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大明:长生天启 > 第五十五章 棱堡

大明:长生天启 第五十五章 棱堡

作者:伸伸懒腰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4-01 09:23:28 来源:笔趣阁

满桂当即命人在山上架好大炮,调整角度,瞄准了山下的罗斯军队,随即令旗一挥,上千门大小火炮齐鸣,炮弹铺天盖地的从山上朝着山下的罗斯军队砸了下来。

罗斯军队突然听到山上的炮响,还正在惊讶中,被打了个猝不及防,瞬间便有无数的士兵被炮弹撕成了碎片。

这时候就体现出军纪和兵员素质的重要性了,倒是莫斯科中心地带过来的正规军反应更快一点,十分有秩序地向后方撤离,退到了明军火炮的射程之外。

而那些来凑数的地方军们,则好似没头苍蝇一般在战阵里乱撞,没被明军的炮火炸死,也自相冲撞践踏而死了不少。

双方还未开战,罗斯军队这边就损失了近万人,车马军械也被丢了一地。

不过明军却并没有冲下山来乘胜追击,甚至也没有派人来收拾战场,捡些战利品回去,因为满桂得到的命令是防守乌拉尔山脉,不许罗斯人越境,所以他才不轻易出兵主动进攻呢!

罗斯人经历此败,反倒是变得团结了起来,主帅也更加有权威性了,毕竟此次撤离可都是主帅指挥有方,否则他们都得玩完!

在罗斯军队主帅的指挥下,罗斯人开始就地筑城,打算跟明军在此打持久战。

其实若不是有朱天启的存在,罗斯军队的战斗力与明军相比,不会相差这么悬殊,双方的武器也应该是罗斯人的更加先进一些,而且罗斯人从西方人那里也学来了不少先进的军事和战术。

罗斯人在山下筑城的事情引起了满桂的重视,他开始每日都到山上来观察罗斯人所建造的这座城。

事实上,罗斯人所建造的是一座棱堡,这是跟着欧洲人学来的本事,简单来说就是把原本的凸多边形建成凹多边形,最典型的就是星型堡垒,或者正方形每个角或边上再凸出去一个菱形。

如此一来,便可使攻城方不论从哪里攻击,都要承受来自守城方多个棱面交叉火力的多重打击。

大明的城池虽然有马面,有瓮城等等一系列的设计,但是比起西方的棱堡来,确实在防守方面,还是有些落后的。

其实也未必是明人不知道建成棱堡那样,城池的防御力更强,毕竟从宁远城的凹字型双马面设计就可以看出来,明人很清楚城墙凸出去的部分越多,便可越能形成更多的交叉火力来对付攻城的敌人。

想来明人还是思想比较封建,认为城池就该四四方方的,不能建的奇形怪状的,所以即便是要改变,也是在较为方正的矩形上添加矩形马面,而不会去建造菱形突出部分,这或许是为什么百无禁忌的西方人可以在堡垒建筑方面领先明人的一个重要原因。

满桂望着罗斯人所建的这座长满“尖刺”的“刺球城”,越看越感觉古怪,他站在山顶上往下望,罗斯人的棱堡可不就跟个爆炸签似的。

可奇怪归奇怪,满桂毕竟是久经战阵之人,稍一思索便能想到这棱堡的厉害,自己若是前去攻城,怕是难以将其攻破,比其大明的坚城来,其防御能力只强不弱啊!

满桂马上吩咐手下把罗斯人的城池样貌给画了下来,准备在下次给朝廷送奏疏的时候,把此事也一并报于皇上。

随后,满桂便吩咐手下去后方运钢铁巨炮去了。

罗斯人有着先进的筑城技术,也有更为先进的军事知识和战略战术,当年他们也正是依靠这些才敢入侵尼布楚,与满清展开雅克萨之战的。

战争的结果不用说了,双方议和,签订了《尼布楚条约》。

很多人可能会因此产生疑问,难道满清无力战胜当时的罗斯人吗?为什么最后的结果是与罗斯人议和,还签订条约,给罗斯人割了地?

