这毛文龙被逼得紧了,会不会连家眷都不顾了,跟朝廷拼个鱼死网破?”

钱龙锡却是摇了摇头,十分笃定地说道:“臣认为不会,以前这毛文龙远居海外之时,或许还有这个可能,可如今既然他已经被召回京师,皇上又对他如此恩遇,想必他定然便舍不得这一身富贵了,断不会再行谋逆之举!”

说完这话,钱龙锡稍微愣了一下,随即便又抬手施礼问道:“臣斗胆问一句,不知皇上想要如何处置这毛文龙?”

朱天启倒也没有对钱龙锡隐瞒自己的想法,开口说道:“毛文龙虽然多有不忠不义之举,罪孽深重,然其并非庸碌之辈,也算得上是一个颇有才干的枭雄人物,故而若是把他杀掉,朕反倒感觉有些可惜。

但若是留着他,则又无法明正典刑,恐怕也难平受其迫害之军民心中之冤怨,难抚百官众臣心头之恨,故而便是要用他,也是不能把他留在朝中重用的,他既然是一个恶人,那么自当让他去做恶事!”

钱龙锡听完了朱天启的这一番话,心中顿感钦佩,为君者,知人善任,不拘泥于善恶,是为帝王之术,难得皇上年纪轻轻,便已经有如此权术!

朱天启继续说:“收复辽东之后,我大明的下一步便是要征服四海,重现我大明往日万国来朝之荣光,这毛文龙和他的手下们,都是海上营生的行家里手,将来还有的是用处呢!”

钱龙锡点头施礼:“皇上英明!”

毛文龙从宫中出来,回到府上之后,便马上派大儿子毛承禄回去皮岛接自己的家眷去了,而他则抱着“既来之,则安之”的心态,在府上好好享受起生活来,倒是这京中的日子,比起以前他在皮岛来,要舒坦得多。

隔天,王元宝便带来一位礼部的官员,来给毛文龙的小儿子毛承斗教书授课。

此人名叫尚玉书,五十多岁的年纪,是个小小的五品郎中,沉默寡言,不擅言谈,一看便是个做学问的人。

不过毛文龙虽然是个粗人,但是心里还是有点儿尊师重道的观念的,对尚玉书那是十分尊敬和客气的,当然,这跟尚玉书是皇上派来的也有很大关系。

半个月之后,毛承禄把毛文龙的家眷都给带回了京师。

毛承禄虽是毛文龙的义子,但是因为毛文龙一直对他视如己出,他对毛文龙也是像对待自己的亲爹一般孝敬和忠诚的,所以为毛文龙办事一向是尽心尽力的。

这一次进京面圣,皇上对毛文龙的恩遇,以及对毛文龙的亲生儿子毛承斗的照顾,毛承禄自然都是看在眼里的,心中也难免有些小小的不平衡,毕竟不论是皇上,还是毛文龙本人,对他毛承禄的安排,都是只字未提的。

不过毛承禄想到的事情,毛文龙自然也想得到,他在毛承禄回来之后,便第一时间找到了他,对他说道:“承禄,我可是一向都把你当做亲儿子对待的,你弟弟承斗将来是要走科举的路子的,为父戎马半生打下的这个摊子,将来也就只能交到你的手上了!”

毛承禄听了这话,怎么能不感动的?

毛文龙如今是皮岛总兵,所以即便他身为毛文龙的义子,顶天了也就做个皮岛副总兵而已,但若是毛文龙能够高升,进京入了中军都督府任职,那自己也就跟着飞黄腾达了。

如今毛文龙这一番话算是给毛承禄吃了一个定心丸,毛承禄不必再为自己的前程担忧了,因为毛文龙这话很明白,将来他的位子,是要留给自己的,毛文龙对自己这么好,毛承禄还有什么不满足的呢?

如今毛文龙已经离开辽东快要有一个月了,在这段时间里,收复辽东的战事一直在进行着,不过因为如今已经入冬,天气严寒,大雪纷飞,辽东之地更甚,所以明军并没有急着继续北上,而是把已经攻下的海州卫至朝鲜义州城一线,连成了一道防线。

期间唯一的一场规模稍大的战斗便是攻打以前的定辽右卫凤凰城,不过虽然凤凰城中有几千建奴的守军在,但是在明军多路兵马的围攻下,也仅仅支撑了一日便开城偷袭了,如今建奴士卒的战斗意志已经十分薄弱,再没有像当年皇太极在的时候那般顽强了。

但是尽管明军停止了北上的攻势,辽东半岛的失守已经足以让建奴胆战心惊了。尤其是处于核心地带的多尔衮,如今明军的防线已经推进到了海州卫一线,距离建奴的旧都辽阳城已经不足二百里,这点儿距离,一旦明军发起进攻,他们连个反应的时间都没有。

辽阳城一旦陷落,都城沈阳城前,便再无遮拦,以沈阳城的城防力量,是断然无法阻挡明军的进攻的,被攻陷也只是时间问题。

因而此时的沈阳城中,已经乱做了一团,甚至有人已经公开表示要向明军投降了,而那些拒绝投降的人,也并没有反抗明军的打算,而是想要逃离沈阳城,往东北方向逃去。

但是不论是投降,还是逃往东北,对于多尔衮来说都是死路一条,他不认为自己向明军投降之后能落得什么好的下场。

至于逃往东北,那更是死路一条,因为此时东北方向可是莽古尔泰的地盘儿,这一年里他与莽古尔泰斗得不可开交,莽古尔泰就肯在这种时候对他伸出援手了吗?

