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大明:长生天启 > 第八十七章 修铁路

大明:长生天启 第八十七章 修铁路

作者:伸伸懒腰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4-01 09:23:28 来源:笔趣阁

当然,这只是一个假设,朱天启对于满桂的忠心还是认可的,可满桂年龄已经不小了,不可能一直留在西伯利亚,那边的统帅迟早是要换人的,到时候新派去的统帅朱天启可不敢保证他能也如同满桂这般忠心。

再者说,哪怕不是发生叛乱,就是出点儿其他的问题,那边的消息传不回来,这边的消息传不进去,里面的东西运不出来,这边的物资送不进去,这都是麻烦事儿。

西伯利亚的交通和通讯问题没有办法通过水路和海运解决,只能想办法彻底解决陆路交通的问题,朱天启索性一拍桌子,决定,修铁路!

要修铁路,在技术方面倒是没有什么问题,如今大明的机械厂已经具备制造蒸汽机的能力,想要制造出蒸汽机车来也不是什么大难题,更何况朱天启还能提供现成的技术支持和图纸。

唯一的麻烦还是在铺设铁路上,从京师到西伯利亚,足有五千余里,所需的钢铁数量自然也是一个天文数字,以现在大明的钢铁产量是远远难以供应的,所以想要修铁路,首先就要解决钢铁产量的问题。

因此,朱天启决定,要扩大对煤矿和铁矿的开采量,增设冶铁厂,大炼钢铁,他手里有整个大明以及西伯利亚地区的矿产资源分布图,倒是省去了不少勘测的麻烦,接下来就要就近寻找合适的地方,大力开采煤铁矿,冶铁炼钢。

通过几天的深思熟虑之后,朱天启选定了几处地方,首先是京师附近,东边的开平到迁安一带,也就是后世的唐山市,这里既有铁矿又有煤矿,是块发展钢铁工业的宝地,钢铁产量的潜力是极大的。

然后就是南边的大名府,这里也是既有铁矿也有煤矿,后世也发展出了邯钢这样的超级钢铁冶炼基地。

最后就是西边的大同府了,虽然大同府这边的铁矿产量不多,但是煤矿多啊,可以以开采煤矿为主,开采铁矿为辅,还可以从周边的铁矿供应铁矿石,发展钢铁厂也问题不大。

按照朱天启的计划,首先要把这三块地方建设成钢铁工业区,然后等正是投产之后,便开始铺设铁路,把这三地以京师为中心用铁路连接起来,如此一来,三地之间的资源运输便更加便利了。

然后再从大同府出发,按照当年满桂北征的路线一路向北铺设铁路,因为这条路已经被明军事先蹚平了,而且沿途也有明军的据点卫所,可以保护铁路不受破坏,以及铁路运输的安全。

至于西伯利亚方面,也自然不能闲着,朱天启通过查阅资料发现,在贝加尔湖的西侧不远处便又一处大型煤矿,然后再往正西方向五百里左右就有一处大型铁矿,虽然这两处煤铁矿相距较远,在建设初期定然是十分困难的,但是等两个矿区直接通上铁路了,情况就能得到有效改善。

西伯利亚的第一处钢铁工业区就设立在这两个矿区之间,从两边同时往中间运输煤矿和铁矿要更加省时省力一些,同样在钢铁厂投产之后,便第一时间用铁路将两处矿区连接起来,随后再从贝加尔湖顺着来路往南修。

等到两头儿的铁路对接上之后,从大同府到西伯利亚的铁路运输也就正式接通了。

这可是个大工程,需要投资的人力物力也是不可计数的,西伯利亚方面倒是有充足的劳动力,而大明本土这边则劳动力比较缺乏了,为了不影响本土正常的生产生活,还是得从西伯利亚那边调拨足够多的劳动力过来。

此事定下来之后,朱天启便把具体的方案和生产资料交给了孙元化,并通过电影短片来让孙元化了解了什么是铁路交通运输,孙元化对新事物的接受能力是比较强的,也更能理解事物的本质。