这就得从匪夷所思的战争的经过说起了。

当时的罗斯人在雅克萨便是建造了一座棱堡,而且这座棱堡中仅有不足千人镇守,而满清方面派出的兵力却是两千人,双方兵力悬殊。

然而以冷兵器为主的满清军自始至终都无法攻破罗斯人的棱堡,只能围着罗斯人的棱堡挖壕沟围困,一直耗到了里面的罗斯人死得只剩五六十人,实在撑不住了,向满清军投了降,这场战斗方才画上了句号。

虽然此战的结果是罗斯人投降,满清军获胜,但是想必当时的条约签订者索额图和康熙帝应该心里都是清楚的,若是罗斯人在雅克萨城的兵力充足的话,这场仗的胜负可就不一定了。

由此事便可以看出,棱堡的防御能力确实是可圈可点的,而且罗斯人通过向西方先进国家学习,也确实在军事方面逐渐超越了东方。

不过好在如今的大明不是满清,没有因循守旧,抱着冷兵器和老一套战斗模式不肯撒手,而是在朱天启的带领下,大跨步地发展热兵器,学习先进的军事知识和战略战术。

因此,面对罗斯人所构筑的棱堡,满桂不会像当年的索额图那样,攻城不下只能围困,把敌人耗死,而是直接架上大明的钢铁巨炮,在数里之外,对罗斯人的棱堡狂轰乱炸。

把这些大炮运到山上可是费了不少功夫,不过罗斯人忙着筑城,满桂这边也有的是时间折腾,反正这些大炮运上山之后,满桂也不打算撤走了,直接在山上修筑炮台,以后也用得上。

等到罗斯人把棱堡修好了,满桂的大炮也架好了,不过棱堡的作用主要是防守而不是进攻,作为征讨方的罗斯军队,自然不能在这里干等着明军来打自己,还是要出兵诱敌来袭,消耗敌方兵力,然后再趁机杀上乌拉尔山上去。

罗斯人的算盘打得噼啪响,就连乌拉尔山上的满桂都听得一清二楚,从罗斯人开始建城的那一刻,满桂就知道罗斯人在打什么主意了。

满桂不怕跟他们耗,反正大明多得是火药和炮弹,以钢铁巨炮的射程,从山上打到罗斯人的棱堡是一点儿问题都没有的,只不过这是钢铁巨炮的最远射程,而不是有效射程,炮弹的精准度和威力都是无法掌握了。

但是即便如此,也可以对罗斯军队造成强有力的打击了,他们之前在乌拉尔山下遭受的是明军轻型火炮的攻击,以为那便是明军的火炮射程范围,在明军火炮射程范围之外再退上一二里便可安全了,然而事实证明,他们小瞧了明军火炮的威力。

但是没有办法,棱堡已然建成,现在也不能继续往后退了,只好把住所和重要的军备物资都往棱堡的西侧转移,这里更靠后一些,明军的火炮很少可以打到。当年的索额图是手里只有十门红夷大炮,攻不下罗斯人的棱堡来,所以只能跟罗斯人硬耗。

而如今的满桂呢,他此次运到山上的钢铁巨炮就有三十多门,以钢铁巨炮的威力,罗斯人的棱堡根本承受不住正面的炮击,但是满桂却丝毫没有下山攻城的意思,只是每天不分早晚,不分时段地让这些钢铁巨炮对着罗斯人的棱堡进行狂轰乱炸。

毕竟满桂又不是来驱逐侵略者的,皇上又没让他进攻,或者一定要歼灭罗斯人的军队,他完全没有压力啊,所以他不介意跟罗斯耗,炮弹大明多得是,就让明军的士兵们打去呗,正好让那些不会打炮的,或者打炮不熟练的士兵们借这个机会好好练习练习,权当是练兵了!

