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大明:长生天启 > 第八十八章 电报

大明:长生天启 第八十八章 电报

作者:伸伸懒腰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4-01 09:23:28 来源:笔趣阁

朱天启却说:“不必了,这食堂里饭你们吃得,朕怎么就吃不得了?”

见皇上坚持,徐光启便不好再多说什么,王元宝只好去食堂吩咐,让食堂的厨子拿出看家本领来给朱天启和徐光启他们做了几个拿手菜,不过食堂里的食材有限,也做不出什么太大的花样来,只能凑出三素两荤五个小菜来,倒也够两个人吃了。

朱天启与徐光启边吃边聊,问了些徐光启最近的情况,还有一些徐光启家里的事情,朱天启发现,自打徐光启从内阁首辅的位子上退下了,来到这顺天府大学里做校长之后,气色明显就好得多了。

想想倒也是,徐光启做这个校长可要省心得多了,而且又是做自己顺心顺意的事情,想必心情也舒畅了不少,自然身体也就好得多了。

吃过了晚饭之后,朱天启便起驾回宫去了,他回去之后还要继续筹备关于建造炼钢工业基地,和构建铁路运输系统的事情。

除了要修铁路之外,朱天启还打算铺设电报通讯系统,电报机的构造简单,易于制造,而且电报机直接通讯只需要铺设一条电线便可实现,成本低廉,技术含量低,易于实现。

不仅如此,作为穿越者,朱天启甚至无需重走电报机漫长的发展演化过程,只需要选择最成熟的型号进行仿制即可,而且为了方便明人使用,还可以直接使用中文电码。

所谓中文电码就是区别与摩尔斯电码的一种电码,但是基本原理却是相同的,都是通过时通时断的电流信号,来表示不同的信息,摩尔斯电码对应的是英文字母和数字、标点,而中文汉字可比英文字母多得多,自然不能每个汉字都设计一共对应代码。

所以中文电码的电流信号种类反而更少,只需要设定对应从零到九这十个数字的十种电码信号即可,然后通过电码来发送数字,每四个数字为一组代表一个汉字,最后只需要编写好汉字电码本,在其中规定好每个四位数字对应的哪个汉字即可,通过查阅汉字电码本来翻译数字电报。

比如说,汉字电码本中第一个汉字是“啊”,那么发送电报就直接发送“0”、“0”、“0”“1”即可,之所以前面要加四个零,目的还是为了方便按四个数字一组进行分割,否则就全都乱了。

按照这样的规则,接收电报的电报员只需要按照听到的电流信号在纸上写出对应的数字,然后再把这些数字四个一组地分割开来,最后查阅汉字电码本将其翻译成汉字即可。

发电报也是一样,先把要发的内容写下了,然后通过查阅汉字电码本把每个汉字翻译成对应的数字代码,最后按顺序,按照对应每个数字的电码将其发送出去即可。

如此一来,电报的派发和接收难度便极大地降低了,电报员也只需要熟练掌握代表十个数字的十种电码信号即可,至于电报机的使用和翻译方法则相对简单,无需进行特别的训练也可以轻松掌握。

做好了这些筹划之后,朱天启便开始逐步付诸实践,他首先派人去找了徐光启,把自己要做的新项目告诉了他,徐光启对此也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

之前徐光启是接触过电学的,他曾经在朱天启的指导下自制过发电机,所以对“电”是何物自然还是比较清楚的,但是他只知道电可以作为动力代替人力、畜力劳作,甚至还可以发光发热,却没想到电还能传递信息,千里传声。

不过徐光启是知道皇上的“神通广大”的,所以他尽管对于朱天启所提出的“电报”项目感到十分新奇,却是丝毫不会怀疑此事的真实性和可行性的。

朱天启把电报项目告诉徐光启,自然不是为了让徐光启亲自帮忙,而是让徐光启向大学里的学生们发出公示,成立一个“通讯”学科,其中包括“通讯技术”和“通讯工程”两个分支。

通讯技术自然就是研发电报机,优化电报机及相关电码的学科;而通讯工程则是负责铺设电报线路,构建电报系统的学科。

徐光启为此特意召开了全校大会,并拿着自己自制的微型发电机向学生们讲解了电为何物,以及电力的应用等基础电学知识,这些大学生可都是通过省考的人,还是有相当的物理学基础的,所以理解起电学知识来并不困难。

但是即便如此,学生们第一次接触“电”,还是感到既新奇又激动,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和热情来。

随后,徐光启便向他们宣布说,朝廷接下来要建设电报通讯系统,需要培训出一批电报通讯行业的人才,来为构建大明电报通讯系统奉献力量,希望有志于在电报通讯方面发展的学生踊跃报名。

虽然这对顺天府大学的学生们来说是个很好的机会,而“电”的神秘力量也确实让人着迷,但是这些学生们可不像徐光启那样对皇上的学识和能力深信不疑,在他们看来,所谓电报通讯还是有些“虚无缥缈”,太不接地气了,成不成还两说呢!