随后,朱天启又把自己的计划告诉了满桂,此事还是需要满桂在西伯利亚方面的配合,不论是运送劳动力,还是开采煤矿、铁矿,以及建设钢铁冶炼工业基地。

满桂虽然还搞不清楚这个铁路运输到底是个什么新鲜玩意儿,但是他还是能听得明白,皇上要修一条贯通大明到西伯利亚的大路,以后从西伯利亚回大明就方便的多了,要运送东西也方便得多。

除此之外,朱天启还跟满桂谈到了关于对罗斯国的下一步计划。

朱天启说道:“满将军,你此次回西伯利亚之后,便可聚集军队,直接攻打罗斯国的都城莫斯科,你放心,罗斯国虽然现在还有聚集十几万兵力的实力,但是罗斯国国内即将发生很大的变故,他们再也不可能凑出之前那样一支兵力达到十万以上的大军来抵御我大明的天师了!”

满桂听闻此话顿时有些好奇地皱起了眉头来,不过满桂也没敢追问皇上,罗斯国到底会发生怎样的变故,既然皇上没说,那必定是“天机不可泄露”,所以他也不便多问,只是马上抱拳施礼道:“臣谨遵圣命!”

而后,满桂便赶回了西伯利亚去了,毕竟这路上的事情不好说,但凡遇上坏天气,就不知道要耽误多少日子,所以还是要干燥不赶晚,以免耽误了战机。

如今的罗斯国对于大明来说,就如同是欧洲的大门,一旦罗斯国被大明征服,那么欧洲将会门户大开,首当其冲的便是瑞典王国和波兰立陶宛联邦(波兰王国和立陶宛大公国结为的联邦国),而后便是神圣罗马帝国、荷兰王国、法兰西王国、英国和西班牙王国。

泰西人在海战方面确实有一手,但是要比陆军,还是在明军火器装备具备绝对优势的情况下,整个欧洲所有国家绑在一块儿也不是明军的对手。

送走了满桂之后,朱天启便去了一趟顺天府大学,一方面是探望一下徐光启,一方面也去巡视一下大学生们的学习情况。为了不影响大学里的正常秩序,朱天启到了校门口便下了龙辇,也打发走了仪仗队,只在王元宝和几个锦衣卫的陪同下,步行进入了大学里。

如今的大学里因为有了徐光启的到来,突然掀起了一场“农学热”,大家都知道徐光启在农学方面有着很高的造诣,所以纷纷前来向其请教,而徐光启也很耐心地教授学生们农学方面的知识,因此大学生们学习农学的热情也因此变得空前高涨起来。

徐光启虽然号称“大明科学家”,精通数学、天文、农学、火器、水利等多种学科,但是因为新科举对各个学科知识的普及,徐光启的那些数学、天文、物理等方面的知识积累也就显得不是那么深厚了,甚至通过对新科举教材的学习,徐光启发现自己还有很多不足。

但是唯独在农学方面,徐光启是有多年的研究和经验积累的,因此他在从首辅之位退下来之后,便下定决心要在顺天府大学里发挥余热,为大明多多培养一些农学方面的人才出来。

大明的经济水平和生产力水平虽然得到了长足发展,国家也日益繁荣富强了起来,但是粮食问题始终是困扰大明帝国发展的一个大难题,大明虽然幅员辽阔,但是也人口众多,粮食产量提不上去,便无法保证粮食的充足供应,饥荒将仍然是悬在大明百姓头顶的一把利刃。

朱天启找到徐光启的时候,徐光启还正在为十几个学生讲解关于水稻育种的知识,朱天启没有进去打断他们,而是在门外的树荫下安静地等候,直到一个问完问题的学生先行从屋内告辞出来,看见了朱天启,他向朱天启惊慌叩拜的声音,才让徐光启和屋内的学生们知道皇上就在门外。

徐光启和学生们赶忙出来拜见,朱天启则笑着摆手:“免礼,免礼,都不必多礼,朕还说等你们讲完了再进去呢,没成想还是惊扰了你们学习!”

听到此话,不论是徐光启还是这些学生们,都是心头一暖,感动非凡,皇上如此重视大家的学习,竟然为了不打扰校长为大家讲课,亲自在门外等候,这是何等的贤明啊!