只不过这眼看就要入冬了,军粮和御寒之物倒是个大问题,满桂随即便把写了一封奏疏派人送回了京师,一方面汇报了一下与罗斯人之间的战况,一方面也把军队在西伯利亚过冬的问题提了出来。

朱天启看到了夹在满桂奏疏中的罗斯人的棱堡图之后,倒是没有太过惊讶,毕竟这对他来说不算稀奇,而且现在明军有钢铁巨炮这种重型火炮在手,罗斯人就是把堡垒建出花儿来也没用。

倒是满桂所说的关于明军在西伯利亚过冬的问题,让朱天启有些犯了难,那地方奇寒无比,粮食和取暖都是大问题。

朱天启随即便把内阁的阁臣都召集到了御前,让他们先汇报了一下当前大明的财政收入和支出情况,尤其是军饷方面的支出。

大明今年的税收刚刚开始,目前已经收上来了一千万两,那些工商税之类的大头儿还没开始全面征收,预计应该可以比天启十年再高上两三成。

朱天启却认为户部尚书刘鸿训的这个估计太过保守了,如今大明已经开放了盐铁私营,并规范管理了瓷器、丝绸、茶、酒、糖等暴利行业,这些行业的税收应该也会比往年要多得多。

加上各大行业的国营厂都已经开始投产了,也定当能够给朝廷带来不少的财政收入。

至于支出方面,大明的财政支出也比以往要多得多,甚至翻了一番,因为官员俸禄上涨了,朝廷又是开国营厂又是开造船厂等等大小事务的支出都比以往要多得多。

反观军费支出反倒没有那么多了,如今辽东已平,辽东方面也已经开始恢复生产,辽军继承了孙承宗任蓟辽督师时的传统,大力屯垦,自给自足,朝廷能够省下来不少钱粮。

如今最花钱的就是满桂这十万人北征西伯利亚的军队了,他们自出兵至今已经快一年了,粮饷和军备供应不断,自然是花钱入流水一般。

不过自打满桂占领西西伯利亚平原以来,也每月给朝廷送回来不少上好的毛皮,也算是给朝廷创收了。

加之漠北诸部纷纷向大明臣服,那些途径漠北诸部的明军据点,瞬间变成了大明对漠北诸部进行统治的驻兵点,有些地理位置不错的据点直接扩建成了都司府城,或卫所城。

因此,这些沿途的据点已经可以通过贸易手段来获取生活物资,同时也开始经营周边的土地,进行恳田或放牧,以达到自给自足。

如此一来,朝廷的压力自然是少了很多,至少有两三万人的粮饷问题得到了解决。

而现在正在西伯利亚的那六七万明军,朱天启也并没有打算撤回来一部分,即便现在看来,对付罗斯人压根儿用不了这么多兵力,但是西伯利亚太过辽阔了,想要完全占领这片土地,还是需要大量的人手的。

如今的明军或许还无法适应西伯利亚的严寒气候,但是他们迟早是要适应的,否则明军便永远无法在这里站稳脚跟。

因此,朱天启只好再度加大对满桂方面的投入,让刘鸿训一次性运送足以供应五万人半年的粮食,大概七万五千石的粮食,以及大量棉服和燃煤到贝加尔湖去。

同时朱天启在给满桂的回信中表示,让他不必太过在意罗斯军队的动向,只要罗斯军队不接近乌拉尔山脉,便不必理会,相信以罗斯国的国力,他们是耗不过大明的。

另外就是关于明军在西伯利亚过冬的问题,朱天启只能是告诉他们要多造房屋,房屋墙壁要厚,靠朝廷送去的燃煤已经当地的木柴取暖。

朱天启还特意写明了如何和煤泥,以及如何造壁炉、煤炉等取暖设施的方法,剩下的就只能看满桂和明军们的意志了。

处于小冰河期的西伯利亚比起正常时期要更冷,也要冷得更早,所以尽管还没到入冬的时候,明军已经都换上了棉服。

不过好在现在还没有到冷得受不了的时候,满桂还有一段时间为明军度过寒冬,而做准备。

乌拉尔山上的炮声依旧每天响起,但是负责打炮的士兵却是换了一波又一波,满桂也早就不在山上盯着罗斯人了,而是退到贝加尔湖一带开始指挥明军筹备过冬的事宜。

为了保证充足的粮食,满桂加派了不少人手去打猎和打渔,即便朝廷已经给他拨发了七万五千石粮食,但是粮食越多才越有安全感嘛。

同时他也按照朱天启信中的指示,修建了许多小木屋,而且都是双层的,保温性很好,但是在这种木屋内就不能修建壁炉了,多是用火盆或小煤灶取暖。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