说白了就是,以学生们的认知来看电报通讯这件事,还是感觉此事太不靠谱了,说不定忙活半天最后什么也干不成,朝廷的“实验”失败了,这个项目也会随之破产,那么他也就相当于“实验品”连同这个电报通讯的项目一同被抛弃了。

当然,也有真的对“电学”一见钟情的,很多真正对物理学怀揣巨大兴趣的大学生在入学之后还一直不能找到自己心仪的学科,和具体的研究方向,而现在校长徐光启向他们展示的“电学”则让他们感觉被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对电学产生了无限的向往。

最终,有七名学生找到了徐光启,想要报名参加电报通讯项目的研究和学习,徐光启随后便把朱天启事先交给他的相关资料给了这七名学生,并且还给了他们关于电报通讯的视频课程,以供他们学习。朱天启给徐光启的资料和视频课程自然不会有那些复杂的电报发展史和理论知识了,只是讲解大明接下来要使用的这种型号的简单电报机的原理,以及一些关于电流、电磁和电磁波的相关知识,同时也给徐光启准备了一套样机。

这套样机自然无法做到按照朱天启想象中那样互相发送和接收中文电码,还是需要进行一定的改装才行,而且还要编制电码以及汉字电码本。

设计对应十种汉字的十种电码自然不算难事,毕竟这些学生都从来没有接触过电码,不会跟别的电码搞混,只要把这十种电码记熟了,同时学会使用电报机发送这十种电码即可。

至于汉字电码本的编写倒也简单,朱天启直接买了本字典,然后让人按照字典上的汉字排序给每个汉字进行编号,对于明朝时期不存在的汉字就直接删减掉,与明朝时写法不一致的便改成明朝时期的写法,这项工作并不复杂,只是毕竟繁琐。

等到汉字电码本编写完成之后,朱天启便直接在氪命商店里定制印刷了一大批,足够满足大明的第一批电报员们使用了。

经过一个月的研究和学习之后,顺天府大学通讯系的七名学生终于成功仿制出了第一台明式中文电码电报机,当然,制作电报机所需的零件都是朱天启提供的,毕竟这电报机的构造虽然很简单,但是一些小零件也不是大明现在的工业水平能够轻易制造出来的。

而后,朱天启便接到了顺天府大学成功收发电报的消息,朱天启闻讯十分兴奋,亲自跑了一趟顺天府大学,给通讯系的七名大学士搬了个奖,奖牌是纯金打造的,不仅价值不菲,更是无上的荣耀。

虽然这七名大学生足足用了一个月的时间才成功改造仿制出来符合朱天启要求的电报机,但是对于从来没有接触过电报机的人来说,已经很厉害了,朱天启自然要对其大加嘉奖,树立榜样,以此来鼓励大学生们多高发明创造,这对大明的科技发展是至关重要的。

随后,七名大学生又对他们制作的电报机进行了完善和优化,接下来,这种被命名为“大明天启一号”的电报机便可投入量产了。

电报机之间进行通讯是需要电线进行连接的,现在大明还没有能力制作无线电报机,而这电线对于大明来说也是个麻烦事,因为电线的线芯倒是好说,不论是使用铜线还是别的金属都能制造出来,但是外面的绝缘层则是个麻烦事儿。

以大明现在的科技水平是不能制造出塑料来的,虽然大明也有很多可以替代塑料的材料,但是不仅效果不理想,制作绝缘层的成本也太高了,反倒是很不划算,还不如索性直接在氪命商店里购买电线来得合适。

要铺设电报线路,所需的电线自然是数以里记的,不过好在电报线路对于电线的质量要求并不高,从氪命商店里购买最便宜的电线也足够使用了,价格大概是每天寿命可买十米左右的铜芯电线,也就是说,一年寿命即可购买七里长的电线,价格可以说是相当低廉的。

大明的第一条电报线路便是从顺天府大学,铺设到了紫禁城里,线路都是要走地线的,需要把地面挖开,然后埋上电线之后再盖好,所以基本上在表面根本就看不出下面埋有电线,对老百姓的生活也没有什么影响。

不过电报机可是需要用电的,但是耗电量却是微乎其微的,紫禁城里的电报机就安装在了城墙边儿上,挨着之前徐光启所造的小型水力发电机,正好足够为其供电。

至于顺天府大学里也是不用为用电发愁的,他们的教室早就配备了火力发电机,日常学习所用的点灯和投影仪都是靠着这些火力发电机供电的,除了有些费煤之外,倒是也没有别的问题,如今自然也就直接靠大学中的某个发电室来为其供电了。

其实从紫禁城到顺天府大学这么近的距离,是没有必要安装电报机的,除非是需要传递特别紧急的消息,否则派人骑马传递消息也慢不了多少,整体来说是不会耽误事儿的,电报需要解决的主要还是远途通讯的问题。

不过朱天启之所以要铺设这条线路,主要还是因为这条线路的象征意义,如今制造电报机和电报线路的铺设技术,大明都已经掌握了,接下来便是向全国推广了,朱天启需要以此来向百官展示电报通讯的先进和便捷。

说实话,朱天启其实是挺担心在全国推广电报通讯的事情会遭到群臣百官们的反对的,因为当年清政府刚刚开始要铺设电报线路的时候,就遭到了很大的阻力,而当时那些反对的人的反对理由竟然是“电报的线路会破坏大清朝的风水,吸走大清朝的地气给吸走……”

朱天启感觉这种理由对于这个时代的人来说,并不是什么笑话,他也相信,明朝也必然会有很多人以此为由反对电报线路的铺设,所以必须先得让他们认识到,电报通讯的先进性和便利性,以及发展电报通讯对大明通讯业进步发展的重要意义。

不过出乎朱天启意料的是,当他把百官聚集在城墙边的电报室前,当着百官的面,向他们展示了电报的发送与接收之后,百官竟然对此都是倍感震惊的,然后震惊之后便是齐声拍手称赞。

朱天启没想到事情会这么顺利,顺利到他都有些难以置信了,然而很快他就意识到问题的所在,朝中百官这哪里是支持电报通讯啊,他们是压根儿不知道自己在向他们展示什么,还以为是某种“封建迷信”活动,亦或是在变戏法儿呢。

虽然他们看不明白,但是皇上表演的“节目”他们怎么敢不捧场呢?自然是只要有人带头儿,就都跟着拍手称赞,来给朱天启叫好儿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