趁着这个热乎劲儿,朱天启也就顺口说道:“农业,是我大明的根本,发展农业那是利国利民的大事业,你们能够选择攻读农业,足见你们怀揣一颗报国之心!

但是朕还要告诉你们,农业同时也是最苦最累的一个行业,你们既然选择了它,就要肯吃苦,肯受累,肯于奉献自己,深耕于此,方可拯救万民,流芳百世!”

这些学生听完了朱天启的一番谆谆教诲,一个个也都热血沸腾,心中攻读农学,在农业方面深耕的信念变得更加坚定了。

朱天启感觉自己也是时候多关注一下大学里的情况了,这些大学生才是大明的未来,如今自己已经扫清了外部的障碍,应该多把心思化作培育人才,发展科技上来了。

随后,朱天启便从氪命商店里买了上百种种子和秧苗,包括各种粮食、蔬菜和水果,想要在段时间内提高田地的产量还是有很大难度的,不如先想办法增加作物的多样性,有了替代性粮食和蔬菜,也能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粮食危机。

朱天启着重跟徐光启探讨了关于培育土豆和发展土豆种植的相关事宜,倒不是朱天启打算在国内大范围推广土豆种植,国内的环境如果可以保证小麦、玉米和大米、小米等五谷杂粮的种植,那么就不必大规模改变作物类型。

真正需要开发的地方是漠北、东北以及西伯利亚地区,这些地方土地贫瘠、气候寒冷,除了土豆和大白菜估计能够种活的作物种类不多,而土豆则是其中一中产量较高,且可以作为主粮的作物,如今倭国人都已到位,怎么能让他们没有土豆种呢?

徐光启也是十分赞同对土豆、番薯这一类作物的培育和种植,并带朱天启参观了他和学生们一起种植的番薯实验田,可以看得出,徐光启和学生们都很尽心,田地被照料的非常好。

随后,朱天启又在徐光启的陪同下在学校的其他地方转了转,尤其是看了看研究工业相关学科的学生们,他们很多人都去大明机械厂里参观实习过,回来之后便会根据机械厂里的实物,仿造小型机械设备。

朱天启告诉徐光启,大明接下来要修建一条上万里的铁路,还要制造大量的蒸汽机车,所以急需一批矿业、冶炼和机械制造方面的工业人才,希望徐光启可以鼓励感兴趣的学生们多向这些方面发展,也好尽快投身到大明建设的行列中来。

其实此事孙元化早就跟徐光启提起过了,徐光启对此也是很感兴趣的,只不过他认为自己年老体虚,怕是没有精力去搞机械和工业方面的研究了,但是却鼓励孙元化一定要尽心尽力去做此事,希望自己可以在有生之年见到大明的蒸汽机车开往西伯利亚。

徐光启记下朱天启的吩咐,表示一定多多鼓励学生们投身工科相关专业的学习,将来好为大明工业发展做贡献,而且徐光启也对今年的省考很有信心,他相信今年一定会有更多的新生能够入学。

晚上的时候,朱天启留在顺天府大学陪着徐光启一同吃了晚饭,王元宝本来听说皇上要在顺天府大学里用膳,还打算去宫里把尚膳监的御厨都给叫过来呢,结果朱天启却说就随便让顺天府大学的食堂准备几样家常菜便可。

顺天府的食堂如今规模并不大,毕竟目前整个顺天府大学里的老师、学生及所有教职员工加在一起也不足千人,而且这些人也不是每餐都会在食堂里面吃,有时候会出去解决吃饭问题,所有食堂的规模并没有进行扩建。

但是顺天府的食堂规模虽然不大,里面的饭菜却还是不错的,毕竟一应粮食和食材都是朝廷支应,自然是差不了。

可这“差不了”是相对于普通百姓而言的,对于皇上来说,这食堂里的饭菜自然就有些太过简陋了,因此徐光启也劝说道:“皇上,这食堂里的饭菜实在太过朴素,皇上若是想要在这里用膳,还请稍候片刻,臣派人去酒楼买些上好的酒菜回来。”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