莽古尔泰当然容不下多尔衮了,自古以来,多方争霸,那就是谁敢称王,必成众矢之的。

皇太极死后,莽古尔泰与阿敏二人可是四大贝勒中唯一活着的两个,是最有资格掌控汗位之人,可结果呢,却让连竞争资格都没有的多尔衮成了大金的掌权者,反倒把他们都给排挤走了,他们能不恨多尔衮吗?

所以这一年来,莽古尔泰在东北,阿敏在东南,双方虽然也不和,但却都拼命挤着多尔衮打,多尔衮的势力范围在莽古尔泰和阿敏的蚕食压迫下,已经越来越小了。

不过不论是莽古尔泰还是阿敏,他们要除掉的都是多尔衮,而绝非大金的傀儡大汗叶布舒,如今叶布舒已然被多尔衮扶上了汗位,而且也得到了各旗各部族的拥护和认可,此事已经是无可争议的事情,莽古尔泰和阿敏自然不会逆势而为。

所以莽古尔泰和阿敏都并不否认叶布舒的正统地位,他们只是打着“清君侧”的名义,要除掉多尔衮。

也正是因此,叶布舒的生母颜扎氏在这种情况下则更倾向于逃往东北,而不是留在沈阳城里等死,如今建州三方势力中,莽古尔泰的势力最大,若是能够得到莽古尔泰的保护,那么自然也就安全得多了。

因此,颜扎氏开始秘密与莽古尔泰联络,希望莽古尔泰能够救她与叶布舒离开沈阳城,莽古尔泰对此自然是积极的,毕竟若是能够掌控了叶布舒,那么就是掌控了大金的正统,对于他扩大势力,一统大金都是有很大帮助的。

而此时的多尔衮,却对此浑然不觉,因为他此时已经顾不得理会颜扎氏和叶布舒他们这对孤儿寡母了,他正在忙着调兵遣将,加强辽阳城和沈阳城的防务,准备誓死抵抗。

颜扎氏本就是皇太极的庶妃,地位不高,也没什么背景,叶布舒以前也不过是个庶子,他们母子二人都是没什么能力的,因而虽然多尔衮在最初的时候对他们母子二人盯得很近,但是久而久之也早就放松了警惕。

然而明军这边却是并没有进军打算的,朱天启已经给袁崇焕下令,让他暂且休兵,巩固对辽东半岛地区的统治,稳定民心,好好经营,等到明年开春之后,天气渐暖了,再继续北上,一举攻破沈阳城,收复辽东。

但是虽然北上的攻势渐缓了,但是朱天启却加强了对朝鲜北部区域的渗透,调拨了大量兵力进驻朝鲜北部边境的各个城镇。

明军的进驻给朝鲜北部的阿敏带来了巨大的压力,他现在别说妄图进攻朝鲜,在朝鲜称王了,想办法自保都来不及呢!

阿敏的驻地本在原来的建州卫赫图阿拉城,但如今明军在朝鲜边境大量调兵,阿敏感觉留在赫图阿拉已经不安全了,尤其是一旦明军北上,辽阳城和沈阳城定然难保。

布置在朝鲜边境的明军定然会同时北上,赫图阿拉位于沈阳城东南,自然是难逃一劫,因而阿敏只能向自己的东北方向迁移,以躲避明军的兵锋。

就在莽古尔泰忙着把颜扎氏和叶布舒从沈阳城救出来的时候,阿敏突然率军猛攻吉林城,莽古尔泰闻讯大惊,然而等他率军前去救援的时候,吉林城已经落入阿敏之手,莽古尔泰只得认栽。

不过吉林城虽然是座大城,但是毕竟地处莽古尔泰势力范围的南部边缘,莽古尔泰并没有派设重兵把守,如今城池丢了,他虽然气愤,但是也没有太放在心上,毕竟他现在最关心的,还是怎么把叶布舒搞到手。

可是莽古尔泰还是低估了阿敏的野心,在夺得吉林城之后,阿敏并没有就此满足,尤其是他看到莽古尔泰似乎无心夺回吉林城之后,便更让阿敏感觉现在是个攻城掠地的好机会,仅仅十日之后,阿敏再次率军攻打吉林城东北方向的宁古塔,并于三日后攻陷了城池。

这一次,莽古尔泰索性连援兵都没有派,因为他现在已经顾不上搭理阿敏了,他在沈阳城中的内应,已经与颜扎氏接触上了,趁多尔衮离开沈阳城去辽阳的空档,莽古尔泰的内应把颜扎氏和叶布舒秘密送出了沈阳城,莽古尔泰在城外派兵接应,将他们母子二人接回了阿勒楚喀城。

多尔衮闻讯大惊,火速从辽阳城赶回了沈阳城,可是事已至此,已经是于事无补了,多尔衮内心的怒火也逐渐转化成了恐惧,失去了叶布舒这个作为正统的傀儡,多尔衮在沈阳城里便什么也不是了。

除了他手下的正白旗和镶白旗两旗之外,其他各旗都不会再向其效忠,背叛他是迟早的事情。

尤其是现在,面临明军的威胁,城中军民人心惶惶,偷袭和逃跑的呼声一日高过一日,愿意留下来守城的人已经是极少数的了。

现在没了叶布舒,恐怕就更没有人愿意留下来与自己同生共死了。

想到这里,多尔衮也不得不开始考虑自己的安危和后路了,他马上下令,把分散各地的镶白旗和正白旗人马都撤回了沈阳城来。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